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社会转型期大学生的价值观

2013-08-15 00:51李小艳
关键词:社会转型价值观意识

吴 红 李小艳

(川北医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7)

步入21世纪的中国正面临一个走向现代化的社会转型时期,诸多问题逐渐凸显出来。在这一过程中,人们的思想文化观念将会经历一系列深刻的变革,在价值和现实层面上亦将产生一系列矛盾、变化以及冲突。其中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往往成为社会变迁的“晴雨表”,而大学生在社会转型中的心路历程,又常常为人们观察和认识一个时代的发展特征提供了较为独特的视角。

一、社会转型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1.社会转型期的内涵

对于“社会转型”的含义,我国社会学学者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理解:一是指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体制转型;二是指由体制转轨、利益调整等因素引起的行为方式、价值体系、价值观念变化等方面的社会结构转型;三是指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封闭性社会向开放性社会变迁和发展的社会形态转型。

2.大学生的价值观是社会变迁的“晴雨表”

在任何一个社会里,大学生这个群体都是思维较为活跃、极其富于创新特质的高智力群体。这一特点决定了大学生价值观的可塑性比较强,极易受社会环境变迁的影响。在我国当前的语境下,大学生的价值取向的每一个阶段的变化就是我国社会转型的思想折射。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演变是历史性的、有规律可循的,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变化发展既有其自身的历史逻辑性,又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的。近三十年来,我国社会及其他领域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社会转型对人们的价值观念产生了较为重要的影响,其在大学生价值观念的演变中均有不同程度的体现。

二、社会转型期大学生价值观的特点

大学生是社会宝贵的人才资源,作为特定的青年亚群体,正处于个体价值观逐步确立和定型的时期。从性格特征及思维特点上看,大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思想较为前卫,对新事物有着特殊的敏感性,接受新事物的能力相当强,很喜欢做新思想和新观念的领跑者,他们对新生活满怀信心,昂扬、乐观、向上,充满朝气,富有激情。但是他们心智发育还不够成熟,年少气盛;少不更事,阅历还欠丰富;知识水平有一定的局限性,理论素养普遍还不够高。导致他们看问题缺乏深度,缺乏高度,不容易看清事物的内在本质;缺乏理性,缺乏辩证,容易冲动,容易片面。尤其是在社会转型时期的大背景下,传统的与现代的、保守的与开放的、外来的与本土的文化与价值体系相互冲击与碰撞,导致大学生的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功利化、矛盾化的倾向[1]。

1.多元化

(1)价值取向多元化。当今社会,全球经济及信息一体化迅猛发展,人们的交流空前广泛,改革开放后,各种文化思潮不断涌入,各种价值观念因素叠加并存,市场经济在我国确立后,引起了一系列的变化,诸如经济成分、利益分配等,逐利性的负面效应表现出来,再加上国际上各种政治矛盾和斗争交织在一起,日益复杂化,人们的价值取向呈现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等多元化的发展态势,这一点,在当代大学生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

(2)主体意识的个性化。近年来,大学生群体愈来愈显示出个体化的趋势。主要表现在认知、意志、情感等诸多方面更为注重自己的意识独立性。具体到微观层面上,在事业定位、是非价值的判断,以及对自己的学习等方面的生活安排都表现出易于打破常规,展示自身的个性。

(3)道德观念的双重化。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西方道德观念的不断涌入与强化,单一性的道德观念被多元道德观念取代,多元道德观念必然催生多重道德价值标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完全定型,但很容易定型的大学生是最容易受多元化道德观念侵蚀的一个群体,在道德认知和行为践行上,多数大学生存在双重标准:把理想道德、爱国主义等较高的道德评价标准用来挣学分、评判别人,而非严于律己、修身养性;而用个人主义等道德价值标准来满足自己、放纵自己。

2.矛盾化

(1)时代感强,责任意识弱。社会迅速发展,产生了一系列的新情况、新问题,意识形态领域出现的新思潮、新观点,都使广大青年大学生面临着诸多考验。自我实现、变革创新和价值判断上的多元化以及参与意识、主体意识和个性意识的增强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时代特征的主要内容。然而,随着中西文化交流的深入发展,西方文化中的个人主义、自由主义观念等一系列因素对大学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使其转向以个人为中心,倾向于关注自我,导致社会责任感逐渐弱化,这一问题亟待加以关注。

(2)主体意识强,集体观念弱。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社会的整体进步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更新了人的观念,催生了自由、平等、秩序等价值理念,尤其是其产生的利益刺激功能、效率意识使大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创造性均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高,其个人的主体意识日益突显。然而,大学生却面临着较难精确把握集体观念与个体意识之间的辩证关系这一问题,其结果是大学生的集体观念不强,此种状况和我国当前对大学生的要求有很大的差距。

(3)个性特征强,承受能力弱。人的个性特征通常是指在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具有自身特点的心理特征。由于时代的诸多因素影响,大学生个性意识日益增强,主要表现在大学生具有较强的独立意识、自主意识以及富有批判精神等方面。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社会趋向于复杂化,当代大学生所面临的成功与失败、机遇与挑战要求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然而,由于他们心理不够成熟,自我调节能力不是很强,极易造成心理失衡。如此以来,如果其在学习上、生活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就会显得无所适从,甚至会产生迷茫、困惑和悲观厌世等不良情绪,对其成长造成不利影响。

3.功利性

(1)物质性。尽管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快速,市场经济的观念也深入人心。但是,市场经济的发展还不够成熟,市场运作规则尚不够健全,某些领域缺乏相关的法律制度,再加上西方拜金主义、利己主义思潮的影响,导致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看重经济利益,看重教育的回报,把经济收入作为人生价值的标尺,理想主义的热情减退,出现重金钱重实惠而轻理想轻追求的不良倾向。除了社会环境的影响以外,当代大学生中的相当一部分人受到的家庭教育具有功利化的特点。很少有家长对孩子讲传统的“温良恭俭让”,讲“仁义礼智信”等等,导致多数大学生在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修养上存在缺失。

(2)实用性。21世纪是一个开放的世纪,市场经济的利益取向深深地影响了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一般来说,大学生更为关注经济效益,凡是对自身生存与发展有利的,就会不遗余力地追求,力争自我利益的最大化,学生的原有的价值体系被异化,缺少人文关怀。这种取向是一把双刃剑,从积极的角度上来说,它表现了当代大学生勇于竞争的意识,彰显了积极进取,昂扬奋发的精神风貌;从消极的角度上说,它很容易把当代大学生引向极端个人主义,实用功利主义,导致社会出现道德失范、理想信念缺失、诚信危机等严重的社会危机问题[2]。

三、社会转型期大学生价值观培育的思考与对策

社会转型期当代大学生的道德价值观的培育工作是大学教育的重中之重,亟待加以重视。要树立当代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应该根据大学生价值观的特点开展教育工作,方可真正收到实效。为达此目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在多元价值观中加强主流价值观的引导

在社会转型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各个层面的变化都会渗透和投射到人们特别是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中,使其面临多元价值观的冲击和挤压,在这一过程中,如何形成社会共识,普及社会主流价值观是我们面临的基本任务和目标。所以在当前绝不能放弃对大学生主流价值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和引导。

2.创新教育理念,改革教育机制

要实现我们的教育目标和价值目标,就必须实行教育体制的改革,推进教育理念向注重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理念转变。要实行教育体制的改革,就必须构建全方位“德育一体化”的育人格局,建立起学校、社会与家庭“三位一体”的德育工作新机制,实现学校思想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教育的有机结合[3]。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重视人文素质的培养

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已为学界所共识,其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不容小觑。因此,应努力构建体现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积极开展学术、科技、体育、艺术等活动,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使其相得益彰,共同发挥着其育人的作用。在开展这一活动过程中,要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而帮助大学生实践正确的价值行为,矫正偏离的价值行为,促进其健康成长。

四、结语

总之,当代大学生肩负着民族振兴的崇高使命,其人生价值取向既影响着整个人生道路的选择,也关系着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为此,针对大学生的思维特点、心理特征、行为方式等,我们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强主流价值观的引导,综合发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位一体的教育功能,创新教育途径,启发、引导、促进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尽自己应有的力量。

[1] 黄百成,等.当代大学生思想剖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11):96 -97.

[2] 许燕.实用型是当代大学生主导价值观[J].党政干部文摘,2006,(2):43.

[3] 朱智斌,等.社会转型时期教师教育对生命化教育的召唤[J].当代教师教育,2009,(1):67.

猜你喜欢
社会转型价值观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社会转型时期的大众传媒与公共政策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战后台湾如何从农业社会转型工业社会
现象级“老炮儿”折射社会转型之惑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