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瑶瑶,万丽丽
(胶州市特殊教育中心,山东 青岛 266300)
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其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跨越时空的非凡表现力,以及传统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趣味性、直观性,深受广大教师青睐,更多地应用于课堂教学。在日常教学实践中,也容易出现一些使用上的误区,在此略做探讨:
不少教师认为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现代化,自己就教得好,学生就学得好。忽略了多媒体只是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是为教学服务的这一特征,穿着计算机辅助教学这一现代教育方式的“外衣”,进行着传统教学模式的翻版。教师依然是讲解的中心,学生依然是被动的接受者,整堂课从讲授新课到布置作业全部用课件代替。教师过多地依赖于多媒体技术,导致整个课堂教学形成了由教师操作,计算机演示,学生“洗耳恭听”的新的“填鸭式 ”模式。 “机灌 ”替 “人灌 ”,教师成 “鼠标 ”,教学过程成了流水线,教师不停的点,学生不停的看,教师成了播放员,学生成了观众。课堂中没有了学生的主体性,也失去了教师的主导性。
要实现现代化教育技术与现代化教学思想相适应,教师要坚持在积极接受先进教学思想的前提下,再辅助以多媒体教学这一先进的教学手段,课件设计中要注重 “以学生为中心”;其次在课件结构上,变“线性结构”为 “非线性结构”,将课件设计成学生学习的资料库,并注意增强课件的交互性及其界面的人性化,使课件流向能根据教学需要而随意调度。同时,要考虑各层次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反馈情况,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适当增强课件的智能化。实际教学中只有正确处理好教师、学生、教材和媒体之间的相互关系,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有些老师在课件制作过程中过分的重视课件美工制作,课件中插入很多与教学内容无关的漂亮图片和动听的音乐,制作 “花哨 ”,片面地追求课件的外部 “包装 ”,而忽视了其真正功能和目的。这些华丽外表有时反而会冲淡课堂教学的主题,内容与形式牵强附会,实在是有“画蛇添足”之嫌。甚至有些非常简单,完全可以在课堂上由老师直接表述的一些话,比如:你真棒!你真聪明!哗哗哗的掌声……等等,都安排在课件中。有时会造成学生注意力的分散,影响教学效果。例如聋校实验教材人教版数学第八册《除数是三位数的除法》教学中,教师可能觉得在屏幕仅仅出示几道除法算式,版面过于简单和单调,为了增强画面的美感和视觉效果,在每道算式的四周,都加上了非常美丽可爱的FLASH动画,随着移动的小动物 FLASH动画,学生的注意力是都集中到屏幕上来了,但是学生把注意力只是放在移动的画面上 ,对老师讲解的问题又能听进去多少呢?更不用说是去冷静认真地思考了。
多媒体课件是服从和服务于教学,是为了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学课件的表现形式应以精、简为原则,突出教学主题,简洁明了,不能繁琐,更不能花哨,呈现信息的容量要适当;内容、形式不可牵强附会,以免偏离教学的主要目标;在多媒体课件编辑合成过程中,要通过艺术性、教育性、科学性的有机统一,有效地突破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
不少教师倾向于运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景,却往往忽略了引导学生把握学习重点。同样还是全日制聋校实验教材人教版数学第八册《两步应用题》部分里,有这样一道练习题:同学们去采集标本。捉到蝴蝶6只,捉到的蚂蚱是蝴蝶的3倍,捉到的甲虫比蚂蚱少7只。捉到甲虫多少只?屏幕上先出现了一幅色彩艳丽的春天田野里的景色,绿绿的草,还有各种颜色的野花开满了整个田野,一条小溪潺潺地流动着溪水……,一派春光无限、生机昂然的情景。这第一个画面刚展示出来,所有的学生一起赞叹:“哇,好美呀!啊,真好看!漂亮极了……”,教师听了对自己的设计挺满意,接着充满感情的说:“同学们,春天到了,老师带领大家到田野里去采集标本,好不好?”学生都高兴的一齐点头。画面紧接着换成了田野里小学生拿着工具,正追逐上下飞舞着的6只蝴蝶的情景,整个课堂热闹了起来,部分学生开始在底下窃窃私语,指手画脚。学生的反应对老师形成极大的鼓舞,连续点击鼠标,画面随即出现了藏在草丛中的蚂蚱,(文字:捉到的蚂蚱是蝴蝶的3倍);趴在小草叶子上的甲虫,(文字:捉到的甲虫比蚂蚱少7只),以及要求的问题部分。课堂开始沸腾,学生不再是小声的议论,而是开始兴奋地告诉老师,自己曾经在哪里捉到过画面上蝴蝶、蚂蚱和甲虫。老师可能感觉到跑题了,开始切入正题,提问:“我们捉到了几只蝴蝶?”很多学生开始沉默。
课堂教学不等同于演电影、电视,情景的创设要点到为止,重要的是要把握住课堂教学的重点,化解难点。一切如果偏离了教学的中心主题,不仅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会瞎子点灯白费蜡的。情景必须为重点而设,展示的内容必须有助于学生突破难点。教学中,要想更好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只有紧紧围绕“一切以教学为中心,一切以知识为重心”,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精心制作合适的多媒体课件,努力寻求它和传统教学手段的结合点,真正发挥其现代性特点,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多媒体课件集声音、图象、文字等多种信息于一体,将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形象化,声情并茂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它提供的画面、信息等是丰富学生想象力的重要素材,但如果多媒体呈现的时机不对,就会严重制约学生想象力的发挥。例如全日制聋校实验教材人教版语文第十六册《迷人的天山牧场》一文中,讲述和描写了天山牧场迷人的景色:“当你策马在这千里草原上尽情驰骋的时候,处处可见成群的羊群、马群和牛群。它们吃了还有乳汁的酥油草,毛色格外地亮,好象每一根毛尖都冒着油星,……阵雨过后,草原更加清新碧绿,远看象一块巨大的绿宝石,近看那缀满草尖上的水珠,又象数不清的金刚钻……”这是多美的一幅图画啊,教师在出示了课文内容之后,紧接着转换到多媒体呈现的图片上,所有学生看到的和脑海里展现的都是同样的场景,“原来课文中描写的天山牧场就是这个样子的”,所有学生脑海中出现的天山牧场都成了一个固有的模式,学生个体的想象完全被限制住了,失去了想象创造的空间和可能,这是所有老师都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试想,如果老师先声情并茂的范读课文,再带领和指导学生有感情的细读几遍,把一些关键词语、优美段落进行特殊的处理,如放大、闪烁、变色等,让学生反复品读,深入揣摩,从中体会,玩味其美所在。再合上书本,让学生尽情地想象,你会发现每一个人想到的都是不一样的,也许想象到的风景比真实中的更美。学生不再局限于书本描写的表象,他也许会告诉你草原上的天空是多么的蔚蓝,风是多么的轻柔,甚至呼吸到了清新无比的空气……,他们的想象会出乎你的意料。此时再展示多媒体的画面,并告诉学生这只代表老师自己头脑里的景象,现在可以让他们畅所欲言,说一说与他们脑海中想象的景象有什么不同,实现师生间交流与沟通,同时,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可以得到尽情发挥,教学任务圆满完成,相信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所获得的知识是终生难忘的,因为他们头脑里风景都是独一无二的,是属于他们自己的。教学中,只有把课堂时空还给学生,给学生提供想象和创新思维的感性材料及空间,才能促进学生想象力及创新思维的更好发挥和培养。
各门学科之间有联系,也有区别,重要的是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去设计和考虑课件的制作,做到因“科”制宜,因“课”制宜,不能千篇一律,更不能用课件代替一切,为了使用多媒体而使用多媒体。如理科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实验本身是最直接、最生动的媒体,是任何其他媒体所取代不了的,一些内容必须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如果不考虑它的特殊性,不考虑教学内容的贴切性,硬用课件代替实验,岂不是舍近而求远吗?全日制聋校实验教材人教版理科一分册《观察叶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水分》一节中,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叶的蒸腾作用,若果利用教室里现成的一盆绿叶花卉,用一个透明的塑料袋把花冠套起来扎紧,然后浇足水,放在阳光下照晒一会,一个生动鲜活的教具就产生了,可以直接拿到课堂上使用。学生看地清楚、真实,印象深刻。象这样的教学内容还有必要再通过课件制作展现出来吗?
我们在课堂中不应单纯、片面地追求多媒体教学,而要根据学科的特点和教学内容的实际,坚持适用、适当、适时、适量的原则,扬长避短,正确合理的运用。传统的教学手段,例如实物、模型、挂图以及教师特定的教学语言、教态、板书都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教学媒介,包括教师对学生特有的人格影响,都是任何教学手段都无法代替的。只有做到多媒体教学和传统媒体教学的有机结合,综合运用,才能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