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曰国
(山东理工大学齐文化研究院,山东 淄博 255049)
徐夜,原名元善,字长公,后更名为夜,字东痴,新城(今山东桓台)人。徐夜是清初著名的遗民诗人,顾炎武曾亲至山中拜访他,王士禛亲为之编选诗集,沈德潜称其诗“远胜渔洋名作”。[1]563他以其诗歌创作与高尚人格赢得了时人的嘉许和后世的推崇。人们整理他的诗歌作品、勾稽他的生平资料、评点他的创作风格、总结他的文学成就,从不同角度对徐夜展开研究,留下了众多的文献资料。梳理这些文献资料,回顾徐夜研究的历史,展望徐夜研究的未来,对于推动徐夜研究的进一步展开,无疑是十分必要的。
一
关于徐夜的研究,首先应该提及的是王士禛。徐夜幼年丧父,自幼随母亲生活在外祖父王象春家,与王士禛是从表兄弟,过往甚密。王士禛对徐夜的诗歌非常推崇,他说:“吾乡风雅,明季最盛”,“如益都王若之湘客,诸城丁耀亢野鹤……新城徐夜东痴辈,皆自成家”。[2]77“余少时在明湖赋《秋柳》,属和殆数百家,推东痴为擅场”。[3]90徐夜晚年,穷愁潦倒,诗稿多有散佚。在京为官的王士禛写信给徐夜,希望徐夜将诗稿交给他,编集刻印,但徐夜“逊谢而已”。王士禛只好“就箧中所藏断简编缀之,得二百余首,刻梓以传”。[4]1539王士禛编纂的《徐诗选》(也称《阮亭选徐诗》、《徐东痴诗选》)二卷,奠定了徐夜研究的基础。第一,这是徐夜诗集的第一个刻本。直到1934年《隐君诗集》出现以前,人们研究徐夜,选录评点徐夜诗歌,依据的就是这个版本。第二,诗集前王士禛有《徐诗序》,介绍徐夜的家世、生平,褒扬其高尚志节,称徐夜“如溪松露鹤”。后来徐夜的诸多传记资料,均以此为基础。第三,《徐诗序》中对徐夜文学创作有总体评价:“先生少为文章,原本《史》、《汉》、《庄》、《骚》,工于哀艳。五言诗似陶渊明,巉刻处更似孟郊。中岁以往,屏居田庐,邈与世绝,写林水之趣,道田家之致,率皆世外语,储、王已下不及也。”[4]1538对徐夜创作风格有精当的把握。第四,王士禛对徐夜的部分诗歌进行了评点,如对《雪后西山即目》评点:“结响坚奥,全效东野,写难状之景,殆不相让。”[3]8对《咏意》评点:“‘车马生坟丘’与大梁土中所得古石刻‘日月逝酒浆’五字相类,似仙灵语。”[3]10-11这些都有助于人们理解欣赏徐夜的诗歌。王士禛是清初的诗坛领袖,被誉为“一代正宗”,在当时有很大的影响力。他编选刻印徐夜诗歌,褒扬徐夜的人格与创作,对徐夜诗歌的传播与研究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清代及民国的众多著作中都可以见到徐夜的名字,与此不无关系。可以说,王士禛是徐夜研究的第一大功臣。
王士禛以后,清代及民国,徐夜一直受到学界的关注。卓尔堪《明遗民诗》、卢见曾《国朝山左诗钞》、查为仁《莲坡诗话》、杨际昌《国朝诗话》、沈德潜《清诗别裁集》、朱庭珍《筱园诗话》、陈田《明诗纪事》、徐世昌《晚晴簃诗汇》、花病鹤《十朝诗话》、邓之诚《清诗纪事初编》①《清诗纪事初编》出版于1965年,但邓氏自1937年即开始《清诗纪事初编》的编撰,其研究可以视为在民国时期。,以及郑方坤《国朝名家诗钞小传》、张维屏《国朝诗人徵略》、徐鼐《小腆纪传》、王培荀《乡园忆旧录》、孙静庵《明遗民录》、陈去病《明遗民录》、《清史稿》、《清史列传》等著作,都论及徐夜。其中有传记,有选诗,有评点,多在王士禛奠定的基础上展开。各家所选徐诗,均不出王士禛《徐诗选》二卷的范围。各家所作徐氏小传,多以《徐诗序》为蓝本。各家对徐诗的评论,也多因袭王士禛之说。如沈德潜《清诗别裁集》:“(徐夜)诗格清瘦自然者近韦左司,刻削者近孟东野。”[1]562陈田《明诗纪事》:“东痴诗清真绝俗,时有独造之语,非隐处岩穴者不能道也。”[5]3199徐世昌《晚晴簃诗汇》:“东痴五言澄思幽夐,结郁坚奥,写难状之景,神似东野,其作田园语柔厚澹古,渐近自然,又去陶、储不远,风骨特胜於近体也。”[6]1177均与王士禛之论相类似。当然也偶有不同。如邓之诚《清诗纪事初编》云:“夜诗学阮籍《咏怀》,士禛谓学陶、韦,巉刻处似孟郊,非也。”[7]160虽与王士禛唱反调,但也绕不开王士禛所作评点。
上述各家之外,本时期徐氏族人对徐夜诗歌的搜集整理,对徐夜研究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徐夜所作诗歌不下千首,王士禛只是就自己收藏的徐夜诗歌编成《徐诗选》,收诗仅200余首。其他的诗作,或毁于大水,或毁于舟覆,流传下来的弥足珍贵。出于血缘感情与对祖先的敬仰,徐氏族人积极搜求徐夜散佚的诗歌。先是徐夜堂侄孙徐笃训延门敬访,于乾隆十三年(1748)在徐夜的外曾孙古城沈会东家,“访得吾伯祖所遗诗稿一册”,“焚膏继晷,息心抄录”。[3]4再是徐夜七世孙徐英绩,于道光十七年(1837)春,在徐家店坐馆时得到皮某的一个稿本,“有诗二百余首”,“系东痴祖真笔”,冬天又在乙坦胡先生处得到了此前徐笃训的抄本,将二者“共集为一编”。[3]5因为家贫,徐笃训、徐英绩都没有将搜集到的徐夜诗作刊印。民国二十三年(1934),徐氏重修族谱,将王士禛的《徐诗选》与族人搜集的徐夜诗合在一起,题为《隐君诗集》,于民国二十四年(1935)一并印行。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山东文献集成》第三辑收录该书,在第27册。《隐君诗集》共4卷,收诗400余首,比王士禛的选本多了一倍。这为徐夜研究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料,功莫大焉。
二
新中国成立后,徐夜研究一度沉寂。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随着传统文化热的升温,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徐夜,出现了众多的成果。
第一,出版了两种徐夜诗歌的注释整理本。《隐君诗集》虽然选诗数量较王士禛的《徐诗选》大大增加,但流传不广。上世纪90年代,出现了两种在《隐君诗集》基础上完成的整理本,一是张光兴、李崇葵、毕宜伸编著的《徐夜诗选注》(天津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一是武润婷、徐承诩校注的《徐夜诗集校注》(山东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徐夜同时代的一些诗人,其诗歌至今未有整理本出现。徐夜诗歌在很短的时间内有两种整理本问世,说明了人们对徐夜研究的重视。这两种整理本对徐夜诗歌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注释,书前有对徐夜生平与创作的介绍,《徐夜诗选注》还附有《徐夜一生大事年表》,为人们了解徐夜、研究徐夜,提供了很大方便。
第二,发表了多篇关于徐夜的学术论文。从宏观来看,张光兴、武润婷、徐承诩等都对徐夜生平创作有全面论述。尤其是张光兴《世人鲜知的清代山左诗人——徐夜》(载《中国古典文学论丛》第七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版)及《试评明末清初著名诗人徐夜及其创作——兼及遗民心态分析》(载《清初齐地文化名人研究》,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等论文,考订徐夜生平,分析徐夜诗歌的内容,评价徐夜的创作倾向与风格,探究徐夜诗歌受冷落的原因,肯定徐夜的高尚人格与诗歌成就,对唤起新时期学术界对徐夜研究的重视,功不可没。就具体问题而言,张光兴《徐夜一生大事年表》、[8]李崇葵《关于徐夜生卒年的考订》,[9]虽然观点不一致,但对于纠正学界对徐夜生卒年认识歧异纷纭的局面,起了很好的作用。张光兴《徐夜与顾炎武》(载《齐鲁学刊》1994年第5期)、赵俪生《东痴·渔洋·秋谷》(载《桓台国际王渔洋讨论会论文集》,山东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武润婷《徐夜与王士禛》(同上),考订徐夜的交游及作为明遗民的活动,很有深度。李崇葵《民族忧愤心绪的外观化——徐夜及其咏怀诗简论》(载《滨州师专学报》1994年第3期)、宫泉久《齐风大出歌诗后——论清初山左隐逸诗人徐夜的侠诗》(载《理论学刊》2010年第2期)研究徐夜的某类诗歌,夏正亮《论徐夜对陶渊明的接受》(载《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8期)探究徐夜的诗学渊源,都很有启发性。这些研究,都跳出了传统的评点、小传的路子,标志着徐夜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需要注意的是,本时期还出现了专门研究徐夜的学位论文,即陈潇《清初遗民诗人徐夜诗歌研究》(山东大学2010年硕士论文),反映了高校对徐夜研究的关注。
第三,徐夜进入多种文学史、人物辞典及地方文化著作。李伯齐《山东文学史论》(齐鲁书社2003年版)、宫泉久《清初山左诗歌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岳长志、张宇声主编《山东区域文化通览·淄博文化通览》(山东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都有专节论述徐夜。吴海林、李延沛《中国历史人物辞典》(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李伯齐、车吉心主编《齐鲁闻人》(山东友谊书社1990年版)、范跃进主编《齐文化旅游丛书·齐地历史名人》(中华书局2003年版)、郑峰主编《淄博历史人物》(新世界出版社2006年版)、王志民主编《山东重要历史人物》(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也都有徐夜的传记。
第四,出现了一些对徐夜诗歌的解读赏析。王超等主编《古诗词轶事传说》(河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有对徐夜《己卯济南与王佃石旅寓》《闻雁》的解读,善行主编的《齐鲁历代诗文词曲鉴赏》(泰山出版社2002年版)有徐夜《古於陵城》、《灵岩寺》、《长山登河西阁》的赏析,成益方、韩军《黄河三角洲古风物诗整理研究》(齐鲁书社2003年版)有徐夜《醴泉寺早起》、《醴泉寺门高阁眺望》、《雪后西山即目》、《春日游杏花山》4首的赏析。徐夜的诗歌,古本偶有评点,整理本只有注释,适合学术研究。这些解读赏析的出现,满足了普通读者的要求,是一个可喜的现象。
上述成果,有作品注释,有理论阐述,有宏观把握,有具体考证,有专业研究,有通俗普及,体现了徐夜研究的深入和拓展。
三
以上,我们对徐夜研究的历史进行了简单回顾。成果不可谓不丰富,但不能说已经尽善尽美。徐夜研究,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继续展开。
(一)资料的搜集整理
资料是研究的基础,近些年来徐夜研究的深入与拓展,与《徐夜诗选注》、《徐夜诗集校注》的出版不无关系。清及民国间的许多学者,都论及徐夜。这些人离徐夜时代较近,且生活环境、文化背景与徐夜更相似,不像我们今天有那么大的时代隔膜,虽然其所论多零星短章甚至只言片语,但非常珍贵。钱仲联《清诗纪事》中收录了很多,但还有很多遗漏,且多有删节,需要补充完善。新时期以来,关于徐夜的研究很多。有的是期刊论文,有的散见于各种著作中。由于研究者的学术背景不同,研究角度不同,相关成果均足资参考。另外,徐夜作品散佚很多,徐氏族人虽然多方搜求,编入《隐君诗集》,但还有一些保存在某些诗文集、方志、碑刻或抄本中,没有收录进去。如陈汝洁就发现了2首,[10]一是康熙《新城县志》卷十四所载徐夜《月华诗》,二是戴苍《渔洋山人抱琴洗桐图》所载徐夜题诗①这两首诗其一《月华诗》:“今年节候平天工,中秋适遇秋分中。是宵明月正当望,更无云翳留虚空。百岁几年际此夕,家家围聚开华席。匡庐先生倍清兴,特修故事同嘉客。为看皓魄暂东升,婉转冰轮挂玉绳。水晶帘下疑无地,玉树流光更几层。圆景欲高光较偏,瑶台咫尺将无见。把酒还歌水调头,幔亭仿佛仙人宴。冷露零空浸影团,清辉躏籍玉山边。漏沉酒过客已寝,主人独坐当婵娟。忽然扬首叫奇绝,梦中起客还看月。虹耶蜃耶等莫拟,琉璃五色环银阙。深红碧素绛以黄,合成七宝琉璃装。毫芒外吐内反束,冰心一镜悬中央。明光到晓莫终薄,下照吾人尽欢乐。生世何曾见此祥,重新命酒还斟酌。吾闻升平之世月重轮,晕成合璧光轮囷。征之今时岂遂是,天道玄远难遽论。但知月华见者应昌寿,神明炯与灵光逗。惭无文笔如谢庄,为公作赋存诸后。”(诗前有小序云:“丙辰月夕,适值秋分,月晕中夜,如层锦周环,难以名状。匡庐先生以爱玩景光,留连独见,命酒语客,是为月华。命夜制长歌纪事。”)。其二《题〈渔洋山人抱琴洗桐图〉》:“条条三尺琴,中有太古音。亭亭百尺桐,不受微尘侵。谁耽丘壑趣,向此山幽寻。抱琴来石上,坐爱高桐阴。呼僮涤桐株,绿光开澄襟。清华水木间,可以放高吟。何人弦外意,写入岩中深。迹迩人则远,仰叹徒为心。”本资料由桓台县地税局陈汝洁先生提供。。《月华诗》是康熙十五年(1676),徐夜应王士禛父亲王与敕邀请中秋赏月后所作。《渔洋山人抱琴洗桐图》除徐夜外,还有施闰章、朱彝尊等人的题诗。这两首诗对研究徐夜的生平、交游与创作,无疑具有重要学术意义。
(二)相关的专题研究
关于徐夜的生平,由于资料的缺乏,很多地方还不清楚。就其生卒年来说,就有各种不同的说法。生年有 1611、1612、1614、1616 诸说,卒年有1683、1684、1685诸说。孰是孰非,还需要结合新的资料进行考辨。除了顾炎武和王士禛外,徐夜与同邑的名士以及同代的诗人也多有交往,其情况如何?徐夜曾经北游燕赵、南游苏杭、西游宛邓,并曾两赴江西。徐夜是著名的遗民,他出游的目的是什么?具体参加了什么活动?这些问题都需要进一步考证。徐夜的诗歌,我们今天能见到的有400多首。这些诗歌,除了可以分为咏怀诗、民怨诗、山水田园诗之外,是否可以像宫泉久《齐风大出歌诗后——论清初山左隐逸诗人徐夜的侠诗》一样,从其他角度来分析?徐夜与前代诗人王象春、孟郊、储光羲、陶渊明、阮籍的关系,应该如何认识?应该怎样客观评价徐夜在山左文坛及明清诗歌史上的地位?这些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究。
(三)综合研究
在专题研究的基础上,对徐夜的生平交游、遗民活动、人格特点、诗歌内容、创作风格、文学成就进行综合研究,可以思考编著《徐夜研究》与《徐夜评传》。综合研究需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应将徐夜置于清初明遗民活动的大背景之下。徐夜的遗民活动,与自身的性格特点、人生遭际有关,也和当时遍布全国的秘密遗民活动不无关联。将徐夜研究与其他的遗民活动相结合,既可以对徐夜有更清晰的认识,对明遗民课题的研究,也是一份贡献。第二,需注意徐夜隐士的身份。徐夜自明崇祯壬午(1642)以后,除了短暂的出游外,一直隐居在故乡系水之东。这对于其人格的养成与诗歌创作的风格,都有直接的影响。第三,不能将徐夜孤立于明清山左诗坛之外。明中叶至清中叶数百年间,山左诗坛群星璀璨,名家辈出。从《山左明诗钞》、《国朝山左诗钞》、《国朝山左诗续钞》、《国朝山左诗汇钞后集》即可见一斑。徐夜是山左诗坛的成员之一。徐夜的诗歌创作,得益于当时山左地区浓郁的文学氛围,而其独特成就,又影响了其他诗人,并为山左诗坛增光添彩。把握好这些问题,才能对徐夜的人格、成就有更准确客观的认识。
徐夜是遗民史、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也是淄博历史上很有代表性的文化名人。对于这样一位有重要影响的历史人物,我们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弘扬其精神品格与艺术风采,无愧于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
[1]沈德潜.清诗别裁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2]王士禛.古夫于亭杂录[M].北京:中华书局,1988.
[3]武润婷,徐承诩.徐夜诗集校注[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7.
[4]王士禛.王士禛全集[M].济南:齐鲁书社,2007.
[5]陈田.明诗纪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6]徐世昌.晚晴簃诗汇[M].北京:中华书局,1990.
[7]邓之诚.清诗纪事初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8]张光兴,李崇葵,毕宜伸.徐夜诗选注[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3.
[9]李崇葵.关于徐夜生卒年的考订[J].文献,1997,(4).
[10]陈汝洁.《徐夜诗集校注》的误收与失收[N].藏书报,2013-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