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幼儿“适当求助”的习惯

2013-08-15 00:46:05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区早期教育幼儿园
当代学前教育 2013年4期
关键词:困境解决问题家长

■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区早期教育幼儿园 陈 颖

一、概念界定

幼儿的求助行为是指幼儿遇到困难或难以解决的问题时,即处于困境中,主动向他人寻求帮助的行为策略,是一种解决困境的行为策略。这个行为策略包含着求助者对困境的觉察、求助需要及求助意识的产生,对求助对象的选取(向谁求助)、对求助方式的采择,还包含求助者对求助结果的判断。幼儿的求助行为不仅是种行为策略,还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手段。从长远角度来说,幼儿的求助行为是一种社会互动,它能够积极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幼儿期是个人独立性发展的关键期,独立需要的产生使幼儿逐渐开始尝试独立活动,而在独立活动中他们会遇到各种困境,这时适当求助就显得尤为重要。适当求助就是当幼儿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及时、主动地向父母或教师发出求助信号、要求等。在求助过程中,求助者采用言语(直接说出要求)或非言语(包括动作、哭喊、表情、眼神等)的方式传递求助信息,以期待积极的回应来帮助他们摆脱困境,由最终的求助结果(成功或失败)终止求助行为。

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困境,这些困境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物质方面、情感方面和能力方面。

1.物质方面的困境。

指幼儿在生活中食物不足(如饭菜不够吃),不能满足幼儿的生理需要,使幼儿要求补充食物的求助行为;或者幼儿在活动中由于物品或玩具缺失而影响活动的进行而引发的求助行为。

2.情感方面的困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在很小的时候就与父母或养育者在相互交往中形成了强烈的依恋,依恋会使他们有安全感。当他们感到危险时便会立刻向父母或其他依恋对象求助。依恋对象对幼儿的哭、笑、动作等信号及时做出恰当的反应会使幼儿得到抚慰、温暖,从而获得情感方面的满足。

3.能力方面的困境。

当幼儿进入幼儿园,他们活动的环境发生了变化,幼儿需要面对很多新的问题,涉及各方面的能力,如:生活自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等。当这些能力出现困境时,求助便开始发挥作用。

二、意义阐述

幼儿正处于身心发展的早期阶段,思维发展水平较低,生活经验缺乏,判断能力较低,所以,幼儿更容易处于困境中。因此,家长便开始承担起保驾护航的重任。生活中,“无微不至”的关怀充斥着幼儿生活中的每个细节,他们力求为幼儿撑起雨伞永远遮挡风雨;教育时,家长往往偏重幼儿智力的培养、艺术的熏陶而忽视了幼儿面临困境时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成人对幼儿的保护毕竟有限。千般呵护不如自我保护,只有把自我保护的金钥匙交给幼儿,面对困难时适当求助,他们才能成为自己真正的保护神。

1.适当求助有助于幼儿获得知识和操作技能。

幼儿期,幼儿们就开始学习必要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当幼儿在学习知识和技能遇到困难时就会产生求助需要,求助信号发出后,幼儿的求助行为引起了能提供帮助者的关注,他们会适当地给予回应,这样就形成了师生、亲子、同伴的互动。幼儿最终获得了知识,掌握了操作技能。

2.适当求助有助于提高幼儿交往技能,建立亲密的同伴关系。

当幼儿处于困境产生求助需要时,他首先要考虑的是向谁求助,如何求助才能获得帮助。幼儿在求助过程中不断地尝试着不同的求助方式及交往技巧带来的求助结果,在经历了失败的求助体验后,他就会试着主动地调整交往技巧,无形中幼儿的交往技能得到了提高,而其社会性也得到了发展。

幼儿有时会向同伴求助,求助的幼儿更容易从亲密伙伴那里获得帮助,而求助成功又会进一步增强幼儿之间的亲密关系。当幼儿同伴之间出现了求助行为并求助成功时,帮助幼儿与受助幼儿的友好同伴关系也会随之慢慢开始建立,并更容易在之后的互动中成为亲密同伴。

3.适当求助有助于幼儿消除消极情绪。

对于刚入园的幼儿而言,尤其是依恋感较强的幼儿离开父母温暖的怀抱会给他们带来心理上的失落和不平衡感,于是幼儿开始产生消极情绪。“我要找妈妈”,这是刚入园幼儿经常说的话,也是求助信号,教师会通过安慰、鼓励等方式帮助幼儿缓解内心的焦虑,逐渐消除消极情绪,从而慢慢适应幼儿园的群体生活。

4.适当求助有助于幼儿顺利适应小学生活。

在幼儿园,幼儿的教育活动以游戏为主,他们的一日生活由教师统一安排。到了小学,他们的主要任务则是学习各种学科知识(如语文、数学等),课间时间也大多由自己支配。面对新的学习方式、新的环境,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很好地适应小学生活,也值得关注。

升入小学后,幼儿们学习的学科逐渐增多,课后作业也成为他们学习的一部分,很多幼儿开始出现课堂内容“没听懂,不明白”,作业不会做的现象。这时,适当求助就开始凸显价值。如果幼儿遇到上述困难不适当求助,日积月累,知识链开始断层,他们会在以后的学习中感到更加吃力,会感到越来越听不懂、学不会。换个角度,倘若学龄前儿童养成了适当求助的习惯,他们面对学习困惑时就会及时求助老师或同伴,问题能很快被解决,知识也牢牢地被掌握,而且从中幼儿们也会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解决问题的快乐。这会让孩子对学习产生兴趣,对掌握知识产生渴望,从而很好地适应学习生活。由此可以看出,适当求助有助于幼儿顺利适应小学生活。

三、培养目标及培养措施

作为家长,拥有一颗爱子胜过爱自己的真挚之心,然而,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幼儿不可能永远生活在父母的翅膀下,他们终究要独立地面对世界。与其让幼儿成为温室中的花朵,不如送他遮风挡雨的保护伞——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学会适当求助,“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才是对他们最好的保护。那么,如何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学会适当求助呢?

(一)培养目标

1.帮助幼儿学会在遇到困难或处于困境时,及时、主动、有效地求助。

2.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选择适当的求助对象和恰当的求助方式。

3.培养幼儿安全和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了解生活中的安全常识及自我保护的方法。

(二)培养措施

1.丰富幼儿的生活知识,树立安全意识。

幼儿常识有限,他们不知道哪些事情能做,哪些事情不能做;哪些东西能玩,哪些东西不能玩;什么地方可以去,什么地方不能去。因此,家长要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讲解生活常识,反复强化,让他们知道哪些东西是危险的,不能乱碰,对于幼儿的一些危险的行为要及时制止。

安全教育是一个长期、连续的过程,家长要反复、不断地强化幼儿的安全意识,让安全意识逐渐在他们心里扎根。家长可以有意识、有计划地通过讲故事、读儿歌、看图片、看电视等方式,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形成感性认识。

2.预防性教育,教给幼儿必要的安全知识,培养自我保护能力。

家长要将可能发生的潜在危险提前告诉幼儿,避免伤害。通过形象、直观的教育手段,让幼儿学习安全知识,培养自我保护能力。

父母从幼儿会说话的时候起,就可以教幼儿熟记一些关于自己和家人的基本信息。对于3岁以内的幼儿:知道自己和家人的姓名,大致的家庭住址。3~5岁的幼儿:知道详细的家庭住址,家人的电话号码。4岁以上的幼儿要学会拨通自己家及父母工作单位的电话,并且知道110、119、120等电话的含义。

3.教幼儿简单的技巧。

教给幼儿安全知识后,家长要教给他们简单的安全技巧。最好把有关问题编成若干个小故事逐个讲述,可以采取讲一讲、议一议、想一想的方式以加深幼儿的印象。如“小明在上街时,和家人走散了,你要是小明会怎么办?在外面,有个陌生人给你东西吃、要带你出去玩,你怎么办?”想一想,即让幼儿有独立思考的时间,不要机械式灌输,只懂知识,不长能力。家长要善于抓住时机,做到“遇物则诲,相机而教”,因势利导地进行讲、议、想的教育。仅仅告诉幼儿“不要接受陌生人的糖果”或者“遇到火灾时不要惊慌”是远远不够的。家长必须向幼儿描述可能遇到的情况,然后问幼儿应该如何去做。

下面是家长应该向幼儿描述的4种情况。

(1)迷路

你和妈妈在商场购物(或在公园游玩等)。你停下来张望了一会儿,当你抬起头时找不到妈妈了,应立即告诉一个“可靠”的人,你走丢了,找不到妈妈了。如果是在购物中心,找最近的收银台,如果在海滨浴场,告诉工作人员,切莫随便找一个大人告诉他你走丢了。

(2)应对陌生人

你独自在家,门铃响了,绝不要为任何陌生人开门。哪怕他说有什么紧急情况,或者说他是警察,或者说是你爸爸或妈妈让他来接你等,你可以隔着门告诉陌生人,你妈妈在睡觉,而你打不开门,让他过一会儿再来。然后,马上给家长或邻居打电话,告诉他们有一个陌生人在家门外,让他们不要挂断电话,直到陌生人离开为止。

(3)着火

夜间,家里的人都已入睡。突然你发现家里失火了。要大声叫“着火了!着火了!”以叫醒其他家庭成员,立即打119报警。如果屋里充满了烟,应尽量低头用湿毛巾或湿床单捂住鼻子和嘴,让身体贴近地面爬出屋外。如果你住在楼上,又不能从窗户逃生,那么就打开窗户,用床单之类显眼的物体向楼外的消防人员发信号。然后,尽可能地让身体贴近地面,等待救援。

(4)家里大人生病

你发现家中的大人躺着一动不动,甚至当你叫他时他仍然不醒时,应立即打120急救电话。如果你不知道医院的电话号码,可以拨打114让接线员帮忙,也可以叫邻居帮忙。

除了上述的4种情况外,家长还可以根据具体的生活环境补充其他情况以及应变方法。这样可以将幼儿遭受意外伤害的机会降低到最低,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提供一道自我保护的安全屏障。

4.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研究表明,过度的保护会大大降低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导致幼儿的自护能力下降。美国心理学家的研究结果显示,幼儿是否成功地解决问题,更多地取决于他的经历而并非其聪明程度。

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学会适当地“袖手旁观”,幼儿自己的事自己做主。凡是他们能做的事,放手让他自己做。当幼儿独立解决了问题,及时给幼儿鼓励,使其从中体验解决问题的快乐。心理学家大卫·伍德曾说过,家长应当充当“脚手架”,为幼儿解决问题提供一个框架,让幼儿动脑,想办法去解决问题。

四、注意事项

家长在培养幼儿自我保护、适当求助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适当求助从“敢”字入手,培养幼儿果断性。

当幼儿处于困境中以己之力难以应付时,适当求助是他们最好的自护方法。家长要培养幼儿适当求助的能力,先要教幼儿敢于求助,在教授幼儿求助技能的同时要教他们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愿。平时在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时,要求幼儿讲清楚一件事的时间、地点、内容等。

幼儿在遇到困难时,能迅速地判断、及时地做出决定,这需要幼儿有沉着、冷静、勇敢的性格,家长要不断培养幼儿的果断性。

2.教幼儿学会“商量”。

幼儿求助时,大多采用言语的求助方式发出求助信号,而求助语言的表达与求助成功与否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家长要培养幼儿适当求助的能力就要教幼儿求助语言的表达。家长教育幼儿在和小朋友相处时要互帮互助,遇事与人商量。商量的魅力在于,使自己学会从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向同伴或老师求助时要学会用“商量”的语言、“商量”的口吻征求对方的意见。

3.避免幼儿过度依赖求助。

家长要引导幼儿遇事先思考自己该怎么解决,培养其独立性,而不是凡事都不加思考直接求助父母、老师。过度依赖父母、教师会导致幼儿陷入不去思考、不会思考、不会解决问题的窘境,从而阻碍其健康发展,要让幼儿学会用自己的头脑去分析、判断、解决问题,适时地选择求助。

猜你喜欢
困境解决问题家长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今日农业(2021年9期)2021-11-26 07:41:24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趣味(语文)(2020年11期)2020-06-09 05:32:30
困境
文苑(2020年12期)2020-04-13 00:54:08
我心中的好家长
化难为易 解决问题
“邻避”困境化解之策
必须正视的理论困境
中国卫生(2016年5期)2016-11-12 13:25:32
我国雾霾治理的困境与出路
环境科技(2016年3期)2016-11-08 12:1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