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就业压力引发心理问题的个案报告

2013-08-15 00:52
关键词:求助者咨询师不合理

陈 静

(广东培正学院 学院办公室,广东 广州510830)

一、基本资料搜集

(一)一般资料

求助者,张某,女,汉族,23岁,大四毕业生,身高165CM,身材匀称。家中排行老大,有一弟弟,经历挫折事件较少。因就业压力,表现出焦虑不安、恐慌紧张、入睡困难,对外界失去兴趣等消极情绪近一个月,前来求助。无精神疾病及家族遗传病史,无躯体性疾病。

(二)个人成长史

求助者出生于农村,幼时因父母为了逃避计划生育政策而将她寄养在亲戚家中。求助者在亲戚家寄养期间,父母常常会间隔一段时间去看望她,每次见面求助者都会向父母哭闹着回家,父母每次都是趁她睡着时悄悄离开。求肋者被寄养期间,亲戚和邻居们都调侃说父母不要她了,是因为父母嫌弃她是女孩子。在她五岁半,也就是弟弟出生后不久,父母将她接回了自己家。据求助者讲述,父母是因为不喜欢我才将我寄养到亲戚家的。父母关心我是因为我的成绩好。求助者自卑,人际关系较被动孤僻,承受力较弱,碰到些许挫折就会诱发其消极情绪。

(三)主诉和个人陈述

主诉:自卑、焦虑,失去兴趣和自信心,伴夜间恶梦近一个多月。

自诉:自年前考研结束后,我就去了上海找工作,春节是同堂哥堂嫂一起在上海度过的。上海是我曾经想就读大学的所在城市,她很时尚,也是我一直梦想的城市。因为春节一直在上海,过完年初八,我就开始求职了。刚开始,我是通过前程无忧等几类招聘报纸直接到应聘单位求职的,那些招聘单位都要求我交一些像入职培训费和服装费等杂七杂八的费用,因为担心是骗子,所以我并没有去交费入职。大约一周过后,应届毕业生招聘会陆续开始了。最初我去的是上海体育馆的招聘会,到那儿当时我就傻眼了。人山人海,好多单位的摊位根本挤不进去,来自五湖四海的大学毕业生应有尽有。当时我只选了几家招聘摊位人少的单位应聘,但大多单位写明只招男生,这种要求对我打击挺大的,还有,要么是因为我没有工作经验,要么是因为我不是本地生源,所以最后都被他们拒绝了。之后又去了两次人才招聘会,情况仍是如此。这让我很灰心丧气,刚来上海时的豪情壮志全都烟消云散了。临近三月中旬,我借机说考研成绩出来要回去准备复试,所以跟堂哥堂嫂告别,回到了学校。我一直很害怕父母询问自己成绩和就业的情况,担心自己在她们眼中的成绩好、有出处的印象会彻底扭转。一想到这里,我就感到没有希望了,觉得自己一无是处,胸闷焦虑、烦躁不安,自卑。我不知道该怎么样改变现在的状态,不知道该怎么样面对将来,迫切希望咨询师能帮助自己,改善自己现在的情绪状态。

(四)观察和他人反映

求助者衣着整洁,脸色苍白,略显疲劳,陈述过程思维清晰,拥有正常的感知能力,能意识到自己问题的存在而主动前来寻求帮助。情绪比较低落,没有躯体不适感。

从求助者的同学那里了解到:求助者近段时间注意力不集中,夜晚磨牙,经常独自一人呆在宿舍,同学集体活动减少。

(五)心理测验结果

EPQ:E 36 N 62 P 33 L 26,人格内向不稳定,温和。

SCL-90:总分148分,强迫症状2.0抑郁2.1焦虑2.5人际关系2.3其余各项因子分均小于2,以焦虑症状为主。

SDS:57分,标准分的分界值为53分,来访者得分略高于标准分,有轻度抑郁。

SAS:63分,标准分的分界值为50分,超过标准分13分,有中度的焦虑。

二、评估与诊断

(一)目前状态评估

1.生物学原因

求助者将幼时被父母寄养在亲戚家中数载归因于她的性别,这种认知对求助者个性发展造成了很大影响。

2.社会性原因

求助者因面临毕业,在就业过程中遇到因为是女性而被拒绝的现象,诱使求助者产生幼时的错误认知,进而产生焦虑等消极情绪。

3.心理原因

存在明显的错误认知方式和不合理理念。求助者的错误认知造成自卑性格的形成;而自卑的内在性格又致使她产生不合理信念。求助者存在以偏概全的思维模式,夸大自己的不足和缺陷。

(二)诊断与鉴别诊断

该求助者表现出的焦虑不安、恐慌紧张、情绪低落等症状近一个月,是由客观的就业困难事件引起的。

1.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求助者主客观世界相统一,知、情、意心理过程是协调一致的。人格相对稳定,思维清晰,感知觉正常,有主动求助行为,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求助者消级情绪表现近一个月,持续时间较短,情绪低落,但没有明显影响其社会功能。求助者产生的焦虑紧张、入睡困难、轻度抑郁等症状,与现实就业压力有关,因此可以排除神经症。

3.求助者表现出的焦虑不安、恐慌紧张等消极症状,情绪反应可以控制,反应内容没有泛化,因此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诊断该求助者为一般心理问题,可以进行正常的心理咨询活动。

三、咨询目标与咨询方案

(一)咨询目标的确定

通过咨询师与求助者双方最终商定,确定咨询目标如下:

1.具体目标:缓解焦虑等消极情绪,减轻自卑感。

2.近期目标:

(1)改变求助者的非理性观念。首先,咨询师运用专业知识,使求助者正确认识到早年的寄养生活主要是客观环境原因,父母对她的爱是真实存在的。其次,使求助者合理看待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认识到人无完人,正确对待就业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合理评估自己现有的水平,为自己确定一个适合的就业目标。

(2)SDS测试标准分从57分降到53分以下。

(3)SAS测试标准分从63分降到50分以下。

3.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在达到上述目标的基础上,最终促进求助者拥有正常的认知方式和心理状态,不断完善人格发展。

(二)咨询方案的确定

1.咨询方法和原理

此例咨询采用的主要咨询方法是认知疗法和合理情绪疗法。

(1)认知疗法[1]

认知疗法是根据人的认知过程,影响其情绪和行为的理论假设,通过认知和行为技术来改变求治者的不良认知,从而矫正并适应不良行为的心理治疗方法。

由于文化、知识水平及周围环境背景的差异,人们对问题往往有不同的理解和认知。具体来说,“认知”是指一个人对一件事或某对象的认知和看法,对自己的看法,对人的想法,对环境的认积和对事的见解等等。例如:同样的一所医院,小孩可能依自己的认知和经验,把它看成是一个“可怕的场所”,不小心就会被打针;一般人会看成是“救死扶伤”之地、可帮其“减轻痛苦”;而有些老年人则可能把医院看成是“进入坟墓之门”。所以,关键不在“医院”客观上是什么,而是被不同的人认知或看成是什么,不同的认知就会滋生不同的情绪,从而影响人的行为反应。

(2)合理情绪疗法

合理情绪疗法是20世纪50年代由艾利斯在美国创立,它是认知心理治疗中的一种疗法,因它也采用行为治疗的一些方法,故也被称之为一种认知行为治疗的方法。其基本理论主要是ABC理论,这一理论是建立在艾利斯对人的基本看法之上的。人的情绪不是由某一诱发性事件的本身所引起,而是由经历了这一事件的人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所引起的,这就成了ABC理论的基本观点。在ABC理论模式中,A是指诱发性事件;B是指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之后相应而生的信念,即他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C是指特定情景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的结果。韦斯勒经过归纳研究,总结出了不合理信念的特征是绝对化要求、过分概括化和糟糕至极。

简要地说,合理情绪疗法就是要以理性治疗非理性,帮助求助者以合理的思维方式代表不合理的思维方式,以合理的信念代表不合理的信念,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合理的信念给情绪带来的不良影响,通过以改变认知为主的治疗方式,来帮助求治者减少或消除他们已有的情绪障碍。

2.双方责任、权利与义务[2]

(1)来访者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1)责任

A.向咨询师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资料;

B.积极主动地与咨询师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C.完成双方商定的作业。

2)权利

A.有权利了解咨询师的受训背景和执业资格;

B.有权利了解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

C.有权利选择或更换合适的咨询师;

D.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E.对咨询方案的内容有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3)义务

A.遵守咨询机构的相关规定;

B.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

C.尊重咨询师,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咨询师。

(2)咨询师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1)责任

A.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

B.帮助来访者解决心理问题;

C.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并说明保密例外。

2)权利

A.有权利了解与来访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

B.有权利选择合适的来访者;

C.本着对来访者负责的态度,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3)义务

A.向来访者介绍自己的受训背景,出示营业执照和执业资格等相关证件;

B.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

C.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

D.尊重来访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之来访者。

3.时间和费用

每周1次,每次50分钟,共7次,学生免费。

四、咨询过程(包括咨询次数和时间)

(一)咨询关系建立和诊断阶段(第1-2次咨询)

1.第一次咨询:

采用摄入性会谈收集求助者的有关资料,了解求助者的基本情况、精神状态、行为特点以及求助动机,咨询师通过共情、理解、关注等技术与求助者初步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使其感到被尊重、被接纳。指导她作相关的心理测验EPQ、SCL-90、SDS、SAS,做出评估和诊断,介绍心理咨询的性质和限制及咨询过程中有关事项与规则。

2.第二次咨询

巩固咨询关系,与求助者共同确定咨询目标,制定实施方案,介绍咨询方法、原理及过程。举例说明认知疗法,ABC理论,使求助者认识到A、B、C三者之间的关系。并结合自己的情绪和行为问题去思考自身存在的错误认知模式和不合理信念。

(二)实施心理帮助的咨询阶段(第3-5次咨询)

1.第三次咨询

根据认知疗法和合理情绪疗法对求助者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和诊断。通过提问、引导求助者回忆幼时被父母寄养和自己以往遭受挫折时的情绪体验和自我感受,引导求助者进行自我审查,使求助者自己领悟到自己自小形成了一种认知模式,认为父母将自己寄养亲戚家是因为自己的性别。通过面质提问等技术进一步使求助者认识领悟到这种认知模式是错误的,在这种认知模式下所产生的一些信念是不合理的,如 “父母是因为我的性别才将我寄养到亲戚家的。我是因为自己的性别而遭遇很多挫折的。”列举出求助者情绪困扰和行为不适的具体表现(C)以及与这些反应相对应的诱发事件(A),并对两者之间的不合理信念(B)进行辩论。使求助者领悟到:是信念引起了情绪和行为后果而不是诱发事件本身;自己应该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反应负责;只有改变了不合理信念,才能减轻或消除自身存在的各种症状。要求求助者回去以后完成两道家庭作业。一是继续思考咨询师本次咨询所说的话,分析自己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并作好记录。二是让她回忆自己在家中是否因为与弟弟的性别差异而受到父母的不同对待。

2.第四次咨询

检查评估求助者的家庭作业。实际反馈的结果是:求助者对自己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分析比较到位,领悟得比较好。求助者通过回忆了解到父母对待她和弟弟是一视同仁的,都很关心。咨询师和求助者一起分析作业,通过进一步辩论,使求助者修正或放弃原有的不合理信念,并代之以合理的信念。从而使症状得以缓解。继续布置家庭作业:让求助者记录自己一周中每天的主要情绪和行为,并进行自我分析,找出其支撑的信念,并与不合理信念辩论,学习以合理信念代替不合理的信念。建议下次邀父母一起前来。

3.第五次咨询

在咨询师指导下,求助者和父母进行了良好的沟通。求助者向父母提出了心中的疑问:“小时候把我寄养到别人家只是因为我是女孩子吗?”得到父母坚决的否定回答后求助者落下了喜悦的泪珠。“那您们为什么以前把我寄养到别人家?”父母回答:“刚结婚的时候,我们就商量着要生两个孩子,因为觉得一个孩子太孤单,怕等我们年老时,你一个人连个血脉亲人都没有。但生两个孩子是政策不允许的,所以我们要东躲西藏的,刚开始也带你一起来回躲避,搞得你经常生病,身体也没养好。为了让你健健康康的成长,经过商量后我们才将你暂时交给舅舅抚养。我们之前没有意识到伤害了你,也没有跟你好好沟通解释过。现在我们已经意识到了我们的错误,我们以后会多和你交流。原谅父母,我们一直都很爱你啊!”求助者与父母紧紧地抱在了一起。

(三)巩固与结束阶段(第6-7次咨询)

这个阶段咨询的目的主要是总结、巩固、提高。

1.第六次咨询

分析家庭作业,巩固前几个阶段所取得的结果,帮助求助者进一步摆脱原有的不合理信念和思维方式,使新的观念得以强化,并对求助者的沟通技巧予以指导,从而使求助者在咨询结束后能利用学到的心理知识、方法技术应对今后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能更好地适应现实生活,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

2.第七次咨询

求助者反映自己跟父母沟通后,不那么自卑了,承认就业困难是客观存在的,并不全是因为自己的性别原因。认识到原来的一些想法的确不合理、不现实,对自我的认识有偏差,自述近来情绪好多了。咨询师和求助者全面回顾和总结整个咨询过程,帮助求助者实现知识与能力的迁移,把咨询中获得的方法,体验运用到日常生活中。进行心理测验,对照咨询开始时的测验情况,评估咨询效果。结束咨询。

五、咨询效果的评估

(一)咨询师评估

咨询的具体目标和近期目标基本实现,求助者缓解并基本消除焦虑等消极情绪。求助者自我认识正常,人际关系改善,能适当地评价自己。

(二)求助者的自我评估

自述心情好转很多,感觉外界充满机会,觉得自己以前的很多想法是自寻烦恼,现在感觉轻松了很多。

(三)求助者周围同学评估

从求助者周围同学反映,求助者近期性格开朗了一些,愿意跟同学们进行一些关于就业和未来规划的沟通交流了,而且开始参加集体活动。夜间磨牙现象明显减轻了。

(四)心理测验结果:

SCL-90总分129分,总分下降了19分,各因子分均小于2,属于正常范围。

SDS 38分属于正常范围,说明求助者的抑郁情绪已缓解。

SAS 42分属于正常范围,说明求助者的焦虑情绪已经明显缓解。

六、总结

本个案求助者遇到就业挫折后表现出来的焦虑等消极情绪根源在于她的错误认知模式和不合理信念。心理咨询师通过采用认知疗法和不合理情绪疗法帮助求助者意识到,她内心的自卑源于她对幼时经历的错误认知,并形成的不合理理念,并帮助求助者改变错误认知和不合理理念,从而帮助求助者克服自卑,消除焦虑等消极情绪的影响,保持正常的心理健康。

[1][美]莱希(Leahy Robert L.).认知治疗技术:从业者指南[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

[2]郭念锋.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M].民族出版社,2005.

[3]许又新.神经症[M].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

猜你喜欢
求助者咨询师不合理
浅谈心理咨询中如何建立良好的关系
我院2018年抗生素不合理处方分析
让生殖健康咨询师走近你我身边
拒绝的正确方式
都是生日礼物惹的祸
倪萍不厌其烦的一句话
向“不合理用药”宣战
同感的技术
心理案例论文
不合理上访与信访体制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