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文化研究的精品力作——《中国崇龙习俗》读后

2013-08-15 00:43雍际春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图腾崇拜学术界崇拜

雍际春

中华民族是炎黄子孙、龙的传人。各地盛行的崇龙习俗,经过千百年来的累积和传习,形成了蔚为大观的龙文化。20世纪初以来,随着对传统文化的反思和清理,龙文化也一直受到学术界的关注。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伴随传统文化热的蔓延,龙文化研究成为学术研究的热点,相关论著多达数百种。由于崇龙习俗的广泛性和差异性、龙文化内涵的复杂性和模糊性,学术界对龙文化的认识存在很大的差异,已有成果瑕瑜互见,经得起时间考验、能够在学术界站住脚的成果并不多见。然而,在众多的龙文化著作中,吉成名教授撰写、天津古籍出版社2002年出版的《中国崇龙习俗》脱颖而出,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11年,引用该书观点或将该书列入参考文献的著作有20余部,论文(包括期刊论文和学位论文)有110 余篇,其中学位论文50 余篇。经过修订补充,该书已于2012年12月由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再版。披读这部民俗史专著,笔者有以下几点重要感受:

第一,推陈出新,富有创获。

作为一种民俗文化,龙文化领域有很多疑难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例如,“龙的原型”问题就是学术界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崇蛇习俗为什么不能发展为崇龙习俗呢?吉成名教授从弗洛伊德《图腾与禁忌》一书揭示的禁忌所包含的两种相互矛盾、相互对立的情感出发,提出:在崇拜中也包含着这样两种相互矛盾、相互对立的情感,只是两种情感各自所占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不同,崇拜与禁忌是一对矛盾范畴,两者既对立又统一,互为存在的前提,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这是一个重要理论突破。在这个理论指导下,他对龙崇拜起源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并且论证了这样一个观点:龙崇拜是由蛇禁忌转变而来的,撒灰除虫习俗和毒蛇禁忌习俗最终演变为崇龙习俗。这就妥善地解答了长期困扰学术界的一道难题:龙的原型是蛇,而蛇崇拜(包括蛇图腾崇拜)为什么不能发展为龙崇拜?从此,龙崇拜起源有了科学、合理的解释。他在《民俗研究》2000年第1 期发表专题论文《龙崇拜起源新论》,系统地阐述了这一观点,引起了学术界的高度重视。2001年7月,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万建中著《禁忌与中国文化》一书在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在论述“禁忌向其他文化形态的转化”时就采纳了这一观点,“在我国所有的崇拜对象中,‘龙’大概是最普遍最显眼的了。而龙崇拜恰恰是由毒蛇禁忌衍进而成的。对此衍进的过程,吉成名作了详尽阐释。又如,为什么人们把只有一条腿的龙称为夔龙呢?该书通过对《尚书·舜典》、《韩非子·外储说左下》、《吕氏春秋·察传》等文献所载有关材料分析发现:这种说法的产生与人们将夔误认为只有一只脚的人密切相关,春秋以前社会上流行着夔只有一只脚的说法,这就是人们把只有一条腿的龙称为“夔龙”的由来(第1 版第148—150 页,第2 版第158—161 页)。张笑恒编著《神秘的龙文化》不仅引用了这一观点,而且简述了有关论证过程。该书材料翔实可靠,论证严密扎实,持论公允,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创新意义的研究成果,解决了很多长期未能破解的疑难问题,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第二,关注现实,学以致用。

对某些学术问题的探讨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对现实生活能够产生直接的影响。例如,龙崇拜性质研究就是如此。探讨龙崇拜的性质是在有关起源问题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进行的。该书认为龙崇拜属于灵物崇拜而非图腾崇拜,并且进行了充分的论证。该书强调:从世界各民族历史来看,盛行图腾崇拜的民族其社会发展速度都是非常缓慢的,越落后的民族越盛行图腾崇拜,图腾崇拜对于社会发展具有明显的阻碍作用;把龙崇拜说成图腾崇拜,把龙说成中华民族的图腾,不仅是错误的,而且是有害的;这些错误观点将对民间信仰产生误导作用,从而影响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应该予以摈弃(第1版第219 页,第2 版第234 页)。这个论述跟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引导民间信仰趋利避害,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具有积极作用。又如,在崇龙习俗与民族精神的关系问题上,作者系统阐述了崇龙习俗对民族精神的重要影响,该书最后一节专门探讨这个问题,认为崇龙习俗所体现的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和爱国主义精神都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振兴中华的宝贵精神财富(第1 版第240 页,第2 版第253 页)。这个论述肯定了崇龙习俗对民族精神的积极影响,对于引导人们正确对待崇龙习俗,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徐光春编著《中原文化与中原崛起》将有关论述全部引用(第76—77 页)。对崇龙习俗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民族的科学素养和文化水平。该书对于崇龙习俗所进行的创新性研究,极大地改变了长期以来崇龙习俗研究的落后面貌,将我们对崇龙习俗的认识向前大大地推进了一步,对于提高民族文化素质大有好处。

第三,辩证思考,方法得当。

作者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禁忌与崇拜的关系问题上,作者认为:“崇拜与禁忌是一对矛盾范畴,两者既对立又统一,互为存在的前提,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这是对禁忌与崇拜的辩证关系所作的科学论述。又如,该书认为:龙崇拜是“人类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反过来,它又促进了人类文化的发展。先民们在有关龙崇拜的活动中,创造了灿烂的龙文化,同时也使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得到了极大的锻炼和发展,这对于人类文化的进步无疑是具有积极意义的。”阐明了崇龙习俗与人类文化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再如,对于少数民族崇龙习俗与汉族崇龙习俗的关系,该书认为:“少数民族崇龙习俗是受汉族崇龙习俗的影响而产生的。少数民族的崇龙习俗与汉族的比较起来,既有某些相同之处,又存在一定的差异。相同之处便是崇龙习俗传承的结果,不同之处则是崇龙习俗变异的结果。少数民族的崇龙习俗往往具有本民族的文化特色。”传承与变异也是一对矛盾范畴,汉族崇龙习俗在向少数民族传播过程中,民俗的传承性特征和变异性特征都得到了充分体现。该书初步揭示了少数民族崇龙习俗与汉族崇龙习俗的辩证关系。“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是学术研究取得成功的根本保障。作者认为:“只有严格遵守学术规范,学术研究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才能取得令人信服、经得起实践检验和时间考验的成果。”(第2 版第271页)该书就是遵循这个原则写成的,言必有据,有几分材料说几分话,逻辑性与历史性相统一。运用民俗学的理论和方法,从民俗史的角度对八千多年以来中国崇龙习俗的起源、演变、性质、作用、地位以及崇龙习俗对民族精神的影响、研究崇龙习俗的意义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且对中西龙俗进行了比较,新见迭出,廓清了很多迷雾,是龙文化研究的精品力作,为我们深化龙文化研究开辟了新途径。

再版后记说:“信仰是人类最高层次的精神活动,对于人们的精神生活具有重要影响。民间信仰也能够影响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龙崇拜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崇龙习俗是一种民间信仰习俗,它与中国文明的起源和演变息息相关,对中国文明产生了重要影响。它是中国文明的源头活水,我们必须看护好这股源头活水。”笔者认为,龙文化研究的价值和意义就在于此。《中国崇龙习俗》正是以此为宗旨进行研究的成功之作。我们深信,该书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一定会被更多的人认可。

猜你喜欢
图腾崇拜学术界崇拜
法学之路上的女性:一个多视角的观察与叙述——读《法学学术界中的性别与职业生涯》
古蜀国的宗教崇拜
我崇拜的那条“龙”
西夏天崇拜研究
WTC管理者论坛:共享时代的体制创新(2)——学术界与管理者
我最崇拜的人
《狼图腾》与中国的图腾文化
从红山文化中的图腾崇拜探索早期宗教的产生与发展
汉代独角镇墓兽造型中的民族文化元素探研
近年来学术界关于划清“四个重大界限”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