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体验式教育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的作用

2013-08-15 00:52李儒斌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6期
关键词:体验式思政活动

李儒斌,梅 萍

(南京工程学院 材料工程学院,江苏 南京 211167)

一、何谓体验式教育

有学者认为,“看到的事,我们能学习到百分之十;听到的事,我们能学习到百分之十五;但所体验经过的事,我们却能学习到百分之八十”。[1]体验式教育主张“先行后知”,强调体验式教育要充分调动个人积极参与,来获得个人的体验,再通过交流提升认识。或者说,凡是以活动开始的,先行后知的,都可以算是“体验式教育”。体验必须是亲身经历的,具有过程性和不可传授性。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体验是一种自身的直觉,是建立在个体亲身感受基础上的特殊感受,它总是与个体的自我意识相联系的。由此可见,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体验是必不可少的,这种亲身经历、亲自感受就是一种收获。[2]而从体验式教育的目的来看,就是组织和引导参与者在亲身的实践中,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内化为健康的思路、转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的过程。体验教育突出主体性,强调以人为本,它帮助学生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飞跃中形成正确的思想,培养高尚情操,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体验式培训与传统的教育模式最根本的区别是,前者以学员为中心(以学为主),而后者以教师为中心(以教为主)。中国传统教育观念里,我们的教育最注重的就是学生的智育成绩,一切以分数为评价标准,尽管素质教育提倡了多年,但仍然无法摆脱应试教育对教育理念的禁锢。而体验式教育的目标是充分挖掘个体自身的潜力,使参与者“认识自己”,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方式。这给了学生更多的自尊、信心和独立的人格。体验教育反对简单、粗暴的教育行为,强调情感体验与道德体验是形成道德规范的基础。提倡设计实际的、新颖性的教育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有纪律与没有纪律的不同情感体验,逐步认识纪律的内在价值,并要求学生通过反思、讨论,形成自律性的道德规范。让学生更多地走进自然、走进社会、走进艺术,去体验自然、社会与艺术之美,体验创造美好生活的喜悦。总体来说,体验式教育较传统教育而言,体验式教育首先通过让学生自己去参与、去体验,达到教育的目的,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新思路。注重学员人格的健全和个性的尊重,更注重学生自我的内化教育,提升参与者自身的自信心。可以说,体验式教育的理念对传统教育而言是一种巨大的冲击。[3]

二、体验式教育融入思政教育的尝试

体验式教育的最大特点是强调师生的共同参与和互动,因而它区别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下文简称思政教育)的平面性、静态化、单调性,它是动态的、立体的,并具有相当的新颖性。可以说,体验式教育的引入,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思政教育的整个生态和教育教学模式,因而具有非常重要的积极意义。这种积极意义对思政教育的启发作用尤其明显。新中国成立以来,思政课程一向都是以实现“政治”目的为其教学目标,因为思政课的“政治”刚性要求,使得这些课具有强烈而单一的政治诉求、缺乏弹性,从而使得学生对这些课程普遍缺乏兴趣,教师也很难对教学内容进行引申。为此,思政课程从诞生以来,即不断变革,其中主要的改革是1987年后确立起“两课”(指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政治教育课,下同)体系,至1998年形成较成熟的方案,即“98方案”。最近的改革是2005年将“两课”并轨。“05方案”是在原有思政课程内容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增加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分量,同时在本科段增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这些都是“05方案”的亮点。“05方案”从2006年施行至今,虽然有不少改进,也取得了不少成绩,但总体框架变化不大,特别是在教学实效方面,由于与原来的格局相比并没有实质性改变,所以原有的问题依然存在。[4]因此,要改变思政教学上的困难,有必要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上引进新的元素,尝试新的改革路径。在新的教学方法中,体验式教育无疑是一个值得加以推广的尝试。

三、思政课构建体验式教育的意义

(一)提供一种新的教育模式

思政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和素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促使大学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并进而努力工作,报效祖国和人民。这个过程,既有知性的理论教育过程,同时也需要感性的教育活动过程。事实表明,体验式教育具有的直观性、参与性、动态性、立体性的教育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思政教育的目的。因而,思政教育要善于利用体验式教育,特别是要注重对体验式教育的载体构建,积极开拓资源,整合各种载体,利用多种平台,使学生在思政教育过程中有多样化的载体可以进行体验式教育。[4]学生在体验式教育活动中,对革命先烈、模范人物、优秀事迹将产生由内而外、发乎内心的认同,并自觉不自觉地在行动中实践这样一种理想。

(二)促进大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体验式教育利用校内外的各种资源,运用多样化的活动形式,将思政内容具象化、立体化。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学生要学会与校内外不同的体验对象进行接触。教师要合理组织,调动各种资源,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如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创新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亲身体验和感悟,无疑会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对自己的职业规划与就业方向进行有机联系。体验式教育,还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如感恩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诚信教育等各种形式开展主题活动,如学雷锋活动、为敬老院老人服务活动、捐款捐助活动等,通过体验式教学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使学生既能在团体互动、相互合作中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又能把学习成果运用到现实生活之中。

(三)指导学生优化人际关系

体验式教育活动的群体可以说是一个社会关系链,如何在一个群体的活动中凸显自己,值得参与者自己去琢磨和思考。体验式教育模式从模拟创造社会情境入手,使学生身处其中,通过参与一些特定环境下的社会活动,对大学生提高人际关系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演练作用。通过体验式的教育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团队精神,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这与思政教育的基本目标是一致的。通过体验式教育这一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地优化学生的人际关系。因此,应该在思政教育等过程中,有意识地合理搭建体验式教育的平台,开拓更多的教育项目。很多经典的体验式项目如“解手链” “几何造型”等户外拓展培训项目需要大家忘我合作,在互动中就自然而然地培养了团队精神。

(四)促进个性全面发展

学生体验式教育计划从时代需要出发,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实践、学会生活,为获得终生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打好基础,促进学生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体验式教育是诉诸心灵的教育,教育过程可以引导心灵内省和脑力激荡,从而强化学生的个性塑造,这可以说是思政教育的最高境界。思政教育讲究“润物细无声”,体验式教育恰恰做到了这一点,它提供了最直接和最有效的载体,往往能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和感动。体验式教育的感受是“先行后知”,通过亲历感悟,形成印记,达到主体对客体“神入”的效果。所以,要善于借助各种载体来实施体验式教育,通过像开学典礼仪式,国史、校史的激情宣讲,榜样的启迪等活动,对学生进行深度记忆的教育,以达到“神入”的效果,促进学生的个性全面发展。[5]

[1]陈云凡.你只有十分钟[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192.

[2]李儒斌.大学生体验式教育载体构建方法—以“五个一”系列活动为例[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3):51-54.

[3]聂邦军.素质拓展体验式教育实证研究[J].当代青年研究,2010(12):83-85.

[4]江海.对目前“两课”教改方案的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2006(1):39-40.

[5]郭本禹.自身心理学科赫特研究[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58.

[6]孙爱芹.参与心理健康课堂教学中的体验式教学[J].烟台职业学院学报,2010,16(1):7-11.

猜你喜欢
体验式思政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体验式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体验式作文教学之我见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