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提升大学生道德素质的理性思考

2013-08-15 00:43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3年5期
关键词:道德素质道德教育道德

★ 肖 旻

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颁布以来,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和道德素质的提高已经被社会和高校德育教育所重视,它关系到培养大学生成为什么人(即对社会和人类有用的人)的问题。加强大学生道德素质教育,着力提升大学生道德素质意义重大。

一、提升大学生道德素质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一)提升大学生道德素质是积极应对国际形势急剧变化带来挑战的必然要求

当今世界的主题仍然是和平与发展,但急剧变化的态势明显。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各种文化文明相互交流和融合是最基本特征。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各国文化和文明之间也加强了接触和融合。在国际形势变化的历史进程中,中西文化价值冲突更为明显,直接、剧烈。从而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呈现前所未有的复杂性。特别是当前西方文化强势地位及其不断渗透,使当代青年大学生国家观念模糊,民族意识淡化,理想信念动摇,爱国主义精神弱化,这给我们传统的道德教育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形成了新的挑战。

(二)提升大学生道德素质是适应社会变革和转型的客观需要

在新的历史时期,社会变革和转型进一步加剧。随着商品经济的出现和现代化大生产的发展,社会发生了一系列新的变化。人际关系的复杂,社会竞争的激烈,物质刺激的多源,价值取向的多样,都会给学生带来困惑与不适。市场经济负效应的消极影响,使当代大学生道德理想、道德行为显然呈现出多元化、实用化和功利化倾向。一方面,社会转型要求大学生积极上进,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增强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勇于挑战和实践,不怕艰难困苦。另一方面,市场经济的经济人理性使他们政治意识淡化,理想信念动摇,价值追求功利。这种矛盾与冲突,给新形势下的大学生的道德教育提出了许多新课题。因此,我们的道德教育要站在新的历史高度,着眼于新的形势和新的实践,从大学生的特点出发,针对他们在道德人格形成过程中的矛盾和冲突,因时制宜、因材施教,引导他们形成新的道德观念,选择正确的道德行为。

(三)提升大学生道德素质是面对网络技术发展变化的现实需要

网络技术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现实生活,也改变了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它既是一种新的信息传播媒介,也是一种新的文化传播和整合载体,既给人们生活带来便捷,也影响着学生的思维方式、审美情趣和行为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对他们道德素质教育影响更加深刻。在当前的大学生活中,以因特网为核心的网络生活已成为学生整体生活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极大地满足了大学生的业余生活和精神需求,另一方面又淡化了青年学生的理性关怀和集体观念,弱化了他们的国家意识和爱国情感,加大了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深度和难度。

二、大学生道德素质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大学生道德素质现状分析

首先,大学生对道德关系、道德原则和规范有一定的认识,但道德判断能力较差。道德原则是指一社会或阶级用以调整人们之间利益关系的根本指导原则。是对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关系的本质概括,最集中地反映了社会经济关系和阶级利益的根本要求,表现了道德的社会本质和人们行为的基本方向。在中国,通常认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体系中的道德原则是集体主义。当前大学生对道德的认识总体上是积极向上的。大多数的同学认为: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是集体精神和个性发展的和谐统一,没有对极端个人主义的限制,就不可能有真正的个性发展和个人创造力的发挥。但是当面对各种以不良言论和行为时,不少学生又陷入困惑和迷茫,是非、好坏、善恶不分,道德观念模糊。

其次,大学生道德情感相对稳定,但易于波动。道德情感即个体与外部进行具有道德的性质的活动所产生的心理上的情绪反应和内心感受。它要以一定的道德认知,道德判断和推理为基础。大学生由于生活环境、学习经历和家庭影响,对现实生活中的道德关系和道德行为大都是有正确的判断,并知道通过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进行调节,道德情感相对稳定,但情绪易变,有时是非不分。他们追求“诚实”、“正义”、“勇敢”,渴望人与人之间的真情和相互帮助。但又普遍感到人与人之间充满商业气息,经济利益,有时又觉得人是互相利用的怪物,相互间缺乏真诚、缺乏信任。面对这种状况,渴望建立真诚的关系,却又信心不足心。

再次,大学生具有道德责任意识,但普遍较为淡薄。道德责任是指有高度思考能力的个体及群体应当对自然及社会等履行的遵守道德及维护道德的责任。艺术类专业大学生责任意识具有,但普遍较为淡薄。知道当代大学生应当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但也有不少学生道德责任淡漠,不能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唯我独尊,个人主义、享乐主义严重,缺乏大局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此外,大学生自觉地磨练道德意志,但又缺乏持续性。道德意志指人们在履行道德义务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自觉克服一切困难和障碍、做出抉择的顽强毅力和坚定的精神。大学生一方面能自觉地磨练道德意志,但同时克服障碍做出抉择的能力和坚韧精神比较脆弱。面临就业和择业的巨大压力,但许多大学生意志脆弱,承受挫折能力较差,知道要政治思想过硬,努力练好内功,进大学时雄心勃勃、理想远大,但又不能脚踏实地,持之以恒。一遇困难,就怨天尤人,牢骚满腹,并灰心丧气。

(二)大学生道德状况成因分析

第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对大学生的道德形成产生了强烈的辐射作用。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对大学生道德的影响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有助于他们主体意识的弘扬、开拓创新意识的形成,自我价值的实现,促使平等、进取、信誉、公平等新的道德人格的形成和强化。另一方面,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和原则迅速渗透到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影响并动摇着社会主义道德本质根基,由此引发了义与利、见利忘义的功利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滋生。这使得某些大学生只顾眼前利益而缺乏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他们更多地只考虑自身的需要和自身价值的实现,从而淡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优良品质。

第二,高校德育教育的缺失,轻视学生健全的道德人格的培养。学校德育教育重理论灌输,轻行为养成,重道德认知,轻道德实践,重分数,轻品行。片面强调德育满足社会政治、经济等需要的工具理性价值,忽视其满足自我完善的价值。灌输教育排挤了选择教育。把学生单纯地视为道德规范的被动接受者,忽视引导学生参与德育的主动性、实践性,创造性,知行脱节。在道德教育过程中,往往把“禁”、“堵”作为立足点和出发点,压服、训导学生,要求他们循规蹈矩。忽视对学生的引导,和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第三,大学生心理素质相对脆弱,个性突出,阅历简单,自我修养不够。他们思想活跃,个性鲜明,但自由散慢,组织纪律性比较差,他们敢于竞争,喜欢挑战,但自视过高,叛逆心理严重,他们看重专业,渴望成为专才,但轻基础理论,文化素养相对较差。他们生理上发育已基本成熟,但在心理上还很幼稚,缺乏调适能力、控制能力、自理能力和辨别能力,道德意志、道德情感缺乏应有的定向作用和调控能力。这种不成熟,使得他们极易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而出现道德认识的偏差,道德行为易变、无序、好走极端。90 后的大学生基本没有受过大的挫折,阅历简单,满脑子都是理想化的事物。这就使得学生进入校园后面临着系列矛盾;自由散漫生活习性和学校严明纪律之间的矛盾,社会期望值过高与社会不能满足其愿望之间的矛盾,高消费与家庭经济条件有限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想独立自主又离不开对家庭的依赖之间的矛盾等。一旦遇到轻微的挫折就心灰意冷,如果挫折更大,就会转向自卑、萎靡不振,陷入极大的迷惘、矛盾和痛苦之中。思想松懈,不求上进,缺乏远大的抱负和理想,对自己放任自流,不重视自我完善。这是当代大学生道德状况令人担忧的内因,是主观上的因素。

三、新时期提升大学生道德素质的路径选择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增强针对性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是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道德人格培养的主渠道和基本环节。“思政课”的根本任务在于让大学生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树立共产主义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法制观。加强“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就是要针对学生四观方面的教育,对不正确思想与行为采取得力措施并加以引导,把学生培养成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二)在“三育人”过程中突出示范性

“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是大学生道德培育的另一条重要渠道,具有其深刻的内涵。第一,高质量地开展教育工作、管理工作和服务工作,促使学生健康成长。第二,牢固树立师德的形象,让广大学生在接受教学、管理与服务的同时,感受到德的启示、范的力量、样的示范。第三,在教学、管理、服务过程中渗透道德教育,做到教学与思想道德教育相结合,管理与思想道德引导相结合,服务与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相结合。在教学、管理、服务工作中自始至终渗透和体现道德教育的内涵。这三者中前者可以通过科学严格的制度实施,不断地提高工作质量得到保障,而后二者则以增强个人修养,完善个人性格,树立师德形象,从而影响学生、感化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在社会实践中着眼感化

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突出“感化性”,就是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和鲜活事实、用先进人物及表现出的思想道德精神及具体生动的服务形式“感化”学生,以培养大学生的道德情感。道德情感是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我选择与判断能力的关键。我们要大力营造健康的社会环境,融洽的人际氛围和优美的人文环境,尽可能提供更多的实践基地,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和熏陶。“三下乡”活动可以让学生体验劳动的艰辛和崇高,体验到人民群众的伟大,从而自觉激起道德修养的自觉性,引导学生树立艰苦奋斗的精神。

(四)在网络技术上加强引导

当今社会,网络正以神奇的速度向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扩展,并对人们的精神世界产生空前的震撼,对传统的舆论传媒产生极大的冲击。大学生作为社会中最活跃、最具潜力的分子,作为现代信息网络的主要承受者和参与者,他们与现代信息网络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我们要努力提升传统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另一方面又要注重研究现代信息网络对于大学生道德培育的负面影响和随之而出现的网络道德问题,并科学地运用信息网络开展道德教育,充分发挥网络对大学生道德培育的作用,在内容上弘扬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精神,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坚守公正、诚信等道德规范。通过与学生们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的事实,建立学生对网站的亲近感,发挥出网站的亲和力。我们的网络要善于贴近学生的同时,把握时机,突出对学生的启发、引导,使学生在启发、引导中受到良好的道德教育。

[1]中共中央、国务院16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R].2004 -10 -14.

[2]邱光伟,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3]王宪政,杨爱民,张世岩.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2(10).

[4]刘晓静.论增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主体性[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2).

猜你喜欢
道德素质道德教育道德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促进道德素质的提高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浅析新闻记者的道德素质与责任
浅谈中学生道德素质
《弟子规》与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