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龙崇拜的性质*

2013-08-15 00:43吉成名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图腾崇拜图腾崇拜

★ 吉成名

龙崇拜是一种什么东西?这就是龙崇拜的性质问题。

龙崇拜属于民间信仰。但是,仅仅回答“龙崇拜是一种民间信仰”是不够的。民间信仰的范围太广泛,种类繁多,有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灵物崇拜、祖先崇拜等。我们对崇龙习俗性质的探讨就是要弄清楚龙崇拜究竟属于民间信仰中的哪一种崇拜形式。

一、学术史回顾

关于龙崇拜的性质,学术界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龙崇拜是图腾崇拜,另一种认为龙崇拜是灵物崇拜。

首倡蛇图腾说的是闻一多。1942年11月,闻一多在《人文科学学报》发表《从人首蛇身像谈到龙与图腾》一文,指出:“然则龙究竟是什么东西呢?我们的答案是:它是一种图腾(totem),并且是只存在于图腾中而不存在于生物界中的一种虚拟的生物,因为它是由许多不同的图腾糅合成的一种综合体。”他认为,因部落兼并而产生的图腾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混合式的图腾,一种是化合式的图腾。前者是几个图腾单位并存着,各单位的个别形态依然未变。古埃及的图腾和我国五方兽中的北方玄武都是这方面的例子。后者是许多单位经过融化作用,形成了一个新的大单位,其各小单位已经是不复个别的存在了。龙就是这样。他说:“大概图腾未合并以前,所谓龙者只是一种大蛇。这种蛇的名字便叫作‘龙’。后来有一个以这种大蛇为图腾的团族(klan)兼并了,吸收了许多别的形形色色的图腾团族,大蛇这才接受了兽类的四脚,马的头、鬣和尾,鹿的角,狗的爪,鱼的鳞和须,……于是便成为我们现在所知道的龙了。”[1]这种观点可以称之为“综合图腾说”或“蛇图腾说”。由于没有可靠的材料作为证据,只是根据某些民俗事象进行演绎、推理和猜想,而这些民俗事象与龙崇拜并无任何直接联系,因此,这种观点只能视为一种假说。然而,许多学者不加深究,把它作为定论接受下来,使得这一观点几乎成为公论。有些学者认为龙崇拜源于生殖崇拜,王海龙《龙图腾与中国政治的深层结构》[2]、杨昌鸟 国《龙·鸟·牛——苗族图腾崇拜三题》[3]、周黎民《生殖崇拜与龙的起源》[4]、布谷《猪龙根三部曲》[5]等论著均持这种观点。这种观点是从蛇图腾说衍生出来的。还有一些学者提出龙崇拜源于其他图腾崇拜,如王明达、杨和森、王大有、何光岳等。这些观点同样是受蛇图腾说的影响而产生的。

很多学者提出异议。李埏《龙崇拜的起源》[6]、阎云翔《浅议龙 的 研 究 》[7]、庞 烬《龙 的 习俗》[8]、苏开华《图腾崇拜与龙崇拜之比较研究》[9]以及刘志雄、杨静荣《龙与中国文化》[10]等论著都认为龙崇拜不是图腾崇拜。他们的这种观点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

学术界还有灵物说和水神说。黄石认为龙因被信为有驱凶迎吉的能力,遂被奉为灵物而受人尊崇,故其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11]吴大琨认为中国是农业社会,农业生产在很大程度上依赖雨水,而龙恰恰是水神,直接左右着农业生产,因而受到崇拜。[12]他们仅仅提出了这些观点,并没有进行详细论证。因此,他们的文章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没有产生什么影响。由于文章发表时间比较早,都是在30年代,后来也很少有人注意。要不是阎云翔在《浅议龙的研究》一文中提起,我们是不会知道还曾有人提出这样两种观点的。

二、龙崇拜是一种灵物崇拜

所谓灵物崇拜,就是人们认为某种东西具有某种(或某些)特殊的本领,并且很有灵性,能够领会人们的某种意图,满足人们的愿望和要求,因而崇拜这种东西,祈求这种东西帮助自己达到某种目的。中国古代有所谓“四灵”的说法。《礼记·礼运》曰:“麟、凤、龟、龙,谓之四灵。”在人们看来,这四种灵物都具有某种特殊的本领。如果政治清明,就会有凤凰、麒麟出现。《尚书·益稷》曰:“《箫韶》九成,凤皇来仪。”“凤皇”即凤凰。《山海经·南山经》曰:“有鸟焉,其状如鸡,五采而文,名曰凤皇,……自歌自舞,见则天下安宁。”《礼记·礼运》曰:“故天降膏露,地出醴泉,山出器车,河出马图,凤皇、麒麟皆在郊,龟、龙在宫沼,其馀鸟兽之卵胎皆可俯而窥也。”古人常常根据龟兆预测吉凶。《尚书·洪范》曰:“龟、筮共违于人,用静吉,用作凶。”在麟、凤、龟、龙四种灵物中,只有龟是实有的动物,其余三种都是传说中的动物。人们认为这四种灵物都很了不起,不同于一般的动物,很有灵性,所以崇拜它们。龙是四灵之一。因此,我们说,龙崇拜实际上就是灵物崇拜。

龙崇拜的灵物崇拜性质体现在龙崇拜的各种文化涵义之中。

《礼记· 礼运》曰:“龙以为畜,故鱼鲔不淰。”《大戴礼记·易本命》曰:“有鳞之虫三百六十,而龙为之长。”《说文解字·鱼部》曰:“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在某些人看来,龙是鳞虫之长,是各种鳞虫的最高统帅,不同于其他鳞虫,具有非凡的本领。这是人们把龙当作灵物的表现。

《左传·昭公二十九年》魏献子曰:“虫莫知于龙。”《淮南子·地形训》认为:自然界一切虫类(羽、毛、鳞、介)都是由龙派生出来的。《尔雅翼·释龙》曰:“龙,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物之至灵者也。”在某些人看来,龙是各种动物中最有灵性的一种东西。这也是人们把龙当作灵物的表现。

人们在房屋前面摆塑龙形,在某些器物上绘制或雕刻龙形,利用龙的形貌来吓唬、驱赶毒虫以及其他一切可能对人类造成危害的东西,以为只要有龙在身边,毒虫和其他一切可能对人类造成危害的东西就不敢来冒犯了,认为龙具有避邪御凶的作用,从而把龙当作保护神进行崇拜。这又是人们把龙当作灵物的表现。

《易经·乾卦》曰:“云从龙,风从虎。”《淮南子·天文训》曰:“虎啸而谷风至,龙举而景云属。”《淮南子·地形训》曰:“土龙致雨。”高诱注曰:“云从龙,故致雨也。”人们总是把云跟龙联系在一起,认为龙在天空飞翔的时候,必定会有云跟着,所以龙能带来雨水,只要向龙祈求,便能得到雨水,从而把龙当作掌管雨水的水神进行崇拜。这还是人们把龙当作灵物的表现。

把龙当作祥瑞的象征是由把龙当作保护神进行崇拜演变而来的,把龙当作专制皇权的象征是由把龙当作百虫之长等文化涵义演变而来的,把龙当作民族文化的象征是由龙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所决定的,等等。这些文化涵义都与把龙当作灵物进行崇拜有着十分深刻的内在联系。

湖南浏阳民间至今仍然把玩龙灯(舞龙)称为“耍灵”。从这个称呼也可以看出人们把龙当作灵物对待。

灵物与神是有区别的。灵物虽然具有某种(或某些)特殊的本领和超自然的力量,但是尚未完全神化,在很多方面仍然呈现出自然物的特征,没有人格意志;虽然有灵性,但是对于人们的祈求只能作出机械的反应。神则不同,不仅具有某种(或某些)特殊的本领和超自然的力量,而且具有人格意志,已经完全人格化,不再具有自然物的特征。例如,中国古代某些地方的河神、江神,不仅具有决定当地水旱灾情的能力,而且能有喜、怒、哀、乐的情绪变化,甚至还要娶媳妇。他们高兴的时候,当地就会风调雨顺,农业生产就能获得丰收;他们生气的时候,当地就会发生水灾或旱灾,农业生产就会歉收。人们为了让农业生产获得丰收,不得不想办法使他们高兴,定期给他们献上美女和食物。人们在描述他们形貌的时候,也总是描述成人的样子。可见,河神、江神不再具有自然物的特征,已经完全神化、完全人格化,成为人格化的神。土地神、灶神、山神等也是如此。麟、凤、龟、龙这些灵物虽然具有某些神性,却没有完全神化、没有完全人格化,在某些方面仍然呈现出自然物的特征。它们没有人格意志,没有或者很少有喜、怒、哀、乐的情绪变化,更谈不上娶媳妇。对于人们的祈求只能作出机械的反应。人们在描述它们形貌的时候,也总是描述成动物的样子。中国历代绘画、雕塑等艺术作品都把麟、凤、龟、龙描绘成动物的样子,麟、凤、龟、龙一直没有脱离动物的形貌特征。这就充分说明:麟、凤、龟、龙在中国始终没有完全神化,始终都只是人们心目中的神异动物,始终都只是灵物。

灵物崇拜的本质特征就在于人们把某种动物(传说中的或者实际存在的)当作具有特殊本领的神异动物进行崇拜。

由于人们认为灵物具有某些神性,并且把灵物当作具有某些神性的神进行崇拜,所以,很容易把灵物与那些具有人格意志的、完全神化的神混为一谈。自古以来就没有人将神与灵严格区分开来,一般都将神与灵合称为“神灵”。

中国古代所认定的灵物主要是麟、凤、龟、龙四种动物。但是,其他某些信仰习俗也具有灵物崇拜的性质,如汉族的虎崇拜、狮崇拜等。人们有时也把虎、狮当作保护神进行崇拜,利用它们的形貌来避邪御凶。在这种情况下,虎崇拜、狮崇拜也是灵物崇拜。不过,除灵物崇拜以外,汉族的虎崇拜、狮崇拜还具有其他性质。

三、图腾说的荒谬和危害

目前学术界仍然有不少人认为龙崇拜是图腾崇拜。闻一多在20世纪40年代提出“综合图腾说”(或称“蛇图腾说”),后来很多人都接受了他的这个观点。特别是“龙的传人”这一说法出现以后,人们更是对他的这个观点深信不疑。其实,从前面所征引的闻一多的有关论述就可以看出:他提出这个观点时并没有任何可靠的材料作为依据,只是根据某些民俗事象进行演绎、推理和猜想,这些民俗事象却与龙崇拜没有任何直接联系。因此,他的这个观点只能视为一种假说。人们不应该死抱着这一假说不放,尤其是在我们已经掌握了足够的可以说明这一假说不能成立的材料的时候。

图腾崇拜一般是指人们把某种东西当作本氏族的始祖进行崇拜。这种东西既可以是动物,也可以是植物,还可以是无生物。图腾崇拜习俗的形成与人们对于人类起源的认识密切相关。在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的情况下,人们对于人类起源缺乏科学的认识,以为本氏族祖先是由某种动物(植物或无生物)演变而来的,把这种东西当作神灵进行崇拜,祈求得到这种东西的保护,从而形成了图腾崇拜习俗。在氏族社会中,图腾崇拜是一种普遍现象。但是,这并不等于说氏族社会的一切信仰都是图腾崇拜。有些信仰属于图腾崇拜,有些信仰不属于图腾崇拜。

我们现在有足够的材料可以说明汉族的龙崇拜不是图腾崇拜。龙崇拜不是由人们对于本氏族起源的认识所引起的,与人们对于人类起源的认识没有任何关系。龙崇拜起源于人们把龙当作避邪御凶的保护神进行崇拜,是由毒蛇禁忌转变而来的,与撒灰除虫习俗也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撒灰除虫习俗和毒蛇禁忌习俗最终演变为崇龙习俗。古代汉族从来没有人说龙是他们的祖先,也从来没有人说他们的祖先是由龙演变而来的。刘邦等人虽然扬言自己是龙种,但是没有说龙是他们的始祖,更没有说龙是人类的祖先。他们声称自己是龙种、是真龙天子,完全是由于人们普遍崇龙的缘故。他们把自己神化,是想利用人们的崇龙心理来提高自己的威信,从而达到夺取帝位、巩固统治的目的。现在,人们自称“龙的传人”、喜欢自喻为龙,也不是说龙是他们的祖先,而是表示自己是民族文化的传承者,希望自己有本领、有出息、有作为。因此,笔者认为龙崇拜不是图腾崇拜。

在氏族社会里,虽然图腾崇拜现象很普遍,但是这并不等于说每个部落、每个氏族都一定存在图腾崇拜现象,不存在图腾崇拜现象的部落、氏族也是有的,而且各地区、各部落、各氏族的图腾崇拜肯定是存在差异的。不仅图腾神物不尽相同,对图腾神物的重视程度也不尽相同;不仅有图腾崇拜现象,而且有灵物崇拜、自然崇拜、祖先崇拜、生殖崇拜等现象。我们不能因为图腾崇拜现象是氏族社会里的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就把其他民间信仰也说成图腾崇拜。从世界各民族历史来看,盛行图腾崇拜的民族其社会发展速度都是非常缓慢的,越落后的民族越是盛行图腾崇拜,图腾崇拜对于社会发展具有明显的阻碍作用。换言之,如果龙是汉族先民的图腾、龙崇拜是图腾崇拜的话,那么,古代中国就不可能发展起来,更不可能成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把龙崇拜说成图腾崇拜,把龙说成中华民族的图腾,不仅是错误的,而且是有害的。这些错误观点将对民间信仰产生误导作用,从而影响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应该予以摈弃。

诚然,闻一多是著名诗人和学者,笔者无意否认他在其他方面的学术成就,只想指出他在龙崇拜起源问题上所提出的“综合图腾说”是无法成立的。他在提出这一观点时,既无翔实可靠的材料作为基础,又没有进行严密的逻辑论证,更缺乏有理有据的历史考证,基本上都是想象出来的,牵强附会。所以,这种观点只能视为一种假说。

应该指出:虽然闻一多将龙的各个部位的形貌特征视为各部落图腾的说法很荒谬,但是,他认为龙的形貌是综合了许多动物的形貌特征而形成的说法还是有道理的。不过,这也并非他的首创,董羽、郭若虚等人所提出的“九似说”就已经包含了这层意思。他的创新之处就在于强调了龙的形貌以蛇的形貌为主体。

闻一多“综合图腾说”提出以后,李埏、阎云翔、庞烬、王从仁、苏开华等人先后提出异议。由于起源问题没有解决好,有关材料掌握不够充分,没有击中“综合图腾说”的要害,未能将“综合图腾说”彻底驳倒,使“综合图腾说”得以继续流行,至今仍有相当大的市场。

现在是我们彻底抛弃这个假说的时候了!既然龙崇拜起源与人类诞生神话没有关系,既然龙崇拜是由撒灰除虫习俗和毒蛇禁忌习俗演变而来,就不能说龙是以蛇图腾为主体、融合其他图腾演变而来,就不应该将龙崇拜视为图腾崇拜。

就中国各民族民间信仰习俗来说,虽然汉族没有把龙当作图腾神物进行崇拜,但是,个别少数民族曾经将龙当作图腾神物进行崇拜。《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载:“哀牢夷者,其先有妇人名沙壹,居于牢山。尝捕鱼水中,触沉木若有感,因怀妊。十月,产男十人。后沉木化为龙,出水上。沙壹忽闻龙语曰:‘若为我生子,今悉何在?’九子见龙惊走,独小子不能去,背龙而坐,龙因舐之。其母鸟语,谓背为九,谓坐为隆,因名子曰九隆。及后长大,诸兄以九隆能为父所舐而黠,遂共推以为王。后牢山下有一夫一妇,复生十女子,九隆兄弟皆娶以为妻,后渐相滋长。种人皆刻画其身,像龙文,衣皆著尾。”《华阳国志·南中志》也载:“诸葛亮乃为夷作图谱:先画天、地、日、月、君长、城府;次画神龙,龙生夷及牛、马、羊;后画部主吏,……以赐夷。夷甚重之,许致生口直。”这些材料说明哀牢夷确实曾经把龙当作自己的始祖,龙曾经是他们的图腾。显然,哀牢夷的龙图腾崇拜习俗是受汉族崇龙习俗的影响而产生的。不过,哀牢夷在接受汉族崇龙习俗的时候对汉族崇龙习俗进行了改造,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龙图腾崇拜习俗。这是汉族崇龙习俗在向哀牢夷流播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异。

西汉刘向《说苑·奉使》载越使诸发语:“彼越,亦天子之封也。不得冀、兖之州,乃处海垂之际,屏外蕃以为居,而蛟龙又与我争焉。是以剪发文身,灿然成章,以像龙子者,将避水神也。”《汉书·地理志》曰:“粤(越)地,……其君禹后,帝少康之庶子云,封于会稽。文身断发,以避蛟龙之害。”应劭注曰:“常在水中,故断其发,文其身,以像龙子,故不见伤害也。”闻一多根据这些材料断定龙是越族的图腾。笔者认为,仅仅根据这些材料便得出这样的结论,尚嫌论据不足。人们把自己打扮成“龙子”,是为了免遭“蛟龙”的侵害,而不是把“蛟龙”当作图腾神物进行崇拜的结果。这里所说的“蛟龙”就是指鳄鱼。后来越族也没有把龙当作图腾神物进行崇拜。从近现代越族纹身习俗来看,他们在身上所刻画的动物纹样主要是蛇纹。[13]

中国历史上曾经有一段时间把龙当作专制皇权的象征。在这种情况下,龙崇拜的性质发生了变化,由灵物崇拜演变为神权崇拜。从秦汉到明清,一直都是这样。皇帝被认为是“真龙天子”,是上天派下来君临人间的,是普天之下的最高统治者。封建统治者利用人们对神灵的迷信来提高自己的威信,从而达到巩固统治的目的。皇帝成为龙的化身,对龙的崇拜必然转变为对皇帝的崇拜。尽管如此,龙崇拜的灵物崇拜性质仍然存在,只是降居次要地位。20世纪早期的民主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龙崇拜的神权崇拜性质随之消失,灵物崇拜性质继续存在。

现在中国的龙崇拜仍然属于灵物崇拜。人们按照“三停九似”的技法来描绘和塑造龙的形象,说明人们仍然把龙当作百虫之长;人们认为龙能腾飞,说明人们仍然认为龙具有非凡的本领和神奇的力量;人们在屋顶上摆放二龙戏珠、在房屋前面竖立华表,说明人们仍然把龙当作能够避邪御凶的保护神进行崇拜;人们在龙抬头节期间祭祀龙神,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说明人们仍然把龙当作掌管雨水的水神;等等。这些事实充分说明:人们至今仍然把龙当作灵物进行崇拜。

四、龙崇拜和灵物崇拜继续存在的原因

为什么龙崇拜还会继续存在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龙崇拜是一种历史非常悠久的民间信仰,对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这些影响至今仍然存在,难以磨灭。这是崇龙习俗得以继续存在的重要社会基础。只要这些影响继续存在,崇龙习俗就不可能消失。由于龙崇拜对于民族文化的影响根深蒂固,崇龙习俗也就无法动摇。

其次,人们在接受数千年传承下来的崇龙习俗的时候,对崇龙习俗的某些方面进行了改造,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例如,封建时代人们把龙当作专制皇权的象征,现在人们已经不再把龙当作专制皇权的象征了,但是把龙当作民族文化的象征。又如,龙舟竞渡本来是一种辟鬼驱瘟的巫术活动,现在人们把它当作一种娱乐活动或体育活动来对待。

第三,人类对于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多层次的,对于信仰也是如此。龙崇拜正好适应了人们某个方面、某个层次的精神需求。

最后,人类思维需要一定的想象空间。龙本来就是人们的想象之物,人们自然愿意保留这样一个可以用来表达自己某些特殊愿望和某些特殊要求的假托之物。

为什么灵物崇拜会继续存在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灵物崇拜没有将灵物完全神化,只是将灵物的某些方面神化了,容易为宗教观各不相同的人们所接受,群众基础非常广泛。

第二,灵物崇拜反映了人们对于某些美好事物的愿望和要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吉祥幸福等美好事物始终是人们所热烈追求的东西。过去人们把麟、凤、龟、龙当作象征着这些美好事物的瑞兽,现在人们仍然可以把麟、凤、龟、龙在当作象征着这些美好事物的瑞兽。人们可以只取灵物的象征意义,而将其原有的巫术意义抛开。

由于以上原因,龙崇拜至今仍以灵物崇拜的形式继续存在,并且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1]闻一多.闻一多全集(第 1卷)[M].神话与诗·伏羲考.三联书店,1982.

[2]王海龙.龙图腾与中国政治的深层结构.中国文化源[M].百家出版社,1991.

[3]杨昌鸟国.龙·鸟·牛—苗族图腾崇拜三题[J].贵州社会科学,1992,(1).

[4]周黎民.生殖崇拜与龙的起源[J].东方文化,1995,(1).

[5]布谷.猪龙根三部曲[J].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3).

[6]李埏.龙崇拜的起源[J].学术研究(云南),1963,(9).

[7]阎云翔.浅议龙的研究[J].民间文学论坛,1988,(1).

[8]庞烬.龙的习俗[M].陕西人民出版社、1988.

[9]苏升华.图腾崇拜与龙崇拜之比较研究[J].江海学刊,1994,(3).

[10]刘志雄、杨静荣.龙与中国文化[M].人民出版社,1992.

[11]黄石.关于龙的传说[J].青年界(第1 卷),1931,(2).

[12]吴大锟.中国人为什么崇拜龙[J].艺风(第 2 卷),1934,(12).

[13]陈国强等.百越民族史[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55-57.

猜你喜欢
图腾崇拜图腾崇拜
《这条比较傻》等
再来一瓶
关注食品安全
古蜀国的宗教崇拜
我崇拜的那条“龙”
西夏天崇拜研究
我最崇拜的人
《狼图腾》与中国的图腾文化
从红山文化中的图腾崇拜探索早期宗教的产生与发展
汉代独角镇墓兽造型中的民族文化元素探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