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张玲玲
龙岩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张 亮
一直以来,幼儿教师在我们心中的印象是能歌善舞,吹拉弹唱,样样精通。一提到幼儿园,很多家长就会认为孩子在幼儿园里就是唱唱歌、跳跳舞,会唱几首歌,会跳几支舞,那么幼儿园就没白上。幼儿园里的老师音乐技能越好,就越受家长们的青睐,因为孩子进去可以学到一技之长。的确,音乐技能是幼儿教师必不可少的音乐素养之一。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作为一种审美教育,对于启迪智慧、陶冶情操、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是通过音乐教育的审美功能来实现的(王懿颖,2010)。而音乐教育的审美功能的获得关键在于培养幼儿的音乐审美能力。但是,传统的音乐教育只重视对幼儿进行音乐技能技巧的传授,却忽略了对幼儿进行感受美、创造美的培养。
用人单位在招聘幼儿教师时,音乐技能、技巧的展示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还有相当部分的用人单位在应聘时只重视应聘者音乐方面技能、技巧的展示,而忽视其他音乐素养及文化理论知识的考察。2012年山东某高校学前教育音乐班的大部分同学还未毕业就被用人单位预定一空,甚至有些用人单位的录用程序仅仅只是考察学前教育毕业生的音乐技能、技巧。相对普通班级的学前教育学生,学前教育音乐班的学生在上大学之前就已有多年学习声乐或乐器的经历,因而她们具备更为扎实的音乐技能技巧,备受用人单位的青睐自然也不足为奇。用人单位如此看好具有音乐特长的学生,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可以迎合家长的需要,家长往往喜欢把自己的孩子放到可以学一技之长的幼儿园里。还有一部分用人单位在进行笔试环节前要先看应聘者的音乐技能展示,再从中挑出一些音乐技能、技巧好的学生来进行笔试。因此,那些文化素养高但音乐技能低的学生可能连进入复试的资格都没有。
用人单位尚如此,那么培养单位也会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来培养学生。读幼儿师范的学生往往年龄较小,但可塑性较大,学校里的课程设置又特别重视对学生进行音乐技能技巧的培养。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共有62条有关幼儿教师专业的标准,但是,有关艺术的标准却只有一条:“具有相应的艺术欣赏与表现知识”。很显然,从中可以看出国家并没有对幼儿教师音乐的技能技巧作出明确要求,而是重点强调幼儿音乐教育要以欣赏和表达艺术为主,从而要求幼儿教师要具备相应的艺术欣赏与表现的知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有关艺术的指导共有两点:“1.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要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的倾向。2.幼儿的创作过程和作品是他们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述,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倾向。”从指导要点1中可以看出,幼儿教师要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来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重点强调不能只重视技能技巧的学习而忽视幼儿自身的内在体验和情感态度。指导要点2再次强调了幼儿教师的作用是支持幼儿独特的艺术表达,切忌过于强调艺术的技能技巧的学习和对幼儿要求过于统一和死板。这里明确了幼儿教师在音乐活动提供支持和必要的艺术指导的作用。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是一种通过音乐活动中的审美过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0~6岁儿童施加整体影响的基本素质教育,其最终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吕耀坚,孙科京,2012),而不是培养具有高超技艺的音乐家、舞蹈家。《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提出:“艺术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在《指南》教育建议里多次出现“引导”“支持”“理解”“尊重”“鼓励”等词语。充分体现了当代幼儿教师最重要的角色是做幼儿音乐活动中的支持者和引导者,幼儿教师的示范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如何鼓励和引导幼儿用自己独有的方式表现对音乐的理解和进行二度创作。相反,若是幼儿教师仅仅重视对幼儿进行专业化音乐技能技巧的枯燥的训练,很可能会扼杀幼儿对音乐固有的兴趣和热情。卡巴列夫斯基曾说过:“音乐教育的终级任务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假若不能,音乐教育就失败了。”
根据以上分析,一个好的幼儿音乐老师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音乐教育素养:
具有一定的音乐理论知识是幼儿教师进行幼儿音乐教学的前提,是组织幼儿进行一切音乐活动的基础。然而,幼儿教师只需掌握最基本的音乐理论知识即可,并不需要通晓作曲、和声等较为专业的音乐理论。但最起码的乐理知识要知道,比如会识简谱和五线谱,知道一些常见的音乐符号,熟悉乐曲的节奏节拍以及如何对乐曲进行强弱变化的情感处理等基本的音乐素养。倘若一个幼儿老师连最基本的乐理知识都不知道,那么就无法为幼儿教授新歌,更谈不上对幼儿进行审美能力的培养。
除了具备一些基本的音乐理论知识外,幼儿教师还需要掌握一些简单的弹唱跳的音乐技能。所谓弹唱主要是指自弹自唱,同时也要会给幼儿弹歌曲伴奏,还要会给幼儿示范新歌。这就要求幼儿教师在自弹自唱时要注重弹唱的配合,两者不能脱节。同时,幼儿教师在为幼儿弹伴奏时不能只会一种调式,还要根据幼儿自身嗓音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调进行伴奏。同时,在为幼儿弹歌曲伴奏时,不能一首歌从头到尾就只用一种和弦,显得伴奏较为生硬、苍白无力,无任何艺术感染力,而是要会同时运用多种和弦,让伴奏更华丽,更丰富多彩,这样才能调动幼儿歌唱的积极性。此外,幼儿教师在为幼儿示范新歌时,首先一定要唱得准确,至少在音准方面不能跑调。因为幼儿的模仿能力很强。其次,幼儿教师的范唱要具有一定的感染力。只有这样才能燃起幼儿歌唱的欲望。有关舞蹈技能方面,幼儿教师不一定非要达到舞蹈家的标准,但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要知道,例如一些基本的幼儿舞步,如踮步、踏跳步、跑跳步等,幼儿教师在需要这些动作时要信手拈来,能够在舞蹈教学中运用自如。此外,最重要的是如何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生活中、大自然中的美,幼儿教师要积极鼓励幼儿创造出各种动作,把幼儿独特的动作融合到舞蹈教学中,从而更好地培养幼儿表达美、创造美的能力。
在音乐欣赏活动中首先对音乐作品的音响进行清晰、准确的感知,进而由音响感知引起相应的联想、想象和情感体验,是培养幼儿音乐感受能力的必由之路(王懿颖,2010)。首先,幼儿教师要对音乐具有敏锐的感知能力,并能通过欣赏音乐引起联想和想象,从而获得情感体验。为进一步更好地表现音乐做好铺垫。其次,幼儿教师要会引导幼儿表达内心的真实情感。《指南》中指出:“理解和尊重幼儿在欣赏艺术作品时的手舞足蹈、即兴模仿等行为”,“艺术欣赏时常常用表情、动作、语言等方式表达自己的理解”。幼儿在欣赏音乐时会情不自禁地做出各种动作,这时幼儿教师不要忙于去制止。而是“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他对音色、强弱、快慢的感受”,鼓励幼儿把自己的音乐情感通过不同的方式表达出来。最后,幼儿教师要用浅显易懂的语言来给幼儿概括音乐作品的表现手段和音乐里表达的音乐情感。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加深幼儿对音乐的理解和认识。
幼儿教师另一重要角色是给幼儿提供充分表现音乐的机会和条件,鼓励幼儿自发的艺术创造。一方面,幼儿教师要为幼儿创设丰富的音乐环境,为幼儿自由表达创作提供必要的帮助。比如,幼儿教师可以把著名音乐家的画像和各种乐器的图片挂到教室的墙上,以营造音乐氛围。把一些简单的乐器放到活动区,以便幼儿自由活动时随手拿到。经常举办一些小型的音乐会,为幼儿创造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增强幼儿的自信心,激发幼儿学习音乐的热情。另一方面,幼儿教师还要为幼儿提供宽松的心理氛围,让幼儿勇于表达和愿意表达自己的音乐情感。幼儿教师在评价幼儿时不要太介意幼儿唱得是否优美、声音是否洪亮、舞蹈动作是否标准优雅。这些看似不完美的表现对幼儿来说却是其音乐情感最真实的流露,幼儿教师不要用大人的标准去要求幼儿,对于幼儿的表现要多给予鼓励和支持。《指南》中指出:“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
对于幼儿教师来说,幼儿音乐教育最重要的并不是音乐技能技巧的传授,而是能否通过幼儿教师本身的音乐技能来引导幼儿能用自身独特的方式和手段表达其内心的情感,能否通过音乐教育活动来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从而使幼儿的身心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一方面家长、用人单位以及培养单位应该认真学习有关幼儿音乐教育方面的国家文件,领悟其中的内涵,改变传统的幼儿音乐教育观念。家长要清楚地意识到幼儿音乐教育的目标是引导幼儿对美的感受和培养幼儿表达美、创造美的能力,使幼儿通过音乐教育达到身心上全面和谐的发展,而不仅仅是学习音乐技能技巧。用人单位要转变传统的用人观念,注重对幼儿教师的整体素质的考察,而不能只局限在音乐技能的掌握上。培养单位要秉承正确的教育理念,遵守国家有关幼儿音乐教育的方针政策,不能一味地迎合市场的需要。
另一方面,幼儿教师要明确自己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角色。“现代幼儿教育对教师角色的定位是: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王懿颖,2010)。幼儿教师不但具有对音乐的感知、理解、欣赏和表达方面的音乐能力,还要具有深入浅出的教学方法以及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音乐环境的综合能力。因此,幼儿教师要多学习多观察多思考,不断提高自身的音乐教育综合素养,尤其是音乐欣赏与表现、音乐环境创设的能力。
:
王懿颖.(2010).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31-40.
吕耀坚,孙科京.(2012).幼儿艺术教育与活动指导.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3-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