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青年教师自主性培养浅谈*

2013-08-15 00:43刘叶琳陈伟莲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自主性学习者意识

★ 刘叶琳 陈伟莲

在21世纪教育向个性化、自主化、合作化、探究性方向发展的过程中,知识传递的途径和方式已经变革,教师作为权威“单向输出”的“灌输型”模式已经由师生平等“双向交流”的“解释型”模式所代替,教师如何改变自己角色,提高自身的自主意识与自主能力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教师自主与教师自主性

西方学者关于教师自主和自主性(Teacher Autonomy)概念界定研究的见解颇多,孙春将它们大致概括为权力说,能力说和综合说。权力说的代表是Anderson和Benson。Anderson和Benson将教师自主性看作是“摆脱束缚的自由”,是摆脱他人对其职业行为或发展的控制的权力;能力说的代表是 Little与 Tort-Moloney。Little认为教师自主性是一种“自主进行职业行为的能力”。Tort-Moloney认为教师自主性是一种自主性职业发展的潜力,因为“自主的教师明确何时何地,为何及如何在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学习教学技能”;而综合说的代表则是Aoki与 Smith。Aoki指出教师自主即“(教师)在教学中自主作出抉择的能力、自由和(或)责任”。Smith综合了数家之说,阐述了教师自主性的不同层面,即职业行为与职业发展,并提出了“教师-学习者自主”的概念,因为教师的自主性职业发展也是一个终身的学习过程。国内的相关研究则绝大部分是对国外教师自主理论的介绍。在介绍中“Teacher Autonomy”这个核心概念被译为“教师自主”(钱晓霞),“教师自主性”(黄景)。部分研究简单地将“教师自主”等同于“教师自主性”,部分研究对二者略为区别但不够深入。

显然,教师自主与教师自主性是两个相关的不同概念。陈伟莲认为结合“自主”的哲学涵义,“教师自主”应定义为一种“状态”即:教师在教学活动和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能体现教师个体权利与自由,充满探究、创新与合作的愉悦状态,建议使用“Teacher Autonomousness”来标示;而“教师自主性”(Teacher Autonomy)则是教师为了实现这种教师自主状态而必须备有的意识和能力。由此可见教师自主与教师自主性的概念本质属性不同,教师自主是一种状态(state),而教师自主性则是一种潜质或素养(quality)。

教师自主与教师自主性两个概念虽然有本质属性的区别,但却有着极强的联系。首先,教师自主性是实现教师自主的前提条件与基础,而教师自主则是我们努力的目标或结果。没有教师自主性,就不能实现教师自主。其次,实现教师自主是为了实现学习者自主,提高教师自主性是为了提高学习者的自主性,他们的终极目标是一致的,那就是“教,是为了不教”的教育目标,培养出有自主性的个体,让个性化的学习成为终身的过程。

二、实现教师自主的方略体系

(一)教师自主性需要培养

学习者自主性是在学习过程不断培养而获得的,作为“教师-学习者”的教师,其自主性也需要一个培养的过程,需要通过教师教育(pedagogy for autonomy)逐渐提高。教师教育分为职前教育(Pre-Service Training)和职中教育(In-Service Training),主要培养教师专业能力(Professional Competence)。教师的职前教育主要服务于教师的职业行为(Professional action),教师的职中教育更多着力于教师的职业发展(Professional Development),因为“教师是在不确定的教学环境下工作,并且管理着不确定性”,要求教师有较高的自主性,能在复杂的班级环境中进行独立的思考、做出准确的判断和及时的决策。

青年教师在完成学士或硕士教育后步入教学岗位,初步完成了职前教育,即有了一定的知识结构,但部分没有接受师范训练的新教师,只具备专业知识而没有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结果出现满腹经纶却无从表达的现象。而即使是师范毕业生,如果接受的教育属于传统形式的,在教学过程亦会临摹传统教学方法。当然,在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的教师中,也会出现因缺乏对自主学习的认知策略,进而缺乏教学反思,忽略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系统性与规划性的现象。

(二)如何培养教师自主性

培养教师自主性的过程需要从心理自主开始,不断培养教学的自主能力,通过具有自主性的教学行为,促进与提高学习者自主性。

1.实现心理自主

在教学质量监督与管理中,我们观察到,大部分年轻教师自主意识比较薄弱,教学改革动机不强,满足于不出教学差错,有很强的焦虑感和压抑感。而要实现心理自主,必须培养教师的自主意识,调动教师的积极动机与情感因素。

自主意识的培养属于认知策略的培养,目前仍属于职中教育的范畴。自主意识主要包括教师的教学信念与教学模式意识、角色意识、、责任意识、科研意识、平等意识,权力意识,心理健康意识,价值取向意识等。教师必须意识到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个体的自主性,新时代的教学已经朝着个性化学习,主动式学习的方向发展,教师应该有促进学习者提高自主性的动机与欲望,并创造和利用机会,提高学习者自主性。随着教育信息化、信息民主化,知识传递的途径和方式已经变革,教师的角色是促进者、咨询者、资源库和协商者,要教育学生学会控权(Take control),教师必须懂得放权(Let-go),教师不仅要信赖学生,还要懂得欣赏学生,不仅要完成教学,更要喜欢教学,乐于教学,创造性地教学。

Anderson认为富有创造性和艺术性的教学需要教师拥有自主,需要教师能够自由地按照自己确定的有效方式来呈现教学材料,自由地与学生建立灵活的师生关系,自由地创造,改进或超越自己所教的课程。这种专业自由(Professional Freedom)依赖于外在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学校环境、课堂环境等),教师能够营造的主要是课堂环境这一极小部分,其他部分的环境营造(如同行的竞争、领导的重视程度、学校的规章制度、教育行政部门的导向以及社会对人才培养的标准和要求)必须依赖于系统的教学管理人员的意识和理念转变。

2.提高自主能力

刘润清在“论一堂课的五个境界”中指出:不论大学教师还是中小学教师,每次去上课“第一、起码要充满信息(Information);第二、尽量让信息都是事实(Fact);第三、把事实放在一个系统中成为知识(Knowledge);第四、更理想的境界是让知识充满智慧(Wisdom);第五、最理想的境界是把智慧上升到哲学(Philosophy)”。这就要求教师具备图书文献查询能力,是非判断能力,分类整理能力,归纳综合能力以及追根溯源的思辨探究能力。

而在自主学习模式下,教师还必须具备心理分析能力和情绪调控能力。在教学过程要达到一种“愉悦的状态”,教师要随时注意学生的心理与情绪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情绪并帮助学生调整情绪,激励学生在班级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减少违纪行为,用积极的心态、赏识的心理去观察、评估学生,通过倡导一种“成功的文化”——任何学习者都能取得成就的一种信念,增强自信心和毅力,促进和完善自主学习过程。

年轻教师通过职前教育已经获得的是本体性知识和部分条件性知识。其他方面,仍需在职中教育中继续扩充其他知识,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结构,提高自己的认知策略。

3.产生自主行为

自主行为主要指具备一定的认知策略的学习者主动制定学习计划、目标,选择学习内容与方法,监控学习过程及自我评估检查的行为。教师的自主行为表现为作为学习者的行为以及作为教师的行为。作为学习者的自主行为分为职前教育和职中教育两部分,教师的自主行为则是在职中教育中产生并不断完善。

自主发展规划:教师应对自己的专业行为与专业发展进行长远的规划,让自己在知识、能力、技巧方面不断提高。同时对自己所负责的班级在计划任教的期间的教学内容、方针、评估方案等做出具体的计划。

设计自主学习调查表:通过调查表的设计,加强自身对自主学习的理念,并让学习者逐渐增强自主意识。

建立学习档案:自主性不强的学习者对学习档案的目的、意义、内容以及具体要求往往不够清楚,教师在帮助他们建立学习档案时,应看到他们的多面性,并肯定他们的独特性。

设计教学任务:自主的教师能根据学校的课程安排,教学计划,教材资料,合理设计教学任务,避免机械盲目的练习、作业,切实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评估能力。

评估活动:在自主学习教学模式下,利用形成性评估,减少学习者对考试的焦虑心理,通过倡导一种“成功的文化”和增加一些激励机制,提高学习者和教师的效能感。

反思活动:经常对教学进行反思。在一天或一周的教学工作结束后,有目的地记下自己的经验,写下自己对某一问题的看法,写下一天来发生的关键性的事件,记下关键性的人物以及自己的所思所想,这对教师以后有效地教育教学是必不可少的。在记录反思的过程中,教师会更为清晰地知晓自己成长变化的过程,看到自身成长的轨迹和内在专业结构的发展变化过程,进而为能够更好地对专业发展实施调节和控制。

目前我国各大高校的大部分青年教师基本具有自主发展规划,但更多放在专业发展而不是专业行为方面。除了少数主持相关教学改革课题的教师外,大部分仍满足于传统式的教学模式。

三、结语

要实现学习者自主必须首先实现教师自主,而教师的自主不仅仅是改变教学技巧和教学手段,而是要改变教师本身的教学理念,实现心理自主,通过产生一系列的自主行为,不断提高自己的自主能力,通过提高自身的自主能力最终在自主行为中促进与提高学习者自主能力,从而实现自主学习。

[1]Anderson,L.W.The decline of teacher autonomy:tears or cheers?[J]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ducation,1987,(33):357-73.

[2]Aoki,N.dimensions of teacher autonomy:Capacity,freedom and responsibility[A].Paper presented at2000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anguage Centre Conference[C],2000.

[3]Benson,P.Autonomy as a learners’and teachers’right[A].In B.Sinclair,I.McGrath and T.Lamb(eds.)Learner autonomy,teacher autonomy:Future directions[C].London:Longman,2000.

[4]Black,P.& William,D.Inside the black box:Raising standards through classroom assessment[J].Phi Delta Kappan,1998,(2):139- 148.

[5]Little,D.Learning as dialogue:The Dependence of Learner Autonomy on Teacher Autonomy[J].System,1995,(2):175-181.

[6]陈伟莲.教师自主的概念界定与策略探讨[J].教育学文摘,2012,(8):157-160.

[7]何晔.大学英语教师自主性形成的三个途径[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72-74.

[8]黄景,Phil Benson.第二语言教育的教师自主性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12):33-37.

[9]李梦莉.大学英语教师自主性的影响因素和实现途径[J].高教论坛,2009,(9):92-95.

[10]刘润清.论一堂课的五个境界[A].外研之声,2010,(2):10-15.

[11]孟卫青.教师自主性探析[J].现代教育论丛,2000,(4):24-26.

猜你喜欢
自主性学习者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国家自主性与文在寅政府的对朝政策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英语学习的自主性及其教学应用
实用英语教材与艺术生自主性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