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 峰
新媒介时代,各种新闻传播形式都得到综合的应用,传播内容也得到全方位、立体地展示,出现了以文字、声像、通信和网络等多种方法传输新闻内容的媒介融合模式,因此,以传统的单一文字来表现新闻的写作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媒介融合后的新闻传播已经在时代舞台上崭露头角,从2008年奥运会的直播盛况到十八大新闻的发布,新型的新闻模式正在一步一步征服市场,媒介融合构建起一个平台,让每个人都能参与新闻和时事的讨论,并且阅读到各类思想与评论,让世界人民能更加近距离地沟通探讨。本文主要论述在媒介融合趋势下的新闻创新及改革。
媒介融合是指在不同媒介之间的整合和重组、交融与互动,也是不同媒介形式在信息收集、制作和传播过程中的全方位合作。在电子技术和网络技术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媒介融合已经成为传媒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媒体数字化和网络技术蓬勃发展,促使新媒体覆盖范围的迅速扩大,我国的媒介融合正在从学术界的理论探讨快速演变为广泛的媒体实践。尤其是内容接近并且需迅速并行传播的新闻节目与新闻稿件,极其有可能在广播、网络、电视、报纸和移动媒体进行融合性采编与传播。本文针对这样的现实背景试图对媒介融合条件下的新闻创新做出一些较为细致的分析,以期开拓思路,促进新闻业的媒介融合发展。
最早提出媒介融合概念的是尼古拉斯,他认为这是一种用来传输数字等形态的终端,而这个终端又是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上的。这种思想成为后来媒介融合思想的指导方向。从狭义的角度理解,可以是两种或者多种媒体在形式上的简单重合,比如传统的新闻模式用新型的传播方式展现出来,形成电子报刊以及网络新闻。然而,从广义上来看,媒介融合可以看做媒介功能与传播途径的一体化,即将它们的功能、结构形式甚至所有权等要素相融合。并且这不只是简单的融合,而是一个质变的过程,由各类因素的拼凑、组合,产生质变,进而构建出来的完整系统,能充分将展示成果中的图文呼应效果发挥出来,使信息丰富充沛,并且网络化能够相互链接深入,在最大限度上满足受众的需求。
目前,中国已经出现许多全媒体的新闻中心,比如《烟台日报》于2009年成功成立的全媒体中心,这就是一次成功的新闻媒介融合体现,它创造出了新型的媒介机制,优化了经济效益和人力资源。公众的不积极配合也将是媒介融合后新闻推广过程中的困境之一。广大公众早已习惯于传统的阅读新闻方式,短期内难以接受经过大量媒介融合的新闻表现形式,尤其是老年人群体,更加易于守旧,他们有能力配备计算机、智能手机等支持新型新闻的电子设备,却在思想上不能接受、不愿意去适应这个趋势。
对于新兴的新闻传播新技术与概念,最重要的便是人才的培养,我们需要培养出大量的、素质过硬的人才,使新闻传播工作者了解新闻传播的最前沿技术,也要使其学习相关的新闻传播内容,全面提升新闻传播工作者的管理与策划能力,而不能只是了解传统的新闻模式。在新闻传播工作者的身上展现出媒介融合所需的综合知识,他们不仅需要有极好的文字控制能力,还要能制作网页,编排图片动画等,这样才能做到创新,进而推动媒介融合后新闻业的发展。
不管是什么途径传播的新闻都需要民众的互动,所以全民普及宣传是必须的,要使融合后的新闻体系得到群众的认可。毕竟新闻的受众是全体群众,所以在新闻传播模式的改革过程中,需要适应大多数群众的习惯,并且考虑他们的接受能力、方便程度等。
媒介融合后的新闻多呈现在计算机等电子产品上,而电子产品极易造成视觉疲劳,不同于传统的纸质阅读,人们往往会忽略大量文字,不能进行更深层次的阅读,所以网络新闻的版式编排也需要改革,应该多插入声音、图片以及视频等更加吸引人的表现手法。
新闻业从单纯的文字纸质传播到迅捷的网络文字、视频、图片的多角度多方面传播的转变过程极易造成公众的不适应,这一点在本文的新闻业遇到的挑战中提到过,针对这一现象,应当从适应能力最强并且善于学习新鲜知识的年青一代身上着手,加强宣传力度,并且尽量缩减传统新闻业中的投资力度,这样能够在最大限度上强调媒介融合的新闻氛围,进而推动不同年龄的群体的探究意识。
全球科技发展、经济发展日新月异,在这样的大潮中,新闻业正被迫进行必不可少的改革与创新,融合媒介下的新闻业前途是未知的也是不可限量的,这需要无数新闻人锲而不舍的努力,精心采集新闻点,用心制作完成更加重要的后期工作,这样才能推进传统媒介与新型媒介相融合的历程。然而媒介融合后的新闻创新也只是创新,而不能偷梁换柱,改变新闻的本来形态,新型的新闻人一定不能错误地理解新闻的本质,最重要的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保留传统新闻的特色,在此基础上创新,完善这个系统,在时代的潮流中争取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