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直接抱怨语和间接抱怨语

2013-08-15 00:54
关键词:感叹句单句陈述句

王 娜

(河北联合大学 外国语学院,河北 唐山 063009)

言语行为理论一直是语用学研究的焦点。目前,将言语行为理论与具体的语言使用情况相结合,全方面、多角度地对言语行为进行分析已成为言语行为理论研究的热点。抱怨言语行为作为一种典型的威胁面子行为在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尤其是在现实生活中家长与孩子之间,夫妻之间以及朋友之间抱怨使用得更加频繁。但目前国内对道歉、感谢、恭维、拒绝、批评的研究较多,对汉语抱怨言语行为进行的本体研究还不系统、不充分。此外,汉语抱怨语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直接抱怨语的研究,对间接抱怨语的研究相对较少。汉语抱怨言语行为和其他语言的抱怨言语行为有着共通之处,可分为直接抱怨语和间接抱怨语,但相比其他抱怨言语行为而言,又具有着汉语本身的独特性。本文根据言语行为理论,从抱怨实现方式、抱怨策略和抱怨回应策略三个方面分析论证汉语直接抱怨语和间接抱怨语,以描述和解释抱怨这一语言现象,并进一步深化言语行为研究。

一、直接抱怨语和间接抱怨语的定义

何谓抱怨?简言之,是指说话人表达心中的不满或烦恼的言语行为。Boxer (1993)根据受话对象将抱怨语分为直接抱怨语和间接抱怨语。前者指的是说话人对实施冒犯行为的受话人进行面对面的抱怨,说话人有直接的反应期待,即期望受话人对其过去或现在正在进行的行为进行解释、纠正或道歉;后者指的是说话者的抱怨对象不在现场的抱怨行为,说话人并无直接、即时的反应期待,而受话者也不必对其冒犯行为进行即时补偿,此外,对天气、交通状况以及公共设施等客观情况进行的抱怨也属于间接抱怨语。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在直接抱怨语中,受话人即是这一冒犯行为的实施者,所以受话人要对这一冒犯行为负全部或至少部分责任。而在间接抱怨语中,说话人向受话人表达对某人、某事的不悦或不满,受话人对这一冒犯行为不负直接责任。

二、直接抱怨语和间接抱怨语的实现方式

在汉语直接抱怨语和间接抱怨语中,人们实现抱怨的方式相对比较灵活,主要集中在单句和句群上。从句类上讲,单句包括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四类,其中疑问句包括是非问、特指问、选择问和正反问(黄伯荣、廖序东,2002)。句群通常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句,如陈述句和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等。

陈述句即陈述或说明事实,它所表达的通常是抱怨的理由和原因。疑问句一般是指用来提出问题,期待对方回答的句子。在现实的语言生活中,它可以表达出多种主观情态,抱怨就是其中的一种。说话人通过提出问题来让受话人对冒犯行为作出反馈,让受话人得到抱怨的信息。祈使句有要求和命令的功能,以此来促使受话人采取措施以弥补对说话人造成的不利影响。受话人意识到自己所需承担的责任,进一步体会说话者言语中的抱怨,使说话者的交际活动得以实现。感叹句是对某种强烈感情,如快乐、激动、悲哀、厌恶等的抒发,抱怨也是情感的一种,说话人借助语调、感叹词等,用感叹句的方式来表达内心的不满情绪。使用单句进行抱怨,语气简洁,语义相对比较直接。但在现实生活中,在很多情况下,人们都是借助于四种句类的组合进行抱怨。相比较而言,利用句群进行抱怨,可以延缓或减弱抱怨的力度,同时每个单句也能实现各自的功能。例如,说话人可以使用陈述句表明原因,然后用疑问句进行抱怨。如:“你一天说不了四句话,三句半你全都对着我的。你就跟我过不去是不是啊?”袁周敏(2009)根据统计结果指出,汉语抱怨语表达方法分布主要集中在句群和单句上。汉语直接抱怨策略在句子结构的使用上,句群(33.7%)、非言语行为(23%)、祈使句(18.8%)、特指疑问句(8%),这四种结构占了总数的83.5%。进一步分析句群内部句子组成结构,发现以下三种组合方式最为常见:祈使句和陈述句(37.5%)、复句(19.3%)、陈述句和特指疑问句(10.2%)。

三、直接抱怨语和间接抱怨语的抱怨策略

国内外很多学者都对抱怨策略进行了归纳。如Olshtain 和Weinbach (1987)根据抱怨的严重程度,把抱怨语的严厉程度(degree of severity)分为5 个等级:(1)低于指责水平;(2)表达不满或不认可;(3)明显的抱怨;(4)谴责和警告;(5)立即威胁。此后的研究基本参照这一模式将抱怨策略分为不同的等级。

国内大部分研究涉及英汉直接抱怨语及抱怨策略、中美大学生抱怨语严厉程度和抱怨策略(赵英玲,2003;朱晓姝2008)。从前人的研究来看,国内对抱怨言语行为的研究多数为中外对比研究,对汉语抱怨语的单一研究较少。袁周敏(2009)以Olshtain 和Weinbach 的等级标准对抱怨策略进行了修正,将汉语直接抱怨策略发展成7 种:(1)非责备性话语;(2)话语;(3)暗示性指责;(4)明确抱怨;(5)质问和谴责;(6)即刻警告威胁;(7)直接要求补偿。袁陇珍,王小龙(2011)综合了Olshtain & Weinbach和Trosborg 的抱怨实施模式,分析了汉语直接抱怨语的7 种实施策略:非责备性话语;低于指责水平;趋向性话语;暗示;表达不快与不赞成;间接谴责;修饰性指责。顾小丽(2012)将直接抱怨策略分为抱怨行为;抱怨对象;抱怨行为,指明责任;抱怨对象,提出要求;抱怨对象,明示补偿五种策略,并将间接抱怨策略分为暗示行为,点到为止;先扬后抑;为抱怨对象寻找理由;为抱怨寻找理由;对冒犯行为提出修改五种策略。杜小燕(2011)根据对间接抱怨语语料的搜集和整理,其抱怨策略可分为以下几种:直接谴责;暗示;提出疑问;告诫或是警戒。

四、直接抱怨语和间接抱怨语的抱怨回应策略

对于说话人实施的抱怨,受话人该如何应答呢?Boxer(1993)曾把间接抱怨的应答模式分成六类,即开玩笑(joking/teasing)、提问(question)、同情(commiseration)、建议(advice/lecture)、反驳(contradiction)和非实质性应答(non-substantive reply)。Laforest (2002)将抱怨回应策略分为四种:接受抱怨;部分接受抱怨;反驳抱怨和无视抱怨。汉语抱怨语的研究对抱怨答语的研究相对较少,很多研究均参考国外的分类模式,不同的学者根据不同的语料和研究方法,分类也不尽相同。

康林花(2010)参考Boxer 的分类模式,根据对语料的分析将汉语直接抱怨的应答分为以下七种:(1)听话人道歉、退让或认错;(2)听话人对抱怨持不置可否的态度;(3)听话人提出理由解释;(4)听话人为自己辩解;(5)听话人直接反驳抱怨;(6)听话人以抱怨回应抱怨;(7)听话人零回答、开玩笑或转移话题,以回避抱怨。同时,她还将间接抱怨的应答模式分为:(1)听话人附和、同情、同意,甚至“同仇敌忾”;(2)听话人提出疑问;(3)听话人给予建议;(4)听话人表示不同意;(5)听话人表示质疑;(6)听话人反驳;(7)无视,零回答;(8)听话人没有什么实质性回答,敷衍。杜小燕(2011)指出国内学者大都认为有四种策略,同意式、同情式,建议式,反驳式,零回答、话题转换。

五、直接抱怨语和间接抱怨语研究的局限性

汉语直接抱怨和间接抱怨研究虽然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但从前人的研究来看,目前国内对汉语抱怨言语行为的研究还存在不足,有待改善。

从研究方法来看,目前国内对抱怨言语行为的研究都是采用话语补全的方式,该方式易造成研究范围过宽、语料缺乏自然性以及话语缺乏动态性等问题,因此,对抱怨言语行为进行基于自然语料或准自然语料的本体研究,是非常有价值,也非常必要的。从研究内容来讲,汉语抱怨语的研究多是对直接抱怨语的研究,对间接抱怨语的研究相对较少。间接抱怨语在人们的生活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加强对间接抱怨语的研究。从研究对象上说,对抱怨语的研究对象大多数为学生,研究对象比较单一,亟需扩展和深化。

抱怨是日常生活中一种常见的言语行为,也是一种典型的面子威胁行为,对抱怨言语行为的研究是非常值得的。本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从抱怨的实现方式、抱怨策略以及抱怨回应策略三方面分析了汉语直接抱怨语和间接抱怨语,从而帮助人们全面深刻地了解抱怨言语行为。恰当使用抱怨不仅能增进双方的理解,维护正常的人际关系,还能顺利地解决问题。如使用不当,则会使人际关系受到损坏,不能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因此,我们有必要知道如何实现抱怨,如何进行抱怨,如何回应抱怨,以便更好地掌握与使用这一言语行为,避免语用失误,从而导致交际失败。

[1]Boxer,D.Social distance speech behavior:The case of indirect complaints[J].Journal of Pragmatics,1993(19):103-125.

[2]Laforest,M.Scenes of family life:Complaining in everyday conversation[J].Journal of pragmatics,2002 (34):1595-1620.

[3]Olshtain,E.,& Weinbach,L.Complaints-a study of speech act behaviour among native and non-native speakers Hebrew[A].The pragmatic perspective:Selected papers from the 1985 International Pragmatics Conference.Amsterdam:Benjamin,1987:195-208.

[4]杜小燕.试论汉语间接抱怨语[J].科技信息,2011(4),184-186.

[5]顾小丽.汉语抱怨言语行为研究[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

[6]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7]康林花.汉语抱怨言语行为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2010.

[8]袁陇珍,王小龙.汉语直接抱怨语的维护面子策略[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1,27(3):31-33.

[9]袁周敏.论汉语直接抱怨语[J].语言文字应用,2009:48-59.

[10]赵英玲.论英汉直接抱怨语[J].外语学刊,2003(2):20-24.

[11]赵英玲.论英语直接抱怨语和间接抱怨语[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5):106-112.

[12]朱晓姝.中美学生抱怨言语行为的差异探究[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8,16(1):51-55.

猜你喜欢
感叹句单句陈述句
满文简单句式之陈述句
感叹句
西夏语陈述句到一般疑问句的转换方式
直面中考题 感悟感叹句
我有话要说
附加疑问句要点搜索
参考答案
2015年《时代英语》高二第1期参考答案
2014年《时代英语》高二第4期参考答案
2014年《时代英语》高二第五期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