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双
(吉林师范大学 外语学院,吉林 四平 136000;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 双语学院,长春 130117)
目前英语专业教学把阅读和写作两门课程分设,也有不少论文已用图式理论指导阅读教学、写作教学,获得初步成效,也有论文探讨以读促写的写作教学,但在实践教学中,一线教师发现写作教学仍是一个棘手问题。笔者认为,二语教学中阅读和写作是密不可分的,读与写分开,使写作缺乏支撑,学生英语写作水平提高慢、语言匮乏、词不达意、结构杂乱无章,这说明二者缺少整合;另外,以读促写的提出也缺乏有效理论的支撑,所以,笔者提出把图式理论运用在“以读促写”英语写作教学中,目前对此全面而细致的研究少之又少,笔者希望通过图式理论在以读促写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实证研究,证明图式理论可以在以读促写的英语写作教学中更加充分的发挥其作用,同时,证明以读促写的英语写作教学模式是对写作图式的丰富和补充,使图式理论更好的指导英语写作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
笔者于2012年9月学期初对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双语学院2011级10个班级的全体学生(英语专业,英德、英法、英日和英西方向)进行了关于写作现状的调查问卷,发放调查问卷252份,实际收回252份,主要针对学生在写作时所遇到的困难等问题进行了提问,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双语学院大二学生认为英语写作是自身目前最大的弱点,其中,困难最大的体现在以下三方面:①83%的学生认为自身在写作时语言的使用表现为比较匮乏(选项为A.运用自如,B.比较匮乏,C.非常匮乏);②76%的学生认为自身所写文章结构不合理,没有清晰的英语作文框架;③59%的学生认为对大部分所写文章背景知识不是太了解。笔者所给出的三个数据均为每题三个选项中最高值,可以说明学生在这几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调查问卷结果表明学生写作水平存在问题并亟待提高,主要表现在语言的使用和语法方面,文章的结构方面,对所写内容背景知识了解方面。笔者认为,这三个方面的缺失主要是学生平时阅读量少,读与写没有效方法相结合,学生不能通过有效的阅读促进写作水平的提高,而图式理论可以再以读促写的英语写作教学中更加充分的发挥其作用。
笔者将用定性和定量的研究方法对图式理论在以读促写英语写作教学中应用的有效性进行实验研究。
(1)研究问题与假设结果:(research questions&hypothesis)
研究问题:①图式理论是否有助于提高学生以读促写的英语写作能力?②图式理论是否有助于改善教师英语写作课的教授?
假设结果:图式理论有助于提高学生以读促写英语写作能力及有效完善教师授课方法。
(2)研究对象(subjects):把笔者所教授的双语学院2011级大二英德方向两个班级作为实验班和控制班,两个班级学期初通过相同写作测试,原始写作水平相当,满分10分,实验班平均分6.3,控制班平均分6.1分。两班人数各22人(其中男女生比例相当)。
(3)研究工具(instrument):为保证试题的信度效度及可行性,前测与后测均从英语专四作文题中选取。
(4)处理方式(treatment):相同点:时间从2012年9月-12月,共17周,每周两小节;所使用教学大纲,教材,教师,作业和平时测验均相同。异同点:实验班运用图式理论理论指导以读促写写作教学,加大阅读量,控制班运用传统过程写作教学法。(第一周以传统模式授课,在实验班和控制班进行前测,如果得到预期结果,第二周实验班更改教学方法,控制班教学方法不变。)
(5)研究步骤(procedures):
前测:为了验证实验班与控制班的写作水平是否相当,进行对两个班进行相同前测。(选三位有教授写作经验的中教和一名资深外教给出对于试题的合理建议并对学生两次测试根据英语专四写作评分标准给出公正公平的成绩;另外,学生的前测和后测成绩均计入平时成绩,及学生对提高写作能力通过专四的渴望,两次测试结果具有参考和研究比较价值。)
讲授过程:开课第二周对实验班进行以图式理论为教授导向的以读促写写作教学。根据所讲写作题材和话题,选取相同话题题材的一些文章以图式理论为依托进行教学。图式理论是认知心理学家用以解释心理过程的一种理论。其主要论点是:人们在理解新事物的时候,需要将输入的信息与已知信息(或概念)即背景知识联系起来,对输入信息的解码、编码依赖于人脑中已存储的信息图式。输入信息必须与这些图式相吻合,才能完成信息处理的系列过程即理解过程。图式理论认为,人们在处理新信息的时候,需要将图式分为三种类型:语言图式(linguistic schema)、内容图式(content schema)和修辞图式(rhetorical schema)。
语言图式是指学习者先前的语言知识,即关于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的知识。词汇的匮乏使得语言图式发挥不了作用,没有以往的图式可以激活、解码编码,这不仅影响阅读更不利于写作。而从学生的调卷调查,平时作业,尤其是英语专业四级考试中就可看出,学生所写文章或者词不达意或者词句苍白无力,根据图式理论,这都是因为语言图示出了问题的原因。所以,在授课中,笔者在此环节对实验班增加与所讲写作课题材和话题相同的文章阅读并赏析,然后教师或学生找出经典词句,并课上或课下进行仿写,上传网上同学间相互学习相互评价。通过阅读量的增加和佳句的积累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内容图式指的是文章的内容范畴,是与主题和社会文化知识相关的背景信息。众所周知,阅读的过程是先输入一些信息,然后读者在大脑中搜索可以解释这些信息的相关图式,当这些图式被找到,读者对文章的理解也随之完成。而写作是一个需要主动思考和信息加工的复杂过程,同时也需要从阅读而来的相关文化背景知识的图式,再与大脑中的原有图式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内容图式,这样写出的文章才不会空洞无物。而传统的写作教学只是讲写作理论知识,学生的作文自然是乏味无内容。所以,笔者在实验班授课时更加注重对学生此方面的培养,在借入阅读之前,先让学生主动思考,就话题进行读前讨论,此时学生的所说内容都比较空洞,然后会适当插入视频音频资料帮助学生丰富其内容图式,让学生分组再次讨论,通过交流学生内容图式会有所加强,接着进行阅读进一步丰富知识,最后读后讨论最终上交纸质作文。通过一系列教学手段不断丰富学生内容图式,会有助于学生作文内容质量的逐渐提高。
修辞图式也称形式图式,指的是有关各类文章篇章结构的知识。中西方文化不同,思维也固然存在差异。就写作而言,汉语写作在结构上呈“螺旋状”(spiraling),不是开门见山,而是迂回曲折,没有明确的段落中心思想句;而西方写作在结构上却恰恰相反,呈“线性结构”(linearing),每段多以主题句(topic sentence)开始,使读者一目了然。在教学中笔者发现,中国学生在写作结构上多是“段落结构组织松散、布局零乱,缺乏连贯性、逻辑性,词语或断续、孤立,或重叠、拖沓”等现象[4],因为中国学生自小受中国文化熏陶,看中式文章从而形成了现在的修辞图式,因此,笔者十分注重学生写作的谋篇布局,通过中英文篇章结构对比,划分文章段落和找主题句等方法帮助学生头脑中目的语修辞图式的形成。
后测:学期末,选择相同题目对两个班进行后测。
数据分析:SPSS软件包用来计算所有的数据。所收集的数据用独立样本t-检验。首先,用t-检验分析两个班学生在前测,后测所得的作文平均分。
检测结果显示,在实验开始前,实验班和控制班的作文平均分不存在统计意义上的差异(p>.05);而在实验结束时,两个班的平均分存在差异:实验班的成绩显著高于控制班(p<.05)。笔者学期末采访过实验班部分学生对本学期教学方法的看法和该生写作能力是否提高等问题,学生均表示对此教法的认可并且写作能力有提高,对英语写作的信心加强。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图式理论指导以读促写的英语写作教学起到了预先假设的效果,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对写作感兴趣,而且为写作教学方法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
长久以来,阅读和写作教学被看做是二语教学中两个不同环节而分开教学。阅读是一个被动认知过程,而写作是运用词汇等语言要素构成句子、段落和篇章的过程。从图式理论角度看,阅读和写作都包含了图式的激活过程,所以通过图式理论三方面内容即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修辞图示指导以读促写的英语写作教学是可行的,只有把读与写在一定的理论支撑下有效地结合起来,学生的写作能力才能更好地更快地提高,教师的教学方法也会有进一步的突破。
[1]Carrell P L.Some issues in studying the role of schemata,or background knowledge,in second language comprehension[J].Reading in a Foreign Language,1983(1):81-92.
[2]常红梅.阅读与写作图式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外语,2007(4):52-56.
[3]黄源深.好的英语是读出来的[J].外语界,2006(4):63-66.
[4]周遂.图式理论与二语写作[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2):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