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忠生,张金波
(大连教育学院 职业学校教师教育中心,辽宁 大连 116021)
开展教研活动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进区域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和举措,是伴随着教师职业成长、发展和走向成熟的不可或缺的过程和途径,是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方式。如何有效地开展教研活动,是当前教研机构应当引起高度重视,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回顾教研活动的历史过程,探究教研活动的实践规律,我们始终认为,开展主题化、系列化教研活动是提高教研活动质量和水平的重要途径。什么是主题化、系列化教研活动?主题化指在教研活动内容设计安排方面,不是随即设想,不是即兴拍脑袋,不是零打碎敲,而是指在特定时期或特定时间段里,在一定的教育理论指导下,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经过周密策划和安排,面对职场、基于实践、通过教研活动解决的主要问题或专题。教研活动起源于问题,没有问题教研活动也就无从谈起。无论是基层学校还是全市举办的教研活动,都是围绕学校教育教学中要解决的问题展开的。比如,在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中,全国范围内积极推介行动导向理念下的项目教学,这是被国内外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证明的最有效的方法。在特定的时期,这是一个教研活动的主题。对于主题的解决不可能一蹴而就,不可能是通过一次专题培训,一次实践展示教学就能解决的了。回顾我们几年来的“项目教学”教研活动实践,解决类似的问题,并实现教师实践教学行为的变化,其基本的方法和路径是,首先要分析研究教研活动主题的内容要点、实施策略,然后将主题化教研活动细化为三个步骤和环节,也相应地安排在三个时间段里完成。其一,理论研讨。通过理论阐释和案例评析,明确行动导向下的项目教学的思想内涵、设计思路。其二,典型课例引领。即教研员在深入实践教学现场指导的基础上,选拔出由代表性的实践教学课例,组织教师现场观摩评析,解决项目教学理论方法转化为教师实践教学行为方面的具体操作路径。其三,案例分析和总结提升。在收集大量案例(成功的或不足的)的基础上,开展新一轮教研活动,发现问题,总结推广各具特点的项目教学。至此,行动导向下的项目教学理论和实践目标基本达标,教研活动的满意度基本可以实现。以上围绕教研活动的主题,在不同的时间段里,分步展开的、相互关联的、步步深入并趋于问题解决的系列教研活动,一般可称为系列化的教研活动。系列化教研活动是落实教研活动主题的分步行动,是细化落实教研活动主题的科学化组织方式,是遵循教师专业成长发展规律,把新课改理念、思路和方法内化为教师教学行为的有效的方法和策略。
在组织和实施主题化、系列化教研活动中,首先要明确二者的关系。主题化是基础,是引领,是方向;系列化是实施步骤,是细化落实,是分步推进。二者相辅相成,互为支撑和保证。
在组织和实施主题化、系列化教研活动中,最关键的问题是,如何确定教研活动的主题,从而避免教研活动的随机性、随意性;如何分步开展系列化教研活动,从而保证主题化教研活动按计划科学地落实。教研活动主题的确立一般有下列几种形式。
教育政策的重大调整给教育教学带来影响主题:2005年国务院召开新时期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提出了重大改革意见。文件指出,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与企业紧密联系,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传统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是以理论知识为主导。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给一线教师教学带来了重大冲击和影响,教师朦胧、模糊,甚至费解。解决这一问题自然成为教学研究活动的重大主题。
课程教学改革新理念、新思路和新方法给教育教学带来新变化主题:体现行动导向理念下的四阶段教学设计思路和方法运用问题,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中关于落实自主、合作、探究的主要抓手是学案导学法的设计和运用。作为教师,在如何设计学案导学,如何指导学生运用学案导学实现自主学习,培养终身学习的习惯,在方法思路方面还存在着很多问题,这些问题都可以成为教研活动的主题。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技能,分阶段确定的教研活动主题:2008年以来,为提高全市教师实践教学技能,全市围绕“做中学、做中教”(以下简称“双做”)分阶段确定了“双做”教学设计主题,“双做”实践技能训练主题,“双做”教学过程评价主题等。只有明确教研活动的主题要求,才能在分阶段推进中逐步达成学习目标。
为完成特定的工作任务而形成的教研活动主题:新任教师胜任课堂教学主题,名师工作室主题,名师成长发展主题,参与省市、全国说课和教学比赛主题等。
教研活动主题的确立是实施教研活动的基础,开展的系列化教研活动是落实教研活动主题的重要保证。关于系列化教研活动的组织和实施,一般要分析研究以下三个关键性问题。其一,系列化教研活动,无论是几个系列,都要围绕教研活动主题展开,系列化是主题化教研活动内容的细化和分解。其二,系列化教研活动的每一个项内容都具有相对独立性,每一个相对独立的内容之间都存在着连续性、序列性。在这个意义上说,如果系列化教研活动的起点是问题解决的开始,那么过程将会是问题解决的具体方法和策略,终点将是教研活动问题(主题)的解决落实和目标达成。其三,系列化教研活动的组织和实施,在内容上要确定以实践技能提升为主体,充分考虑成年人学习规律和特点。这是保证系列化教研活动有效实施的基本策略。
中等职业学校主题化、系列化教研活动评价要重点关注以下三个问题。
基于职场要求作为教研活动的组织者——研训教师,要深入学校、深入课堂,在与学校领导、教师交流、交谈和问卷调查中,梳理、筛选和提炼出相关问题(主题)。这些问题具有普遍性,是当前影响教师专业发展、影响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性问题。比如新任教师能否根据中职学校学生特点和思想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工作,是否具备调控、驾驭课堂和组织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中年教师能否理解并善于运用新一轮课程教学改革理念、思路和方法设计实施评价教学,能否在专业实践教学中融入企业文化、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公共基础课教师能否在学科教育中突出职业教育特点,探究如何在学科教育中服务于学生专业学习和终身发展等,这些都属于立足职场急需解决的问题。作为研训教师,不仅要通过科学化的方式筛选提炼出教研活动的主题,同时还要思考问题的解决。要重点思考问题(主题)的核心思想、解决问题(主题)的思路框架、重视过程中方法途径的选择以及预期的效果,要深入思考、精心设计、完善环节,注重实效是保证问题(主题)解决的基本要求。从主题化、系列化教研活动实践出发,解决职场聚焦问题,学会思考教研活动主题的落实、阶段目标达成评价的制定及教师的感悟和收效,这些是评价主题化、系列化教研活动的重要内容。
教研活动需要研训教师与一线教师面对面地沟通交流,是双方为解决共同问题、促进共同发展的实践交流活动,因此,立足教师岗位实践中的问题开展研究交流活动是教研活动的基本要求。在评价主题化、系列化教研活动中要注意几个问题:第一,教研活动绝不是研训教师居高临下的演讲和传授,是活动双方在研究解决共同关注的问题的过程中的互动交流研讨;第二,在研究活动方式上要充分体现成年人教育特点,要收集、挖掘、分析、研讨一线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经验,要以完善和提升一线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技能为主,切忌过多的理论知识的传授;第三,在主题化、系列化教研活动中,要改变传统的研训教师主宰教研活动的做法,面对具有丰富职场经验和专业知识的教师,要立足问题研讨,要以提出问题全员参与解决的方式开展研究活动,让大家在讨论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让参加活动的教师在互动交流中内化理念和行为方式,学会并掌握转变教学行为的具体有效的方法策略。研训教师的必要讲解,也一定要引入案例并分析案例,用案例说话,用案例诠释新课改理念、思想和方法,展示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这是评价主题化、系列化教研活动成功与否的又一重要内容。
主题化、系列化教研活动是否能取得最佳效果,最有效的评价方式是教师岗位实践中的行为变化。具体说,教师和过去相比,对教育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发生了哪些变化,教师在岗位实践中,其教学思路、方法和技术等方面,有哪些更加贴近学生实际的选择等。教师在参与教研活动中的满意度是初步的评价;教师在参与教研活动中能积极地思考研讨问题,并对相关岗位实践问题提出切合实际的解决办法,这是教研活动取得成效的较高层次的评价;教研活动切实开阔了教师的视野、影响了教师的理念提升、促进了教师技能提高、推动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催生了教师参与课改的动力,并得到了相关方面的普遍认同,这是评价主题化、系列化教研活动的最本质的评价标准。
细化岗位实践中的行为变化评价,应关注三个方面的测评点。其一,同事层面的观察和评价。作为同一教研室或教研组的教师在就相关问题研讨交流中,其观点、思路和行为方式能否得到大多数人认同,并给同教研室或教研组教师带来积极的影响,这是评价的重点之一。其二,学校管理者的观察和评价。一般来说,管理者更具眼光,更具洞察力,他会从参训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的变化、处理解决教育教学中较为复杂的问题能力等方面,全面考核评价。应该说,来自于管理者的评价是较高层面的评价。其三,学生的观察和评价,其评价指向学生在课堂上的进步、发展和变化。具体说,和过去相比,是否有更多的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且在学习中培养了对专业学科的学习兴趣;是否有更多的学生在学会中会学、乐学,并初步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对于职业教育而言,更重要的关注点还在于和过去相比,是否有更多的学生专业技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培养出了更多的受到社会和企业欢迎的技术技能人才。
主题化、系列化教研活动是促进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方式,是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有力的抓手。开展高质量的主题化、系列化教研活动是研训机构和研训教师持久追求的工作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