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原语和目标语语境看《名利场》的翻译技巧

2013-08-15 00:43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6期

冯 蕾

(江苏大学 外国语学院,江苏 镇江212013)

一、语境与文学翻译的关系

在所有形式的语言交流活动中,语境作为一种语言的外延成分,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这样说,只要人们进行语言交流,就会自然而然地形成语境。而文学翻译工作就是一种在正确理解原文意思的基础上,重新创造性再现原文内容的过程。理所当然,要保证译文的水准以及质量,必须深刻、透彻地理解原著,同时还要清楚翻译中另外一个重要的因素——语境的重要作用。这就要求翻译者本人必须把握好原著中的特定语境,深层次体会到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下文学作品中词句篇章的主要意义,在此基础上,选择精确而得体的目标语重现原著的核心意思。[1]

语境,是人们用一种日常的生活语言进行交际的具体场合,它是由一系列和语言紧密联系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构成的,且可以把这些因素分成两方面:语言内知识和语言外知识,其中语言内知识包括翻译者对字词句在上下文中理解和对语源以及目标语的理解;语言外知识包括背景知识和情景知识。正是由于这些客观因素的存在,才实现了语言表达中的特殊意义。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曾说,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经过翻译者的翻译以后,转化成新的文本,要想保留其艺术上面的精华,必须要克服由于文化和语言的不同而导致的障碍,超越在艺术传达方面的一个个难关,才能最终走进一个日臻完善的境界。我国另外一名翻译大家许钧也曾说,在翻译的过程中,尤其是笔译,语言文化和语境常常会限制翻译者的思维。很多翻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只侧重原著中某些单个的字词、句子结构以及短小的句子,翻译出来的文章只能成为一种较浅层次的文字迁移,没有抓住原著的神韵,更谈不上传达原著的精神内核了。由此我们可知,文学翻译工作是一种双语活动,它不单单是一种语言文本向另外一种语言文本的转换。翻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不仅要掌握原著中篇章词句的意义和特点,还要理解原著的深刻内涵以及在精神层面的意思等等。[2]翻译者必须在深入研究原文的基础上,发现原文的言外之意,然后用清晰的语言表达方法把原著中的话外之音传递给读者。因此,翻译者必须具备深厚的语言功底和文学修养,学贯中西,才能在翻译过程中准确把握具体语句深深依赖的具体语境,然后紧紧围绕着语境,体会原著作者表达的思想。

二、从原语和目标语语境分析《名利场》翻译技巧

(一)解析《名利场》的原语语境的翻译技巧

原语语境是指在翻译的过程中,原文著作中各种语境要素。杨必女士翻译的《名利场》取得了比较高的艺术成就,得到了读者的高度认可,这主要得益于她高超的翻译技巧以及强烈的语境意识。[3]下面我们从翻译词句的角度分析一下原著语言的语境。在翻译的过程中,翻译者在理解原文学作品时不能仅仅局限在词义的本身,必须从语境的角度对词句进行整体的思考运用。例如原文:I think anyone who has ideas in this sightseeing on the market,not only don’t blame somebody else good appetite,oneself also will follow.He will meet with a thing or two from time to time,or a sense of humor to make people laugh,or look out of the heart and honest personality,make people moved.译文:“我想,大凡有思想的人在这种市场上游玩,不应该责备人家的兴致好,就连他自己也会偷着乐。因为他偶尔也会碰上一两件或者滑稽荒唐、或者幽默令人发笑的事情,令人内心深受感动或者被淳朴的民风感染。”该段中“appetite”一词原本意思是“嗜好、食欲”的含义,但是参照原文的语境,在这个句子中并无此意,翻译者翻译为“兴致、乐趣”,就很好地采用了该词的古时意义,完美体现了萨克雷行文的意义。所以,在翻译外国文学作品时,翻译者本人必须根据语句的含义,从语境出发,认真斟酌,进而再现经典作品的灵气和魅力。

(二)解析《名利场》的目标语语境的翻译技巧

目标语境指的是在翻译的过程中,译文所处的语境,比如把英文翻译为汉语,那么目标语的语境就是汉语的语境,它主要包括了汉语的语言特点和与之相关的文化要素。杨必女士翻译的《名利场》由于地道、流畅的汉语言特色,完全摆脱了原文语言的约束,因此受到文学界众多翻译专家的赞扬。现在我们从目标语语境的角度分析,就会认识到杨女士成功翻译的主要原因在于她能够参透原文语言的语境,并且高超地驾驭汉语言的特点。[4]在翻译文学作品过程中,翻译者必须充分发挥主体地位,善于变换角度,要站在读者的角度思考,对目标语境作出合适且必要的动态变化,重构目标语言。鉴于此,我们从词句方面简单地分析一下如何重构目标语言。

我们都知道,汉语词汇突出的特点之一就是四字成语很多,而这些四字成语一般都具有平衡的结构和舒缓的节奏。在把英文翻译成汉语的过程中,翻译者本人首先要确保原来英文的语境和目标语的语境保持一致。然后运用恰当的四字成语,正确、合适地表达出原文的意义,这可以很好地契合本国读者的需求,更容易使读者理解原著中的意思。杨必女士就恰到好处地运用了这一点。[5]例如:在《名利场》的开篇,平克顿小姐评价艾米利亚说:“她学习勤勉,性格温和,赢得师长们的一致赞美。”这句翻译,达到了翻译过程中“信”、“达”、“雅”的要求,杨必女士此处就并未机械地直接翻译成:“艾米利亚学习刻苦和温顺,师长们都非常喜欢她”。恰恰相反,她在充分理解原文意思的基础上进行了意译,采用地道的中文四字成语的表达方式,既符合中文的表达习惯,也符合读者的阅读心理。

对质量要求高的句子,翻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必须把握好目标语境,尽量选用目标语境表达原文的意境。英文中较长句子的结构错综复杂,但语义却标记明确,如果按照英文的语法结构翻译出来,势必会使读者出现理解障碍。但是汉语的长句结构相对简单,语句意思之间没有明显的形态标识,文章的连贯性根据文章的内在逻辑结构来维系。例如,译文:她住在苏豁,在住所的一里范围内差不多都欠了人家的账,感觉生活真不容易,便琢磨着改善一下环境,提高一下生活质量,就娶了一个唱歌剧的法国女人。很明显,这句话想表达的是夏泼父亲想要改善住所环境的原因。在翻译的过程中,翻译者充分注意到了英文和汉语形合以及意合两者之间不同的鲜明特点,就没有按照原文的表达顺序,而是准确地找出了句子和句子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然后把英文句型汉化,用精短的汉语语句表达出了复杂英文语句的意义,翻译的自然、流畅,展现出了翻译者精妙的翻译技巧。

(三)翻译过程中的原文意境再现

众所周知,要想再现英文文学作品中的意境,就不能简单孤立地把单个语言要素进行意义迁移。必须抓住原著中的精神、气韵,方能翻译出原著中的神韵。实际上,翻译过程就是再现原文意境,进行创造性构建新的文章体系的过程。翻译者在重构的过程中,必须理解原文特有的语境连接方式,对其进行准确、合理的解释,在此基础上,重构语言环境,再现原文的连贯结构,让读者在此领略到经典文学名著的无尽魅力。例如:原文:“The bud is better unceremoniously replies:"my task is to explain the grammar,not taught music they give you money.You give me money,I teach them more knowledge.”译文:利蓓佳毫不客气地回敬道:“我的任务是给小孩儿讲解语法,不是教他们音乐给你省钱的。你多给我钱,我自然多教给他们知识。”在小说中,利蓓佳是一个自私、刻薄的女孩儿,由于她生活在社会底层,饱经穷困的折磨,使得她费尽心机、不择手段地要追求金钱和名利。[6]我们从她的言谈举止以她刻薄的语言中就可见一斑。杨女士的翻译准确把握住了这个人物角色的个性特点,采用个性化的语言,使这个人物跃然于读者面前,令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完美地再现了原著中的意境。

总而言之,翻译是两种语言互译的过程,其中翻译者本人对原文的整体理解以及意境的把握,对翻译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翻译者只有在顺应目标语境的基础上,养成灵敏的语境意识,灵活掌握和运用两种语言,挖掘蕴藏在语言背后的不同文化,才能再现经典文学作品的魅力,同时也让读者更好地体验到原文的风格特点及行文的精妙之处。

[1]李敏,陈梅霞.从海德格尔本体论角度探讨翻译的“还原”——杨必《名利场》译文个案分析[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6).

[2]李倩,王慧娟.从文学文体学角度论杨必译《名利场》的翻译[J].双语学习,2007,(8).

[3]钟海英.文学翻译策略的语用理据——以杨必译《名利场》为例[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7,(11).

[4]张戈,杨丽娜.浅析英汉翻译中的词类转换——读杨必译《名利场》选段之启示[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8,(6).

[5]刘泽林.浅析英汉语言的差异——杨必《名利场》部分章节译文与原文对比[J].现代经济信息,2008,(3).

[6]杨春霞,刘玥.翻译中的异化、归化与杂合——杨必译《名利场》初探[J].山西科技,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