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体育课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以滁州市为例

2013-08-15 00:50马正圣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体育课体育教师中职

马正圣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0)

一、引言

2010年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作为示范区产业布局“一轴双核两翼”中重要一翼的滁州市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期。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人力资源开发,是落实科教兴国的重大举措。在承接产业转移背景下的企业亟需大批的技术工人,中职学校肩负着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在提高劳动者素质、服务地方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这批技能型人才除了要有过硬的职业技能外,还要有健康的体魄、健全的心理和良好的综合素质。学校体育能有效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其任务主要是通过体育教学来实现。笔者随机选取滁州市6 所中职学校,主要通过问卷调查法对他们的体育教学状况进行调查研究,设计了《滁州市中职体育教学现状问卷调查表》,并对问卷的信效度进行了检验,符合社会学要求。发放问卷300 份,回收300 份,有效问卷276 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2%。对调查所得数据进行简单的数据处理,结果令人堪忧。滁州市中职学校的体育教学现状已经远不能适应人才的培养需求,这迫切需要我们广大体育工作者对这一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滁州市中职学校体育课教学存在问题的因由分析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凡事功利化的今天,制约和影响中职体育课教学的因素很多,既有主观方面的,又有客观方面的。在对滁州市中职学校体育课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后,经过认真分析研究,将其归纳为以下几种情况:

(一)主管部门和学校因素

1、中职学校体育教学目标不明确。体育教学目标是指学校体育教学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中职体育的教学目标关注过多的是学生在校期间的体育学习,对学生毕业后能否独立进行体育锻炼考虑不够,缺乏对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没有处理好“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思想与体育基本理论和技能学习的关系。中职教育是一个特殊的教育阶段,大部分学生毕业即就业,今后将很难进行系统的体育学习,因此,在两到三年的体育学习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掌握一至两项体育技能,使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进行独立的健身活动是我们体育教育的培养目标。

2、中职学校体育教学未能体现职业学校的专业特点。中职体育教学内容基本参照普教大纲、教材,这些内容从小学到初中都有学习,没有根据专业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不少中职学校在体育教学计划的设计上、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没有针对性、没有侧重,通常是一份计划、一份教案应用于所有专业,缺乏针对性,不能体现专业特色,毫无职业特性。

3、体育场地不足,体育器材缺乏。由于中职学校把大多数的教学资金都投入到实习实训设备中,用在体育教学上的经费很少,所以没有足够的场地和器材保障,很难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导致体育教学效果受到很大影响。

另外,中职学校相关主管部门及学校领导认为中职学校的重点是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所以学生的身体健康教育并没有引起他们的重视。相关主管部门和学校每年都会举办很多种类的职业技能大赛,但很少举办体育类的比赛,甚至还存在着忽视体育工作的倾向。课程改革大部分局限于专业课的改革,体育教学改革依然停滞不前,沿袭着传统的教学模式。学校体育不受重视的很重要原因就是对学生的综合评价体系里,体育所占的比重很小,甚至没有。

(二)体育教师因素

1、体育教师整体专业化水平、素质不高,科研能力有待加强。由于中职学校的体育教育被严重弱化,体育教师获得进修和培训的机会也很少。滁州市中职学校体育教师绝大部分为本科,少数为专科学历,高学历和高级职称的寥寥无几,体育教师科研水平和积极性不高。

2、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陈旧落后,体育成绩考核评价单一。传统的“一刀切”体育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压抑了学生的个性,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有的学生凭先天的身体条件就可以取得优异成绩,而有的学生无论怎么努力都很难达到较好水平,体育教师在评定学生成绩时往往只注重终结性评价,而经常忽略过程中评价,这样会挫伤大部分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

3、体育教学中没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没有正确处理好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两者的关系,没有有效地创建民主与和谐的师生关系和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部分教师仍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认为在教师的统一组织下学生队伍排列整齐、教学显得紧凑这样的教学效果最佳,而这恰恰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有的教师用语言伤害学生的自尊心,用体罚或变相体罚的手段处理所谓课堂表现不佳学生,使师生关系紧张,导致学生从心底不愿上体育课。

4、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象严重。由于中职学校大多数只注重专业技能,基础学科不受重视,在这种氛围中,体育教师失去压力,加之受拜金主义影响,有部分体育教师在校外从事第二职业,精力不在课堂上,教学内容和方法创新不够,新颖感不强,采取自由式、“放羊式”教学,势必影响体育教学质量。

(三)学生因素

1、中职学生自身的生理原因。中职学生大多数年龄在15至19岁之间,正处于青春期,著名的德国心理学家夏洛特·彪勒把这一时期称之为“消极反抗期”。此时学生身高、体重以及身体各器官功能接近于成人水平,尤其是作为生理基础的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等迅速发育健全,身体形态不断发展和完善,但存在着不平衡和不稳定性,肌肉发育落后于骨骼增长,较容易产生疲劳;心脏发育不如骨骼和骨骼肌增长快,神经系统对心脏的调节还不完善。这个时期由于内分泌活动发生变化,神经系统的稳定性受到影响,表现为动作协调能力暂时下降、动作迟缓以致不愿意来上体育课。

2、中职学生的心理原因。由于大部分初中的优质生源流向高中,进入到中职学校的学生整体文化素质较差,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不够,他们厌学文化基础课现象非常普遍,逆反心理强。由于没有考上理想的学校自卑心理严重,导致体育教学难度增大。

3、学生意志薄弱,体育锻炼意识缺乏。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许多家庭尤其是独生子女家庭忽略对子女吃苦耐劳的教育,他们不愿让孩子吃苦,让孩子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许多学生从小娇生惯养,缺乏抵御挫败的精神韧性,尤其体能上更是脆弱,怕吃苦,怕困难,甚至把体育课当作休息课。

(四)社会因素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价值观及娱乐方式趋向多元化,使得学生锻炼意识、体育意识渐渐淡化。笔者曾经对本校1500多名在校生进行课余体育锻炼情况调查,结果显示:52%的学生选择上网,12%的学生去KTV,29%的学生逛街,交友,只有7%的学生选择体育锻炼,一些学生长时间依赖网络,对体育活动的参与意愿越来越低。

三、改进中职体育教学的主要对策

(一)领导重视,充分发挥体育教师的职能。无论学校领导还是体育教师,首先在思想上要重视体育教学,把体育教学作为一种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体育经费上,学校应该设置专项的体育活动经费,保障体育场地器材建设,特别是保障与中职职业有关的体育器械、用品的购置,为不断完善体育教学设施提供保障。学校还要加强体育教师专业化、理论化水平的提高,定期派遣体育教师去进修、培训。学校应该建立和完善体育教师的激励机制,重点抓好体育教师职称评定工作,制定合理的评定制度,而不是将其置于边缘地位。

(二)改革中职体育教学模式。中职体育教学应针对中职学生的特点和培养目标的要求,一年级学生的体育课以基础体育为主,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基本体育活动能力,按照区别对待的原则对有特长的学生在体育课中安排选项练习时间,其它学生应根据其素质情况引导他们进行选项,逐渐培养兴趣向特长转化。二、三年级的体育教学应以选项教学为主,教师根据学生的要求进行指导使之提高运动水平。要重视体育实践教学,带领学生走出学校利用社会场馆进行休闲体育和现代体育的介绍和教学,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参与能力和创造能力,并从中设计自己的终身体育方向,养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

(三)结合专业特点,因材施教。由于职业学校培养的是未来劳动生产与管理工作一线的实用型人才,中职教学应具有很强的职业倾向,体育教学应是在学生运动能力整体提高的基础上,重点加强与其职业特点相关的身体素质、应用性体育技能、体健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形成职业化的体育意识。因此中职学校体育教学要根据这一特点,根据不同专业的职业劳动者身体活动特征,确定针对各专业学生的体育教学目标和内容。例如,建筑专业的学生需要在高空环境下工作,因此体育教师可进行攀登、爬越等方面训练;车工、钳工专业对上肢力量要求较高的,可安排投掷、器械操等方面的练习;计算机、文秘、财会等专业的学生,需要增强手指手腕的力量以及眼手的协调能力,可在体育教学中安排乒乓球、排球等项目的练习;礼仪、旅游专业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侧重于健美操、形体、跳绳等内容的训练。因材施教,学生不仅能学有所用,还能培养出他们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逐步形成运动兴趣和习惯,从而达到终身体育的教育目的。

(四)以学生为本,建立科学的成绩评价机制。传统的一刀切式的体育成绩评价方法严重挫伤了大部分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必须重视评价的过程和方法,首先要改变统一标准评价学生体育成绩的方式,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身体素质,将学生的学习态度、团队精神、进步幅度及最后的考核成绩进行评分,并结合学生自评、互评综合考核评价,提高学生体育合格率,将会使多数学生在体育课中获得自信,体验成功的喜悦,进而逐渐对体育课产生兴趣。体育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会变得更加融洽,有利于体育教学的开展。

(五)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将课程教学延伸至课余体育。课余体育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育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它不仅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还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发展体育俱乐部是开展课余体育的最佳形式之一。发展不同项目的体育俱乐部,有助于丰富课余体育活动的内容。同时从体育俱乐部中选拔队员组成高水平运动队,与企业共建训练基地,为企业冠名,争取企业资金的支持,解决了学校资金不足的问题,企业扩大了影响力,提高了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实现双赢。

(六)重视心理健康在体育教学中的渗透。

学生心理健康是学校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健康发展的基石。中职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身心发展正处于由动荡逐步趋向成熟、稳定的关键时期。学校和体育工作者应切实贯彻“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思想和素质教育的理念,高度重视学校体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中充分融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如体育保健方法、心理卫生、生理卫生、心理辅导法等知识,增强体育课的吸引力。

四、结束语

总之,当前中职学校体育教学存在许多问题,诸如,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内容没有职业特点,成绩考核评价单一,教师专业化水平不高等。因此中职学校的体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要充分体现出以人为本,生活化、多样化、体育技能职业化和终身化的特征,激发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为社会培养合格的技能型人才。

[1]刘小涛.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果的初探[J].商业文化,2011,(09).

[2]唐锦丽.优化体育教学方法的研究[J].运动,2012,(47).

[3]黄璐.从中职学校特点探究中职体育教学改革[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0,(07).

[4]张涛.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职业能力的渗透[J].教育与职业,2010,(23).

猜你喜欢
体育课体育教师中职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体育课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中职高考与教学研究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三个结合“上好室内体育课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