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徽商在嘉兴的活动

2013-08-15 00:47
长治学院学报 2013年5期
关键词:市镇徽商刻本

戴 鶄

(安徽大学 历史系,安徽 合肥 230039)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商品经济最为发达,毗邻徽州的浙江物产丰富,作为“浙西大府”的嘉兴,商业和市场异常活跃,达到了全面繁荣。徽商作为一支重要的商帮,其活动范围几乎遍及天下,各省都会及其他大小市镇都是徽商活跃之处。民间流传着“钻天通庭遍地徽”的谚语。对于嘉兴,很多徽商视为利之渊薮,趋之若鹜,从事各种活动。本文试从嘉兴概况、徽商在嘉兴的活动和对当地的影响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和分析。

一、嘉兴概况

在地理位置上,嘉兴地处太湖平原,“巨海环其东南,具区浸其西北,左杭右苏,襟溪带湖,四望如砥。海滨广斥,盐田相望”,被时人称为“浙西大府”、“江东都会”。[1]卷二风俗优越的地理环境成了嘉兴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

根据《明史·地理志》记载:嘉兴府,下辖7县,即:嘉兴、秀水、嘉善、崇德、桐乡、平湖、海盐。清代改崇德为石门,其他基本未变。明清时期,杭嘉湖一带是全国丝织业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嘉兴的纺织业尤为发达,以纺织业为代表的各种手工业空前兴盛,商业贸易和市场活动异常活跃。与此同时,嘉兴的市镇也日益兴盛,许多市镇都表现出经济上的专业化特色。

嘉兴府的桐乡县,自“天顺间知县张泰招徕商贾,聚纳货物,以便民事”后,“环郭之地,渐成民居”。到正德年间,已是“百货骈集,日盛于前”;[2]卷一市镇嘉善县,宣德五年(1430)始由魏塘镇升置,到万历年间,城内“室庐鳞次,市廛辐辏”;[3]卷一〇艺文志至于海盐县,项映微在《古禾杂记》中描写道:城内“百物辐辏,喧哗杂沓,昼夜不已”。石门县,“地饶桑田,蚕纱成市”。[4]卷二物产由此可见,嘉兴府下辖的几个县级城市,在明清时期的繁荣程度可见一斑。

除了县级城市,嘉兴许多市镇以纺织业为代表的手工业也极为兴盛,有些连一般县级城市都相形见绌。魏塘镇,棉纱产量丰富,以致民间流传有“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的谚语。以“濮绸”闻名的濮院镇自宋末起,其丝织业发展很快,“濮绸之名遂著远近”,[5]卷一四农工商及至清代中期,更是“日出万绸”。[6]卷一疆域除了纺织业外,炉头镇以冶铁业著名,“居民以冶铸为业,炉火不绝,镇以是名”;[7]卷一市镇陈庄的竹器手工业制品发达,“居民以竹器为业,四方贸易甚远”。[8]卷一疆域千家窑则是以的窑业闻名的市镇。嘉兴的市镇以手工业为特色,已经出现了专业化市镇,且手工业制品产量丰富。

嘉兴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了重要的对外港口和交通要道。平湖县的乍浦镇在清中期是一个重要的贸易口岸。康熙六年,清政府就特准乍浦与日本通商,采办铜斤。弛海禁后,其海外贸易更为活跃。澉浦镇,地处沿海,不仅是一个对外贸易的口岸,而且是重要的产盐地区,道光《澉水县志》中记载此处“三面环峰一面海,半资田谷倍资盐”。王江泾镇,位于江、浙交界处,是交通枢纽,运河穿镇而过,是苏杭两地必经之地。“北通苏松常镇,南通杭绍金衢宁台温处,西南即福建、两广,南北往来,无不从此经过”;[9]卷一舆地志·市镇王江泾镇的纺织业在嘉兴也是首屈一指,“其民多织缯为业,日出千匹,衣被数州郡”。[10]卷二农桑皂林镇则因运河而繁荣一时,“旧时荒落,民居星散,自有县治以来,此为襟喉之地,民居夹于运河,……店肆蝉联,商槎蝟集,俨然成以雄市”。[11]卷一市镇

明清时,嘉兴府各市镇凭借地理优势和丰富的物产资源,以手工业为主的商品经济发展较快,甚至出现了专业市镇,而在这些著名的手工业专业市镇中,常常汇聚了来自各地的巨商大贾。同时也吸引了大量外出经商的徽商进入嘉兴市镇,成了市镇上最为活跃的商人集团。

二、徽商在嘉兴的活动

徽商在嘉兴府上的活动多种多样,除了徽商的商业经营活动外,还有其他方面的活动,与当地居民息息相关。

(一)徽商的经营活动

徽商经营的行业多种多样,所谓“其货无所不居”。[12]卷一风土在嘉兴经营的主要有主要是盐、典、丝绸、粮食等行业。

1、盐业

徽人经商首重盐业。徽商吴良儒说:“吾乡贾者首鱼盐,次布帛”。[13]1143浙江产盐丰富,嘉兴沿海是全国重要盐场之一。海盐县的澉浦镇就是盐场所在地。徽州的盐商,就集聚于此经营盐业。“毕蕃昌,字尹兹,歙州人,……业盐筴,遂卜居澉川”。[14]卷九人物又如“程尚良,字南麓,徽州休宁人”。他原是在两淮盐场经营的大盐商,“后迁居澉浦”,继续业盐。[15]在嘉善县的贩盐者,“率多徽商”。[16]卷二风俗

2、典当业

徽商热衷于经营典当业,在嘉兴,徽商的典当业最为普遍,开设的典肆遍及各市镇。嘉兴县,“赋多役重,……新安大贾与有力之家,又以田农为拙业,每以质库居积自润”。[17]卷八十二艺文秀水县的濮院镇,“典当司柜多徽州人”。[18]卷六风尚平湖县的当湖镇,有“黄兰圃,本新安籍,先世以质库业迁当湖,兄弟六人并殷富”。[19]卷四嘉善县“负重资牟利者,率多徽商,本土之人弗与焉”。[20]卷二风俗徽商已基本把持了嘉兴市镇的高利贷业。

3、丝绸业

明清时期,嘉兴是浙江蚕丝生产的中心区域,濮院镇以“濮绸”闻名于世,濮院等镇上“列肆多江淮巨贾”。[21]卷三十四风俗嘉靖年间,徽州绸商许本善,“贩缯航海而贾岛中,赢得百倍。……乃择地而贾,贾就檇李之皂林”。[22]854

4、粮食业

明万历年间,“南畿,浙江大祲,诏禁邻境闭籴,商舟皆集江西,徽人尤众”。[23]卷二二四不仅是灾害的影响,原本是粮作区的嘉兴,因种植经济作物比粮食的收益高,所以就变成缺粮区了。其粮食的供给,大部分是从四川、湖广地区输入,徽州粮商亦经营其间。清初,休宁人刘淮“客于嘉、湖,岁饥……乃减价以贸,又为粥以食饥者”。[24]卷十二由于徽州人多地少,严重缺粮。也有徽商在嘉兴购粮,转贩入徽。濮院镇有徽商“吴瓖,……原籍休宁”,“乾隆壬戌,贩麦还徽”。[25]卷十九人物

除了盐业、典当、丝绸、粮食等行业之外,徽商在嘉兴市镇的棉布、木材等行业中拥有一定的实力,与嘉兴农村的商品化经济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徽商在嘉兴除了经营商业外,还有其他的一些活动,对嘉兴当地产生了影响。

(二)其他活动

1、举族而迁

在江南市镇经商并定居的徽商不在少数,嘉兴也不例外。新安《月潭朱氏族谱》载:“朱本吾徽望族……万历中有茂然者迁浙之定海,后又迁镇海。清康熙中有明仪者迁浙之桐乡,后又迁平湖,此二支皆祖月潭,而镇海以商著,平湖以宦显,人文蔚然,与本支相辉映。”休宁西门汪氏为徽州名族,明末,西门汪氏二十三世孙王可镇远赴浙江经商,见嘉兴府桐乡县风土清美,于是在县城定居下来,形成西门汪氏迁浙支派。[26]

2、建会馆

徽商带有浓厚的地域性和宗族性,热衷于办同乡会或会馆等,以保护徽商的利益。嘉兴有新安会馆“在两湖相连处,徽州人经商禾地者所建附设义园宾舍”。[27]16清前期,濮院镇上有徽商建有新安义园,为徽籍客死者停厝之所。[28]“詹荫梧……贸易平湖,尝欲立会馆,以敦梓谊,徽商皆有难色。适王廉访竹屿来宰平湖,梧具陈其意,王为集徽商议,嘱梧首捐钱五百缗为倡,又购地二十亩作义塚,同乡咸称美举,乐助焉”。[29]卷三十五人物·义行

3、义举

人际关系在经商过程中十分重要,徽商深谙其道,他们有着重承诺、讲信用等商业道德,乐而好施,从事慈善事业,造福当地居民。胡仁之名山,(明)歙西富源人也。贾嘉禾,年饥,斗米千钱,同人请杂以苦恶,持不可……命其子孙曰:“吾有生以来惟膺天理二字,五常万善莫不由之。”[30]卷七十三胡仁之家传“前明万历休宁大贾李之逊”来王江泾发展商业积资后遂定居于此,还“独捐资建重殿”,苇渡庵就是李之逊重建。[31]还有保护当地居民家园的义举。汪道昆在《太涵集》中就有记载“次公孝友恭……尝贾桐乡,会倭大至,阮中丞鹗保桐乡城,倭围之数重,城中粮绝,旦暮且破,次公首输千金以佐军实,为士民先,卒保桐乡。城完,次公力也”。

由此可见,徽商除了在嘉兴经营商业外,还有举族而迁、建会馆和造福当地居民的义举等活动,在社会建设上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体现了徽商是一个亦贾亦儒,有道德良好的一面,轻财重义、乐予施善,同时又是善于利用血缘和地缘的商帮。

三、对当地的影响

(一)促进了嘉兴市镇经济的发展与繁荣

徽商的活动,推动了嘉兴市镇的发展与繁荣。嘉兴的丝绸手工制品发达,徽商在嘉兴各市镇大量收购丝、绸等物品,这就保障和带动了嘉兴市镇的丝织业经济的繁荣和发展。促进了嘉兴地区经济作物的种植,使嘉兴许多农家“改田为地”,“以蚕丝为业”。[32]卷二土产如崇德县,“桑林稼垅,四望无际”。[33]卷二五崇德县许多市镇的种植规模超过了水稻。经济作物的大量种植,使手工业的发展迅速,促使了市镇人口的增加和保障了商业贸易的繁荣。另一方面,为服务侨寓市镇的徽商贩运贸易活动,随之而起的旅店、酒肆、茶馆等服务性行业也相继发展起来。有利于当地经济的发展与繁荣。

(二)沟通商品流通渠道和推进海外贸易事业发展

徽商通常采用长途贩运的经营方式,将嘉兴地区生产的农副产品、手工业品等进行外销,为商品输出提供了便利的渠道;同时,又将嘉兴地区所缺少的商品如粮食、木材等大量输入以补不足。徽商的贩运活动,沟通了商品流通渠道,加强了嘉兴与其他地区的联系和交流。

徽商还参与海外贸易,将嘉兴的丝绸贩卖到日本等国,获得更高的利润。上文所提的许本善就是进行海外贸易的例子。在濮院镇上,“江淮客商麋至,……行销东西洋各国者”。[34]卷十四农工商在海外贸易中,徽商参加者为数众多并占有一定的势力,其活动推进了海外贸易事业的发展,并刺激了当地商品生产的繁荣。

(三)推动了封建经济结构的变化

典当质库是徽商经营的大业,在嘉兴,典当业几乎被徽商所垄断。明清时期,白银已成为社会上通用的货币。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业资本、高利贷资本异常活跃。农民和小生产者因官税和私债所迫或生产的需要不得不向典铺称贷,使他们越来越多地陷入高利贷的盘剥之中。典铺则乘机提高利息“田是典利三分。视京师及他郡邑,为独重。商横民凋。湖人之髓,其足供徽人之嗜吸耶。”[35]卷四风俗导致了部分农民和生产者的日益贫困,出现了失去生产资料的自由雇佣劳动者。雇佣劳动者的出现促使封建经济进一步的分解,推动了封建经济结构的变化。活跃在嘉兴的典商对当地居民剥削甚重,但对商品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

综上所述,明清时期徽商在嘉兴市镇的活动,对当地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推动了市镇经济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市镇的繁荣,而且在社会活动方面与当地居民联系密切,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嘉兴市镇作为徽商重要经营场所,无论是长途贩运活动,还是典当业的经营都为徽商的资本积累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1][33](明)曾春.弘治嘉兴府志[Z].明刻本.

[2][11](明)谭桓同.正德桐乡县志[Z].清影抄本.

[3](明)盛唐.万历嘉善县志[Z].清刻本.

[4](清)祝文彦.康熙石门县志[Z].清刻本.

[5][6][25][34]夏辛铭.濮院志[Z].民国刻本.

[7](清)仲弘道.康熙桐乡县志[Z].清刻本.

[8](清)严辰.光绪桐乡县志[Z].清刻本.

[9](明)黄洪宪等.万历秀水县志[Z].明刻本.

[10](清)唐佩金.闻川志稿[Z].清铅印本.

[12]许承尧.民国歙县志[M].民国铅印本.

[13][22](明)汪道昆.太函集[M].合肥:黄山书社,2004.12.

[14](清)方溶.道光澉水新志[Z].清刻本.

[15]陈忠平.明清徽商在江南市镇的活动[J].江淮论坛,1985,(5):59.

[16][20]康熙嘉善县志[Z].上海:上海古籍书店影印本,1992.

[17](清)吴仰贤等.光绪嘉兴府志[Z].清刻本.

[18](清)杨树本.濮院琐志[Z].清抄本.

[19](清)马承昭.咸丰当湖外志[Z].清刻本.

[21](清)石中玉,吴受福.光绪嘉兴县志[Z].清抄本.

[23](清)张廷玉.明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4.

[24](清)徐卓.休宁碎事[Z].清刻本.

[26]魏梅.明清时期休宁西门汪氏迁浙支派宗族意识的变化[J].巢湖学院学报,2009,(01):100.

[27]陶元镛.鸳鸯湖小志[M].铅印本,1935.

[28]陈剑锋.地域商人与明清时期浙北区域经济发展[J].浙江社会科学,2006,(06):162.

[29](清)汪正元,李昭炜等.光绪婺源县志[Z].清刻本.

[30](明)李维桢.大泌山房集[M].山东:齐鲁书社,1997.

[31]陈学文.明清江南巨镇王江泾镇的社会经济结构[J].浙江学刊,2008(5):106.

[32](清)徐志鼎等.嘉庆桐乡县志[Z].清刻本.

[35](清)陆葇.康熙平湖县志[Z].清刻本.

猜你喜欢
市镇徽商刻本
郑之珍《劝善记》明清刻本流变再论
论江南运河与沿岸市镇发展之关系
酉阳县涂市镇水稻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
移风易俗的路径探索——基于涴市镇红光村乡村振兴促进会的分析
未刊布的西夏文刻本《碎金》考论
山西发现北宋刻本《崇宁藏》
徽商回归
竹枝词视野下的徽商妇形象
徽商精神及其现代价值
明清时代的徽商与江南棉布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