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际法教学模式的几点思考

2013-08-15 00:47金慧华
关键词:国际法案例课程

金慧华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文法学院,上海 201600)

国际法是调整国际法主体之间关系的各种条约、国际习惯等规则的总称。1998年,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法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将国际法学列为高等学校本科法学专业的十四门核心课程之一。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国际法的基本知识和原理,从而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潮流,为成为高素质的复合型的法律从业人员打下坚实的基础。然而,由于该课程具有理论性强、实践丰富、内容庞杂、与日常生活相去甚远等特点,按传统的以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难以最大程度地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在十多年的国际法教学实践中,笔者尝试以下各种教学方法与手段,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环节中来,教学相长,使国际法成为学生广受喜爱的课程,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和效果。

一、课程体系梳理清晰、课程理论讲解透彻

国内外的教材通常将国际法内容分为两部分,即总论和分论。总论部分主要讲授“国际法的基本理论”和“国际法主体”,前者包括国际法的调整对象、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国际法的渊源;后者包括国际法主体的种类、国家的构成要素、国际法主体的国际法律责任等等。分论部分主要讲授国际人权法、国际海洋法、国际空间法、国际环境法、外交关系法、国际组织法、条约法、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战争和武装冲突法等[1]。国际法是一门理论性强、实践丰富的课程,在课堂讲授时应做到:

(一)梳理课程体系,帮助学生明确课程框架体系和重点学习内容

国际法是一门内容较为庞杂的课程,其调整范围和具体规范随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也在不断变化中,因此,在学生开始学习这门课程时就必须将课程体系清楚地展现出来。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图表将课程体系展示出来,并明确学习重点和课时安排。鉴于本科阶段各门课程的设置顺序、知识结构的建构特点以及学生对初学课程的接受情况,笔者通常会对教学内容有所取舍。譬如,在上述国际法分论部分重点讲解国际海洋法、外交关系法、条约法、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对于国际人权法、国际空间法、国际环境法、战争和武装冲突法等,则通过大家熟知的案例和国际事件引导学生自学。详略得当的课程内容安排符合本科生学习特点。

(二)透彻讲解课程理论

国际法是一门理论性相当强的学科,拥有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所积累和发展出的基本原则和基本理论,这些是国际法学习的基础和精髓。譬如,在讲授国际法的基本原则时,要把它们区别适用于国际法某一领域的一般原则;在讲授条约法时,紧密联系学生已经学过的合同法,运用合同法的原理诸如合同生效的条件、合同对第三方的效力等等,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条约法。

二、选取和分析典型国际成案,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法学专业培养学生的最终目标是要使学生拥有法律思维逻辑,能够运用法学知识和原理分析和解决问题。一般来说,《国际法院规约》第38条规定了国际法的渊源,其中司法判例是国际法规范的表现形式之一。虽然司法判例不是国际法的主要渊源,但它是重要的补充资料。许多重要的国际法原则源于司法判例,国际法院的判决对于认证、确定和解释法律原则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学习典型国际成案对于培养学生法律思维能力十分重要。

(一)紧密结合课程内容,选取典型国际成案

譬如,在学习“国际法与国内法关系”问题时,笔者选取了西伊福希诉加利福尼亚州案和巴西联邦债券案,在简要介绍案情后,梳理了法院的观点,通过案例让学生理解两者的关系。同时,若有相关国内案例也尽可能提供给学生学习,譬如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将“陆红诉美国联合航空公司之间的航空事故损害赔偿纠纷(上海静安区法院,2001年11月)”案[2]介绍给学生。联系身边的案例,学生更能够感同身受,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注意课堂介绍和分析案例时,语言表述上应尽量简单化,不纠缠于无关问题

课堂时间有限、人的注意力集中有规律,介绍案情时要简明扼要,第一时间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尽快归纳案件关键问题,分析问题要抽丝剥茧、层层递进。通过案例分析,帮助学生把握法官的思维逻辑,了解法律适用过程,把抽象的理论具体化,从而达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三)更新案例库,时刻关注国际法院的案件审理

目前,国际法的案例教材版本众多,其中不乏精品教材,收集的案例典型、分析透彻并能跟进国际法院的新近案例,可以为学生指定一到两本案例书作为辅助教材。

(四)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提高案例教学要求,选取和布置案例进行辅导

国际法院官网将案件所有法律文书公开,这是学习国际成案的重要资源。笔者曾指导学生跟踪“乌拉圭和纸浆厂案”的审理,这一过程不仅让学生完整地了解国际法院的诉讼程序和制度,也使学生对国际环境法领域的规则原则有了清晰的认识。更重要的是,这对于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效果显著。在法院裁决之前,阅读分析案件事实基础上试图利用所学知识推理,并在法院作出裁决时,检验自己的推理过程,从而培养和提高逻辑推理能力。

三、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分析国际时事

国际法的研究对象是国际关系,是一门理论性强、实践丰富的课程,所以学习国际法要对当代国际事件及时跟踪掌握,对国际形势,特别是国际政治形势有一个宏观的把握。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的兴趣和知识面,笔者在讲解讨论经典案件之余,通过对近年发生的国际时事热点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探究和思考,教学手段上除了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外,还增加了课堂专题辩论、模拟联合国大会、模拟法庭和小论文写作等多种方式,将抽象理论和直观现实有效结合,一方面培养学生对国际法基本理论的运用能力,另一方面对学生的爱国情绪进行理性的疏导,深刻理解我国和平外交政策。

上述各种教学手段对师生的知识储备要求甚高,需要花费大量的课余时间做准备工作,同一届学生中一般选择其中1~2种方式对时事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同时,针对不同的教学手段在选题等指导工作上有不同的要求。辩论的议题必须具有可辩性[3]。譬如,“强硬或务实:钓鱼岛问题”为辩题的辩论,因辩题为学生和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学生们就领土取得方式、东海海域划界与国际争端解决方式等问题展开辩论,学生们参与度高、效果好;模拟联合国大会则选取全球关注的问题展开,譬如,“北极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同学们代表各自国家,从“本国”利益出发,寻找盟友,孤立敌人,按照模联的流程就各自代表国家的立场就北极资源的分配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并通过意向条、自由磋商等方式与他国进行了交流。其中美国、俄国、中国、冰岛、英国等国的代表就北极领土主权、航道归属等问题展开了充分的辩论。小论文写作选题则宽泛得多,近年来,我们曾就“中菲黄岩岛争端”、“中国台湾问题”、“中国西藏问题”、“索马里海盗的国际法问题”等进行课题研究,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特别指出的是,在采用课堂专题辩论、模拟联合国大会、模拟法庭和小论文写作等多种教学手段时,教师主要起指导作用,让学生自主学习。

四、利用视频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如今的学生生活在多媒体发达的社会,从小习惯于从视频获取讯息。的确,在相同的条件下,人们通过视觉获得的信息量更大,体验感更强,印象也更为深刻。1990年代中后期以来,网络技术飞速发展,欧美大学的国际法教学中开始大量利用网络视频资料,不仅用来进行案例教学,也利用各领域专家的专题视频进行体系化的理论讲授“影视教学法”已在国际法教学中隐然成型[4]。

本课程中,我们准备了有关国际法的电影、纪录片、时事新闻评论和国际法学者的专题理论演讲等数十个视频材料供学生观赏学习。充分利用视频资料,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效果。利用视频资料过程中应注意以下方面:

首先,收集和筛选国际法影视资料时要保证其学术性和权威性,譬如中央台制作的纪录片、时政评论和国内外著名国际法学者的专题理论演讲,避免一些所谓“专家“、名人非专业评述混淆学生对国际法的理解。部分学生欠缺世界历史、国际关系史方面知识,将有关重大国际事件或外交实践的历史资料视频,如中央台发行的《世界历史》等推荐给学生进行补缺。

其次,有针对性地精选优秀影片,推荐给学生课余欣赏,课堂讨论。譬如我们曾就好莱坞影片《卢旺达大饭店》讨论了时际国际法中宗主国的概念、人道主义干涉与国家主权原则、联合国维和行动等国际法问题。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参与度很高,效果很好。而电影《东京大审判》和纪录片《东京大审判》在学习战争法中也发挥了同样作用。

最后,坚持短片课堂、长片课后原则。由于课程课堂仅有51学时,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课堂上使用的视频需事先精选剪接,播放时间一般不超过五分钟。为达到教学效果,对于较长的视频资料,主要是针对资料提出问题,由学生课后带着问题观看视频,这不仅能促进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也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五、利用网络教学平台、畅通师生互动交流渠道

目前,绝大多数高校都建立了网络教学平台,教师可以在平台上开设网络课程,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要学习的课程并自主进行课程内容学习。学生之间以及教师和学生之间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围绕所教所学的课程进行讨论、交流。教师可以管理教学、编辑课件、在线考试、审批作业、组织在线答疑、统计学生学习情况等。学生可以选修课程、安排学习计划、查看课程内容、提交作业、协作学习和交流、查看学习成绩、参与学校社团交流等。网络教学平台成为师生沟通的桥梁。充分利用这一平台,能极大提高教学资源利用率。

笔者利用多媒体教学,将课程介绍、教学团队、教学大纲、教案、教学录像、PPT课件、学生自测题、历年试题、实践教学、兼职教授讲座、国际法热点问题、国际公约、视频集锦、课外学习、师生互动等内容均已上网。本课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在网上自学,与教师交流互动,而且可以利用网络平台进行课程建设,研究国际法教学中的师生网络互动对学生知识和能力建构的影响。通过网络提交作业、进行答疑、问卷调查和课程、课题讨论,收效明显,学生对该课程兴趣增强,学习积极性有很大提高。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剧和国家之间的交流愈加频繁,国际法的重要性在当今已经凸现出来,掌握国际法知识的程度已经成为考察法律从业人员业务素质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国际法课程的教学模式、教学手段的改革和创新对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至关重要,需要我们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的改进和提高。

[1]程晓霞,余民才.国际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1.

[2]陆红.诉美国联合航空公司国际航空旅客运输损害赔偿案[EB/OL].http://translaw.whu.edu.cn/index.php/Index/content_zh/id/1128/link/alyj.

[3]李瑛.谈辩论在国际法教学中的运用[J].公安教育,2007 ,(3).

[4]邓烈,唐昭红.影视教学法在国际法教学中的运用[J].三峡大学学报,2010.

猜你喜欢
国际法案例课程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论陈顾远之先秦国际法研究及启示——基于《中国国际法溯源》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作为国际法渊源的条约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国际法上的禁止使用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