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刚
(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河北石家庄 050041)
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开掘和激发大学生的心理潜能,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1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客观需要。大学生正处于长知识、长身体的人生黄金阶段。面对学习、生活、家庭等一系列问题,如果没有健康的心理,没有感知、想象、思维、观念、情感、意志等心理品质上的修养和能力,就难以正确把握自己的人生坐标,就难以独立应对和处理成长成都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1.2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集体和团结重要保证。院校是一个相对集中的团体,集体学习、集体生活,同学之间朝夕相处,在这种环境下培养大学生团结观念会对大学生走向社会后积极维护集体荣誉奠定坚实基础。
随着社会的发展步伐的加快,未来工作越来越知识化、信息化、专业化,攻坚问题会时常出现在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如果单靠一个人的力量很难在某些方面有新的研究和成就。所以,大学生不仅要具有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高尚的思想道德、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和过硬的专业技术技能,而且在心理素质方面也有许多特殊的要求。
智能是指人的智力与能力的总和,是人的心理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1)敏锐的观察能力。观察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有组织的知觉活动。人的信息80 %~90 %是通过视知觉和听知觉获得的。大学生经过团校的培养,要具有“观人于微,观事于微,观景于微”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对事物的反映灵敏、细致、深刻、正确。(2)快速的记忆能力。未来社会的知识爆炸和信息量无限递增,要求大学生不断提高记忆事物的速度和持久性。(3)敏捷的思维能力。生活节奏的加快,要求大学生克服思维惰性,养成快速敏捷的思维习惯,增强思维广阔性、深刻性、独立性、批判性、灵活性和逻辑性。(4)丰富的想象能力。专业工作的深入性,要求大学生依靠丰富的想象,善于捕捉直觉和灵感,善于凭借记忆中储存的经验进行综合,不断想出好的点子、拿出新的办法、提出新的创意。
现代社会,不论是国家间的经济竞争、科技竞争,不论是个人间的能力、成就竞争,都十分激烈,这就要求大学生必须具备强烈的竞争意识,培养不甘落后、奋发向上、勇于进取的精神。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日益丰富、交往的日益频繁。这就要求大学生要学会适应环境,适应各种类型的人,学会与相处、与人合作;走出学校大门,要学会与人打交道,善于交往,积极融入社会。
院校紧张的学习和未来紧张的工作是一种社会实践考验,对于一些在家娇生惯养的大学生来讲,必须要提高自身的心理耐压力和耐挫力,在遭受挫折打击的情况下,不轻易产生悲观、动摇和畏难心理,能用乐观、自信的态度和顽强的意志去对对待和克服。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非常广泛。在各种的信息中难免良莠并存,消极的信息和腐朽思想文化可能渗透到社会的角角落落。因此,大学生必须有备明辨是非、抵制腐朽思想文化侵蚀的心理防护能力。
此外,大学生还必须培养乐观、坦诚、虚心、大度、开朗、幽默、果敢、言行一致等良好的心理品质,以积极的姿态、健康的心理自我茁壮成长。
心理素质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渐进过程,既要立足现实需要,又要着眼长远发展;既要有总体目标要求,又要针对不同人员的心理差异因人施教;既要重视知识的学习,又要注重智力水平和综合能力的训练。对于大学生来说,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院校教育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具体讲,主要有以下几个基本途径。
人的心理同他的理想、信念、追求紧密相联。一个大学生有了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政治觉悟,就能在平时乐于吃苦、甘于奉献、不计得失,脚踏实地好好学习。因此,崇高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价值追求,是大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基础条件。要针对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思想实际,深入进行人生观价值观、艰苦奋斗、团结向上等教育,进行心理科学知识教育,提高思想道德修养水平,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从根本上转变大学生的人生态度。
心理素质的形成是在一定环境中磨练出来的。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院校应当创造特定的环境和机会加强心理训练,使大学生体验到关键时刻能迅速做出形势判断,提高冷静思考、正确果敢的决断能力。在日常生活中,要根据大学生的不同性格特点,有针对性地磨练其心理,自觉克服懒惰、粗心、散漫、怯懦等不良意志品质。
大学生活在相对集中的集体之中,加强集体的教育和影响非常重要。一个思想舆论环境好的集体,可以改造大学生不良的心理,培养出良好的心理素质;一个风气不正、人心涣散的集体,也可以对大学生的心理造成不良影响。为此,各院校要有意识地在营造团结一致、大学生友爱、奋发向上、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大力弘扬新风正气,坚决杜绝和打击各种歪风邪气和不良现象。通过长期潜移默化的影响,培养大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的言行对大学生的影响至关重要。如果主导老师性格孤僻、脾气暴躁,心理不健康,就会对大学生造成不良影响,有损他们的心理健康。育人者,未育先行。因此,教育工作者要加强品德和性格修养,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发挥良好的示范效应。
心理素质培养过程中,外界的帮助、教育和影响固然重要,但内在因素是起决定作用的。自我养成的意识好,即使外界条件不好,也能自觉排除消极影响;自我养成的意识不强,再好的外界条件,也难以培养过硬的心理素质。每一个大学生都要对照健康心理标准,及时发现自身心理上的缺陷和不足,自觉在学习生活中加强心理锻炼和培养,努力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1]教育部:《关于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工作的意见》
[2]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作者:杨丽晨学术期刊,管理与财富MANAGEMENT AND FORTUNE 2008 年第11 期
[3]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作者:孟令权,学术期刊,大学时代(下半月学术教育版)COLLEGE TIMES 2006 年第5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