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跆拳道运动员的心理障碍成因与康复手段

2013-08-15 00:45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7期
关键词:心理障碍跆拳道教练员

赵 猛

1 前言

跆拳道运动盛行于朝鲜半岛,是一项运用手脚技术进行格斗的技击类运动,具有较强的实战性。作为朝鲜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而深受朝鲜族人民的喜爱。随着社会的发展,跆拳道运动以其特有的技击性、健身性以及对坚忍不拔意志品质的培养与促进作用逐步得到世人的认同,得以在世界范围内普及与发展。尤其是在跆拳道运动成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以来,其关注程度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并呈现出日益流行的趋势。但是,由于跆拳道的主要作用在于搏击,具有极强的对抗性,易于造成身体的伤害。尤其是对于青少年运动员而言,它不仅易于使其受伤,更会诱发其恐惧心理,使之在跆拳道的学习过程中产生心理障碍。如若不能对其心理障碍进行有效地疏导与康复,必将影响其技战术水平的提高与发展。基于此,本文对青少年跆拳道运动员的心理障碍成因进行解析,并对相应的康复手段进行探讨,旨在于有效地缓解或消除青少年运动员的障碍心理,激发其对于跆拳道运动的兴趣,提升其自主参与意识,为其跆拳道运动技能的提升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这对于提高训练质量,促进跆拳道运动在我国的普及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参考价值。

2 跆拳道运动的概述

2.1 跆拳道运动的概念

跆拳道是朝鲜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就其内容结构而言,跆拳道运动包括品势(特尔)、对抗、击破以及特技等内容。就其运动特征而言,跆拳道运动以搏击为第一功能,具有较高实战价值,是较为实用的防身自卫的手段。就其社会价值而言,跆拳道运动能够有效地增强体质、促进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的形成,对于提高人们的身心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跆拳道运动在世界范围内呈现出流行式的发展态势,并于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被正式列为奥运会的比赛项目。目前,国际性的跆拳道运动组织主要包括世界跆拳道联盟(WTF)和国际跆拳道联盟(ITF),用以引领与推动跆拳道运动在世界范围内的组织与开展,同时,还存在着大量的民间跆拳道组织,用以推动跆拳道运动的普及。

2.2 跆拳道运动的精神内涵

作为一项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体育运动项目,跆拳道在其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一整套较为完善的精神内涵,对于跆拳道运动从事者在行为、理念、动机以及发展取向上,进行有机的引领与规范。其精神内涵具体包括:首先是“知礼义”,这是跆拳道运动基本精神的具体体现,是对“以礼始,以礼终”的尚武精神的彰显与传承;其次是懂廉耻,即要求练习者要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以便于对自身的行为进行有效的规范;第三是善忍耐,就是要具有隐忍的毅力,在实现目标或理想的进程中,只有具备持久的忍耐力,才能够促使人们的行为发展具有明确的指向性与实效性;第四是需克己,所谓克己是指克制自己的情绪,使得心态趋于平和。这对于跆拳道练习者而言,具有极其重要的规范作用,是有效避免因情绪爆发而产生冲动行为的重要手段,是凸显跆拳道运动本真含义的重要途径。

2.3 跆拳道运动的主要技术特征

(1)强调腿法为主、拳法为辅,注重拳脚并用。跆拳道的技术依据功能划分可分为进攻与防守两大体系,其中进攻技术主要集中于腿法,因为腿法进攻具有范围广、力量大的优势,根据对跆拳道技术的统计,腿法占总技术的70%。而拳法是跆拳道运动中的辅助技术,大多用于防守。

(2)要求动作刚猛、力道十足,具有极强的实战性。跆拳道不讲究花架子,其一招一式都具有极强的实用性,要求动作刚猛有力、迅捷快速,以提高击打的实际效果。例如,在对练习者进行功力检测时,采取运用拳脚来击碎木板的方法,击破木板的厚度越大则表示功力越深,反之则越浅。同时,跆拳道多以直线的连续进攻为其技术的主要特征,很少运用躲闪式的防守技术,大多以格挡为主,或以攻对攻,以攻为守。因而,跆拳道的每一个技术动作都凸显出极强的实战性。

(3)讲求气息运用、发声扬威,以增强临场的气势。跆拳道运动强调对气息的合理运用,在实战的过程中,为了在气势上压倒对手,在使用技术动作的同时常常伴以具有威慑力的呐喊。这就要求在进行跆拳道训练时,要提高运动员对气息的调节与运用能力,以便于为营造声势创造有利的条件。据相关研究表明,人在呐喊时的肌肉收缩速度会有显著的提高,能够有效地提高动作的速率。正所谓“拳借声威、声助拳势”,通过对气息的调节与运用,不仅能够有效地提高呐喊的响亮程度,同时,还能够提高动作的力道与速度,使动作发挥出更大的威力。

3 青少年跆拳道运动员的心理障碍成因

自跆拳道被正式列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以来,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跆拳道在我国属于新型的运动项目,虽然发展的时间较为短暂,但是,在我国奥运金牌战略的维护与促进下,培养出了陈中、吴静钰等奥运冠军,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优异成绩,由此也推动了跆拳道运动在我国的普及与发展,为数众多的青少年在榜样作用的引领下,怀揣理想,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跆拳道运动的学习与训练当中。但是,由于青少年特殊的体质特征,以及尚未定型的思想观念,使之在训练的过程中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形成了对跆拳道学习的心理障碍。造成其心理障碍的因素多种多样,从其基本属性进行划分,可以分为内因与外因两大部分。其中内因来自于青少年运动员自身的素质基础与心理状态,而外因则来至于教练群体。

3.1 青少年跆拳道运动员心理障碍产生的内因

(1)青少年自身的体质特征,是其心理障碍形成的主导因素。青少年正处于身体的发育与成长阶段,无论在骨骼的粗壮程度,还是在肌肉的发达程度上,都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因此,无论在力量、速度、协调性以及敏捷程度上,与成年运动员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由此决定了青少年运动员在进行跆拳道训练时,易于受到不同程度的身体伤害,进而诱发其恐惧心理的形成。另外,由于青少年运动员的素质能力还无法对其完成高难度的技术动作提供保障,也极易使之形成对于跆拳道学习的迷茫、困惑或焦虑心理。

(2)心理发展的不完善性,是青少年运动员心理障碍产生的主要诱因。青少年时期的心理发展处于较为活跃的阶段,一方面表现出对新生事物的好奇,以及由此而引发的强烈的参与欲望,这是其心理积极的一面;而另一方面,由于正确的世界观与价值观尚属形成阶段,因而凸显出较为明显的幼稚性,抗压能力较差,表现出脆弱的一面,无法承受挫折与打击。因此,当面临挫折与压力时,无法进行有效的自我调节,使其心理压力因无法缓解而形成积累,久而久之会诱发其心理障碍的形成。

3.2 青少年跆拳道运动员心理障碍产生的外因

教练员是训练活动的组织者,是青少年跆拳道运动员技能的传授者,其水平高低将直接影响到青少年运动员的成长与成才,其执教理念与执教能力是引发青少年运动员心理障碍形成的重要原因。

(1)受功利主义思想的理想,致使教练员在执教理念上存有偏差,产生急功近利行为,对于青少年运动员的发展取向形成误导。长期以来,奥运金牌战略是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主导思想,虽然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对于推动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发挥出重大的影响,但是,也诱发了锦标主义或功利主义等不良思想的产生。受此影响,教练员在执教的过程中,往往会产生急功近利思想与拔苗助长行为。这种无视体育发展基本规律的意识与行为,对青少年运动员的价值观与世界观的形成产生误导,对青少年运动员的心理造成了极大的伤害,由此引发了青少年运动员对于跆拳道学习的心理障碍。

(2)执教能力低下,致使对执教方法的选择枯燥而单调,执教态度的表现生硬甚至恶劣,无法与青少年运动员形成有效的心理沟通与情感互动,这不仅会对青少年运动员训练的积极性形成极大的损害,同时,还极易诱发青少年运动员的逆反心理,使其对跆拳道运动产生厌烦心理,形成抵触情绪。由此会致使青少年运动员在从事跆拳道的训练过程中,形成迷茫与困惑,进而产生心理障碍。

4 青少年跆拳道运动员心理障碍的康复途径

4.1 强化青少年运动员心理素质的培养,提高其抗压与解压的能力

诱发青少年运动员心理障碍形成的主要原因在于其心理素质能力的低下,使之无法对压力进行有效的缓解与释放。因此,在跆拳道训练的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对青少年运动员心理素质的培养。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是指在训练过程能够有效地缓解压力、释放压力,进而形成对自身心理的有机维护,避免心理障碍的形成。

4.2 加强教练员队伍的建设,提高其整体素质水平

相对于青少年跆拳道运动员而言,教练员不仅是其技术的传道者,同时更是其人格修养的榜样,因此,加强对教练员队伍的培养,是促进青少年跆拳道运动员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首先,要培养教练员树立正确的执教理念,摒弃功利主义思想,注重德行的发展与完善;其次,要切实提高教练员的执教能力,积极吸取国外先进的执教经验,不断提升自身的执教水平;第三,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执教思想,在充分理解与尊重青少年运动员的基础上,与之达成情感交流与互动。

[1]张力为.体育运动心理学研究进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田麦久,等.运动训练学[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216~247

[3]毛振明.体育理论[M].人民体育出版社,1996:121

[4]肖丽.体育教学应加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J].贵阳金筑大学学报.2005,2

[5]张洪.体育教学中高职生心理障碍的成因和对策[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2,5

猜你喜欢
心理障碍跆拳道教练员
情绪疗法干预围绝经期心理障碍的研究进展
嘻哈跆拳道
初中生常见学习心理障碍及辅导策略
冰壶运动员心理障碍的克服
论足球教练员的角色定位
嘻哈跆拳道
体育教练员面临的新挑战
嘻哈跆拳道
浅谈如何克服后进生的心理障碍
教练员的执教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