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导向下的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研究*——以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毕业生就业调研为例

2013-08-15 00:49张彦森
河南工学院学报 2013年5期
关键词:用人单位毕业生专业

孙 睿,郭 强,张彦森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新乡 453000)

为进一步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有针对性地推进和加强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学校专业建设和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开展,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于2013年4月,对学校部分用人单位及2010届、2011届、2012届三届毕业生进行了一次较大范围的问卷调查,通过调查,获取了大量第一手资料,了解了用人单位需求,了解毕业生的流向、基本工作状况,了解社会对学校基本评价等等。通过认真分析,产生了许多有价值的思考,得到了不少有意义的思路。

1 概述

(1)内容与方法:调查问卷由招生就业办公室统一设计,分为用人单位调查(企业问卷)和毕业生就业质量跟踪调查(毕业生问卷)两个部分。招生就业办公室统一安排、汇总、分析,各系部具体实施,分工落实。

(2)调查覆盖面:调查不低于五百家用人单位,近三届毕业生的20%(2700人)。截止到2013年5月10日,获得495家用人单位和2586份毕业生反馈信息。调查具有代表性和统计意义。

2 用人单位调查问卷统计

(1)接受调查单位装备制造业最多,总计230家,占总调查企业的46.46%。房产、建筑安装业其次,64家,占总调查企业的12.93%。

另外,商业;教育、咨询、培训业;行政事业单位;物流运输业;酒店餐饮业;广告设计、传媒业;金融、保险业。都分别不超过10%。

(2)调查企业规模分别如下:

小型企业76家,占总调查企业的15.35%。

中小型企业208家,占总调查企业的42.02%。

大型企业167家,占总调查企业的33.74%。

特大型企业27家,占总调查企业的5.45%。

其他11家,占总调查企业的2.22%。

(3)单位所在地域分布与毕业生就业地域分布基本一致,

河南省内280家,占总调查企业的56.57%。

珠三角地区61家,占总调查企业的12.32%。

长三角地区60家,占总调查企业的12.12%。

北上广51家,占总调查企业的10.30%。

西部地区17家,占总调查企业的3.43%。

其他20家,占总调查企业的4.04%。

(4)调查单位地域分布各用人单位今后2年内对机械机电类毕业生需要旺盛,需机械机电类毕业生的195家,占总调查企业的39.39%。

需管理类毕业生113家,占总调查企业的22.83%。

需经贸类毕业生107家,占总调查企业的21.62%。

需电气电子类毕业生106家,占总调查企业的21.41%。

需计算机类毕业生78家,占总调查企业的15.76%。

需艺术类毕业生69家,占总调查企业的13.94%。

需外语类毕业生49家,占总调查企业的9.9%。

(5)调查单位对毕业生的能力要求顺序如下:

事业心责任感以59.39%位列第一,其后依次是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其中专业知识仅以29.09%排列第六。

(6)我校组织的供需见面会仍然是各用人单位招聘我校毕业生的主渠道,通过供需见面会招聘我校毕业生的有225家,占总调查企业的45.45%。通过社会上的人才交流会招聘的有147家,占总调查企业的29.70%。学生本人自荐的有91家,占总调查企业的18.38%。通过其他方式招聘的有32家,占总调查企业的6.46%。

(7)各单位对我校毕业生在单位思想表现和工作态度评价如下:

表示满意的有233家,占总调查企业的47.07%。

表示比较满意的有180家,占总调查企业的36.36%。

表示基本满意的有69家,占总调查企业的13.94%。

表示不满意的有7家,占总调查企业的1.41%。

(8)各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责任感表示满意和比较满意占总调查企业的82.63%。基本满意的有70家,占总调查企业的14.14%。表示不满意的有9家,占总调查企业的1.82%。

(9)各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专业知识评价如下:

表示满意的有168家,占总调查企业的33.94%。

表示比较满意的有214家,占总调查企业的43.23%。

表示基本满意的有100家,占总调查企业的20.2%。

表示不满意的有7家,占总调查企业的1.41%。

(10)各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工作能力表示满意和比较满意占总调查企业的82.62%。表示基本满意的15.15%。表示不满意的有5家,占总调查企业的1.01%。

(11)各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学习能力表示满意和比较满意占总调查企业的83.%。表示不满意的有6家,占总调查企业的1.21%。

(12)各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适应能力表示满意和比较满意占总调查企业的80.82%。表示基本满意的有84家,占总调查企业的16.97%。

(13)各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团队意识表示满意和比较满意占总调查企业的82.82%。表示基本满意的有72家,占总调查企业的14.55%。表示不满意的有7家,占总调查企业的1.41%。

(14)各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工作实绩表示满意和比较满意占总调查企业的83.63%。表示不满意的有7家,占总调查企业的1.41%。

(15)各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综合能力评价良好。

表示满意的有189家,占总调查企业的38.18%。

表示比较满意的有246家,占总调查企业的49.70%。

表示基本满意的有52家,占总调查企业的10.51%。

表示不满意的有2家,占总调查企业的0.4%。

(16)有86%的用人单位持一致观点,认为我校今后在人才培养方面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还需加强。认为在管理能力方面需加强的有167家,占总调查企业的33.74%。认为在专业知识方面需加强仅占总调查企业的18.59%。

3 毕业生调查问卷统计

回收调查问卷2586份。虽然各系部统计数量、比例不尽一致,我们认为属于正常现象,调查仍有代表性,有统计意义。

(1)毕业生所在单位行业类别是:装备制造业位列第一,占35.27%,商业15.55%,金融、保险业8.66%,行政事业单位5.34%,房产、建筑安装业12.76%,物流运输业4.80%,教育、咨询、培训业3.87%,文体、娱乐、广告设计、传媒业4.56%,酒店餐饮业3.79%。结果与学校专业设置基本吻合。

(2)毕业生所在单位规模是:特大型企业9.98%,大型企业33.02%,中小型企业36.50%,小型企业14.77%,其他4.18%。

(3)毕业生所在单位所在地域是:河南省内最多,占47.95%,长三角地区16.40%,呈上升趋势;珠三角地区11.37%,北上广13.07%,西部地区4.10%,其他地区5.57%。

(4)毕业生目前的工作岗位的性质是:单位负责人 6.96%,部门主管 15.93%,项目经理11.76%,基层技术、管理或营销人员42.92%,生产一线人员14.46%,其他6.42%。

(5)毕业生对目前工作的满意度为:非常满意13.53%,比较满意44.47%,一般36.66%,不满意3.79%。

(6)毕业生目前的岗位薪酬情况(元/月):5000元以上8.35%,3000—5000元36.58%,2000—3000元39.75%,2000元以下13.77%。

(7)毕业生目前所从事的工作与你所学专业:完全对口9.82%,比较对口35.11%,联系密切21.35%,不太对口21.58%,不对口10.60%。

(8)毕业生已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占72.08%,未签订占26.37%。

(9)毕业生认为母校下列哪些教育教学活动对您的工作影响较大?基础理论教学18.33%,专业知识教学32.25%,实验实习31.94%,课外科技活动、社会实践26.06%,毕业设计或论文8.89%,其他2.47%。

(10)毕业生认为在母校学习期间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学到了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24.67%,培养了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43.85%,培养了组织管理能力23.74%,培养了综合能力23.43%,其他3.02%。

(11)毕业生认为母校毕业生在以下哪些方面较扎实或能力较强?基础理论16.63%,专业知识28.77%,计算机能力18.17%,外语能力13.30%,实践、动手能力21.35%,团队意识、协调能力18.41%,学习能力8.28%,其他1.62%。

(12)毕业生认为母校毕业生在以下哪些方面的知识理论或能力存在较大差距?基础理论12.22%,专业知识24.36%,计算机能力21.50%,外语能力25.37%,实践、动手能力22.97%,团队意识、与他人沟通能力13.07%,其他2.09%。

(13)毕业生在校三年期间获得的证书有:国家计算机二级28.46%,国家英语四级25.99%,英语应用能力 A级20.19%,英语应用能力B级17.09%,职业资格证书28.31%,上岗证书(具体内容请说明)3.40%。

(14)结合工作实际,认为自己适应工作主要靠(多选):专业实践技能过硬36.27%,组织管理能力较强42.07%,勤奋刻苦、边工作边学习59.09%,其他6.19%。

(15)在校三年学习期间,认为自己在下列哪些方面素质有所提高并对你目前的工作有所帮助?专业实践技能25.99%,社会活动能力32.64%,组织管理能力33.49%,人际交往能力41.45%,外语能力17.09%,计算机应用能力17.94%,心理素质21.58%,自学能力19.49%,其他1.08%。

(16)毕业生认为学校应在哪些方面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宣传国家有关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政策22.43%,更多的收集和整理用人单位需求信息48.80%,广泛地向社会宣传学校,扩大知名度33.72%,开好就业指导课,进行职业生涯辅导35.03%,了解毕业生就业意向,进行个体指导31.79%,其他3.09%。

(17)毕业生认为个人学习成绩对学生就业的影响程度如何?很重要19.95%,比较重要38.75%,一般34.03%,不重要5.72%。

(18)毕业生认为个人实际能力对学生就业的影响程度如何?很重要44.62%,比较重要38.28%,一般13.15%,不重要2.40%。

(19)毕业生认为所学专业对学生就业的影响程度如何?很重要27.30%,比较重要41.61%,一般26.91%,不重要2.63%。

(20)毕业生认为社会关系对学生就业的影响程度如何?很重要35.27%,比较重要43.54%,一般18.02%,不重要1.62%。

(21)毕业生认为大学期间的社会实践活动、企业工作经历及其他对学生就业的影响程度如何?很重要32.48%,比较重要42.77%,一般19.80%,不重要3.40%。

(22)毕业生认为对所学专业在哪些方面还需要加强?基础理论17.71%,专业知识31.09%,实践环节39.52%,知识更新10.13%。

(23)毕业生对学校的就业工作的满意程度为:满意17.32%,比较满意37.12%,一般31.01%,不满意10.29%,不清楚2.71%。

(24)毕业生认为母校的课程设置是否合理?适应社会需要、合理20.19%,基本合理50.43%,与社会需要存在一定差距23.59%,存在较大差距4.25%。

(25)毕业生对你目前单位的总体评价是:满意22.58%,比较满意47.18%,基本满意26.30%,不满意2.40%。

(26)毕业生对你目前的工作环境是否满意?满意21.11%,比较满意43.62%,基本满意30.39%,不满意3.33%。

(27)毕业生对你自己目前的生活条件是否满意?满意21.11%,比较满意44.08%,基本满意30.78%,不满意2.47%。

(28)毕业生对你目前的工资待遇是否满意?满意19.03%,比较满意38.67%,基本满意35.11%,不满意5.65%。

(29)毕业生对自己目前的福利保险是否满意?满意19.33%,比较满意38.98%,基本满意33.26%,不满意6.88%。

(30)毕业生对目前贵公司的管理机制是否满意?满意20.42%,比较满意39.98%,基本满意32.71%,不满意5.34%。

(31)毕业生对自己的发展前景是否满意?满意22.27%,比较满意46.02%,基本满意26.60%,不满意3.56%。

4 分析报告

4.1 用人单位信息反馈

(1)用人单位样本指标可靠性

《企业问卷》1-3项为用人单位样本描述,由行业分布、规模、地区分布3个指标组成,对比《毕业生问卷》1-3可以发现,数据分布的一致性很高,证明本次调查中选取的用人单位与毕业生就业单位在分布上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基于此样本的调查数据可以反映我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真实情况。

(2)对毕业生能力的要求

指标5、16反映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就业能力的要求。从数据可以发现,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提出更高要求,对于专业知识的要求没有摆在突出的位置。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责任感、责任心、沟通交流等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根据我们日常交流掌握的情况,这不是指他们不需要或者不重视我校毕业生的专业能力,而是指对于我校毕业生的专业能力已经很满意(这一点在指标10得到验证),我校应更加重视在毕业生责任感、学习与适应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精神等方面的提高。

(3)满意度

指标7-15反映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各方面的评价。数据显示,满意度基本都在80%以上,基本满意以上满意率的都超过97%。这显示我校毕业生得到了大部分用人单位的好评,这为我校进一步做好就业工作,巩固我校在就业市场的声誉奠定了扎实基础,这一点从用人单位来我校招聘次数可以验证,参与调查的单位多数都常年来我校招聘,双方已形成稳定的合作关系。

这也反映我校经过突出的就业工作,已经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就业声誉和就业市场。

4.2 毕业生调查信息反馈

(1)数据可靠性

本次调查采取网络方式,大面积普查方式,可能有失真的数据,但是收到2586份问卷,在统计意义上已经能够反映实际情况。

(2)我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的一般描述

根据1-6,我们可以得到我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的一般描述(取毕业生就业占第一百分比的情况):我校毕业生(毕业1-3年)主要就业状况是:拿着3000元左右的薪水,在省内大中型制造类企业一线的基层技术、管理或营销岗位,工作比较满意。

这可以清楚地表明我校学生毕业1-3年后的实际就业情况,这个情况与我校高职高专的人才培养定位是相符合的。

(3)专业对口性

研究指标7,我们发现:专业对口性不如我们预期的那样高,属于扁平化正态分布。

这一方面反映社会对于人才可能有多样灵活的要求,所以降低了毕业生工作的专业完全对口率,这种情况从用人单位调查指标5中得到验证。

另一方面,反映我校毕业生有较强的适应性,专业能力有较好的延展性,数据显示,专业不对口的只占10.6%,其他接近90%的毕业生都从事着与专业相关的工作,结合前面的满意度调查,说明他们的扩展能力得到单位和毕业生本人的认可。

(4)在校期间的能力提升

指标9-13,反映我校对学生能力提升起到主要效果的工作是专业教育、实验及教育和社会活动组织。

学生自评能力得到提升的主要方面是:思考解决问题能力。在专业能力、管理能力和综合能力方面也得到较大提升,反映高校的主要价值是对人的培养,其次才是“授业”。

(5)影响工作发展主要因素

指标14,15反映工作中继续学习和较好的人际关系是影响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6)就业的影响因素

指标16显示,校内就业市场建设仍是就业工作的突出要素,就业指导的认可程度得到很大提高,反映学生对就业指导的需求在迅速扩大。

(7)对就业的影响因素分析

指标17-21,分别调查了学习成绩、实际能力、专业、社会关系、实践及工作经历对就业的影响,数据显示这5个指标调查结果都向上集中,反映这5个指标都是重要因素,其中实际能力的向上集中度最高,反映社会对于能力更加认可,所以毕业生的实际能力是就业中的主要影响因素。

(8)就业工作满意度

调查显示,毕业生对我校就业工作满意度总体认可,但也反映出满意度与我校就业工作成绩不十分匹配的现象,值得我们注意,应继续改进。

(9)毕业生职业现状及发展

指标25-31,在关于工作岗位、生活、薪资福利、公司制度及职业前景等方面调查的数据分布都呈现右偏正态分布,反映学生对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评价良好。也反映我校人才培养工作整体良好。

5 结论与思考

通过对用人单位和毕业生(毕业1-3年)的问卷调查,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1)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应进一步明确定位于“面向一线,服务中小企业”

根据调查,我校毕业生的基本就业状态是:拿着3000元左右的薪水,在省内大中型制造类企业一线的基层技术、管理或营销岗位,对职业现状比较满意,对发展前景总体看好。

这里反映信息的非常明确:我校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市场就是中小型企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企业一线的各种岗位,这对我校的专业建设,就业工作都有非常明确的指导意义。对引导学生就业也具有很强的说服作用。

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应进一步明确定位于“面向一线,服务中小企业”,这既是社会要求,也是现实实际情况。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也要明确自己就业定位,少走弯路。

(2)高职高专人才培养专业口径是更 “专、窄”还是更“综、宽”值得思考

近年来,我国高职高专院校专业建设有一个趋势,专业建设向更加专业化、更加精细化方向发展,例如我校设立了电线电缆制造技术、印刷设备与制造、数控设备维修等专业。这些专业都具有非常强的岗位针对性,而原有的传统专业如机械设计及自动化、机电一体化等老专业都有比较广的就业适用面。

面对这样的一个发展趋势,引起广泛的讨论。本次调查显示(指标7),“专业完全对口”只有9.82%,而“比较对口”和“联系密切”的合计达到56.46%,也就是说,在学生实际就业中,专业对口情况呈现分散状态,那么非常细化的专业方向就显得不合实际了,这值得我们深思,专业建设是选择“窄”还是“宽”?

我们认为:高端技能型人才成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毋庸置疑,但是所谓高端体现在哪里?较广泛的适应性、流动能力、可拓展性应是要义。在专业设置方面,我认为: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要有较为明显的职业特征、行业特征,同时要对应较为大范围的岗位群。专业口径宽窄结合,以宽为主。

同时,可在同一专业中考虑设置几个不同的专业化方向,以“宽口径,多方向”的专业设置模式应对职业岗位群中具体岗位的人才需求的变化。加大专业基础课课时;还可以通过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的办法调节专业口径的宽窄。毕业证书上的专业名称可以按招生时的大类划分,即宽口径,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可以组织参加与本专业相关的多个职业技术岗位的全国职业资格考试,即多方向。这样,就可实现“广泛的适应性、流动能力、可拓展性”。

(3)高职高专院校要充分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积极发挥 “第二课堂”作用

调查显示:用人单位对学生在工作中的能力要求是多元的,企业对于我校毕业生的非专业能力有更高要求。

这个结果有违传统的高校观念,高校尤其是高职高专院校应更加注重学生“非专业能力”的培养,加大“第二课堂”建设与管理的投入。调查显示用人单位及毕业生自评都对“责任心”“人际交往、沟通能力”等非专业能力给予更高的关注和评价。

我们认为这是高职高专学生在企业中人才定位的实际反映,是毕业生向更高职位发展的必要因素,在他们的职业发展中,专业能力是基础,更高层次的发展需要更高的“综合素质”,所以在高职高专的人才培养模式上应该进行符合社会需求的调整,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第二课堂”的建设与管理,提高其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

(4)政府应采取具体措施,提高大学毕业生薪资水平

根据2013年麦可思发布的《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高职高专毕业生2012届(2731元)比2011届(2482元)增长了249元。”可知我校毕业生平均工资略高于同层次学院全国平均水平。

但是我们坚持认为就目前高职高专毕业生的薪资水平仍然较低,不符合我国建设消费型社会的总体要求。根据报道《中国居民劳动报酬占GDP比重连降22年》《美国人工资总额占GDP的58%,而中国这一比例只为16%》,中国的工资总额在GDP中的占比长期、持续地下降,而且比发达国家低许多。所以我国应该在调整“分配率”上多做工作,切实改善劳动者的工资收入状况。

鉴于刚毕业的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弱势地位(指标8,工作1-3年的大学生未签约率在26%以上),国家应加强劳动监管,提供包括分地区、分专业的大学毕业生指导工资在内的相关法律与制度保障,建立工会与企业资方会谈劳动报酬的工作机制,提高大学毕业生在劳资等方面的议事地位与能力,以切实推进劳动者与资方的权力关系向更加合理的方向发展。

(5)政府应提供更加到位的就业帮扶与指导

从调查可以看出我校毕业生对学校就业指导、就业服务有较强的依赖性,学校成为就业信息、就业平台搭建主要供应方。一方面反映学生主动获取就业信息能力较弱,另一方面反映社会相关部门提供的服务尚未满足学生需求。

从调查可以看出毕业后的学生对于“就业信息”和“就业指导”的高度关注与重视,这可能是他们进入社会后的一种经验性反思,也可能反映出社会中相应的就业服务的极度欠缺。

鉴于学生在没有经历过就业时,进行就业教育有一定的认知误区,较难引起他们的前期重视,造成高校就业教育投入产出效益低下;另一方面,在学生就业过程中的社会就业服务匮乏,使他们在最需要就业帮扶之时难以及时得到相应的指导,失去了提高就业质量的良机,背负了更高的就业成本。

所以,一方面高校应该增加学生毕业期的跟踪就业指导,另一方面,政府特别是就业和劳动保障部门应在工作方式或工作机制上进行改进,以提供更加贴近毕业生的就业服务,形成全社会“大就业”工作机制。

[1]王晓江,殷锋社,姜庆伟,刘迪.高职高专院校专业设置现状分析与建议——以2012年全国高职高专院校专业设置备案结果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2,(26).

[2]长江职业学院课题组.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依据、原则和分类方法——高职高专教育专业设置与管理问题的研究[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1,(5).

[3]李沛武,刘桂兰.高职高专教育专业设置及其与地方经济建设的关系[J].中国高教研究,2004,(11).

猜你喜欢
用人单位毕业生专业
用人单位应避免七个认知误区、切实保障职工年休假的合法权益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性骚扰的用人单位法律责任研究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餐厅经营模式多样 事先分清用人单位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