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指导策略刍议

2013-09-19 01:31:44杨雪梅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研训学科教材

杨雪梅

(大连市西岗区教师进修学校,辽宁 大连 116021)

学科教学指导是研训教师以学科课程标准、考试纲要为指导,以课堂教学为载体,通过听评课、课堂观察、培训讲座等方式持久性地对不同层次、不同风格的教师进行思想引领、理论指导和行为修正的教学研究过程。它是教研工作的重要内容,是研训教师的一项主要工作职责。就小学语文教学而言,教学指导对于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提升语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以及促进语文学科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针对不同的教师群体采用适宜的引领方式

教学行为的改变源于教学认识的转变。在教学指导中,研训教师要注意倾听教师的心声,采取适当的方式对教师进行有效专业引领。笔者认为,“3+1”听评课模式能够为引领教师的教学认识提供最佳契机。“3+1”听评课是指听评课中要注意分析“学生学会了什么”“学生学习的困惑是什么”“从上课教师那里学到了什么”,同时结合课堂观察和评价反馈“给上课教师提出一点建议”。

在教学指导时发现,青年教师一般会进行积极的教学反思,反映了青年教师乐于探究和自我改变的发展心态。而老教师则或倾听无语,或偶有发问“可不可以这样上”。由此可见,不同于青年教师的创新探索,老教师一般情况下会固守自己的惯常教育认识和教学行为,不愿改变甚至拒绝改变。分析其原因有二:一是害怕改变后不会进行教学,难以驾驭课堂,导致学生成绩下滑;二是习惯按常规、按传统“做事”,而懒于学习和创新。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要看到,拒绝改变教学行为的老教师心里是充满了矛盾的,他们不愿意改变却渴望被认可,其渴望被认可的心理甚至胜过年轻人。有鉴于此,在教学指导时,可以适时变换教学引领方式,变常规的“以老带新”的学习组织形式为“以新带老”,通过促进青年教师的发展“潜移默化”地感染、改变老教师的教学理念与行为。

譬如,笔者针对低年级识字教学提出了“先学后教、两难识字教学策略”,引导青年教师探索出“独立学习——同桌互查、互正——教师导‘难’(难字、难生)——以检促学”的教学模式。起初,老教师认为行不通——低年级学生不可能自己学会。但当看到青年教师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后,他们就开始默默地尝试改变,待逐渐成熟的时候,就以提问或邀请看课的方式展示自己的改变,甚至“挑战”青年教师。由此可见,针对不同职业时期的新老两个教师群体,要针对其学习风格和教学特点加以针对性的引领和指导。

二、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加强教学理论指导

任何教育教学行为背后必然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支撑。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反映出其对教育理论的理解和应用,存在两种情况:一是有意识应用理论,并且“知其所以然”;另一种则是简单照搬,机械理解而“不知其所以然”。对于后者的教学指导,可以借助课堂观察,从基础理论和新理论两个方面对相应教师进行学科教学的理论指导。

1.基础理论的深化

基础理论支撑、指导着学科教学。研训教师要采取有效措施指导教师加强对基础理论的理解和应用。比如,“读写结合,学习运用语言文字”是语文学科教学的基础理论。笔者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带领教师运用文献研究方法,收集、分析由名师、身边教师进行的“读写结合”的教学实例,引导教师从学科理论上认识到,读写结合的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在运用语言文字中提高阅读和表达能力。通过分析,教师们总结出,有的读写结合是为了模仿文章的典型句式、篇章结构等;有的则是通过读写结合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体现于其自身的语文教学中。

例如,一名语文教师在进行二年级下册《丑小鸭》的教学时,在仿说环节学生显得磕磕绊绊,或用词不准,或所说词语的形式不对,学习效果不佳。课后指导时,笔者带领教师以视频回放的方式,让教师利用“读写(说)结合观察量表”进行自我观察。发现仿说呈现时机出了问题,也就是过早地呈现了读说结合环节,脱离了文本的阅读与理解,学生在没有了解丑小鸭的“丑”,词语积累不到位的情况下,就被教师拽着进入了仿说环节。因此仿说出现了问题。之后教学时,该教师进行了调整,用7分钟时间学习丑小鸭的“丑”,引导学生充分阅读文本,结合书中的图片理解“毛灰灰的”“嘴巴大大的”“身子瘦瘦的”几个词语并进行积累。在此基础上,只用原教学设计的第一幅图(书中图),引导学生在故事情境中,用上“嘴巴大大的”这样的词语说说丑小鸭的哥哥姐姐的“美”,水到渠成。由此,教师们认识到读说(写)结合要把握好时机,选择好内容,让学生在读说(写)过程中得言又得意。进而深化了学科基础教学理论的学习和认识。

表1 语文课堂语言运用——读写(说)结合观察量表

2.新教学理论的引入

课堂教学研究是无止境的,当新理论进入学科课堂教学,在其能够促进学科教学质量水平提高的前提下,要能够适时吸纳,灵活应用。而最好和掌握新理论的策略就是课例引领。譬如,当建构主义进入课堂教学时,极大冲击了传统的讲授式课堂教学。习惯了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面对“建构主义”不知所措,产生了一系列的疑问:建构什么?如何建构?教师讲都不会,学生真能自主建构吗?对此,解决问题的最好的办法就是研训教师与学科教师一起在“做中学”——即课例引领,在磨课中践行建构主义。

语文教学中,低年级识字教学就是利用建构主义理论,引导学生在已有识字基础上,运用所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学习生字。一年级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基本字、基本偏旁,有了一定的识字基础。一年级下学期教师就要借助教材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如人教版一年级(下)《语文园地一》“我的发现”呈现两组字:哥——歌、平——评,底——低、油——邮,分别体现了熟字加偏旁和熟字换偏旁的识字方法。这就需要教师教会学生阅读教材,让学生尝试用部件法、熟字换偏旁、熟字加偏旁等方法自主识记汉字。这样,学生建构知识的同时,也建构了识字能力。写字教学也如此,人教版一年级上册共计要求学生会写100个汉字,教材编者把要求会写的汉字的笔顺、笔画,逐笔逐画地写在每一课的田字格中,一年级下册教材只在田字格中呈现汉字,取消了笔顺、笔画。因此,教师要在一年级教会学生观察田字格汉字的笔顺、笔画,引导学生在学写100个汉字的过程中,建构书写汉字笔顺笔画的基本规律,并运用规律学习书写新的汉字。

三、基于教学要求指导教师提升教学技能

学科教学指导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帮助教师修正不当的教育教学行为,提升其教育教学能力。由此,要加强对学科教师教育教学技能的具体指导。具体而言就是,教学指导要紧紧围绕“教什么、怎么教、怎么评”来进行。“教什么”是要指导教师通透教材,确定教学内容;“怎么教”是要指导教师研究教学方式,选择教学策略;“如何评”就是要指导教师从“学”的角度进行教学评价。

1.教什么——通透教材

研训教师可以从两个角度来指导:一是教材分析,指导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结构化梳理、调整、衍生,特别要重视分析学生学习的重点、难点和障碍。二是学情分析,分析学生的认识水平、认知规律、认知程度和差异水平,特别是学生对与新知识相关的旧知识的掌握程度。

语文课程的性质是综合性、实践性,强调的是语言文字的运用,听所读写能力的发展。语文教学既要得意,又要得言。语文知识点是散落在文章中的,课标要求“随文学习语文知识,不能脱离语文运用的实际进行系统的讲授和操练。”也就是要在语言文字的运用中学习语文知识。研训教师可以以“散点聚焦”策略引领教师将散落的知识点以单元为单位进行提取、梳理,再回到课文中,通过聚焦运用语言文字学习语文知识。

小学语文教材是按专题组织单元,每册八个专题。这就需要教师以单元为备课基点,对照课程标准,梳理单元知识、每一课的知识,并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知识。专题《爱》的处理就体现单元教学的整体性,体现语文教学的综合性、实践性。

2.怎么教——把握教与学的方式

有效的学习一定是学生充分学习的过程。现代教学理论提出,教学结构应该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学”对“教”提出了挑战,教的重点不再仅仅是知识,重要的是方法、能力。为此,研训教师应引领学科教师聚焦到学生的“学”,聚焦学习方法,聚焦学生思维。

聚焦学习方法,从学生阅读教材开始。教材具有三个功能:信息源功能、结构化功能、指导性功能。教材的指导性功能,即教材在学习方法上的指导和引领功能。好教材本身一定隐含了对儿童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引领,帮助学生学习。语文教材的单元导读、文中泡泡、课后思考题、语文园地、我知道、资料袋等都是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好办法。再如,词语的理解是第二学段的重点,课标提出“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思。”教师要充分运用教材中蕴含的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建构知识与能力。

聚焦学生思维。“以学定教”就是要教师聚焦学生的学习思维,特别是聚焦学生学习的难点、障碍,挖掘学生的潜能。语文课堂要达到高效,让学生的思维运动起来,高质量的问题、学习活动设计是必要条件。教师要设计发挥“导学”作用的问题,即导学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书思考。

3.如何评——教学评价

课堂教学的评价是三维目标的综合评价。提高教师评价能力是教学指导的一项重要任务。研训教师可以指导教师通过语言评价、学业质量评价来评价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情趣、学习习惯及学习潜能的发展等。

语文教师的评价语言在课堂中显得尤为重要。语文教师的评价语言既能体现教师的文学功底、表达水平、语言魅力,又能反映出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度。学生通常会在教师不经意的评价语言中感受语言魅力,收获学习语言文字的知识、方法,“顺学而导”在语文教师的评价语言中得到体现。

学业质量前后呼应评价。笔者所在的区域开展的是案例分析型教研活动,活动分三步:第一步是单元知识梳理,第二步是单元典型课例分析,第三步是单元检测分析。这里的“前”指的是第一步和第二步,“后”指的第三步,前后呼应强调的是通过第三步回头看前两步的教学质量。笔者对第三步提出了四点要求:一是命题要依据语文学段目标,紧紧围绕单元重点,按知识的重难点比例、难度系数命题,体现单元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二是批卷要准确把握标准,体现程度;三是数据统计与分析,要准确反馈教与学的效果,关注及格率,更要关注优秀率,关注班级整体情况,更要关注个别学生,特别是学困生。四是试卷讲评要注重引导学生的自我修正、完善、提升。

总而言之,要发展中小学教师的专业素质与能力,就要不断提高研训教师的学科指导能力。这就要求我们以专业化的教研工作,结合有效的教学指导策略,关注和引领一线教师的思想认识、理论提升和行为改进。

猜你喜欢
研训学科教材
【学科新书导览】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构建校本研训模式 提升教研活动实效
甘肃教育(2021年10期)2021-11-02 06:13:46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教材精读
2020年创新教育实践线上研训系列活动持续开展
教材精读
2018 年妇女/性别研究研训班在京举办
“超学科”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