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大卓
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看,任何一种艺术门类随着经济生活的发展变革,必然会有艺术形式、艺术风格的变革与进步。而这种变革与进步的发展规律也遵循“历史螺旋性发展”的规律,经历“否定之否定”的痛苦历程。所以我们今天提出播音语言艺术化问题,是从美学原则的立场出发,强调提高广播电视语言的艺术质量,强调播音语言的规范化、标准化和艺术化,强调播音语言要达到更适应新时期人们审美需要、更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美的境界。
有声语言以人的发音器官为生理基础,发音器官由呼吸器官、发声器官、共鸣器官构成,这是一个特殊的符合物理学原理的体系。就是依靠这些声音变化,人们不仅能表达心中的意思,同时传递着极为丰富的感情。
作为广播电视中艺术材料的有声语言,和自然形态的人声语言是不同的。广播电视语言虽然来自播音员,但是是经过对播音员、主持人的严格选拔训练后使用的语言,它要比自然的语言更纯正、规范、标准,更优美动听。
自然材料在艺术中具有双重意义,一方面,材料本身就具有自然美,它是人们的审美对象之一;另一方面,自然材料为艺术所用,按照内容表现的要求令其更加美化。
艺术中使用自然材料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内容的表现力。播音员和主持人的个人自然条件与广播电视语言之间的关系,正是自然材料和艺术形式美之间的关系。
艺术形式美的构成因素,除自然物质材料外,还有一个形式美规律的因素。两项因素缺一不可。什么是形式美规律?它是指艺术所凭借的自然物质材料在时间和空间上排列组合的规律,如:整齐一律,平衡对称,变化统一等。在艺术形式美中,自然材料和形式美的规律是相互依存、紧密地统一在一起的。
广播电视语言也有一个与声相伴的在时间和空间上排列组合的规律,那就是音韵。普通话的音韵主要反映在声母、韵母、声调、音变,词语轻重格式及语句的排列组合方面。正如王力先生所说:“音乐和语言都是靠声音来表现的,声音和谐了就美,不和谐就不美。”这一论点在无伴奏演唱中被证实。
普通话有四声,这是语音美的一个重要特点。声调的变化和字音的高低、长短、强弱有着直接的关系。不同声调的配合使用,平仄交错,有抑有扬,就会形成波澜起伏、委婉动听的抑扬美。
押韵是音韵美的重要手段。广播电视一般属散文,结构不那么规整。但如果能在注意音节的声调搭配的同时,适当关照声韵,会使语言生动活泼,和谐畅达。音韵形式美,要求声、韵、调、变、词语轻重格式及语法修辞排列组合等的规范、工整。周总理曾经说过:“什么是普通话?请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广播。”广播电视语言的示范表率作用在音韵美方面最为突出。艺术寓教于乐,在潜移默化之中起到移风易俗的作用。
艺术形式美不同于一般的形式美,它不是独立的自然形式,而是一种依存的美。它是借助于词语,唤起人们的表象和想象的艺术。
广播电视语言与文学相同的地方在于它也是以词语为手段。广播电视节目虽然多种多样,有新闻性节目、教育性节目、文艺性节目,但就其使用词语为手段和反映历史发展客观规律的特点来说,大多是通过播音员的二次创作形成艺术化的有声语言,传情达意,唤起受众的形象思维能力,从而使人们得到美的享受。
高尔基说:“作为一种感人的力量,语言的真正美,产生于言辞的准确、清晰的生动,这些言辞描绘出作品的图景、人物性格和思想。”作家、艺术家广泛地熟悉我国的语汇,必须善于从中挑选出最准确、最明晰而生动有力的词。就这一点而论,广播电视语言无异于文学语言。
广播电视语言是艺术,是以文学语言为基础、分蓝本进行更深刻、更具形象化的艺术再现,也是体现播音员、主持人艺术功力的客观标准。表情达意既要选择恰当的词语、合适的句式,同时也要采用相宜的声韵调,加之以轻重、停连、语气、节奏等表达技巧,创造出动听悦耳的艺术效果,表现出作品内在的旋律律动。
广播电视语言的表达技巧,具有极强的实践性,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只有在播音学理论的指导下,在工作实践中努力学习,灵活运用各种内外技巧才能创造出优美的广播电视语言艺术形象。
[1]商业南,周伟红.广播电视新闻写作的语旨意识[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1(6).
[2]胡毅.浅谈广播语言与修辞学的关联[J].大舞台,2011(7).
[3]陈影.我国基层广播电视机构人才激励策略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0).
[4]薛瑞.新公共服务理论视角下的农村广播电视长效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
[5]付靖芸.广播电视军事新闻的理论探析[D].四川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