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手机依赖问题研究

2013-08-15 00:50
关键词:短信交流中职

杨 磊

(河北城乡建设学校 河北石家庄 050031)

手机,这个昔日被视为身份象征的昂贵消费品,日益平民化。随着手机功能的日益强大,拥有和使用手机成为中职生彰显个性、追求时尚的一种体现。他们作为社会的新鲜血液,接受新鲜事物的速度要比其他年龄段的人要快得多,且钟爱程度也更高,更容易被潮流所吸引。手机已悄然成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必备品,它已不再是简单的通信工具,逐渐成为集掌上电脑、相机、游戏机、MP3 等功能为一体的移动多媒体终端。中职生已经成为使用手机的新生群体,在享受科技创新带来方便的同时也深受其困扰,更有甚者已经对手机产生了依赖,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1 手机使用状况及其对中职生的生活影响

1.1 使用状况

如今,在中职院校学生使用手机的普及度相当高,我校12 级入学新生中,一些班级的手机持有率甚至达到了100 %。有近一半的同学表示在自习课、课堂无聊时通常会使用手机,他们使用手机最多的功能分别为发短信,聊QQ,打电话,玩微信,上网,听歌,其中娱乐功能占大多数。学生使用手机的联络对象以同学、朋友为多,极少与家长、老师联系。中职生手机使用状况已表现出普及率高、使用率高、花费高等“三高”特征。

1.2 身心影响

长时间使用手机、收发短信,使很多学生产生身体上的不适,如造成视力模糊、手臂酸胀、大脑疲劳等生理上的问题。另外,有些人在忘记携带手机或无法使用手机时常常出现烦躁不安、言语粗俗、情绪低落、郁郁寡欢等不良心理情绪;如果长时间没有收发短信,就会感到焦虑、失落,从而引发心理问题。

1.3 行为、能力影响

中职生在日常生活中对手机的依赖更是明显,他们很多人在一小时内翻看手机的次数在10 次左右,这就意味着每隔几分钟就要看一次手机。另外,学生对手机的高度依赖也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实际交流能力和应变能力:无论是打电话、发短信、还是手机QQ 交流,都没有肢体语言的交流,缺乏感情色彩和现实的情感体验,减少了人与人心灵的沟通,削弱了沟通的现实感、真实能力和快乐,无形中降低了中职生在实际交往中的能力;很多12 级新生去不熟悉的场所或区域时,会选择打电话问朋友或家人,很少有人选择去问路人。因此,手机的过分依赖对中职生的成长极为不利。

2 手机依赖问题分析

2.1 形成因素

(1)手机功能的日益强大

相当一部分中职生表示,手机已经成为自己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件,原因在于手机功能的日益增多,以及其自身的优势。它已经渐渐取代了日常生活中的很多常用电器,如相机、MP3 等,一部小小的手机便可囊括众多用途:方便联系、上网聊天、听歌、游戏、照相、看小说等。

以手机短信为例:目前,短信可以包含语言、声音、图片、彩信等多种形式,具有丰富的内容和十足的表现力,迎合了中职生追求时尚、张扬个性的需求;其次,短信业务服务费用低,对于交流欲望迫切而经济实力相对较弱的中职生而言具有巨大的诱惑力;再次,短信传递便捷,无论在教室、食堂、马路上,都可以随时随地、随心所欲地发送信息,与人交流;最后,手机短信表达方式更为含蓄,可以避免直接沟通带来的尴尬。

基于以上种种,中职生使用和依赖手机的程度会更加频繁和强烈。

(2)满足中职生强烈的交往欲望

中职生正处于在家庭环境外发展认同感的年龄阶段,随着需求层次的不断提升和自我意识的日益强化,他们渴望得到同龄人的激励、认同,并从中得到自信和归属感。步入中职校门后,中学阶段被压抑的情感需求、社交需求,此时迸发出来,他们渴望与同学交往、与老师交往、与朋友交往,手机的出现拉近了中职生与他人之间的距离。他们频繁地查看手机来确认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地位。在校园这个特别的社会中,需要中职生独立面对生活、学习、情感等各方面的问题和挑战,当遇到挫折时他们需要倾诉,手机实现了形式上的“天涯若比邻”,不仅可以传递信息,还可以沟通情感,增进友谊,以最小的代价、最大限度地满足了中职生强烈的交流欲望。

(3)满足中职生攀比的心理需求

手机作为一种时尚潮流,已经成为中职生彰显个性,表达前卫的一种工具,再加上部分中职生爱虚荣、爱面子,消费心理不成熟,消费行为存在盲目从众现象,不惜牺牲自己的生活费购买手机,支付高昂的话费,也要维护自己的“尊严”,获取他人的接受和认同,从而加大了自己和家庭的经济负担。

(4)家长对孩子的溺爱

现在很多中职生都住校,为了方便通讯,家长便给孩子够买手机。家长购买手机的目的在于:其一,希望时时监督孩子,及时掌握他们的情况,于是就在孩子身边安装了一个“遥控器”,便于实时地、全程地监控孩子;其二,如果孩子有什么事情,可以及时和家里取得联系。另外,有些家长认为只要孩子不跑到网吧去上网、玩游戏,玩玩手机也没有什么。

2.2 负面影响

(1)削弱了中职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面对面的人际交流是最真实的、最能传情达意的沟通方式,人们能够准确地捕捉对方的表情、态度、情绪等,可以更清晰地感知彼此,及时做出调整和补充。手机交流屏蔽了生动的视觉信息,只能根据简短的文字来推断对方的态度及反应,削弱了人们沟通的现实感和沟通能力。手机是把双刃剑,一方面打破了原有的时空界限,扩大了人们交流的范围,提高了交流的互动率,但另一方面,短信的普及使得传统的书信沟通、电话沟通、走亲访友被发短信所代替。逢年过节,短信问候成为一种时尚,这种“点到为止”的交流方式使得问候变得越来越形式化。中职生过度依赖手机短信所创造的虚拟世界,会削弱他们的情感联系,导致严重的心理孤僻感,使人际交往出现障碍。

(2)蚕食中职生的自控能力

由于中职生正处于心理发育不成熟的阶段,自我控制能力相对较差,上网聊QQ、频繁收发短信、手机游戏这些看似简单的事情,却会一点一滴地蚕食他们的自控能力。另外,由于中职生对手机短信和手机网络中一些不健康的、消极的内容尚且缺乏清晰的认识,容易导致他们的社会责任感被弱化,身心健康无形中受到影响。

(3)助长了考试作弊的不良行为

考试作弊是令中职学校教师头痛的一个问题。近年来,中职生作弊手段随着手机的高度普及和强大功能而“与时俱进”。由于短信传递具有无声性和隐蔽性等特点,两人之间可以通过短信进行秘密交流,再加上手机的拍摄功能,这就给考试作弊者以可乘之机。他们可以将试卷上的答案拍摄成照片,再利用短信传递给他人,作弊速度之快、影响面之大可想而知。尽管学校三令五申、明令禁止,但仍然是防不胜防,这就对中职生的诚信提出了巨大挑战。

3 建议与对策

3.1 学校积极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手机

手机文化是当代中职校园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待手机依赖问题,学校不能简单地利用强制手段进行干预,而是要以积极、宽容的心态引导中职生健康使用手机。中职院校要建设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把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学校的长远发展规划,注重培养中职生高尚的价值观。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如德育课、主题班会,可以将是非观、金钱观等方面与合理使用手机结合起来:首先帮助学生正确看待手机的作用,分析课堂上玩手机的危害,告诉学生上课期间不应该使用手机,应关机或静音,不能影响正常的课堂秩序,就寝时间不能使用手机放音乐,影响他人休息;其次,教育学生不要沉迷于手机短信、手机网络,变非正常的频繁联系为正常的偶尔联系,使手机由影响学习变为帮助学习;再次,帮助有手机依赖的学生正确看待自己的生活和学习,逐步摆脱手机依赖。

3.2 中职生应注重自我修养,培养自控能力

有很多中职生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在手机上所耗费的时间和精力,更没有认真反思过自己,可见自我问题意识缺失很严重。因此,中职生平时应该不断加强自我修养,提高自己的自制力,不断反思自己的行为,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侵蚀。在使用手机的问题上,应加强自我控制,坚持适时、适度原则,积极主动地、尽可能客观地评价自己使用手机的情况,总结手机使用过程中获得的益处和存在的问题,及时做出调整,避免出现手机依赖。

3.3 学校应加强中职生的诚信教育

作为当代的青年一代,中职生身上肩负着振兴中华的责任。每一个中职生都应该明确自己身上的职责与使命,在生活和学习中要切实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中职院校应该将诚信教育列入教育教学计划中,对中职生进行诚信教育,引导他们做人求是,做事求实,办诚实事,说诚实话,培养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

另外,还要提高他们的健康消费意识,学会应对各种社会诱惑,培养健全的人格,提高社会免疫力。

[1]房敏.大学生“手机依赖”现象的理性分析.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3)

[2]汪宜.手机对中职学生生活影响的调研报告.考试周刊,2010,(42)

[3]袁潇,风笑天.青少年手机需求及使用行为研究现状.中国青年研究,2011,(4)

[4]周楚莉,李金芳.大学生使用与依赖手机互联网状况调查分析.东南传播,2011,(7)

猜你喜欢
短信交流中职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道歉短信
代发短信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中职高考与教学研究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
“八一”节日短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