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

2013-08-15 00:48张晓明
胜利油田党校学报 2013年5期
关键词:现代化特色理论

张晓明

(西华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南充637009)

一、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是新时期现代化建设实践的理论诉求

作为世界发展大势的现代化,也是自1840年以来先进中国人孜孜以求的目标。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给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契机,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尤其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在中国共产党人的领导下取得了让世人瞩目、令国人振奋的巨大成就。我们的现代化建设也到了关键时期,攻坚阶段,如何在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前抓住前所未有的机遇,如何用发展着的理论指导我们现代化新的实践,如何面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在新时期新阶段的理论诉求,面对 “中国经验”“中国道路”“中国模式”这些关于中国现代化的解读,我们党的历届领导人是怎样说的,通过爬梳党的文献,梳理自建国以来中央历届领导人是怎样针对中国现代化问题建构自己的现代化理论的,以及后继者是如何在继承前者的基础上着眼于新的实践对现代化理论进行创造性发展的,这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而且是一个政治问题,这不仅是一个理论自觉的问题,也是一个理论自信的问题,这不仅是一个现代化话语问题,也是一个现代化话语权问题。本文就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来展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研究的。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关于现代化论述的理论整合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的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这一概念尽管没有在中央文件上明确提出来,但是,关于这个概念的思想应该说是明确而丰富的。在探索中国式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的过程中,毛泽东就明确指出:“前八年照抄外国的经验。但从一九五六年提出十大关系起,开始找到自己的一条适合中国的路线。”[1]213邓小平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就明确指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2]2-3胡锦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到当前关键的阶段时,特别强调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于我国现代化的极端重要性,他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有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3]69可见,党的几代领导人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的论述是明确而自觉的。那么,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从广义上讲,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狭义上讲,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关于现代化的部分,也就是关于对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如何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问题的理论回答。我们这里主要就狭义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为研究对象。究竟如何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认识:

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是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原则的现代化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这既是历史的选择,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但是,“什么叫社会主义,什么叫马克思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2]63这种疑惑不是信仰上的动摇,而是认识上的不完全清醒。这种不完全清醒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把马克思主义主义教条化。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设想,社会主义应该在英法一些资本主义发达国家首先取得胜利,因为这些国家生产力发展水平高,革命胜利后建设社会主义顺理成章。然而在现实中首先取得胜利的却是像俄国和中国这样经济文化都相对比较落后的国家,其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经济基础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都存在着明显差距,所以,搞社会主义,我们还“不够格”。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忽视了中国的社会现实,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按照本本裁剪现实,使社会主义脱离了中国实际。其二,把苏联经验和做法模式化,照抄照搬。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问题上,苏联取得了一些成就和经验。但是苏联的经验和做法是他们结合实际创造出来的,因而具有时空局限。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自然会向苏联学习,但我们曾经一味地将苏联的经验和做法模式化,不顾中国实际照抄照搬,甚至将苏联的错误也搬到中国来,这就严重背离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以上两个方面加之受到“左”倾错误的严重干扰,结果搞了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还没有摆脱贫穷,还没有使社会主义发挥出应有的优越性。因此,人们不得不躬身自问,究竟什么是社会主义?我们应该坚持社会主义的哪些基本原则?

邓小平在领导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从理论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使我们对社会主义有了比较清醒的认识。邓小平说:“三中全会以来,我们一直强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而要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最根本的是要发展社会生产力。”[2]149他还说:“一个公有制占主体,一个共同富裕,这是我们所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2]111“社会主义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第二是共同富裕。”[2]172在南方谈话中,邓小平又对社会主义的本质作了精炼的概括:“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2]373他反复告诫全党:“老祖宗不能丢啊!”[2]369所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是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如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没有内在地包括这一层意思,脱离了或者背弃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便失去了科学性和人民性。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是切合中国实际的现代化理论。邓小平指出:“马克思主义必须是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必须是切合中国实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2]63他还说:“中国搞社会主义,强调要有中国的特色。我们坚信马克思主义,但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只有结合中国实际的马克思主义,才是我们所需要的真正的马克思主义。”[2]213也就是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实际情况出发,走自己的道路。中国国情决定中国特色,不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不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就不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

什么是中国的国情呢?即中国社会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基于对中国国情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认识,揭示了这一阶段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并据此提出了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代化基本路线。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就是切合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

再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是关于中国现代化目标与条件的现代化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就是关于中国现代化目标与条件的科学理论。作为中国现代化目标与条件的科学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如何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问题。在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即现代化目标的问题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确立并科学阐明了中国现代化的目标体系,其中既包括在时间上前后续接的阶段性目标,也包括空间上并存的总体性目标。就现代化发展的程度来说,从首先解决温饱问题开始,到实现“虽不富裕,但日子好过”的小康,再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直至达到中等发到国家水平并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发展,形成了一个务实稳健、不断递进的路线图;就现代化所蕴含的内容来说,中国的现代化已不再仅仅是毛泽东时代的“四化”(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而是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领域在内的全面的现代化,其总体目标是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怎样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即现代化条件问题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从对基本国情和时代主题的科学分析,到对现代化的指导思想、基本路线、发展动力、发展战略、依靠力量、领导力量的全新认识,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再到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等等,这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理论创新成果,全面回答了中国现代化的条件问题。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形成与发展的脉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就是包括邓小平现代化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现代化理论以及科学发展观中的现代化理论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在这个理论体系中,毛泽东对中国式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探索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继承和发展。我们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是在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同步的,我们可以通过党的十八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进程的表述来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形成与发展的基础与历史进程。

首先,“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在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4]10那么毛泽东对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的贡献如何定位呢?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两个“基础”:第一个基础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这是“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第二个基础是,毛泽东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新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正是在充分肯定这两个“基础”的前提之下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坚持和发展了毛泽东现代化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既然是对毛泽东现代化思想的坚持和发展,那么毛泽东现代化思想就是源、就是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的直接思想渊源。

其次,“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4]11那么邓小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贡献是什么?十八大报告从两个方面进行了说明。首先,是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彻底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理论和实践。其次,是在转移工作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中,确立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现代化的基本路线,道路,从而在创立邓小平理论的过程中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

再次,“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4]11也就是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是在以江泽民为代表的共产党人自十三届四中全会到十六大期间,在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改革开放、与时俱进,面对国内外政治风波、经济风险考验面前,依靠人民、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创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开创全面开放新局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进而在创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过程中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

最后,“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4]11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顺应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发扬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精神,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着力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创立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中进一步拓展和深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的特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是围绕着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与条件这个主题展开的,围绕这个主题,纵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的内涵与外延,它具有如下特点:

——时代性。任何一种理论都是时代的产物,都必然带有时代的烙印和特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也不例外。那么,我们目前正处在一个什么样的时代呢?从全球范围看,我们正处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2]1052005年9月,胡锦涛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进一步指出,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乃是时代主题。从和平问题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是主张和平的现代化。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争取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中国是促进和推动世界和平的力量;中国政府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坚决反对霸权主义,也永远不称霸。从发展问题来说,发展问题也就是经济问题。所以继邓小平创立邓小平现代化理论之后,江泽民和胡锦涛先后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中的现代化理论,进一步拓展、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

——继承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既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产物,又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沉淀和升华,因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具有继承性。这种继承性既指对历史上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优秀成果的继承,也包括对同时代其他民族创造成果的吸取和借鉴。这种继承性不仅体现在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现代化思想的继承,也体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内在组成部分之间的继承和发展。江泽民在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上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和基本政策没有变,必须继续贯彻执行。在这个最基本的问题上,我要十分明确地讲两句话:一句是坚定不移、毫不动摇;一句是全面执行,一以贯之。”[5]57

——探索性。就如邓小平所说:“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这样的事,马克思的本本上找不出来,列宁的本本上也找不出来,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情况,各自的经历也不同,所以要独立思考。”[2]260又说:“我们现在所干的事业是一项新事业,马克思没有讲过,我们的前人没有做过,其它社会主义国家也没有干过,所以,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学,我们只能在干中学,在实践中探索。”[2]258-259还说:“不冒点风险,办什么事情都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万无一失,谁敢说这样的话?一开始就自以为是,认为百分之百正确,没那么回事,我就从来没有那么认为。”[2]372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探索的过程就是“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就没有止境”。这个过程正如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的那样:“发展必须坚持和深化改革。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都要坚决冲破,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都要坚决改变,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都要坚决革除。”[6]11当然,探索不是盲目瞎撞,而是在尊重规律、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的基础上进行。同时,探索还要允许失败。总之,没有探索,就不能前进;没有探索,就不可能成功;没有成功,也就不会有经验。正是探索、前进、总结经验,赋予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以中国特色,不断深化人们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在这个基础上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

——人民性。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说:“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而工作的。”[7]1004这一宗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中体现得非常明显。这个宗旨集中体现了人民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就是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利益,为人民带来福祉的理论。“三步走”战略是为人民谋利益的;小康社会是为人民服务的;“三个有利于”标准是为人民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权为民所用,心为民所想,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道出了为人民服务的主要内容;“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这里的“人”是指广大的人民群众,这里的“本”是指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的新表述。江泽民曾说,我们党奋斗的一切,都是为人民谋利益的。有了这种人民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才能深入人心,才能在人民群众中间站稳脚跟,广大人民群众才会自觉地高举这面伟大旗帜,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不断创造中华民族的新辉煌。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是指导我们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指针

在当代中国,只有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解决中国现代化的前途和命运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在指导中国实现现代化上具有的这种不可替代性,并不是单纯的逻辑推导,而是中国现代化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现实改革开放实践经验的理性升华、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是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这里所说的历史经验,不仅指着眼于“器物”层面现代化的洋务运动、着眼于“制度”层面现代化的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着眼于“文化”层面的五四新文化运动,而且也指作为五四运动产儿的中国共产党在建国后的头七年,“文革”的前十年,以及“文革”中关于现代化的认识,还指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关于现代化建设的历史经验。正是通过对我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关于现代化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才有了十一届三中全会逐步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个道路的理论内涵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4]12。其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这个不仅可以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内涵上得到体现,而且从胡锦涛在庆祝建党9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得到确认。胡锦涛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8]7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是改革开放实践经验的理性升华。也就是说理论来源于实践,但是实践不能自发产生理论,需要通过人对实践的理论把握。也就是把能解决实践问题的方针、政策再理论化。这是一个从现象到本质、从感性到理性、从不知到知之甚少再到知之甚多这样一个从零散到系统、从点到面、逐步完善的认识过程。也就是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就是这样一个在实践与认识、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辩证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通过回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与时俱进的历史进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作为对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领导人思想中所包含的现代化理论和方针政策的进行整合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在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行艰辛探索并取得宝贵经验的基础上孕育的,是在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在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进行理论提升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在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推向前进的实践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的,是在以胡锦涛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途中继续深化和完善的。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既是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实践经验的理性升华。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伟大的思想,科学的理论,都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一定历史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马克思恩格斯曾经指出:“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的。”[9]54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也是如此。我们不难看出,不管是邓小平还是江泽民、胡锦涛,他们都具有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的战略眼光。因此,无论是邓小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的开创和奠基,还是江泽民与胡锦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的继承与发展、深化与拓展,都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我们由此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不仅是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现实实践的理性升华,而且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和产物。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的自我完善是理论探索与实践探索的双性互动

通过以上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形成与发展的历史条件、时代特征、实践需要的相关论述,我们不难看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应实践之需要而形成并发挥指导作用而又被实践所不断突破进而实现自我完善的内在演进逻辑,正说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的内在一致性,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的探索和开创过程,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形成和发展的过程,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创新,就必须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为指导。这就是说,如果没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探索和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不可能逐步形成并不断发展;而如果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的不断形成和发展,同样不能有效地完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探索与开创。正是这种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前后续接与相互制约推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在一脉相承中与时俱进。

由此我们可知,以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幸福安康为主旨,通过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而形成的具有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现代化理论,不是一成不变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作为过程性存在的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不是对现代化认识的终结,而是理论进一步发展的起点,也就是说理论是要经常变化的,但是这个变化一定是着眼于当前现代化发展的实际、眼下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为前提。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的过程中,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都在特定的历史阶段杰出地完成了他们应当做也可以做得到的理论创新,但并没有结束这个过程——理论来源于实践,而实践无止境,认识也无止境。所以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只能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深化。时至今日,中国依然处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征途中,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不断深化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依然需要我们一如既往地进行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尤其需要从理论与实践两个维度进行探索。之所以强调理论与实践双重探索,是因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可能认识完成了再去实践,也不可能等实践达到成熟的水平再去认识。而是边实践边认识、边认识边实践的过程,是认识和实践前后续接相互制约的良性互动过程。由此可见,发展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事物存在的常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就是发展的过程。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的自我完善,是理论探索与实践探索的双性互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作为一种旨在改造世界的实践理论,其目的在于指导实践,变革现实,既以实践为起点,又以实践为归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的价值和魅力,只有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才能充分展现出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的真理性和科学性,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得到确证。事实上,正是由于有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成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的科学性、真理性才得到了世人的普遍认同。中国实现现代化,需要科学理论指导,这个科学理论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我们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现代化的实践中坚持好、发展好这个理论,在坚持与发展这个理论的过程中最终实现我们的现代化目标。

[1]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9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

[2]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

[4]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5]江泽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6]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

[7]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8]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60.

猜你喜欢
现代化特色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边疆治理现代化
特色种植促增收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中医的特色
完美的特色党建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