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张家港市实验幼儿园 沈秋兰
幼儿期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也是最佳时期。我园依托“十二五”省级课题“游戏精神引领下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的实践研究”,扎实而有效地开展了幼儿好习惯的培养。
历经两年的实践,我们发现“体验式学习”是知、情、行的整合教育。幼儿在真实或模拟的情境中,通过个体的参与和实践,用自己的感官、心灵去感受、体验和领悟良好的行为习惯,获得对好习惯的理性认知和情感态度,并转化为自身的内心需求。在体验学习的过程中,幼儿的好习惯知识得以运用、好习惯情感得以表达、好习惯行为得以实践。应该说,“体验式学习”是教师真正用了游戏精神去看待幼儿教育,站在幼儿的立场,运用幼儿的视角,探寻幼儿最真实的内部需要,帮助其形成正确的观念、情感、态度乃至心理品质,为一生的好习惯养成打下扎实的基础。
对学龄前的幼儿来说,他们或多或少可能已经养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此时单靠道理的灌输、言语的说教往往只能让他们停留在认知的层面上,“没有礼貌不好”“打人、骂人不对”“东西乱放不好”……幼儿虽然知道,但情感上没有引起共鸣,行为上依然如故,这就导致幼儿知、情、行脱节。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实施对比体验的策略,让幼儿亲自比较体验,加深对好习惯的认知,体验好习惯带来的快乐,丰富好习惯的行为经验。
如前段时间,我班图书区增添了很多崭新、优秀的绘本,这一下子吸引了全班幼儿的注意。于是,早晨来园、课间活动、自主性游戏、下午离园等时间,很多幼儿都纷纷拥到图书区,争抢自己喜欢的绘本……老师苦口婆心的劝阻、软硬兼施的说理都无法阻止孩子们的争抢。怎样让孩子们懂得谦让,懂得分享,学会有序地取书、看书、放书呢?此时,我想到了让幼儿在活动中讨论习惯,实施对比体验策略。于是,我不动声色地将我班孩子争抢图书的画面拍摄下来,并到隔壁班的图书区拍摄了一段有序取放图书、分享共读图书的画面。
活动中我先引导幼儿谈一谈我班图书区的问题:“很多小朋友都争抢图书,害得我差点摔倒。”“我有一次书都没有看完,就被畅畅抢走了。”“还有宇豪一次拿很多本绘本,我们一本都没有。”……“我们班图书区的问题还真不少呢!那在这种吵吵嚷嚷、你争我抢的图书区里看书,你的感觉如何呢?”“很不好!”小朋友们异口同声地回答。“老师拍摄了两段录像,请小朋友们看一看,你喜欢哪一段录像,为什么?”我继续深入。“老师,我们班都是哄到图书区,抢书的,中2班都是排好队,一个一个自己拿书的。”“老师,中2班的小朋友两个人一起看书,安安静静,不吵不闹。”“中2班的图书看完一本拿一本,我们班是有的人一下子拿很多。”……“看来,你们都觉得中2班的小朋友在图书区懂得谦让、懂得分享,取放图书有秩序,那你们能做到吗?”“能!”“课间自由活动就要开始了,你们知道该怎么做了吧!”
两段录像都选取幼儿真实的生活,反映了幼儿行为习惯的实际问题,这些画面很容易唤醒幼儿的原有经验。通过对比体验,引起幼儿的情感共鸣:谦让、有序的好习惯让我们舒服、快乐,争抢、吵闹的坏习惯让我们焦虑、不快,这些真实的心理体验激发了幼儿的认知和情感,促使幼儿从行动上不断完善自我。
毋庸置疑,游戏对幼儿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促进幼儿身体器官的发展,对幼儿认知能力、社会性发展、健康人格的形成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可以说,游戏是幼儿获得素质全面提升的有效途径。当然,游戏也是培养幼儿好习惯的温床,幼儿做人的好习惯、礼貌好习惯、劳动好习惯、卫生好习惯等都可以在游戏中得到锻炼,幼儿在角色游戏里尝试、练习、体验,反复地做,逐渐内化,从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幼儿在游戏活动时,我就会经常捕捉他们的“习惯”,帮助其加强角色体验:银行的服务员在空闲时整理钱币;天热了,娃娃家的爸爸给娃娃洗澡;面包店的老板送外卖诚实守信;理发店的服务员按照操作流程给客人洗头;小客人礼貌地做客,等等。发现幼儿的良好习惯,我总是及时肯定,当然,遇到一些不良习惯时,我也会马上指出,提醒幼儿改正。如有的客人到娃娃家做客随意乱翻东西,有的服务员游戏结束时不整理材料,有的厨师给客人做糕点时不讲究卫生习惯,等等。
游戏评价时,“最佳服务明星”的评选就是让幼儿成为游戏活动的主体,幼儿自主找一找、说一说、评一评自己或同伴的好习惯,引导幼儿自主发现问题,积极调动自身原有知识、经验去尝试解决问题,从而使好习惯经验得以进一步拓展和充实。“游戏结束了,今天谁是你最满意的服务员呢?”浩浩说:“理发店的贝儿,客人很多,她端水给客人喝,很有礼貌,她可以成为最佳服务明星。”小丁说:“图书馆的小雅,她对客人说‘请进’、‘欢迎下次光临’,她的服务很周到。”景瑜说:“百润发的辰辰,他总是把货架上的东西整理得很好。”智杰说:“医院的心语,给病人打针时,她用碘酒给我消毒,动作很轻,她可以成为最佳服务明星。”
教师引导幼儿围绕最满意的服务员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评价,从而使幼儿在游戏中养成文明礼貌、友好待客、及时整理、讲究卫生的好习惯。游戏时的实践体验,评价时的情感体验,真正让幼儿的好习惯内化,达到知、情、行的高度统一。教师利用游戏活动及时捕捉好习惯,鼓励、提醒幼儿时时刻刻这样做,久而久之,幼儿就会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实践表明,把好习惯的培养转换成“玩耍”和“操作”活动,不仅使幼儿心情自然愉快,而且还能从“玩耍”和“操作”中自觉地探求行为习惯的有关知识、方法和技能,玩的同时又有操作。操作可以使幼儿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让他们在“做中想,想中学”,亲身经历各种好习惯的行为。
幼儿园的集体教学活动,很多内容涉及好习惯的养成。如健康领域的活动“肠胃小闹钟”、“预防感冒”、“脚丫子”等就是关于幼儿生活卫生习惯的养成;社会领域的活动“我是整理小能手”、“我是大人的小帮手”、“不打扰”等就涉及幼儿爱劳动、人际交往习惯的养成;科学领域、艺术领域、语言领域等活动也涉及到幼儿多方面的行为习惯。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在学习活动中关注“习惯”,帮助幼儿强化操作体验。
如语言活动“一片美丽的红枫叶”,借助一片红枫叶揭示了青蛙和小蜥蜴之间相互关爱的故事。教师在活动中没有直接地说教,而是让幼儿自主观察图画,说说故事的内容,谈谈对故事的理解,评评青蛙和小蜥蜴的行为。最后的角色表演则让幼儿进行操作体验青蛙和小蜥蜴之间互相关爱的情感,幼儿在看图、会意、理解、表演的过程中,了解了与人相处的方法,懂得了与人快乐、自己快乐的道理。又如健康活动“泡泡、漂漂、晾起来”,让幼儿学习使用清洁产品,尝试清洗手帕、袜子等小物件,从小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由于现在的家庭普遍用洗衣机来清洗衣物,所以幼儿这方面的经验都比较缺乏。活动中,我和幼儿一起梳理了清洗的步骤和方法,随后,他们就开始了尝试。有些幼儿不会搓,有些幼儿忘记漂,有的将水弄得满地都是,有的将手帕随手一挂……通过老师的讲解,幼儿亲自操作,他们真正体验到了劳动的快乐和不易,内心深处被深深地触动了,好习惯也在潜移默化的学习中养成了。
这种操作体验学习,揽括了幼儿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的完整参与,有助于幼儿好习惯的养成。“实践操作”是幼儿好习惯体验学习的重要方式,在幼儿园特定的教学活动中,幼儿通过动手、动脑的亲身实践,多感官参与,唤醒幼儿已有经验和新经验的联系,生成了一种更深刻更丰富的情感。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是的,一切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最后服务于生活。幼儿好习惯的培养要回归生活,特别是要回归幼儿的现实生活,从幼儿熟知、感兴趣的生活事例出发,以生活实践为依托,促进幼儿主动运用习惯,享受好习惯带来的愉悦体验。
我园采用“走出去”的方式,有计划地组织幼儿参与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让其在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中进行好习惯的体验学习。各种节日就是很好的教育时机,如“三八节”、“重阳节”、“教师节”等,组织幼儿慰问、关心和热爱身边的人,学会尊重他们的劳动;各种公共场所也是很好的教育场地,如菜场、超市、银行、书店等,组织幼儿参观,热情主动地与他人交往,实践爱劳动的好习惯。我园“请进来”的方式也让幼儿的好习惯得以充分地运用。通过交通警察的示范、讲解、演练,孩子们在实际生活中学到了走路要走人行道,过马路要走斑马线,红灯停、绿灯行;也认识了一些常见的标志,如注意危险标志、禁止行人通行标志、人行横道标志等;而糕点师傅的现场制作、分享品尝,让孩子们实践了爱惜粮食、分享美味的好习惯;医生护士的亲密接触、现场交流,也让孩子们了解了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的体育锻炼的必要性……
我园通过各种渠道与家庭、社会各方共同携手,形成合力,使幼儿好习惯的培养真正达到优化。当然,幼儿在运用好习惯的过程中,成人、同伴的支持与赞许必不可少,获得他人赞许后,幼儿产生了极大的满足感和自豪感,这种愉悦的体验,让幼儿对好习惯的养成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幼儿的好习惯包括方方面面,生活习惯、学习习惯、交往习惯、品德与心理健康习惯等,两年的研究与实践,在我园幼儿身上培养了大量的好习惯,使幼儿整体素质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当然,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是个长期的、缓慢的过程,不是一次体验活动、实践活动或专门的教育活动就可以养成的。为此,教师应抓住幼儿自由活动、游戏活动、其他领域的教育活动、日常生活等各种有利机会随机地开展体验活动,让幼儿在一日生活中随时练习、反复实践、亲身体验,使外在的规范、准则内化为意识和行为,使幼儿在体验学习中积极主动地发展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