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建设问题研究

2013-08-15 00:45李佳芮
长春市委党校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大连市社区发展

宿 玥,李佳芮

(1.中共大连市委党校 公共与社会管理教研部, 辽宁 大连 116013;2.中共长春市委党校 公共管理教研部, 吉林 长春 130022)

2009年12月召开的大连市委十届八次全会提出努力实现科学发展新跨越的战略目标,并把加快全域城市化进程作为实现科学发展新跨越的重要引擎。在《大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要“大力培育发展各类社会组织,加强城乡组织自治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中心向乡镇(街道)、村(居)委会等基层组织下移。深入开展和谐社区建设,创新社区管理体制,健全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可见,在推进大连全域城市化建设的过程中,随着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更多的管理权限将下放给社区,更多的市民将成为“社区”人并且主要从社区获得公共服务,所以,搞好社区建设是社会管理的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社区社会组织是基层社会管理的重要主体和基本力量,社区社会组织发端于社区,是社区成长发展的产物,同时,社区社会组织又服务于社区,它依托社区提供各类公共物品和服务,是社区建设的重要生长点。所以,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已成为社区建设的有效载体,也是创新基层社区治理模式和构建基层社会管理体系的基本途径。

一、发展社区社会组织的重大意义

(一)社区社会组织基本理论

“社区社会组织是指由社区组织或个人在社区范围内单独或联合举办的,在社区范围内开展活动的,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尊重社会公德,以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娱乐为主要活动目的,满足社区居民不同需求的民间自发组织。”[1]社区社会组织的构成主体、服务对象都是社区居民,而且社区居民以社会联结的方式组织起来,这种组织的基础是“对一个由某种共同性统合而成的群体的共同成员感情”,[2](P284)从这个意义来说,社区社会组织的本质就是社区共同体。

按照社会组织的划分类别,社区社会组织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社区社会社团,这是由社区居民自愿组成并开展或运行的非营利性社团组织,包括各种社区协会、社区学会、文艺团体和义工队伍等;另一类是社区民办非营利服务组织和机构,同社会团体不同的是,社区民办非营利机构是实体性机构,比如社区托老所、社区公益服务站、社区卫生站等。

按照社区社会组织的生成机制,可以把社区社会组织划分为三种类型。一类是自发型,如模特队、健身队等,属于群众爱好者自发的组织,定期活动,但经费自筹,场地是基本固定的露天广场、公园等,遇有社区重大活动还可以助威添乐;二是传统型,由于当地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的社区社会组织,比如殡葬服务队等;三是配套型,如社区卫生服务站是上级要求每个社区必须配有的部门,又如社区志愿者协会是评选全国文明城市的必备条件之一,所以这类社区社会组织不同于前两种类型的自下而上的生成模式,它是自上而下生成的,各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居委会对志愿者协会、计生协会等每年都会下拨数额不等的活动经费,同时,这些协会也承担着相应的政府职能。

按照社会组织的服务领域,可以把社区社会组织分为权益保障类、公共服务类、文体类和慈善公益类等。权益保障类社区组织的目的在于表达和维护社区内某一类成员的合法权益,如社区法律援助中心、社区妇女儿童保护协会、社区环境保护协会等;公共服务类包括为社区残疾人、优抚对象、生活困难等特殊群体提供无偿服务的组织以及为社区普通居民生活提供低偿服务的便民利民组织,如社区卫生所、职介所等;文体类包括社区老年大学、健身队、老年文艺表演队等;慈善公益类包括社区志愿者协会、义工队伍、爱心超市等。

(二)大连市发展社区社会组织的必然性

1.发展社区社会组织是维护大连市社会稳定的重要抓手

当前,中国正处于转型时期,由于体制机制的障碍,社会矛盾增加且燃点低、触点多,而社区既是地域性社会生活共同体,同时也是利益和文化心理共同体,是社会矛盾生成发展的源头和基地。社会矛盾的激化也许是个瞬间过程,但公众的不满和对立情绪的产生到激烈爆发会经历一个长期积累、积聚的生成过程,在这个过程的早期,如果矛盾被发现,完全可以通过温和的方式较容易地解决,避免群体性事件的发生。社区社会组织是除家庭以外的民众生活常态的组织化形式,是了解社情民意、思想动态的最鲜活的资源,是联系政府和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更是公民行使“话语权”的主要方式,所以是缓解和疏导社会矛盾的重要抓手。众多社区社会组织是百姓“说话、诉苦、说理”的宣泄负面情绪的出口,这种宣泄方式是温和的、安全的、积极的、长期的,如果能够被回应和倾听,作为社会的减压阀是十分有效的。此外,把社会成员纳入到各种社区社会组织中,可以起到约束、控制的作用,特别是在情绪激愤的时候,能够克制他们的过激行为并通过社会组织与政府之间的对话温和理性地解决问题、化解矛盾、避免危机,从而维护社区,乃至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

2.发展社区社会组织是大连市抓好社区党建工作的重要补充

发展社区社会组织不仅是社会建设、社区建设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推动基层民主发展,增强党在城市工作的组织基础和群众基础,巩固党的执政之基的必然要求。在社区社会组织开展的各种活动中,充分调动、发挥党员的先锋带头作用,提高党组织与居民之间的互动是新时期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平台和联系渠道。“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为进一步扩大党组织覆盖率,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保持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提供了现实空间,而且也给加强基层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带来了新的内涵与活力。”[3]

3.发展社区社会组织是满足大连市居民多样性需求的重要途径

社区社会组织由于贴近民众,在提供准公共物品方面较之政府和市场更具有优越性。政府仅能够提供基本的、规模化、制度化、同一的公共物品和服务,而社区社会组织提供的以需求为导向的服务改变了以往政府自上而下向社区投入资源的方式,能够提供更为多元化、灵活化、个性化、专业化、精细化的服务,这些服务与居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既弥补了政府在这些公益领域的资金不足和低效率,又通过发动社会大众自身的力量解决了一部分民生问题。

4.发展社区社会组织是繁荣大连市社区文化的重要平台

社区建设的一个首要任务是推进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社区建设的过程同样是精神文明的提升过程,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水平的高低、质量的好坏,是衡量一个地区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志。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是一定区域内社会共同体所反映出来的道德素养、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精神面貌等,而社区社会组织,尤其是在大连市广泛存在的文体类社区社会组织,以共同的兴趣爱好为纽带,开展活动较为频繁,不仅对丰富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也为培养社区居民的共同价值观和归属感、认同感,提高公民素质和公共精神起到了重要作用,这对于培养大连市整个社会健康向上的道德风尚至关重要。

5.发展社区社会组织是促进大连市市民进行自我管理的重要载体

社区社会组织本身就是以满足社区居民不同需求为目的自发形成的组织,它的本质属性决定其服务的宗旨是为了社区居民,同时,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壮大也离不开社区居民的积极参与。社区社会组织的基本特性之一就是自治性,通过促进居民的自我组织、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从而推进基层民主建设和实现社会治理。一些能力较强的社区社会组织在与政府合作过程中,不仅得到了政府的认可和支持,而且被逐步吸纳进决策体系,从而影响公共政策,特别是那些代表弱势群体的社区社会组织受到更多的关注,意愿得以更多的表达,可以促使普通百姓参政议政热情的提高,也锻炼市民的基层民主参与能力。

二、目前大连市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现状

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了社区建设浪潮,涌现出了大量的新型城市社区。近年来,在大连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大连市被评为全国首批社区建设示范市,“30多个区市县、街道、社区被评为和谐社区建设和农村社区建设示范单位”。[4]与之相适应,大连市的社区社会组织发展也得到了大力推进,“截至2012年10月底,大连市社会组织数量已达到7325家左右,其中社区社会组织已达3351家左右”,[5]大连市每个县(市、区)都培育发展了上百个社区社会组织,并重点培育慈善公益、社会救助、扶贫、社区服务等公益性、服务性社区社会组织,特别是为社区老年人、少年儿童、残疾人、低保对象和下岗失业人员服务的社区社会组织。这些社区社会组织在完善大连市社会救助体系、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扩大就业渠道,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巨大作用。

(一)大连市社区社会组织对推动社区建设发挥着巨大作用

1.社区社会组织在为市民提供公共服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目前,大连市的社区社会组织,特别是社区民办非企业单位,通过整合各种资源,为社区居民提供了多种多样的贴近民生的服务,不仅降低了行政成本、推动了政府职能的转变,更重要的是满足了民之所需、所急。例如,养老问题是当前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急迫问题,大连市于2002年首创了“居家养老”这种新兴的养老模式,它最大的特点是在尊重中国传统习俗的前提下解决了目前社会养老机构不足的困难,将大龄下岗女职工和缺乏生活照顾、需要居家看护的孤老这两个困难群体的需要相结合,调动社会和企业的力量出资建立家庭养老院,成为老人、养护员、政府多方受益的良好模式,目前,这种模式在全国得到推广和应用。

2.社区社会组织在大连市扶贫帮困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目前,大连市各街道普遍建有社区公共服务社、慈善超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居家社区养老机构、老年人协会、文体俱乐部等社区社会组织,特别是为社区老年人、少年儿童、残疾人、低保对象和下岗失业人员服务的公益类社区社会组织得到了重点扶持和发展。例如,去年以来,“仅沙河口区社区社会组织就累计开展就业技能培训1.7万余人次,安置低保人员6700多人;甘井子区成立的公共服务社、义工站、义工队、爱心超市等公益类社区社会组织137个,开辟家政服务100多项,发放捐助物品价值380多万元,惠及困难群众5万多人次。”[6]再如,2011年,“全市社区社会组织募集社会资金2500余万元,采取助学、就医、便民、养老等多种形式,救助弱势群体6000余人次”。[6]

3.社区社会组织在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大连市社会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目前,大连市各种类型的基层社会组织已成为社会稳定的重要依靠力量,像治安委员会、民间调解工作室、义务巡逻队、志愿者工作站等各种基层治安防范组织,已经构筑起维稳的第一道防线,例如,“大连市沙河口区社区市民康乐俱乐部的16支队伍在街道的支持下常年开展活动,提供法律协调服务,化解矛盾138件。再如,成立于2006年的西岗区红梅调解室,调解各类矛盾纠纷200余起,赢得居民的称赞。”[4]

4.社区社会组织在丰富大连市市民文化生活、培养社区凝聚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大连市各类社区社会组织,特别是文体类社区社会组织以社区为基础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娱乐活动,不仅丰富了社区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活动中培养了社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和热爱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互信互爱。现在大连市647个城市社区有文化宣传类社会组织400多个,普遍建立了宣传、演唱、舞蹈、健身、摄影、绘画等组织和队伍,不仅发展壮大了一批群众特色文艺团队,也孵化出一批活跃街道社区的新生力量。例如,“西岗区的白云艺术团、东方神韵模特队等参加了历年大连国际服装节、大连国际啤酒节,在娱乐中宣传大连、鼓舞群众。”[5]

大连市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之所以能取得较好的成绩,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转变观念,大连市区政府高度重视社区社会组织发展问题,从本市居民的实际需要出发,宽领域、多层次地培育社区社会组织,统筹规划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其次,政策支持,2009年以来,大连市区政府下发了多项指导性文件,明确了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再次,财力保障,2010年以来,大连市民政局设立社会组织发展专项基金,用于各类社会组织的培育发展;最后,典型引路,各区通过建立先行试点,积极探索社区社会组织建设的新途径,不断培育、发展、规范社会组织,多渠道扩大社区社会组织的活动阵地。

核聚变现象最早于1933年被发现。1952年,第一次实现了核聚变爆炸。然而,从发现核聚变现象至今,受控核聚变的研究还没有实现有益的能量输出。

(二)目前大连市社区社会组织在参与社区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1.大连市社区社会组织发展良莠不齐,不规范

场地、资金、技术支持等问题是困扰大连市社区社会组织发展的最大难题。由政府部门支持的强制型社区社会组织由于具有政府的资金支持和引导,自身得到了较好发展,但对于大多数草根色彩较浓的、仍处于发展初期阶段的社区社会组织,其发展最大的障碍仍是资金、场地等硬件条件,众多社区社会组织具有“小”、“散”的特点。由于发展的良莠不齐,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建设比较分散,作用发挥得也较为有限。虽然早在2009年8月,大连市就在辽宁省率先以市政府名义下发了《关于加强城市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的指导意见》,并于2010年出台了《大连市社区社会组织备案管理暂行办法》,规范了社区社会组织登记备案工作,但在实际工作中,仍有社区社会组织既不注册也不备案,主要原因就是许多优惠政策不到位,部分社区社会组织负责人认为没有好处而不愿登记备案。

2.大连市社区社会组织提供的公共服务作用有限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需求向着多样化和个性化方向发展,政府无法提供的准公共物品和市场放弃的利润微小的公共服务都要由社会组织,特别是社区社会组织来提供,但目前大连市公共服务类社区社会组织提供的公共服务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来说都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大连市的基层社会组织发挥作用的主阵地仍然是文化娱乐领域,在提供公共物品和社会服务领域,特别是动员资源实现自治的能力较弱,例如,“甘井子区共有社区社会组织1323个,其中文体类857个、服务类338个、公益慈善类63个、社区福利类27个、社区维权类38个”,[7]可见社区社会组织发展的不平衡。而且,由于政府对服务类社区社会组织采取政府购买服务、项目资助等方式,所以领导的重视和具体的扶植政策是推动社区社会组织发展的要件,这就导致社区社会组织对政府较强的依赖性和自身发展的不确定性。

3.大连市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缺乏专业的人才队伍

虽然社区社会组织来自于基层,服务于基层,但要实现做大、做强,要有专业的知识来指导,而在实际工作中,大部分居委会的管理人员缺乏公共管理的基本理论储备,对于社会组织相关知识掌握的人少之又少,对于指导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仅能停留在组织文娱活动等较浅层次和粗放型地做一些一般性的工作。而许多社区社会组织的负责人都是离退休人员担任,没有专职工作人员和缺少具有专业知识的工作者,致使很多社区社会组织仍沿用传统的、简单的管理方法,在应对市场化所需的宣传沟通、资源整合、内部管理等方面力不从心,加之服务评估和监管机制的不完善,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就带有较大的随意性,很容易垮掉。

4.大连市市民对社区社会组织的参与热情和参与能力有待提高

社区居民参与不足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政府对社区社会组织缺乏系统性的宣传教育,造成社会各界对社区社会组织了解不够,导致参与意识和支持关怀的缺位。大连市除了少数社区社会组织通过网络和传单等方式做简单的宣传介绍外,大部分社区社会组织基本没有开展专门的宣传活动,仅靠口口宣传;其次,由于社区社会组织对政府的依赖性较强,能动性较差,作用发挥的也不理想,所以自身缺乏魅力吸引;最后,由于受封建“官本位”思想的影响,特别是大连市还有着特殊的殖民地文化,致使很多市民的参与意识和公共精神较弱,所以社区的能动作用还没有最大程度的发挥。

三、促进大连市社区社会组织发展,推进社区建设的对策建议

大连市社区现行的体制机制、管理模式以及社区社会组织发展的实际水平,决定了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离不开政府主导、统领作用的发挥,所以,发展社区社会组织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政府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转变理念、达成共识,高度重视社区社会组织发展

进行社区建设,政府不能也不应“单打独斗”,社区建设的主体要从单纯重视政府作用向社会共同“治理”转变。首先,政府应对自身正确定位,不要“越位”、“缺位”和“错位”,避免行政化过强和角色不清,不能仅把社区社会组织当成市民的小打小闹,甚至把他们当成社会不稳定因素对立并严格控制起来,应认同社区社会组织充当政府助手的角色,尊重并保证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建设的权利,还政于民。其次,社区社会组织自身要正确定位,社区社会组织不是“二政府”,也不是与政府无关、甚至对立的草根组织,社会组织是公民意识觉醒的产物,并且随着公民社会的发展,社会组织是公民实现权利、表达诉求的重要平台,特别是社区社会组织,是实现社会建设到社会治理的重要通道,没有公民的积极参与和支持,社区社会组织将成为“无源之水”,参与社区建设更无从谈起。所以,破除观念障碍是促进社会组织,特别是社区社会组织发展的重要前提。

(二)明确职能、理顺关系,创新社区治理机制

社区居委会是各级政府和社区社会组织联系的纽带,但在大部分社区,社区居委会应有的组织群众进行自我管理的自治功能没有发挥,而是承担了大量的行政事务,行政化倾向明显,这使得居委会的法律地位与实际功能发生了严重错位,权力与责任之间严重不对等。如何使居委会回归其应有的自治职能,深圳市盐田区创立的“一会两站”的“盐田模式”值得借鉴,它将传统的“议行合一”,行政权和自治权交叉的管理体制,转变为“一会两站”、自治和服务相分离的治理模式,社区居委会回归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法律地位,其议事权、决事权、监事权交给民选产生的社区居委会,并建立协调机制、评议机制、听证机制和社区服务机制,执行权交由职业化的社区工作站和社区服务站,这也是国家权力下沉的重要体现。

(三)完善制度、加强监管,实现社区社会组织规范发展

社区社会组织形式灵活,运行成本低,生命力强,可以采取相对灵活的政策进行登记备案管理。其一,对于政治风险较小,关乎社会、民生、福利的慈善公益类、社区服务类的社区社会组织进行登记管理体制的改革,可以取消业务主管单位或者由街道办事处担任业务主管单位,将现行的“双重管理体制”转变为“准一元管理体制”;其二,进一步规范社区社会组织备案登记管理制度,简化程序,降低门槛,对一些有别于传统型的社区社会组织还要给予积极扶持。例如,对于文体类社区社会组织,只要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有相对固定的活动场地、活动时间,器材服装等,在登记条件上可以继续放宽。

此外,大连市应通过开展评估工作规范社区社会组织发展。国家民政部已于2007年出台了《民政部关于推进民间组织评估工作的指导意见》(民发〔2007〕127号),对评估的机构、内容、程序及等级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意见,大连市也较早地开展了社会组织评估工作,目前,大连市已完成市级73家民办非企业单位和82家行业协会商会的评估工作,并为这些单位颁发了牌匾和证书,沙河口区、甘井子区、金州区、中山区的民政部门也陆续对民办非企业单位进行了评估。今后,大连市要开展社区社会组织的评估工作,并扩大评估结果的示范效应,政府相关部门在转移和委托职能、购买服务、资金扶持、评选先进等方面要优先考虑获得评估等级较高的社区社会组织,但评估工作专业性较强,涉及面较广,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估体系是做好评估工作的前提,所以,应积极探索建立一套科学的社区社会组织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并通过试点不断加以完善,从而全面推开社区社会组织评估工作。

(四)项目牵引、购买服务,解决社区社会组织发展的资金瓶颈

近几年,大连市各区政府都加大了对社区社会组织发展的资金支持力度,例如,“大连甘井子区政府依托社区社会组织为民办实事,先后投入400多万元,建成养老服务中心、社区公共服务社、爱心超市、老年公寓、幸福老年之家200多个,健全了社区基本公共服务网络;西岗区率先出台资金扶持政策,每年划拨专项扶持资金50万元。”[4]但对于社区社会组织而言,项目管理是推动其发展的最好方式。“所谓项目管理,主要是指导社区社会组织,以社区居民的需求为服务项目,并按照一定的标准开展服务,政府部门则通过契约管理等方式,在对服务情况进行科学评估后,对从事服务的社会组织予以奖励或补助。”[8]政府和社区社会组织通过发现需求、评审立项、寻找资源、解决问题、项目评估、意见反馈这一完整的流程,实现项目从群众需求中来,再回到群众的满意中去。在这一过程中,政府积极引导社区社会组织参与公益招投标,承接政府项目,对项目的“申请”、“初评”、“实施”、“终评”等一系列流程进行专项指导,从而引导并规范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社区社会组织通过公益项目的竞标,与政府良性互动并建立信任关系。所以,未来大连市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应要逐步推行项目化管理方式,引入竞争与考核机制,并加大政府购买力度。此外,政府还应给予社区社会组织减免税收、减免水电费、房屋租赁补贴等优惠政策,让社区社会组织明确自己得到补贴的数额,改善社区社会组织的硬件条件。

(五)搭建平台,整合资源,实现社区社会组织持续发展

由于大连市社区社会组织发展得“小”和“散”,良莠不齐,不平衡,所以要把社区社会组织有机联系起来,搭建联动平台和成立孵化基地。大连市可以学习上海,早在2002年“上海市普陀区长寿路街道就创建了全国第一家社区民间组织服务中心,实施民间组织的枢纽式管理”,[9]上海还通过市民中心、民间组织服务中心和街道社会组织联合会等政府与民间组织合作的新型工作平台,实现了政府与民间组织的良好沟通。大连不仅要通过推动服务民间组织的社会组织的发展建立网格化枢纽式管理,还应广泛建立社区社会组织的孵化基地。2011年12月,“‘大连湾街道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在大连湾街道挂牌成立,一年以来,根据群众需求已孵化出红白理事会、文化演艺协会、书画摄影协会等10个具有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社区社会组织。”[10]于2012年4月开始运营使用的大连西岗区365市民大楼三楼是社会组织管理服务平台,“设置了项目设计、孵化器、助推器等功能区”,[11]还建立了“大连公益人”QQ群,通过网络加强联系,交流经验,开展工作。2012年8月,中山区启动社会组织服务进社区活动,“565家社会组织与8个街道的51个社区分别进行服务项目对接”。[12]下一步,在具备条件的情况下应推广这些模式,广泛搭建为社区社会组织服务的沟通平台。

此外,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要集合各方资源,包括行政资源和社会资源,不仅要把社区社会组织建设纳入到社区建设评价体系中,更要动员社会资源,大连市早在2010年就成立了全国首只新社会组织帮助基金,大连市还可以借鉴宁波北仑区建立企业定向捐赠税收优惠制度,“即以区民政局捐助中心为中介和平台,引导企业定向捐赠公益性社区社会组织,区民政局出具捐赠发票并负责将捐赠款足额转给定向的社区社会组织”,[13]这样不仅提升了企业的形象,改善了企业和居民的关系,也为社区社会组织发展广纳资金。此外,还可以建立福利彩票公益金项目资助制度,每年从福彩公益金中拿出一定数额,使对公益慈善类社区社会组织的资助转入到正常化、正规化的轨道,从而加快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

(六)提升待遇、培训学习,为社区社会组织发展提供人才保证

人才匮乏也是社区社会组织发展的重要瓶颈,市区政府都非常关注社会组织发展中人才吸引和培养问题。例如,大连市民政局正着手明确社区工作者身份和职责,妥善解决社区干部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采暖费和住房公积金等社会保障待遇的问题,社区工作者待遇的改善为社区建设的全面推进提供了智力支持。此外,大连市政府应要尽早出台社区社会组织服务机构员工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政策和法规,完善社会组织税收及从业人员的人事、工资、福利、职称、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措施,增强社会组织,特别是社区社会组织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提高社会组织的发展能力。

针对社区社会组织发展不规范,大连市也积极开展了多次培训,例如,大连市民政局于2011年5月举办了两期全市社会团体负责人培训班,于2012年8月又举办了两期全市社会团体财务人员业务培训班,但这些培训基本都是针对市级社会团体或民办非企业单位开展,绝大多数的社区社会组织没有参与培训的机会。今后,可以通过网络教学、党校教师下基层、社会组织服务中心组织学习等形式,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辅以外出学习考察和观摩交流等多种培训方式,开展专项培训,使基本的社会组织相关理论和法规政策普及开来,从而实现社区社会组织培训工作的常态化、制度化。

(七)宣传教育、典型引路,提高社区社会组织的参与度和认可度

归根结底,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还要依靠其主体——广大市民的积极参与和响应,而对社会组织的参与程度和参与质量直接反映着市民的公共素养,展示着这个城市公民社会的发育水平。市民的公共意识和公共精神不仅仅体现于对社会重大事件的运动式、突击式参与,更多的是一种习惯的养成,应成为生活的常态,这就需要城市文化的引领和支持。例如,“杭州市根据每个月重要节庆日的思想文化主题,确定民生、礼仪、诚信、感恩等12个主题关键词,开展‘我们的价值观’每月主题实践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不仅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市民对城市的荣誉感、责任感、认同感和归属感。”[14]通过培养市民对公共事务的参与意识,才能为市民广泛参与到社区社会组织的活动中提供精神动力和支持。此外,政府应加大对社区社会组织的宣传力度,增进市民对这类组织的关注和了解,2010年,“西岗区对本区的10个社区社会组织颁发了“十佳”社区社会组织荣誉称号,对100家社区社会组织进行了表彰”,[15]扩大了先进社区社会组织的示范效应。今后,对于发展较好的社区社会组织,政府应通过新闻媒体进行积极的报道和宣传,给予相应的奖励,并在一些具体政策上予以倾斜照顾。

(八)完善内部治理,加强社区社会组织自身建设

社区社会组织的成长不仅要依靠政府政策和资金的支持,还要依靠自身服务能力的不断提高和社会机制的不断完善。针对目前大连市社区社会组织广泛存在的机构不健全、治理不完善、行为不规范、公信力不高等问题,社区社会组织自身要调整组织结构、落实管理制度,实现自我约束、自我管理,从而提高自治能力。例如,社区社会组织要设立员工大会并完善员工大会召集管理制度;建立理事会制度,理事会成员由社会人士担任,必要的时候还可以建立监事会制度;按章程规定的程序选举产生领导班子并履行职责;按规定建立党组织;设立组织章程等。

总之,社区社会组织作为社会自治的共同体,它的发展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程,需要大连市政府和民间社会的积极配合,特别是市区政府要切实转变观念,增强责任意识,加大工作力度,积极探索,开拓创新,扎实工作,推进社区社会组织健康有序的发展,从而最终实现大连市的“十二五规划”目标,建成“幸福大连”。

[1]广东省中山市民政局.社区社会组织:社区建设一支不可缺少的力量[N].中国社会报,2011-10-31.

[2]邓正来、亚历山大主编.国家与市民社会[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

[3]让社区社会组织成为社会建设的抓手[N].中国社会报,2011-01-13.

[4]站在新高度实现新突破加快我市社区社会组织创新发展[EB/OL].http://www.dlshzz.org.cn/?ac=news&typeid=8&nid=341,2011-03-10.

[5]7325个“细胞”激发社会生命体活力[N].大连日报,2012-10-22.

[6]大连7325个社会组织成社会“稳压器”[N].辽宁日报,2012-10-05.

[7]甘区400万元“特供”社区社会组织建设[N].大连日报,2011-10-15.

[8]高红.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会建设的模式创新与制度保障[J].社会科学,2011,(6).

[9]周红云.政府与公民社会的伙伴关系——上海普陀区社区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改革“长寿模式”案例分析[J].社团管理研究,2010,(8).

[10]大连市首个社会组织示范孵化基地落户大连湾[EB/OL].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n/2012/0826/c14562-18835085.html,2012-09-17.

[11]大连西岗区365市民大楼24小时便民365天不休[N].半岛晨报,2012-04-20.

[12]中山区启动社会组织服务进社区活动[N].大连日报,2012-08-08.

[13]周红云.社会管理创新视角下的社会组织发展——宁波北仑区社区社会组织发展的案例研究[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11,(6).

[14]从弘扬核心价值观看科学发展[N].甘孜日报,2012-07-05.

[15]西岗区表彰百家社区社会组织[N].大连日报,2010-12-24.

猜你喜欢
大连市社区发展
大连市第六十九中学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社区大作战
大连市材料价格补充信息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DALIAN THE SEA IN THE NORTH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Book6 Module1 Small Talk Teaching Pl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