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宋与高丽的音乐交流

2013-08-15 00:47陈伟庆包国滔
惠州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徽宗雅乐高丽

陈伟庆,包国滔

(1.暨南大学 文学院,广东 广州 510632;2.惠州学院 东江文化研究院,广东 惠州 516007)

早在先秦时期,朝鲜半岛就与中原地区有着政治、经济、文化上的交往。从北宋建立到南宋初期,宋朝与朝鲜半岛的高丽王氏政权仍有着十分密切的往来。宋开国第三年,即宋太祖建隆三年(962),高丽遣使赴宋朝贡,双方建立了正式的外交关系。由于受到中国北方民族政权辽、金的威胁,宋丽关系呈现出时亲时疏、时断时续的时代特色。总的说来,宋丽关系是和平友好的。宋朝对高丽的关系较重视政治层面,即拉拢高丽对付辽政权。高丽虽也有政治目的,但侧重于彼此经济、文化上的往来,积极吸收宋朝的先进文化。南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高丽遣使入金进奉誓表,标志着高丽正式成为金的属国。高丽向金称臣后,一直保持着稳定的睦邻关系。偏安江南的南宋政府担心高丽在宋、金之间阴持两端,怀疑高丽使者为金探听宋虚实,因此多次谢绝高丽遣使来贡。宋丽双方互不信任的心理越来越严重。孝宗隆兴二年(1164),宋丽双方的官方外交往来正式断绝。因此宋与高丽的音乐交流主要发生在北宋,尤其是在神、哲、徽宗三朝。

一、宋丽音乐交流的诸种途径

朝鲜半岛与中原地区的音乐交流早在汉代就开始了。史载“汉武帝灭朝鲜,以高句丽为县,使属元菟,赐鼓吹、伎人。”[1]8942汉代对功臣、边将或封国之王赐以鼓吹用以表明其身份。晋朝时,晋人将七弦琴送给高句丽,其国人王山岳将其改造成朝鲜传统乐器玄琴。朝鲜的传统乐器伽倻琴及竹制三笛:大笒、中笒、小笒亦都是模仿中国乐器,尤其是唐代乐器制成。唐朝时,宫廷音乐分十部,“高丽乐”即为十部乐之一。唐宪宗元和年间(805—820),新罗国来献乐工,“唐元和末献乐工。”[2]2831随着宋丽外交关系的建立,双方的音乐交流也趋于频繁。宋太祖乾德四年(966),镇州(今属河北)曾向宋廷进献过善习高丽音乐的艺人二十余人。“宋乾德四年,镇州进伶官二十八人,善习高丽部乐,赐衣服银带,遣归本道。”[1]4439这些善习高丽音乐的艺人有可能就是来自高丽的,或者赴高丽学习乐舞归国的宋人。

在北宋神宗、徽宗两朝,宋丽两国友好关系达到顶峰。“高丽自熙丰以来,待遇优渥,即与诸蕃事体甚异。”[3]928神宗和徽宗时都曾提高接待高丽使者的规格。“政和元年,(徽宗)诏高丽在西北二国之间,自今可依熙宁十年指挥隶枢密院。明年入贡,诏复用熙宁例,以文臣充接伴使副,仍往还许上殿。”[4]2810与其对应,双方的音乐交流也最为频繁。神宗熙宁年间(1068—1077),高丽文宗王徽遣使来宋,请求宋廷派乐工赴高丽传艺。徐兢记载:“熙宁中,王徽尝奏请乐工,诏往其国,数年乃还。”[5]140熙宁八年(1075),高丽礼宾省通过泉州商人傅旋来宋求乐工。史载:神宗熙宁八年三月丙午,“江、淮发运司罗拯言,泉州商人傅旋持高丽礼宾省帖,乞借乐艺等人。上批:‘已令教坊按试子弟十人,可借。呼第四部给色衣,装钱。作拯意奉诏遣往,传习毕,早令还朝。’”[6]6360元丰元年(1078)六月,神宗派遣以安焘和陈睦为首的高级使团出使高丽,在神宗赠予高丽文宗王徽的礼物中,即有宋乐器拍板十串、笛十管、筚篥十管。元丰年间(1078—1085),高丽又遣使求乐工,“元丰间,来臣求中国乐工教之。”[4]4438

作为宋朝多次派乐工到高丽传艺的回报,高丽亦遣使带来乐工向宋朝献乐。如神宗熙宁年间,“(熙宁)九年以后,其使来者多,待之寖厚,尝献伶官十余辈。”[1]8956元丰四年,高丽遣使向宋朝献乐。庞元英《文昌杂录》卷四有载:“元丰四年,高丽国遣使崔思齐、副李子威朝贡,并献乐器。明年正月十四日,车驾幸集禧观,诏思齐等侍从,又令所遣乐工对御献乐,赐袍带银帛有差。”[7]38关于元丰五年正月高丽献乐之事,王安礼有《恭和御制上元观灯》诗记其事,其诗曰:“凤阙张灯天上坐,鸡林献曲海边来。”[8]159陈旸《乐书》对高丽舞者有详细记载:“高丽国乐工人,紫罗帽饰以鸟羽。黄大袖,紫罗带,大口袴,赤皮靴,五色绦绳。舞者,四人椎髪于后,以绛袜额,饰以金珰。二人黄裙襦,赤黄袴,长其袖,乌皮靴,双双并立而舞,东夷之乐也。”[9]477除了前述由高丽政府进贡,高丽乐器也通过私人途径流入中原地区。如元丰六年九月,杨景略(字康功)出使高丽时,蔡元度就曾托杨景略带回高丽乐器磬,“杨康功使高丽,别禁从诸公,问以所委,皆不答。独蔡元度曰:‘高丽磬甚佳,归日烦为置一口。’不久,康功言还,遂以磬及外国奇巧之物遗元度甚丰。”[10]167

另外,高丽还派遣乐工随同使团来宋京城接受乐舞训练。神宗时制定的《高丽使条约》中,即有一条是专门招待高丽乐工的。“诸进奉使乞差伎艺人教习三节,并关管勾同文馆所。”[11]1005同文馆是宋朝专门招待高丽使者的宾馆。“同文馆待高丽。”[12]26高丽使者可以在同文馆聘请宋乐师教习乐舞,他们还带来高丽特产,赠予来传艺的宋乐师。“(高丽)人使来,必赍货,奉工技为师,每遣就馆教之。”[5]140

崇宁初年,徽宗采纳道士魏汉津“古帝王以身制乐”的建议,创制新乐。崇宁四年(1105),新乐制成,经徽宗定名为“大晟乐”,并下诏规定“大晟乐”为宫廷雅乐,并推广至教坊俗乐。“政和三年,诏以《大晟乐》播之教坊,颁行天下。”[1]4408此后,宋宫廷用于祭祀的雅乐和用于宴享的教坊俗乐都采用了“大晟乐”的乐律标准。政和四年(1114)徽宗将十多种乐器、十册曲谱和十册指诀谱赠予高丽,由高丽使者安稷崇带回。“六月甲辰朔,安稷崇还自宋,帝(徽宗)赐王乐器……丁未遣枢密院知奏事王字之、户部郎中文公彦如宋谢赐乐。”[13]284政和五年,高丽吏部尚书王字之、吏部侍郎文公美进奉,送金端等五名高丽学生入宋求学。次年,王字之、文公美回国时,徽宗赐高丽以大晟乐,将当时宋宫廷所用的一整套雅乐乐器、法物、曲谱、舞饰等输入高丽。“乙丑,王字之还自宋。徽宗诏曰:‘三代以还,礼废乐坏……今赐大晟雅乐。’”[14]690高丽在得到所赐的大晟乐后,对如何操演却知之不多,故再次向宋求教。政和七年,高丽遣使来宋乞教声律。《宋史》记载:政和七年二月,“中书省言:‘高丽,赐雅乐,乞习教声律、大晟府撰乐谱词。’诏许教习,仍赐乐谱。”[4]3019徐兢《宣和奉使高丽图经》也有记载:“比年入贡,又请赐大晟雅乐,及请赐燕乐,诏皆从之。”[5]140王冕撰有《代高丽王谢赐宴乐表》[15]111。徽宗时宋朝赠送高丽以大晟乐是两国音乐交流史上的重大事件,徽宗还为赐乐高丽一事赋诗,其诗曰:“高丽新贡欲还朝,再御东回一水遥。祖饯国门仍赐乐,屡传恩诏下层霄。”[16]127在高丽宫廷,遂“乐舞益盛,可以观听”,[5]140出现了雅乐、唐乐和乡乐三乐鼎立的格局。

入宋的高丽使者充当了向高丽输入宋音乐的重要媒介。出于对宋丽关系的重视,高丽遣宋使者都是精心挑选的文臣。高丽“士尚声律”,高丽使者亦有相当程度的音乐知识。在入宋期间,他们有机会参加宋举行的大型宴会,因此对宋音乐舞蹈有相当程度的了解。史载:徽宗生日天宁节为十月初十,期间宫廷内有盛大的祝寿表演,高丽使者也受邀出席。“百官以下谢坐讫,宰执、禁从、亲王、宗室、观察使已上,并大辽、高丽、夏国使副,坐于殿上。”[17]831宋政府还常举办宴会招待高丽使者,其间有乐舞助兴。元丰七年二月,神宗下诏:“高丽使入贡,依式用妓乐。”[6]8246在接待高丽使者的宴会上,陪同的宋臣还常为高丽使者即席撰写乐语,以歌颂宋丽之间的友好关系。如廖刚《高丽使副特排致语口号》曰:“恩承雨露来天上,武接鹓鸾指日边。共燕需云歌盛事,愿同文轨万斯年。”[18]723还有刘一正《代会高丽国信乐语》[19]251、沈与求《馆待高丽进奉使乐语口号》[20]333。乐语在宋朝音乐舞蹈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燕乐表演过程中,乐语是颂祝德美、沟通观演双方以及串联节目,用以组织演出的词语。高丽使者通过参加宋廷举办的宴会,观看宫廷乐舞表演,与陪同的宋臣交流,从中学习到宋朝舞蹈的表演程序等相关知识,归国后,高丽使者将所学贯彻到其政治实践中去,对宋音乐传播到高丽亦起到一定作用。

随着沿海地区的大规模开发和人口的大量增多,宋丽贸易达到鼎盛阶段。高丽对来自宋朝的人才热心招徕,量才重用,给予其优厚待遇,激发了宋人移民高丽的热情。来投高丽的宋朝文人中亦有熟晓音律的,如嘉祐六年(1061),高丽“以宋进士陈渭为秘书校书郎,萧鼎、萧迁为阁门承旨,叶盛为殿前承旨。渭有文艺,鼎等三人晓音律。”[13]179见诸史籍的从仕高丽的宋进士还有张廷、慎修、陈潜古、胡宗旦、林完等人。宋朝填词作曲蔚然成风,这些来自宋朝的文人当有不少通晓音乐之人。在高丽定居的宋人不仅仅是文人,还有其它职业的。《宋史》记载:“王城有华人数百,多闽人因贾舶至者,密试其所能,诱以禄仕,或强留之终身。”[4]14053可见,移居高丽的人数相当多,其中当有一些民间艺人由于躲避战乱等原因来到高丽谋生,从而将宋朝民间音乐舞蹈也带进高丽。

在宋丽之间的书籍交流过程中,一些宋朝音乐著述得以进入高丽。宋朝与高丽的典籍交流十分频繁。高丽常遣使者来宋求赐书籍,宋帝先后把重要典籍如《文苑英华》、《册府元龟》以及其它子史、阴阳、地理、日历等赐予高丽,让高丽使者带回。宋政府还开放书籍市场,让高丽使者自由购书。一些宋人也将宋书籍作为方物献给高丽,仁宗天圣五年(1027)十一月,宋人李文通赴高丽献书五百九十七卷,受到高丽显宗的重赏。可见,为数不少的宋朝典籍进入高丽,其中亦有不少音乐著述在内。宋代音乐著述非常多,如北宋即有阮逸、胡瑗《皇祐新乐图记》、陈旸《乐书》、朱长文《琴史》、王灼《碧鸡漫志》。沈括的《梦溪笔谈》和《补笔谈》中保存有相当丰富且重要的音乐资料,沈括还著有《乐论》、《乐器图》、《三乐谱》和《乐律》等乐著,可惜今已不存。像《皇祐新乐图记》、《乐书》、《太平御览》等宋朝音乐著述也是在这时流入了高丽,增加了高丽的音乐知识。

二、高丽音乐对宋音乐产生的影响

通过双方频繁的交流活动,高丽音乐对宋音乐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在宋宫廷中就有高丽乐,属于宋朝“四夷乐”之一。宋乐器也有不少是来自高丽的,比如檐鼓、齐鼓、桃皮觱篥、箜篌、蛇皮琵琶等乐器就和高丽有密切关系。如“檐鼓,西凉、高丽之器也。”[9]395还有“齐鼓,状如漆桶,一头差大,设齐于鼓面,如高丽之器也。”[9]397再者“桃皮觱篥,其声应箫、笳,横吹之,南蛮、高丽之乐也,今鼓吹部其器亦存焉。”[9]408来自高丽的乐器充实了宋朝的乐器品种,使得宋乐器能够演奏出更多不同风格的音乐曲调。高丽还盛产一种鍮石,宋人将其石汁涂于笙簧上,使之不沾惹水汽,以保证声调清脆。苏轼《物类相感志》载“鍮石,惟高丽者可磨下石汁,涂笙簧上,不惹气水。”[21]31在宋朝达官贵人的府里往往有乐队,有一整套乐器,如北宋名相寇准就拥有一支二十四人组成的私家“拓枝队”。因为高丽铜制成的笙簧声调清越,故常被用作制造笙簧的工具。如周密《齐东野语》记载,宋朝有郡王府的私家乐队,其“笙簧必用高丽铜为之,靘以绿蜡,簧暖则字正而声清越。”[22]310

三、宋音乐对高丽音乐产生的影响

相对而言,宋朝音乐对高丽有着更深刻的影响。如宋乐器的大量输入,使高丽国内来自中国的乐器激增。如神宗曾赠高丽以宋乐器拍板十串、笛十管、筚篥十管30件。政和四年,徽宗赐给高丽乐器有167件,有铁方响、石方响、琵琶、筝、箜篌等十余种,还有乐谱和指诀图各十册。政和六年,徽宗赐高丽大晟乐时,其中雅乐乐器数量就达428件,包括编钟、编磐、埙、笙等多种乐器。此外还有雅乐的文、武佾舞所用的服饰、衣冠等。这样,高丽宫廷中用于演奏的中国乐器激增。曾出使高丽的徐兢就指出:“其乐有两部:左曰唐乐,中国之音;右曰乡乐,盖夷音也。其中国之音,乐器皆中国之制。”[5]140

徽宗时传入高丽的大晟雅乐,与高丽原有的唐乐、乡乐形成三乐鼎立的局面。宋朝雅乐是周代以后雅乐发展的又一高潮,雅乐的乐律、乐调、乐器使用和演奏规模都得到发展。无论是乐器的数量还是乐队、舞队的编制,人员的分工也都非常细致。可以说宋代雅乐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朝代。政和六年(1116)六月,宋朝的大晟雅乐传入高丽后,很快就在高丽太庙祭祀、郊祀和朝会仪式等重要场合上所使用。在政和七年四月,高丽朝廷举行的大朝会上,已经开始使用来自宋朝的雅乐。徐兢记载“越今年,丁酉夏四月甲戌有三日,特召守太傅、尚书令、带方公臣俌……同知枢密院事臣安仁等,置高会于清燕阁。……埙箎、椌楬、琴瑟、钟磬,安乐雅正之声,合奏于堂下。”[5]22同年八月,高丽睿宗下诏:“今大宋皇帝特赐大晟乐文武舞,宜先荐宗庙以及宴享”。十月“戊辰,亲阅大晟乐于乾德殿,癸酉,亲祼太庙荐大晟乐。”[14]682仁宗十一年(1134)正月,祭籍田。明宗十八年(1188)三月夏禘,亦用大晟雅乐。[14]683从《高丽史·乐志》记载来看,高丽雅乐的堂上登歌、堂下乐悬、文武佾舞的演奏形式与宋朝雅乐同出一辙。来自宋朝的大晟雅乐成为朝鲜半岛雅乐系统的源头,对高丽音乐舞蹈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1]马端临.文献通考[M].北京:中华书局,2011.

[2]王应麟.玉海[M].扬州:广陵书社,2003.

[3]司义祖.宋大诏令集[M].北京:中华书局,1997.

[4]脱脱.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1985.

[5]徐兢.宣和奉使高丽图经[M].北京:中华书局,1985.

[6]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M].北京:中华书局,2004.

[7]庞元英.文昌杂录[M].北京:中华书局,1985.

[8]王安礼.王魏公集[M].北京:线装书局,2004.

[9]陈旸.乐书[M]∥影印文津阁四库全书.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10]王明清.挥尘录后录[M].北京:中华书局,1964.

[11]苏辙.栾城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12]朱彧.萍洲可谈[M].北京:中华书局,1985.

[13]郑麟趾.高丽史[M]∥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159册.济南:齐鲁书社,1996.

[14]郑麟趾.高丽史[M]∥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160册.济南:齐鲁书社,1996.

[15]胡松.唐宋元名表[M]∥文津阁四库全书.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16]毛晋.二家宫词[M]∥影印文津阁四库全书.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17]孟元老.东京梦华录笺注[M].伊永文,笺注.北京:中华书局,2006.

[18]廖刚.高峰文集[M]∥影印文津阁四库全书.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723.

[19]刘一正.苕溪集[M].北京:线装书局,2004.

[20]沈与求.沈忠敏公龟溪集[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4.

[21]苏轼.物类相感志[M].北京:中华书局,1985.

[22]周密.齐东野语[M].北京:中华书局,1983.

猜你喜欢
徽宗雅乐高丽
朝鲜李朝时期宫廷雅乐的传承与发展
日本雅乐的传承与流变兼论中国雅乐的价值重构
《写生翎毛图》全幅现身,99%是徽宗真迹?
山西晋城瞽目艺人反切语研究
高丽莉作品赏析
唐雅乐大曲存辞考略
母与子
金马传说
雅乐的来龙去脉
《高丽史》1所见女真诸部朝贡高丽情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