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研活动主题化、系列化实施策略

2013-08-15 00:47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系列化参与者教研

赵 宇

(大连教育学院 学前教师教育中心,辽宁 大连 116021)

教研活动是市区研训教师开展研训工作的重要途径。幼儿园教研活动是以促进幼儿素质教育和提高幼儿园教师专业素养为目的,以教育实践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教育教学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专业研究人员引领与合作参与的实践性研究活动。通过组织开展不同形式、不同类型的教研活动,一是聚焦教育实践,解决幼儿园教师面临的具体问题和困惑;二是通过长期的、持续的研究,深化和推进研究过程,积累研究经验和成果,让研究活动伴随幼儿园教师的职业发展生涯,成为教师的职业特征。因此,主题化系列化应该是各级各类教研活动的基本属性,也应是常态化的活动。当前各类型教研活动的实施过程中,由于组织者对教研活动的认识以及组织实施的差异,活动质量各有不同,水平不一。笔者结合幼儿园研训工作实际,通过对主题化系列化教研活动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具体实施策略。

一、教研活动的主要问题

1.主题化不突出

所谓主题化就是教研活动的目标、内容与组织方式要围绕选定的主题进行,使组织者和参与者能够围绕共同的教育教学实践话题开展研究,探索解决问题和困惑的实施策略的过程。这个过程往往要经历研究主题、确立主题、推进主题、深化主题等阶段,也是引发参与者针对共同关注的话题去探索思考、激发集体智慧的过程。主题选定正确、清晰,就能够使参与者明确活动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反之,如果主题选定不恰当,不是参与者共同关注的话题,那么就会造成研究主题分散,参与者视点不聚焦,影响教研活动质量。当前,一些教研活动的主要问题是没有活动主题、主题选定不科学或偏离主题等。如有的教研活动没有主题,把教研活动视为定期不得不搞的活动,重形式、追时尚、赶数量、求效应;还有的把教研活动视为表演或者展示的舞台,忽略了对实践问题解决的关注和聚焦,明显偏离了活动主题;还有的教研活动主题过多,参与者观点不碰撞,问题解决效率大大降低。

2.系列化程度不高

所谓“系列化”,就是围绕选定的主题设计、安排一组相关的活动内容并加以有机地整合,使之形成一个系列。这种系列化既表现在一次活动中各模块之间的整体性,也表现在主题系列发展的连续性。系列化的主题教研活动能够从总体上把握教研活动的发展趋势,从整体上优化教研活动设计,获取最佳教研活动效果,有助于参与者对实践问题通过整合性和持续性的研究,久久围攻,达到对实践问题进行全方位、较深入、循序渐进的最大化的解决效果。缺少系统化设计的教研活动,往往让教研活动变得随机性强,不能连续开展,达不到螺旋上升、递进发展的效果。问题解决也是零散的、片面的和表面的,研究经验和成果也显得单薄,持续积累不够。

3.参与者积极性不高

解决教师在教育实践过程中的问题是教研活动的最终目的。因此,要调动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教师置身于教育实践研究的过程中,通过教研活动使教师获得专业发展的动力,提高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幸福指数。高质量的教研活动的重要突破口就是采用符合成人学习特点和职业发展规律的措施和方法,提升教师主动发展的自觉性,满足教师的心理发展和专业成长的需要。而低质量的教研活动则往往脱离培训对象的学习特点和规律,组织者主观意志决定活动目标和内容。有些教研活动之所以吸引力不强,其重要原因就是没有让教师成为教研活动的主人。组织者按照预先设计的目标和内容进行组织和推进,没有给参与者提供参与的机会,参与者的建议和意见得不到尊重、吸收和采纳。久而久之,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越来越低,有的还有抵触情绪、应付差事。

二、主题化系列化教研活动实施策略

1.科学确定主题,提高教研活动的针对性

科学确立教研活动主题是教研活动成功的关键。因此,开展教研活动首先要选准教研活动主题。通过关注主题把参与人员变成一个共同体,在教研活动中展示教师行为和教学课例背后成功的经验和策略。引领参与者关注共同话题的解决程度,使参与者消除隔阂、直面问题、共同分享,实现尊重、平等、交流。教研活动主题化就是让组织者和参与者明确活动目标,围绕目标开展教研活动,提高教研活动的针对性。如“幼儿园游戏活动的组织与实施”“集中教育活动的有效性”“幼儿园教育环境的创设与应用”以及“幼儿适宜的学习方式”等,都是幼儿园教师实践中急需解决的问题,都可作为教研活动主题组织幼儿园教师进行研究。通过组织幼儿园教师开展主题性的教研活动,提高幼儿园教师对主题基本概念和内涵的认知与理解,探索在教学实践上的实施策略,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

2.有序推进主题,增强活动的系统性

有专家学者有这样的观点:“我们的教育实践往往不乏理论的构建,只是常识性行为做不到,或者说对常规性问题不清晰。”反思一些质量不高的教研活动,涉及的往往是将一些所谓的先进理念、专家名人的观点、课改名词等,但实质上对其内涵不解,对实践策略不知,对发展运行规律不清。以有效教学策略为例,尽管有些研训教师经常将其作为教研活动主题,但是对什么是策略、策略的要素有哪些、这些要素在什么情境下有效这些问题还存在着模糊的认识。好的教研活动不是一个临时性和随机性的作秀展示,而是系列化的实实在在的研究过程。教研活动要将主题不断细化分解,指导和帮助教师理解和把握当前主题。例如,在以“幼儿园科学教育环境创设”为主题的教研活动中,我们将主题分成了园所公共环境、班级环境、科学专项工作室等不同小主题;在小主题的研究中,又按照活动区、探究活动等不同活动形式开展了科学教育内容与材料提供策略的研究。通过这样细化和系列的主题推进过程,幼儿园教师掌握了不同区域、不同科学活动类型科学教育环境之间相互联系以及指导策略的不同。

三、让参与者成为教研活动主体

要提高教研活动的质量,必须改进教研活动的组织方式,让参与者参与教研活动过程,在参与的过程中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研活动的参与者都具有专业经历和经验,但是他们又有各自的需求,让教师参与活动过程,一方面能够使每一个参与者个体立足自己的起点找到生长点,实现自主建构;另一方面能够通过参与过程,让他人获得相关经验,从参与者转化为培训者。在组织幼儿园教研活动中,要注重营造学习共同体的情境,最大限度提高参与者的参与程度。提升参与性的策略主要有:在模块组成上设计参与性模块,如案例研究类的教研活动一般由观摩研讨、分享交流、专题讲座三段式组成,每段时间各占1/3,改变“以听为主,听多做少”的传统方式;在模块程序上丰富参与经验,先视觉模块,然后操作模块,再听觉模块,或者同时进行,使参与者在丰富的感性经验参与基础上再进行理性提升;在参与主体上创设人人参与的条件,通过个体记录单、分组轮流发言、小组代表发言或集体记录等形式鼓励个别参与;在参与方式上将直接与间接参与相结合,增加培训者与参与者、参与者之间多向交流的机会。如在活动现场设置“交流互动墙”,参与者将参与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困惑和感受写在即时贴上随时张贴。再如,除对现场活动进行案例式观摩研讨外,还可在分享交流模块,让参与者介绍各自的做法和经验,丰富参与者的实践智慧。

猜你喜欢
系列化参与者教研
休闲跑步参与者心理和行为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台胞陈浩翔:大陆繁荣发展的见证者和参与者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系列化主题制教学法在环境艺术设计课程中的应用探究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主题班会系列化研究
开展系列化阅读指导 提升学生阅读素养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浅析打破刚性兑付对债市参与者的影响
东风猛士军车立足未来战场需求实现系列化车族化平台化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