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丹
(山西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山西 临汾041004)
语言的象似性以及英语的特性是从语言使用者角度确定英语常规名词可数性的重要理据。象似性是指语言符号与所指称的对象之间具有相似性,即符号描摹了它所表达的事物、概念或关系等。在众多关于语言象似性的探讨中,不少学者都提到了语言符号在表达数量概念方面的象似性。[1]语言中数量概念的表达主要体现在名词的可数性方面。名词的可数性语法特征与它所表达的数量概念方面存在的象似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1)名词可数与否反映了客观世界中客体存在的状况;(2)名词可数与否反映了人们使用语言时对现实的动态感知角度和实际经验。语言是人们在对现实世界体验的基础上通过认知加工形成的,它更多地体现了人们对世界的感知和理解,即客体的存在更多是通过人们感知到的。因此,与其说语言形式与客体存在具有象似性,不如说,语言形式与经由认知体验的客体存在状况具有象似性。在语言表达过程中,我们关心更多的不是事物的“真实”性质,而是对事物的认知。这是一个动态的认知过程,即在使用语言表达意义时,因为个人的观察角度和实际经验不同,相同的客观事物现象就可能有不同的表述方式。这一现象反映在英语表达数的概念方面,通过历时研究,有学者发现长期以来,英语一直存在着语言使用者根据表达需要选择使用单复数的现象。[2]
名词一般用来命名世间万事万物,由于经验世界有物质和抽象之分,因此名词也就有了物质和抽象之分。对名词做这一基本划分,其实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语言的象似性。因为很明显,语言本身并没有抽象和具体之分,只有它所反映的经验世界中的万事万物才有如此之分。下文将从物质和抽象两大类名词看语言使用者如何根据对世界的动态认知确定常规名词的可数性。区分的原则可概括为两点:(1)是否体现语言使用者对个体有界性的认知;(2)是否体现语言使用者对分门别类特征的认知。
个体有界性是指名词所反映的事物在语言使用者的经验认识中是否以个体分离的形式存在,个体之间是否有明确的区分界限。就物质名词而言,其可数性可以从语言使用者对其指称的对象所具有的物理特征的认知加以理解。[3]具体来说,可数的物质名词通常指称的物质客体在人们的经验世界中具有明显可观察到的个体性,有一定的形状,个体之间有明显的界限,个体内部不同质,部分并不等同于整体。以book和water为例,解释它们如何因人们感知和认识角度的不同在语法可数性方面发生了变化。对于book一词,当人们看到的是独立装帧的书本,各本书都分别有封面封底,内容有始有终,取其中几页并不能称其为整本书,因此人们用book指称这些实体时,说a book/many books。与可数的物质名词不同的是,不可数物质名词的所指在人们的认知中往往是不具备个体化特征的物质(substance,mass),任取一部分时,其构成都与其他部分相同,或者可以说是部分等同于整体。例如,water一词,当人们只注意到它所体现的H2O这种物质,具有流动性等特征时,水的形状大小并不重要,因为在人们看来即便是一滴水也是水。同理,当有人说She fed the baby a teaspoon of apple,说话者关注的只是她喂食婴儿时所用apple这种果肉。另一方面,当人们关注的中心和观察的视角不一样时,同样的客体存在就可能有不同的表述方式。例如,当人们强调的只是那种印有文字的纸张书籍,而不在意它是否具有整体独立性时,就可以有这样的表述:These wretched creatures have been living on a diet of book,与此相反,当人们关注水的容量等计量特征时,水就有了可以量化的个体特征,成为可数。[4]
人们不仅可以从个体有界性角度对事物加以认识区分,还可以从类别之间的差异对事物进行区分。这就使得有些事物在经验认识中虽无个体有界性可言,但是因为人们对其某一突出特征的认识,使得它们与其他类别的事物有所不同时,就有被彼此区分的可能。[5]就物质名词具有语法可数特征而言,虽然它区分的不是同质的可数个体,却是可以算数的不同类别材质。在语言表达过程中,这类区分材质的形式往往由一定的前置或后置的修饰语体现,例如,a dark bread、an excellent coffee、an oil of high quality。人们正是认识到了这些面包、咖啡和油有别于其他类面包等食物的特征,从而借助语法可数性表达这一认识。类似的用法还有foods、fruits等,如The following are recipes for jams and preserves。另一方面,抽象名词具有语法可数性时也可体现人们对其反映的现象是否具有异于他类现象特征的认识。同样,抽象名词作此用法时,一般也有一些修饰语体现说话者某一具体的认识角度,如(1)He looked at me with an air of surprised disapproval.(2)What he did showed a certain honesty which made me admire him.(3)There is a comfort of predictability in every repeating tradition.(4)Suha’s love for expensive indulgences and Arafat’s total devotion to the Palestinian cause triggered speculations about the future of the marriage.这些神情、舒适、猜想等因反映了人们对其独特性的认识,而有了可数的可能。
可数性的意义,从语言使用者角度确定常规英语名词可数性,这一观点理论上符合以使用为基础的认知语法模式,同时对学习者准确理解和使用英语名词具有重要意义。
从语言使用者角度确定常规英语名词可数性这一观点确认了语言是人们感知和理解世界的工具,体现了人们在使用语言时的主观能动性。英语使用者根据具体情况作出必要调整从而表达具体视角这一做法为认知在语法中的作用提供了进一步的说明,即在一定层面上,人们先有意义,然后把不同意义表达为不同的语言形式。同时符合认知语法建立语法范畴所涉及的重要外在标准,即语法系统以语言使用为基础,进一步支持了词类本质上是一个范畴化网络系统,而不是等待语法操作的初始成分这一理念。另外,可数性名词的动态认知有助于解决英语名词在语法可数性方面分类的困惑,避免了因预先设定名词可数性而带来的尴尬。语法中随处可见二分法,我们区分彼此原是为了方便理论构建和语言使用,但切不可因此区分而束缚了我们自己。英语常规名词在语法可数性方面复杂的情况使我们有必要模糊那种非可数即不可数的分类方法,确立语法的认知原则,以达到更加准确运用解释语法现象的目的。
从语言使用者的动态认知角度把握英语常规名词在可数性方面的灵活运用可以大大便利英语使用者。在听、读方面,学习者可以从这一原则出发理解原作者的真实用意,尤其是学会从动态认知角度把握英语名词的可数性,可以帮助学习者理解高级阅读中遇到的种种相关语言现象。在说、写方面,学习者也可把握这一原则学会从自己的认知角度出发准确生动地使用英语名词,从而得心应手地运用语言表达思想,描述经验世界。
[1]王寅.象似性辨证说优于任意性支配说[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5).
[2]Quirk,et al.A Comprehensive Grammar of the English Language[M].London:Longman,1985.
[3]K.Allan.Nouns and Countability[J].Language,1980,(56).
[4]〔英〕亚历山大.朗文英语语法[M].雷航,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1.
[5]S.Greenbaum.Good English and the Grammarian[M].London:Longman,1988.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