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丽娜,刘世斌*
(大连教育学院 初中教师教育中心,辽宁 大连 11602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原有教研工作方式和内容受到挑战,为了适应教育发展的需求,实施开展高水平的教研活动,我们必须要大胆创新教研工作模式。主题化、系列化的教研活动模式就是对传统教研活动模式的继承和发展,对于增强教研活动的实效,使教研活动更好地服务于教师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主题性”是指在教研活动中,要以一个主题为线索,围绕主题进行研讨与交流。[1]主题化、系列化教研活动的首要前提是确定主题。主题化、系列化教研活动的主题必须是经过反复提炼和聚焦后形成的议题,必须具有科学性,研修主题既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如果主题过大难以保证教研活动的实效,如果主题过小也不利于系列化教研活动的开展。
“系列性”是指在将研修主题进行系列化的基础上对教研活动的系列化,包含研究子课题系列化和教研活动系列化两个方面。教研活动要围绕研修主题设计相关若干个子课题,使之形成一整套相关的研修活动并加以有机整合。在实践中,很多教研活动的开展达不到改进教学行为的目的,其主要原因是研究中没有对某一主题进行持续的研究,这也就是我们提出转变教研方式,实施主题化、系列化教研活动的原因。主题化、系列化教研活动提倡在选定教研活动主题后把主题细化,通过一系列连续性的活动过程,在整体上把握教研活动主题,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尽可能的达到最佳研修效果。“系列化”并不是简单的主题罗列,而是对某一主题进行持续的研究并具有“螺旋式上升”的特点,是研修主题下子课题的深入“剥笋”过程。
主题化、系列化教研活动的关键是提升教研活动实效性,要以解决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为了确保研修活动实效必须注意以下三点:第一,教研活动主题的选择要具有针对性。教研活动主题的选择要与教师的教育教学密切相关,主题可以来源于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与不足,可以来源于教学中的疑难困惑,亦可以抓住教学质量管理分析中存在的问题,无论是哪一种来源都必须以教师的实际需要为基础;第二,教研活动要满足不同教师群体需求,要对不同人群的需求差异整体把握;第三,教研活动结果要注重理论结合实践的指导性。主题化、系列化教研活动的主题选择来源于实践,结果也需要应用到实践。
主题化、系列化教研活动与一般教研活动流程基本相似,不同的是主题化、系列化教研活动更为注重教研活动的主题以及对主题的细化和安排。一般情况下,主题化、系列化教研活动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主题化、系列化教研活动主题的选择一般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
需求调研。市研训教师要对各区市县研训教师的需求进行调研,区研训教师要对区内各校教师教育教学的需要和需求进行调研。
需求分析。要对取得的调研结果进行分析,剔除过于宏观和过于微观的主题,在考虑各方面需求和讨论的基础上,按照需要的轻重缓急和可操作性选择适当的主题。
科学细化。主题选定后要对主题进行系列化安排,可根据主题的大小选择完成的时间,主题可以一个学期完成,也可以1—2年完成,我们认为一般情况下一个主题的完成以1年期限最为适中。
下面以初中教学管理学科2014年主题化、系列化教研活动为例,进一步对主题化、系列化教研活动进行探讨。
表1 2014年初中教学管理主题化、系列化教研活动安排表
在征集各区市县教学管理研训教师及部分学校教学管理人员意见的基础上,初中教学管理学科2014年将结合辽宁省有关规定以“初中课后作业问题”为重点,大主题确定为“初中课后作业的设计与改革”,各月教研活动将围绕初中课后作业问题进行。各区市县可根据各月系列化主题根据各区教育教学研究方向选择系列主题并持续开展研究,在11月份将整体对初中课后作业改革成果进行集中展示与小结。
主题化、系列化教研活动需要严密的设计并形成活动方案。方案形成的过程中市研训教师要充分考虑各区市县研训教师的意见,要多与大家交流,在广泛吸收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共同制定方案。教研活动方案的设计要坚持实用性、可操作性和成果性等原则,方案中要包括教研活动的主题、指导思想、整体目标和每次教研活动的分目标、教研内容等;方案中要详细安排每一次教研活动开展的时间、地点、形式、参加人员、活动要求、评价方法和保障措施等。
主题化、系列化教研活动的组织实施包括学习准备、策划实施、归纳整理、运用实践几个阶段。
学习准备。市研训教师或区市县研训教师根据教研活动主题通过查阅书籍或网络等资源提供相关学术论文、学习资料等资源,同时要求参训对象根据相关材料提出解决问题策略或是对问题的看法。学习准备阶段让参训对象对相关主题有了充分的准备,对有关领域进行较深入了解,有利于他们参与到活动中来,确保研训活动的实效。
策划实施。实施阶段可根据不同的主题选择不同的教研活动方式,活动方式可以是集中研讨,可以是课例观摩,亦可以是专题报告,活动方式的选择要根据教研主题确定。
归纳整理。主题化、系列化教研活动注重过程资料的收集,每次教研活动都要有专门人员负责相关材料的记录和整理。研训教师要在更高的理论和实践层面对教研活动进行总结提升,不能简单的就事论事,要使教研活动更散发研究的韵味。
运用实践。每一个主题研究都会形成一定的研究成果,要对成果及时进行总结转化并指导教师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在每一次教研活动后,研训教师可根据个人情况选择时间到学校观察教师的教育教学改进情况,以确保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达到以教研活动改进教学的目的。
系列化教研活动完成后应及时进行评估,整个主题完成后也要对整个教研活动总结反馈。每次教研活动的评估应以活动的形式、参与度、效果达成度为主;而年终教研活动的评估要看每次活动的主题是否与大主题保持一致,最后的研训活动是否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研训活动的最终是否有成果形成。活动后有反思总结和提升,能够使教师在反思中不断提高教研活动的效果,最终达到持续改进教研活动的目的。[2]
系列化教研活动周期较长,如不能及时评价很难保证整个教研活动的效果。因此,有必要对每一次教研活动和总的教研活动质量进行评价,以促进教研水平不断提升。
以往对教研活动评价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对培训效果缺乏具体的评价指标,评估的指标体系设计不够;二是评估的方法比较主观,无论是研训教师还是基层教师,评价多为主观描述,或通过个案和案例说明,缺乏比较客观的方法。针对以上问题,可以做一些尝试,力争从活动主题、方案设计、组织实施和效果评价四个方面入手,把各指标进行分级和量化,力争使评价能够反映教研活动的效果。
表2 主题化、系列化教研活动评价表
以上方案是对主题化、系列化教研活动进行评价的初步方案,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征求意见,不断完善和改进。总之,主题化、系列化教研活动要以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为出发点,以科学的选择主题为前提,以对每次教研活动进行整合为重点,以实现培训目标为归宿。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教研活动实效,使教研活动真正的为教育教学服务。
[1]周应章.“主题化、课题化、系列化、菜单式”教研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舟山教育学院学报,2013(6):8-11.
[2]陈坚.教研活动的策划、流程与评价[J].教学与管理,2012(11):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