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建兵
(江苏如皋市搬经镇社区教育中心 如皋 226561)
由于我国发展中国家的背景,在13亿多总人口中有近8亿农村人口,三农问题长期困扰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正是如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任务早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中就被提出,这项系统工程是十分庞大和复杂的,其出发点的选择更是显得尤为重要。而且由于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结构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许多文化水平相对较高的青壮年游走于城乡之间。随着农村建设的骨干力量即青壮年农民工的快速流失,“三农”问题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的作用愈加明显,而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农村社区教育即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开发农村人力资源上遭遇了巨大的挑战。
我国经济和社会的高速度、可持续发展需要依靠新农村建设这一重大历史任务的解决来实现,而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广大农民。而只有农民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才能得以真正实现。因此,农村社区教育问题是我国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值得进一步思考的问题,在新形势的背景下加强农村社区教育有利于新农村建设。农村社区教育不仅是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而且是农村人自身发展的现实需求,更是为农村建设培养建设者的必经之路。
社会主义的新农村建设迫切需要具有专业水平的农村人,因此农村职业教育和培训的水平和质量需要全面提升。只有在此种环境的培养条件下,有文化和技术而且懂市场的新农民才能越来越多,才能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更多的实用性技术人才。因此,如何进行农村社区教育模式的构建并提出发展农村社区教育的主要模式是当前新农村建设的基础问题。
党中央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建设蓝图的描绘如下:①生产发展;②生活宽裕;③乡风文明;④村容整洁;⑤管理民主。这不仅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举措,更是我们建设新农村的具体目标和要求。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中更是指出,新农村的建设需要依靠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来建设,因此其核心内容就是:①发展农村经济;②提高农民收入;③培育新型农民。发展农村经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目的,而培育新型农民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前提。作为成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社区教育在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以及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有着重要作用,担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
由此可见,农民不仅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而且其的教育问题以及素质提高对新农村建设的成败有着关键作用。
社区,英文为Community,最先出现在西方社会学中,其概念是“以一定地理区域为基础的社会群体”[1],某种意义上来说是“进行一定的社会活动,具有某种互动关系和共同文化维系力的人类群体及其活动区域”[2]。社区一般分为两种,即城市和农村社区;而在我国,农村社区是以城镇为界定的,即县级以下的为农村社区。基于以上理论,本文中所出现的农村社区主要指代以乡镇为中心的区域规划内的所有村庄和居民组成的社会群体。笔者认为农村社区教育是由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广泛的社会教育组成的,其可以对农村社区领域内所有的农村居民进行的各种形式的教育。
社区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促进社区发展和社区人力资源开发。而农村社区教育则指为了达到满足社区成员各种层次的需求,从而提高社区成员的整体素质以及生活质量水平的目的,充分利用农村社区的力量来优化社区的配置与资源,同时使用各种教育形式来提高社区全体成员的素质[3]的教育。由此可见,社区发展的重点可以概括为人的培养、发展和教育。而根据我国社区教育专家厉以贤教授[4]的观点,社区教育不仅可以提高社区全体成员素质和生活质量,而且可以实现社区发展,所以农村社区教育的有效、成功模式可以更好的促进新农村建设。综上所述,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背景下,如何更好的促进农村社区教育的发展可以推动农村社区的发展,从而推动新农村的建设,以此推进农村社区教育的模式的探索是我们在现阶段应该注意的重点问题。
政府高度重视发展农村社区教育,然而由于农村经济长期的落后状况,致使农村教育基础设施不完善,而且农民对农村社区教育的认识普遍不足。农村居民甚至村干部,对社区教育及其相关政策的了解与认识都不够,对农村社区教育的理解仅停留在休闲娱乐或学习农业技术的层面上,然而并未意识到农村社区教育实质性的目的。基础设施如大型机械的不到位以及学习地点的局限性更是给农村社区教育平添许多的困难,造成农村居民对社区教育普遍热情不高,仅停留在“凑热闹”的程度上。
社区教育设置的内容主要是为了满足社区内成员各种需求,因而其包括正规或非正规、职业性或文化娱乐性的教育内容[5]。而以行政管理功能作为分析点,可知社区工作主要归属民政部门的管理范围,而教育工作则是由教育部门的管理范畴。基于此分析,有部分省(市)教育主管部门为社区教育专门设立了管理机构,然而还是有很多省(市)仅从教育厅的某一相关分支中增加这一方面的管理,这样就造成管理部门没有足够的精力和经费来处理农村社区教育问题。
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本来就不高,而由于城乡二元体制的惯性,农村经济比城镇经济更是有着巨大的差距。因此,绝大多数农村的经费都被用于发展农村经济,农村的教育经费较之城镇更是少之又少,而农村比城镇大的多的人口基数更是导致农村社区教育的资金严重不足。笔者认为农村社区教育经费严重不足的问题很大程度的阻碍了农村社区教育的开展,妨碍了农村社区居民素质、水平以及生活质量的提高。
社区内能够用于社区教育活动的一切财力、物力、人力以及文化资源的总和就是社区教育资源,其主要有两个方面内容,即社区外部资源和内部资源。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日益重视以及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目标,外界环境中的人力和财力向农村的运输越来越多。然而在农村社区教育过程中,各个部门却常常是各自为政、独立操作,同样部分内部人员对社区教育工作热情也不够,这种状况导致了农村有限的教育资源不能充分利用。
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就是社区教育的城乡发展不平衡,然而事实上农村内部社区教育发展与推广更是存在着巨大的差距。正是由于各个农村社区的经济发展差距,而农村社区教育的发展水平又几乎与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因而各个社区间的社区教育发展也不平衡,因而存在着巨大的差距,而这种差距的农村社区教育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是“学而优则仕”,因而社区教育的重视程度大大低于普通教育,社会上的用人单位以及企业选拔人才往往以学历作为参考标准。这种情况导致农民这一普遍文化水平较低的群体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而想要保证一个地区的教育事业持续快速发展,高层次人才引进固然重要,然而如何提高农村社区居民素质更为重要且对本地的发展更具长远意义。因此,如何从农民角度出发,使其正确认识农村社区教育的重要性并乐于加入农村社区教育中是政府在农村社区教育模式构建应该考虑的基础问题。
部分地区的教育部门往往因为身兼数职而无法对农村社区教育进行很好的管理,因而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是十分必要的。理顺农村社区教育管理体制的关键在于明确政府与社区之间的权责关系,因而农村社区教育需要从制度层面到组织机构进行建立、健全,从而保证农村社区教育的顺利进行与推广,反之,农村社区管理层面的政社合一、职责不清则将直接导致农村社区教育管理体制的职能错位。因此,政府需要统筹各方面力量来支持社区教育工作的开展,将社区教育工作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将发展社区教育与自己的日常工作结合起来,分清各部门间的职能,创造出适于农村社区教育发展的舆论氛围和政策环境。
通过“新建、重组、合并、共建”等方式打破城乡之间的差异,组建乡镇教育共同体,将乡镇两者的教育资源资金整合,促进乡镇社区教育的共同发展,开展社区全员、全程、全方位的教育培训一体化社区教育模式。利用网络化的办学方式构建农村教育体系,通过各个街道办事处的分校推广农村社区教育,以城镇的社区教育为中心,以城镇社区教育为范本,将社区教育乡村化,密切联系农村实际,尊重农民意愿,使教育内容方法更通俗易懂,促进农民接受教育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便于农民的学习以及在农村的推广。
农村社区教育资源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师资队伍问题。农村社区教育师资队伍可以分为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两部分,而其中专职教师仅占很小的部分,而且文化水平和专业技能都不足。而这种情况对农村社区教育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农村社区的教育需要更多具有全面专业知识的师资力量,因而如何充分利用区域内的教育资源是农村社区教育机构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农村社区教育机构需要通过探索开发社区教育资源的途径达到引导现有教育资源向社区开放,发动各方力量投资兴建社区教育设施,整合社区内的教育网络。
农村职业教育和培训的水平和质量的全面提升可以为社会主义的新农村建设提供具有专业水平的农村人,因此农村社区教育的模式的探索是我们在现阶段应该注意的重点问题。而现今的农村社区教育存在着许多缺陷,如基础设施的不到位;管理体制的不完善;教育资金的不足;教育资源的匮乏;推广发展的力度不够。笔者从这几个方面对如何构建农村社区教育模式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和解决方案。
[1]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1.
[2]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修订本)[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2).
[3]易红郡.我国农村成人教育的发展趋势[J].成人教育学刊,2001(5):61-621.
[4]厉以贤.社区教育的理念[J].教育研究,1999(3):20-24.
[5]唐华生.叶怀凡.基于新农村建设的农村社区教育发展思考.攀枝花学院学报.综合版.2008(0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