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原经济区建设中河南省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以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教育实践为例

2013-08-15 00:49周黎滨
河南工学院学报 2013年5期
关键词:经济区河南用人单位

周黎滨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 ,河南 新乡 453000)

河南高职高专院校在培养实用、创新、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方面,具有其他本科院校所无法替代的优势和条件,应主动参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参与企业共建,充分利用国家政策,承担起为中原经济区建设培养人才的神圣使命,培养适应地方经济需要的应用型、创新型、技能型人才,为推进中原经济区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提供人才保障。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近年来就通过多种教育实践,探索出一条利用自身优势,在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设置、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社会等方面的创新之路,培养出大批的、符合地方经济发展的实用型人才,为高职高专的生存、发展获得了经验借鉴,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为培养、储备大量高素质应用人才起到了积极作用。

1 树立培养综合型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办学理念

1.1 认清区域发展优势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利用老工业基地、丰富的农产品及加工业、人口基数众多、交通枢纽便利等优势,已成为全国重要的经济大省、新兴工业大省和劳动力输出大省。“十一五”时期,特别是国家促进中部崛起战略实施以来,赋予中原经济区一系列有分量的优惠政策。河南高职高专院校依托中原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基础,充分利用国家政策上的支持,优化人才培养结构,为河南经济发展培养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1.2 树立明确的办学方向

高职高专教育是根据本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强调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并重,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实用、创新、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本着长期服务于社会,“以就业为导向,认真抓好人才培养质量”的目标,把服务面定位在河南省中小型企业,确定了把用人单位的需求当作办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的办学理念。学校在设置专业、教育教学内容都要听取用人单位的意见,按照用人单位的要求,率先在高校中实施“2+1”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即学生前两年在学校学习理论和教学实习,第三年到企业现场培训和顶岗、轮岗实习,参与企业一线的生产实践,通过校内校外两个育人环境,提高学生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缩短了学生到工作岗位角色的转换过程。我们的教育评价体系从学校延伸到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实行跟踪考察,让用人单位来评价教育教学质量,把用人单位的意见和建议作为教改工作的主要依据,为用人单位提供高素质、能力强的学生,为学生寻求合适的就业机会[1]。

1.3 确立合理的培养目标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现有实验仪器设备总值6686.51万元,建立有102个各类实验室,其中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数控技术等2个实训基地为中央财政支持建设的国家级实训基地,电气控制工程中心等5个工程中心为美国罗克韦尔公司、许继集团等中外驰名企业和学校共同建设的,拥有包括河南新飞电器集团公司在内的124个稳定的校外生产实习基地。[2]学校建立和完善了“双证书”培养培训制度,帮助学生提高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能力。2001年,学校向用人单位郑重承诺实行毕业生“回炉”制度,无论哪届毕业生,只要用人单位不满意或不能适应岗位需要,用人单位可以退回学校重新培养,直到胜任工作岗位为止。有了这个承诺,用人单位心里踏实、放心,也促使学生在学习时人人有动力、个个有激情。

1.4 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

建立一支具备较强的理论教学、实践指导能力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建立健全“双师型”师资队伍,是培养综合型高素质技能人才、构建高职高专教育特色的关键。高校招聘教师的条件,一般定位在学历和专业上,并且绝大多数是应届毕业生,他们有较高的专业理论知识,但实践能力相对薄弱。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探索出一方面请企业专家、技术人员到校做兼职教师,指导学生实践;一方面安排专业教师利用假期到企业实训,在“2+1”教育模式实践中安排专业教师现场授课。这样,专业教师结合企业实际问题指导学生课程学习、毕业设计,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也大大提高教师的工程实践素质,促进了“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3]。

2 设置适应中原经济区发展需求的专业课程

2.1 根据企业需求,调整专业设置

在河南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下,学校提出“立足河南,面向全国,依托行业,能力为本”的定位,按照技术领域和用人单位岗位的实际需要来设置和调整专业,由1975年建校时的机床设计与制造、工业电气自动化两个专业,发展到现在的15个教学系(部),46个专业,形成了以工学为主,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艺术学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与专业格局。[2]根据社会需求,还与河南师范大学联合办本科教育,与河南本地中专学校联合办“3+2”大专教育以及五年一贯制大专教育等,为河南不同层次的企业需求提供服务。

2.2 立足自身特色,服务地方经济

2001年汽拖98级在新乡市第一拖拉机厂顶岗实习时,学生经过反复观察、商讨,大胆建议拖拉机机架总成表面采用蘸漆的方法代替喷漆,减少材料浪费和环境污染,将毕业设计题目定为“机架总成自动蘸漆烘干生产线设计”。在校企教师的共同指导下,学生不仅完成了设计任务,而且还参与了制造、安装与调试工作,该生产线已投入使用,效果良好[4]。在 “1”阶段实践教学中,学生在解决企业技术难题同时,感到了自身价值的体现,激发了学习积极性。学生不再是企业的负担,而成为企业的人才资源,成为推动企业科技进步的主力军。近几年,学校在“订单”培养方面又进行了深入探索,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济源钢铁集团公司等18家企业与学校实行订单式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成果丰硕,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和电子设计竞赛中多次获得国家和河南赛区一、二等奖,在河南省专科英语应用能力测试中连续多年获得团体和个人第一[2]。

2.3 优化课程体系,加强专业建设

为培养实用型、创新型人才,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近年来根据学生的专业兴趣、最新的科技信息、企业的技术需求和前后续课程的衔接,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在课程设置上进行改革和创新,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岗位需求统筹考虑和选取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调整、优化基础课和专业课比例,实现 “理论与实践并行”的教育思想,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使课程体系更加符合工科特色。例如《塑料注塑模结构与设计》课程,是我校“河南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最主要的专业技术课之一,是我校与河南新飞电器有限公司按照工学结合的思想共同开发的。从新飞公司等企业聘请师傅作为学生顶岗实习的老师,实地传授学生职业技能,保证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学校老师受聘于企业技术顾问,带领学生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在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为学生的就业打好了基础,实现了校企的互惠共赢。目前学校设置的32个工科专业中,10个专业先后被教育部、教育厅命名为示范专业、试点专业、名牌和特色建设专业[2]。

《中原经济区规划》(2012—2020年)提出:优先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坚持创新引领、重点突破,建设全国重要的战略新兴产业基地。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多年的改革和创新告诉我们,河南的高职高专教育,只有结合经济区的人才需求变化,及时调整培养模式和专业设置,由校企两个育人主体共同努力,才能为经济发展培养出大批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熟练职业技能的高素质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实现高职高专教育和中原经济区建设的稳步发展。

3 正确引导学生认清就业形势,融入中原经济区发展环境

3.1 高度重视,为学生就业创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

从1999年开始,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党委把毕业生就业当作头等大事,当作学校的生命线来抓,毕业生就业工作实行“一把手”工程,党委书记、校长负总责,系主任、书记亲自挂帅。全校各系都成立了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建立科学的责任机制和激励机制,要求全校教职员工带着深厚的感情抓好毕业生就业工作。教改、课程设置、毕业生离校等问题,都以是否有利于毕业生就业为标准,为毕业生就业创造了良好的内外部环境[2]。

3.2 搭建平台,积极为学生就业牵线搭桥

学校从1996年起成立了产学研联合办学董事会,截至目前董事单位已发展到60家企业和科研院所,董事单位自1999年至今,每年2、3月份在校内举办大型毕业生供需洽谈会,已接收我校毕业生占毕业生总数的30%以上。1999年元月在全省高校中率先成立了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抽调得力干部,专抓就业工作。每年都召开毕业生就业报告会、恳谈会,请往届毕业生、企业家、政府领导做报告,帮助毕业生分析就业形势,解读就业政策。开设毕业生就业指导课,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只要有用武之地,企业规模、企业性质都是次要的,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同时加强自主创业教育,鼓励毕业生的自主创业意识,2004年我校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就业工作先进单位”,2007年,我校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并再次被命名为省级文明单位,2009年,我校被评为“河南最具影响力的十大教育品牌”。2010年被评为“河南考生心目中最理想的高校”和“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征工作先进集体”,2011年,我校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和“河南省高职高专院校综合实力20强”[2]。

4 充分挖掘高职院校资源,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

4.1 面向社会、服务社会,将教学、科研、服务转化为实际价值

《纲要》第二十一条也明确提出:高等教育要“增强社会服务能力”。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发展,离不开企业发展,离不开技术的进步。河南高职高专院校拥有科研力量、科技人才、实验场所和设备、科研信息和成果等丰富的资源,是实现高校和社会资源互惠互利、双向服务的有利条件。依托这些条件研发出符合中原经济区企业发展的科研成果,并将其转化为企业长期发展的技术后盾;利用企业不断变化的市场产品和对科技人才的需求,为河南高职高专院校赢得经济效益、提升科研力量、提供学生就业保障。

4.2 提高全民素质,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服务

《纲要》提出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这也是河南高职高专院校的一项重要课题。利用学校的专业教学资源、图书资料、计算机信息等公共资源,提供企业短期培训、下岗再就业培训等各类培训讲座,提供专业资料图书查询,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等活动,为社会各类企业、社会团体、社区服务,提高全民素质[5],促进“三化”科学协调发展。

[1]李贵敏,郭庆晋.“2+1”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的教育理念创新[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4).

[2]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简介[EB/OL].http://www.hneeu.edu.cn/dy_page.jsp?urltype=tree.TreeTempUrl&wbtreeid=1003,2013-07-10.

[3]徐立新,李庆亮,邵明珠.产学合作教育是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3).

[4]王学让,李长胜,任泰安,等.“2+1”教育模式中顶岗实习教学的探索和实践[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3).

[5]宁盈盈,吴雪萍.依托高校资源的学习型社区建设探析[J].职业教育技术,2011,(34).

猜你喜欢
经济区河南用人单位
用人单位应避免七个认知误区、切实保障职工年休假的合法权益
性骚扰的用人单位法律责任研究
餐厅经营模式多样 事先分清用人单位
出彩河南
河南:过大年,逛庙会
河南:走进就业的春天
放歌河南
甘肃省主要经济区联动发展战略探讨
图解北部湾经济区同城化
集体合同纠纷,用人单位“三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