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世斌
(大连教育学院 初中教师教育中心,辽宁 大连116021)
2013年大连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以下简称中考)命题依据《大连市2013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和中等学校招生工作意见》大招委字[2013]1号精神:有利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促进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有利于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有效推进和深化,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和潜能的发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中考命题以课程标准为依据,试题难易程度不超过课程标准要求。整卷难度适中,低、中、高三档试题的分值比例为7:2:1。命题符合学生的实际并贴近学生的生活,尽可能以学生经历作为问题的背景,引导学生重视学习过程的积累。减少对学生机械性记忆内容的考查。原则上不单独考查基础知识,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实际应用能力的考查,注重考查学生理解、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等最基本的学习能力。
各科试题在内容选择上尽可能贴近学生生活,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中提取素材,关注考查覆盖面。例如,化学试卷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课程标准中的一级、二级主题100%覆盖,三级主题73%覆盖。英语试卷中不少于1/3的背景材料选自学生正在使用的外研版教材《英语》(新标准),体现了大连市英语学科几年来一直倡导的回归教材的理念。英语试卷中的8段短文注重选材的广泛性以及体裁和题材的多样性,语篇所涉及的话题全部在课程标准中列出的24个话题范围之内。
新课程倡导由“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到“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的基本理念,数学试卷高度重视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例如,第16、22、24、26题突出考查数形结合思想、函数与方程思想、分类思想、由一般到特殊的思想、统计思想和模型思想。英语试卷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跨文化比较,例如,试题中呈现了各个国家和地区的问路方式和回答方式的不同,反映出当地人不同的文化背景,开阔了学生视野。
各科试卷难度控制在0.72—0.74之间,难度适中,有利于减轻学生负担。数学试题体现出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如第25题常见的解法就有十几种。另外,在部分数学试题的设计上设置层级,让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达到不同的高度。实验探究能力是初中物理重要的学科能力,物理试卷在此方面主要考查了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与论证和评估能力。化学试卷加大了对实验和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力度,有关试题共计23分,占全卷的33%。
物理试卷中的第17题是以“神舟十号飞船进入运行轨道打开太阳能帆板和宇航员王亚平进行空中授课”的科学技术新进展为试题背景,考查了“能量转化和电磁波”的知识。数学试卷中的第20题,素材选自《大连日报》2013年6月4日发布的《大连市环境状况公报(2012年)》中的部分统计数据,学生通过对真实数据中的统计问题的作答,体会数据分析的作用和价值,感悟统计的意义和思想。
语文试卷第1题让学生书写“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测试指向字体结构,同时蕴含育人因素;现代文阅读选文体现人文关怀,议论文《坐忘》文化底蕴丰厚,与教材联系巧妙,难易适中,既有历史渊源,又与时代紧密结合;命题作文的题目是“抬头看看,会有别样风景”,引导学生走出自我,留意身边的人、事、物、景,从中发现美好,获得启迪。这样的作文能让不同学业层次和不同成长环境的学生都有话可说,有益于学生真情实感的表达。英语试卷第三篇短文“昂起你的头”,讲述了一个孩子在母亲的关爱与鼓励下由自卑变自信的感人故事,让学生在作答中得到激励。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它体现了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必须以课程标准为纲。2011年12月,教育部印发了修订后的义务教育阶段各学科的《课程标准(2011年版)》,并于2012年秋季开始执行。《课程标准(2011年版)》落实德育为先,突出了德育的时代特征;强调能力为重,强化了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反映时代精神,合理吸收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新成果;控制课程容量和难度,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考试说明》是相关业务部门依据《课程标准》,针对当年本地各学科考试的具体内容、题型、时长和难度等方面做的说明文本,毕业年级的教师要特别关注并研究当年的《考试说明》,明确其与往年的变化内容,并针对其变化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备考复习。教师要将新课程理念和教学要求转化为教学行为,在教学中依据《课程标准》而教,在复习备考中依据《考试说明》而备,这样会提高教学、复习备考效率,避免盲目性,提高针对性。
伴随着《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颁发,2013年的化学学科启动了新教材,今后几年将会有物理等学科陆续启用新教材。教师要研究新教材的变化原因,并相应调整教学策略。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于课堂,而课堂中的变革主要体现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方面。教师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特别是在关注每一个学生成长的理念下,教师要掌握多种方法和策略,切实做到因材施教。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体现在自主、合作和探究等方面。学生的探究能力只能在真实的探究过程中培养,而不可能完全通过习题训练出来。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探究精神和探究习惯远比机械训练有效。知识是可以通过讲授传递的,但是思想方法的获取则需要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日积月累。教学不是让学生记忆一系列的事实和程序,而应理解学习材料,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所以说教学是为“理解”而教,而非为“记忆”而教。引导学生进入思考状态、以知识为载体形成学习能力是教学之道。
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记忆程度,更要关心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过程,知道学生常犯的错误及成因。“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前提就是读懂学生,学生在考试中出现的错误是教师读懂学生的最好素材。中考试题是经过学科专家精心研磨的经典学习资源,如果教师能够认真分析学生的错答原因,了解学生真实的思维过程,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分析,就会有效改进教学。如将错答题分为概念性错误、审题性错误、习惯性错误、顺序性错误和心理性错误等类型,形成对应的教学策略:厘清概念完善认知、逐字分析理解含义、规范作答关注细节、先易后难知难而退和心理暗示建立自信。基础教育的根本问题是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教师的视野应关注到每一个学生,包括学优生和学困生。要开展针对不同学生的学法指导,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英语教学中要加强语言实践,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引导学生“用英语讲故事、做事情”。
布鲁姆在教育目标分类学中将认知目标由低到高分成6个层次,即知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越靠后的目标,对学生的要求越高。而学生要达到高层级的认知目标,就必须用低层级认知目标的达成做铺垫。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在努力夯实基础的前提下,依据《课程标准》实现学生的高层级认知目标,并努力提高目标、教学和测评的一致性。所谓容易题,即《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应知应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可以通过教师讲解、学生在课堂中认真听讲、课后复习巩固获得。中等题和难题,则需要学生的理解运用、分析评价等高层级能力,这需要通过综合训练和学生积极探究习得。认知科学通过对学习过程的研究发现,学生不是简单地“接受”新知识,而是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和理解“建构”新知识。如果正确引导,学生不仅可以学习认知水平较低的知识与技能,还可以学习和掌握一些高级智力技能。所以教师在夯实学科基础之后,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习、思考,探究富有挑战性的知识与技能,提高综合能力,而不应该在低水平上重复训练、机械记忆。
审题能力是阅读素养的重要方面,它包含了阅读能力、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指导学生耐心读题,仔细观察,反复分析,咀嚼推敲。审题失误将招致“一招不慎则满盘皆输”。教师要引导学生寻找关键词,这些关键词即是“题眼”,确定关键词将会避开题目“陷阱”。在考试中,学生由于不会审题或审题不细而出现的错误是明显的,这就要求教师加强对学生审题意识和审题能力的培养。
教学反思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教师要研究学生,研究教法,探讨如何进一步推进小班化教学、如何关注学生的差异、如何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等课题,为学生营造有利于终身学习的环境。教师要加强教学与考试评价研究,提高复习备考效率,避免陷入“考什么就教什么、怎么考就怎么教”的怪圈。从评价功能上看,中考是发展性评价与甄别性评价的统一,在教学中,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把握与对难度的把握体现出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教师要在反思与研究过程中建立起先进教育理念与自身教学行为之间的联系,努力做到知行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