杨玉春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 社科部,河南 新乡 453000)
社会责任是一个人对祖国、对民族、对人类的繁荣和进步、对他人的生存和发展所承担的职责和使命。是每个人对他人、对社会义不容辞的无私付出。如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忠诚祖国,振兴中华,服务人民,奉献社会”就是每个人应承担的社会责任的客观表现。
“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当代大学生应当成为什么样的人,承担什么样的社会责任,是由大学生所处社会的时代要求。
第一,大学生应当承担富民强国的责任。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也确立了富民强国之路。富民强国、共同富裕是民心之所向,人民之期盼。商富民不富,官富民不富,国富民不富以及贫富严重两极分化不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民富国强和我们每个人的利益攸关,大学生应当思考如何实现民富国强,如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在校期间,努力学好专业知识,关注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关注民生,这是走向社会、担当富民强国社会责任的前提。
第二,大学生应当承担生态责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2]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单篇论述生态文明,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总体布局的高度来论述,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认识的深化,也彰显出中华民族对子孙、对世界负责的精神。当前我国在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带来的生态问题相当严重,风沙、雾霾、水土流失、“三废”污染等等生态问题,既关系到当代人切身利益,也影响到子孙的后续发展。大学生应当有这种忧患意识,将自己的学习和人生奋斗方向融入美丽中国建设之中,勇于承担生态责任,建设美好生态家园。
第三,大学生应勇于担当民主法治责任。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就是人民当家做主,一切权利属于人民。1979年,邓小平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提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3]十八大报告明确了中国的法治进程,即从法律体系到法治体系,要求“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用宪法的平等原则反人治、反特权、反腐败。民主法治是全体人民期待的美好福利,需要几代人持续不断地努力,需要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大学生作为有知识、有理想、可塑性强的一个群体,其自身的民主法治观念影响着中国未来法治社会建设的状况。大学生毕业后未必从事政治法律工作,但应当具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和权利义务观念,用这些民主法治观念指引自己的生活、工作和人生价值的实现。
第四,大学生应当承担道德责任。法律不可能穷尽对变化中的所有社会关系进行调整,社会关系需要道德广覆盖式的调整。但道德不是千古不变的,作为一种社会意识,道德也有自己的发展历程。人类道德的发展,是一个曲折上升的过程,其总趋势是向上的、前进的,是沿着曲折的道路向前发展[4]。这告诉我们,道德建设是一个不断批判继承和革新的过程。我们需要的是合乎社会发展规律、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道德。当前在家庭生活、公共生活和职业生活领域中出现的一些乱象,从道德角度观察,是道德发展中的曲折。大学生应当认清形势,辨别荣辱,做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同时,身体力行,把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同社会主义道德结合起来,传承文明,倡导新风尚。
大学生社会责任的担当,有赖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引导。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是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的主导者。教师的这种主导地位是由其所授课程决定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课程是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主课程。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准确把握学生思想动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通过教学和大学生直接进行思想和生活接触,能够了解大学生对国家、对民族、对社会的思想动态。对大学生而言,大学是人生定向的关键时期,大学生成才目标的确立不是简单的个人选择问题,而是深含价值判断的社会问题,在纷繁复杂的客观现实中引导大学生认清时代特征,把握未来的发展,确立正确的成才目标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功能。所以,准确把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正确引导学生认清自身所处环境,思考大学与人生理想的关系,从而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身肩负的责任与使命,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第二,做出良好的示范。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特殊身份,让学生信,教师自己必须行,做到言行一致,以身示范。在许多大学生的心目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观点就是准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思想就是真理,教师的价值观念和人文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将直接复制到学生的思想之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完成好本职工作,体现良好师德,以身示范是师德的最高表现;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偶像感强烈,教师如能表现出良好的思想品德,过硬的行为作风,一定会更好地熏陶、感染和影响着学生,其日常行为,也会在无形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教师应该高调弘扬教师道德,强调承担职业责任,进而承担社会责任,为年轻学生做好表率。否则是对自己不负责任,更是对学生不负责任。
第三,结合形势与政策,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开放性,是其保持鲜活面孔的重要条件[5]。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开放性,要求教师必须顺应社会环境动态变化的现实和大学生的成长规律,结合时代的形势和国家政策,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道德责任意识、法治责任意识以及生态责任意识。结合时代的具体要求,教会学生怎样“做人”,做什么样的人。
如何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的主导作用?在教学实践中,本人认为通过以下方法,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第一,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学生以学为主,课堂教学是主渠道。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要不断丰富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方法。
一是要丰富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传授给学生,还要把最新的理论思想传授给学生,把理论与现实结合起来,使学生了解历史、了解现实、了解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理想,我们的优势,我们面临的道德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人口问题以及就业问题和当前人们普遍关心而还没有解决好的民生问题等,以及我国在国际中的地位以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更重要的是要学生明白这些问题与我们每一个人的前途、利益的关系。使他们了解历史,关心时事,使学生明白他们这一代肩负的伟大使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二是要改进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性,避免照本宣科和假、大、空的教条,必须进行课堂教学方法改革,在课堂上教师可采用让学生讨论、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然后老师概括总结或师生互动争论探讨。部分章节可以采用主题演讲比赛的方式,表达对国家社会问题的看法,激发学生对中国梦的憧憬,对社会责任的担当。也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先给学生一个思考解决的问题,引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再一步一步地深入讲解;另外,教学中多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使课堂形式多样。总之,老师必须把课堂气氛控制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还要明确教育目的,达到预期的结果。
第二,开展专题讲座。专题讲座对学生的吸引力较大,专题讲座分为课内专题讲座和课外专题讲座。课内专题讲座是指通过整合教材的内容,采用专题讲座的方式授课。这种方式使教学内容更全面更系统,更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课外讲座是指邀请本校有较深理论功底和对专题有研究的老师或校外有关的领导、专家做讲座,对一些师生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专题讲解,从而唤醒或培养学生的责任,对国家和对社会发展的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感。例如,“关于环境保护问题”“我国的资源危机与经济发展”“美国金融危机及对我国经济发展”“十八大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国家的发展与大学生的社会责任”等。
第三,积极组织社会实践活动,搭建增强社会责任感的平台。
校园封闭的环境容易让一些学生缺乏社会意识,造成了学生重个人利益而忽视社会利益的现象。怎样更好地让学生走出校园,深入社会、在实践中了解社会,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从而树立起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命题。在众多的教育手段中,打开校门,让学生走出去,参与到社会大环境里,深入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把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和在校园里积聚的社会责任情感在社会活动中得以释放,是一种简单而又有效的手段。实践中,我们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通过布置社会调研课题、暑期带队学生“三下乡”、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等活动,扩展了学生的视野,增强了学生社会责任意识。
[1]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0.
[2]王怀超.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深入学习研究党的十八大报告[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2:23.
[3]本书编写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48.
[4]本书编写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93.
[5]高艳青.浅析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及其培养[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