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民主发展基本条件刍议

2013-08-15 00:48毛东进
胜利油田党校学报 2013年5期
关键词:公民民主条件

毛东进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如皋分院 中文与社会科学系,江苏 如皋226500)

有一个幽灵,徘徊于世界大地,世界各国无一不为之顶礼膜拜,它成为一些国家自我标榜,用来干涉另外一些国家的强大武器,也成为另外一些国家借以粉饰门面的遮羞布。无论爱之者还是厌之者,都感受着它的无穷魅力,这就是民主。置身于世界历史潮流之中的中国,也不例外。民主是近代中国政治生活的关键词之一,它是孙中山先生三民主义之民权主义的基本内容,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根本目标之一,亦是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政治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之一。

然而民主作为相对而言人类迄今为止最好的政治制度,远没有达到令人满意的状况。在当今世界各国,民主远不是划分为民主国家与非民主国家这般简单,对于多数国家而言,民主只有高低程度之分。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以救世主自居,对于自己则固步自封,对于他人则蛮横无理、指手画脚。中国是一个封建社会历史较为悠远的国度,民主发展可谓任重而道远,尽管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前赴后继地为之而奋斗,民主发展从纵向而言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是与先进国家相较,与我们所倡导的“高度民主”相较,仍有较大的差距。

民主是共性与个性,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过去,我们中国的不少政治学者只承认民主在中国的个性与特殊性,而不承认民主的共性与普遍性。只承认民主的共性与普遍性,而无视中国民主的个性与特殊性,中国的民主发展就无从下手;然而只承认民主的个性与特殊性,而无视中国民主必须遵循一般民主的共性与普遍性,中国的民主发展则会得不到科学理论的指导而裹足不前。当前,不少学者开始试图扭转这一割裂的趋向,注重二者的结合,特别注重汲取一般民主的理论。本文遵循这一研究思路,把一般的民主条件理论与中国的特殊性结合起来,以期达到加深对中国民主发展的认识,从而有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实践。

一、民主发展需要高度的物质条件

民主的发展,首先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物质条件主要由地理条件、设施条件和经济条件三部分组成,三者缺一不可,经济条件的重要性尤为显著。

民主发展的地理条件是指“要求能使社会成员普遍参与的地理条件”[1]108,包括自然环境和人力可以控制的地理环境。中国是一个自然环境极为复杂的国家,边疆地区的高原、沼泽、沙漠等自然环境极其恶劣,对于广大人民群众的民主参与是一个天然障碍。然而人力可以控制的地理环境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在很大程度上消解了自然环境恶劣的负面影响。据2013年4月底交通运输部发布的《2012年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2年末全国公路总里程达423.75万公里,公路总里程比建国初的8万公里增长了近53倍,而铁路总里程2012年底达到9.8万公里,居世界第二位。因此,除开极少数环境极为恶劣的地区外,中国公民民主参与的地理条件在较大程度上得到了保证。

民主发展的设施条件是指公民民主参与的一些具体设施,如专门的投票设备、投票箱、秘密投票间等等。设施条件对于公民民主精神的培育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然而我们国家,尤其是在基层,这些设施远没有普及化,这对于公民民主意识的培养,是很大的障碍。究其原因,无非是“由于物质条件,更是由于观念的滞后”[2]。因此,有计划、有目的地逐步完善民主的基本设施,是推动中国民主发展的重要前提。

物质条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民主的经济条件。什么样的经济条件最有利于民主发展呢?根据一般的研究认为,包括经济条件的普遍改善与贫富的合理差距两个方面。经济条件的普遍改善意味着脱离绝对贫困,而绝对贫困是民主参与质量低劣的根本经济原因。在绝对贫困的状态下,一国范围内公民民主参与的广度必然会降低,即便能保持一定的广度,公民民主参与的深度也必然会大打折扣;贫富的合理差距意义在于防止因贫富差距过大引起的穷人受制于富人而产生的公民民主参与深度下降的情况。

民主的经济条件的第一个方面,我们可以很自豪的说,中国为全人类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贫困地区经济迅速发展,农村绝对贫困人口从1978年的2.5亿下降到目前的1000万左右,经济福利的普遍改善为公民民主参与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当然,只要有绝对贫困人口的存在,民主参与的广度始终必然要受到制约,因此需要最大限度地减少甚至消除绝对贫困人口。

民主的经济条件的第二个方面,在改革开放30多年后的中国是令人引以为忧的。改革开放的30年是公民经济福利普遍改善的30年,也是贫富差距逐渐扩大的30年。虽然对于当前中国的基尼系数,国际、国内、政界、学界各方存在着争议,但是中国的基尼系数远超0.4的国际警戒线却是不争的事实。贫富差距的悬殊从社会而言影响公平正义,从民主政治而言则阻碍公民的深度参与。因此,从推动民主深入发展的高度,解决贫富差距悬殊已经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二、民主发展需要完善的法治条件

民主与法治是一对孪生兄弟,它们总是如影随形,在没有民主的地方必然见不到法治的身影,法治是民主发展的基本条件。法治作为民主的基本条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上民主的法治条件是指民主的制度化。民主可以是一种工作作风,可以是一种工作方法,也可以是一种制度。但是无论是作为工作作风的民主还是工作方法的民主都是极不稳定的,它们都依赖于个人良好的道德来维系,而道德是因人而异的,即使品德高尚的人也难以始终如一,唯有制度才能实现民主的可持续发展。在前苏联和中国这两个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追求民主一直是它们的崇高目标,但它们都无一例外地走了不少弯路,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探索民主发展的进程中法治建设没有跟上。毛泽东在评析前苏联的历史经验教训时指出,“我们需要建立一定的制度来保证群众路线和集体领导的贯彻实施,而避免脱离群众的个人突出和个人英雄主义,减少我们工作中的脱离客观实际情况的主观主义和片面性”[3]19;邓小平在深刻总结文化大革命的经验教训时也指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4]146

“制度是一个社会的博弈规则,或者更规范地说,它们是一些人为设计的、型塑人们互动关系的约束。”[5]3经历了文革的教训后,我们党在改革开放之初就非常重视法治建设,把法治作为民主的根本保障。随着依法治国写进党的政治报告和宪法,民主的制度化、法治化进程日益加快,从中央到地方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涉及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法律、规章、制度来推动、保障公民的民主参与,这为中国的民主发展奠定了强大的法治保障。然而,就像中国的民主还处于低位发展水平上,民主的制度化程度还远未完善。中国的民主发展,有赖于继续推动民主的制度化、法治化,民主达到什么程度,它的法治保障就应该达到什么程度。

狭义上民主的法治条件是“保证允许并保护公民从事参与社会管理所要求的各种事项的原则”[1]121。民主的法治条件最重要的是赋予公民各类民主参与的自由,缺乏此类自由,公民则无法参政议政。

与民主相关的自由,最主要的是政治自由与言论自由。政治自由是宪法保障的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利与自由,包括选举权与被选举权、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它既是民主的直接前提,又是民主的重要内容;言论自由是政治自由的核心,没有言论自由,政治自由也就取消了,言论自由所达到的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民主程度的显著标志。

中国在长达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中,专制笼罩着一切,只有臣民、子民,没有公民;老百姓只履行义务,而不享受权利。在封建社会,自由只是一种奢望。近代以来,随着西学东渐和中国民主革命的需要,自由、平等、博爱与民主一道,逐渐被中国人民所接受,自由作为民主的法治条件,被写入了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以来的多数宪法之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经历了1954年、1975年、1978年、1982年四部宪法,除1975年宪法外,新中国的其余宪法均郑重地把保障政治权利与自由写进了宪法条款。这表明,政治自由,作为民主的法制条件,随着历史的进步,业已取得了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多数国家的共识。

改革开放以来,为深入推进政治文明建设,中国政府进一步从保障和改善人权的角度保护公民的政治自由权。2003年底,中共中央正式建议将“保护公民人权”写进国家的宪法,2004年3月全国人大高票通过了这一建议,这一条款顺利成为了宪法条文。公民的政治权利与自由权从尊重人权的角度得到了更好的保护。

发展民主,首要的在于捍卫公民的政治自由与言论自由。他们之间的关系如此之紧密,使得人们通常不在意他们之间的区别,而直接冠之以“民主自由”相称呼。在当代中国,尽管宪法保证公民的政治权利与自由,然而由于历史的、政治的、认识的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中国公民的政治权利与自由权并没有获得充分的释放,在很大程度上公民的政治权利与自由权还停留在纸面上。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冲破历史的、政治的枷锁,继续解放思想,坚持以人为本,使公民的政治权利与自由完全真正落到实处,唯有如此,中国的民主发展才会有坚实的法治保证。

三、民主发展需要透明的信息条件

公民自治,无论是直接民主,还是代议制民主,在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民主参与进程中,完备的信息条件是必备的。民主的信息条件是指公民民主参与所依赖的公开、及时、准确的各种信息源,在我们今天而言就是民主参与相关的信息公开程度。“一个人为取得自己事业的成功,必须自己负责取得需要的信息,一个社会如果希望民主成功,必须负责提供并发行普遍参与管理所需的信息。”[1]159民主参与的信息公开主要的是由政府来提供公共服务。

在其它条件确定的情况下,民主参与相关的信息公开程度愈高,民主参与质量愈高。民主选举需要公开候选人的相关信息,越详细越有利于选民仔细甄别,从而产生最佳人选;各类民主决策需要占有大量资料,资料越详尽,决策的科学性越高;民主管理需要全面地占有被管理对象的信息,信息越充分,管理的科学化水平越高;民主监督需要公开被监督者的相关信息,信息越详尽,监督越有力。因此,信息公开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民主程度的显著标志。

长期以来,民主参与相关的信息公开没有受到党和政府高度的重视,因此,在很大程度上严重制约了中国的民主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开始重视政务公开,2007年4月国务院正式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公开条例》,条例要求及时公布政府的立法和决策信息;发布重要的政务信息;公开重要的数据信息;实行司法公开和领导干部任前公示制度;全面实施“电子政务”,推进政府网上办公。此外,村务公开、厂务公开、中国共产党党务公开也逐步推广并加以完善,这些均为信息公开提供了必要的制度保障。

当前,在各类信息公开日益制度化的历史大环境下,关键是要把制度落到实处。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力,信息公开要坚持依法、全面、准确、及时的原则,对于那些有令不行、敷衍塞责的公开主体要严厉追究其法律责任。政府还要创新各类信息公开渠道,除常规渠道外,要善于运用各类现代传媒工具,特别是新媒体,把涉及民主参与的相关信息流提供给广大公民,为民主发展奠定完备的信息条件。对于政府而言,这是政府创新的重要内容。

四、民主发展需要一定的智力条件

人的自由既取决于外界的赋予,如宪法所规定的政治自由与言论自由,即消极的自由,又取决于人的智力发展所达到的程度,程度愈高,愈自由,即积极的自由。人的自由是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的总和。前面我们已经从消极自由的角度论述了民主的法制条件,下面我们从积极自由角度来阐述民主的智力条件。

民主的智力条件是“公民理性能力有可能运用于处理一般问题的那些条件”[1]158。只有消极的自由,即民主的法制条件,而缺乏积极的自由,即民主的智力条件,民主参与是难以为继;即使民主的信息条件十分完备,信息公开十分充分,而无法分析并利用这类信息,民主的深度必然极其低下。

根据对民主智力条件的定义,民主的智力条件主要是民主参与相关的公民受教育程度。除开智力极其低下者,多数人都会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而使民主参与的智力条件大为改善。关键是公民应受何种类型的教育才最大程度上有助于民主参与,以及以什么样的形式接受教育?

公民为民主参与而需要的教育没有统一的标准。远古时期的民主参与几乎不需要文化,而在今天是不可想象的;民主程度较高的国家较之与民主程度较低的国家教育程度要求高得多。以现代社会而言,公民基本上应该接受如下教育:实用教育,即所谓常识教育。民主以社会为前提,社会以健全的人为前提。这种教育通过家庭和社会进行,并不一定通过特殊的课堂教学来实现;基本教育,即通常所说的写与算,以识字率来衡量,识字率对一个国家的民主状况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技术教育,对于民主参与而言,特别是在代议制民主的条件下,不是所有的人都需要精通专门技术,但是从提高代议制民主的质量着眼,不能精通也应该学会品鉴;人文教育,以帮助未来的国家主人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懂得如何学会取舍;民主参与的系统教育

新中国成立后,教育事业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截止到2000年,我国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普及程度和质量在9个发展中大国中位居前列,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中等职业教育规模与普通高中基本相当;高等教育规模先后超过俄罗斯、印度、美国,成为世界第一。

从民主发展的角度看,新中国教育事业的这种质的飞跃为中国民主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智力保障,成就非常巨大。从民主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而言,教育内容需要从结构上进一步优化调整。在保障基本教育的同时,技术教育应该受到更高度的重视;人文教育则需要着力加强,因为人文教育的成效关系着一个国家未来走向何处;民主参与的系统教育在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几乎还处于空白的状态,这是应立即着手予以填补的。

如何实施民主参与相关的教育呢?这需要根据教育类别的差别而不同。实用教育以耳濡目染为主;基础教育、人文教育以课堂教学为主;技术教育更加侧重于实践教学;民主参与的系统教育应坚持系统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并重,特别是在中国的具体历史条件下,突出实践对于民主参与学习的重要性,“民主实践是最好的民主训练班”[6]。

五、民主发展需要相应的社会心理条件

在理想的状态下,民主发展的其余条件完全满足或基本满足,而缺乏一定的社会心理条件,民主同样是不能持久的。民主的心理条件指的是“社会成员实行民主时必须具有的性格特点和思想习惯”[1]173。在民主的所有条件中,心理条件是最基本的。它发自于内心,但外化为气质表现出来,从而对民主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影响。

民主发展所需要的心理条件是多方面的。相信错误难免是非常必要的,只有相信错误难免,多数人的民主参与才有必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公民民主参与管理国家其最终的权威不是任何个人,而是实践说了算;持理性的批判态度,只有以理性的而不是吹毛求疵的批判精神进行民主参与,民主参与的深度才会渐达理想状态;要有灵活性,公民在民主参与中需要灵活地应对变化中的一切,既要善于坚守,也要与时俱进;要有现实的态度,民主在迄今为止所有的人类政治制度中是最不坏的一种制度,它永远只会趋向而难以达到完美;要善于妥协,在某种意义上民主就是一门妥协的艺术;能够宽容,民主要求对一切新事物有足够的包容心态,因为它们往往代表着未来的发展趋势;要有客观精神,客观精神会帮助公民在民主参与时较好地处理国家、集体与个人之间的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民族利益与全球利益;要有信心,要相信自己能够管理好自己,这是民主参与的前提……

民主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这些心理条件的实现。当然,要完全满足这些心理条件,几乎是不可能的,任何一个国家也很难测定这些心理条件的实现程度。但是,不断改善这些心理条件,对于推进高质量的民主发展是必须的。这些心理条件的养成基本是来自于家庭和社会的非正式教育(耳濡目染)、学校的正式教育以及社会实践训练。学校教育对于任何一个人而言,都是主体教育。学校应该在培养公民的民主心理条件方面成为先锋军,通过合理谋划课程设置,加强模拟实训,逐步引导公民养成良好的民主心理。

中国要成功地推进民主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也必须满足这些民主的心理条件。这些民主的心理条件在中国的实现程度,没有人也无法作出准确的估计。但是,可以指出,由于受长期处于封建专制社会这一特殊国情的影响,民主的某些心理条件在中国远远没有达到成熟的地步。如理性的批判态度,不少公民受传统的禁锢文化的影响,养成了一种逆来顺受的心理,更不必说批判精神了;我们说民主需要灵活性,但是在传统专制文化的影响下易变异为见风使舵的心理,而善于妥协易演变为盲从心理,实践标准也可能蜕变为权威标准。这些均说明,在促进民主发展的心理条件走向成熟上,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特别是作为民主的条件,心理条件远不像物质条件、信息条件、法制条件那般外化,心理条件的改善意味着一个民族整体精神的转换,因此更可谓不易。

结语

民主在一国实现的程度,取决于上述五个条件即民主的物质条件、法治条件、信息条件、智力条件以及心理条件在该国的实现程度。这些条件有些是可以衡量和评估的,有些则是难以衡量与评估的。但是毫无疑问可以说,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已经较为充分地同时满足了这些条件,因而实现了较为理想化的民主。没有哪个国家可以自诩为民主国家,对于致力于走民主道路的国家,他们之间只有高低程度的差别。从我们提出的五个条件来看,人类的民主之路还很漫长。

但是作为人类迄今为止最优秀的政治制度,人们不会因为其艰难曲折而轻言放弃。事实上,以地球作为一个单元而言,全球的民主条件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里得到了显著的改善。过去的一百多年里,民主的物质条件得到了显著改善,全球交通日益发达,民主设施从无到有,绝对贫困人口占全球总人口比例日益减少;民主法治化日益成为趋势,多数国家开始意识到保障公民权利与自由权的重要性,公民权利意识日益觉醒;民主的信息条件借助于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逐步得以实现;随着全球教育事业的发展,民主的智力条件在世界各国获得了普遍的改善;而民主的心理条件伴随着其它条件的发展也在全球不平衡地向前推进。

民主发展在任何一个国家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不仅在于这五个条件中的任何一个条件都不会轻易实现,而且在于这五个条件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相互制约关系,没有一定的物质条件,民主的法治条件、信息条件、智力条件、心理条件就难以实现;没有一定的法治条件,信息条件很难得到保障,心理条件也难以实现;智力条件与心理条件之间又存在着一定的正相关性。

中国要实现高度的民主,必须使这五个条件获得高度的发展。中国民主发展的物质条件百年来获得了质的提升,下面需要做的是继续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全面改善民主的设施条件,继续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下大力气努力缩小贫富差距,为民主的其他条件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要坚持解放思想,以人为本,促进民主的制度化、法治化,使宪法规定的公民政治权利与自由权落到实处;致力于推进与民主相关的信息公开,使制度全面落到实处;大力推动教育转型升级,为中国的民主发展培养源源不断的后备军;在以上条件发展的同时,逐步实现中国公民国民性的“脱胎换骨”,促进民主发展的心理条件逐步走向成熟。

[1]科恩.论民主[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

[2]毛东进.当代中国基层民主发展的五个战略问题[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13(2).

[3]毛泽东文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4]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5]道格拉斯·C·诺斯.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M].上海:格致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6]蔡定剑.公民素质与选举改革调查[J].战略与管理,2003(2).

猜你喜欢
公民民主条件
论公民美育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排除多余的条件
选择合适的条件
为什么夏天的雨最多
隐私保护也是公民一种“获得感”
十二公民
关于现代民主的几点思考
好民主 坏民主
欲望的位置:论两种慎议民主取向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