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芳 邓颖辉 温博贤
川崎病(KD)又称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MCLS),是发生在小儿身上的一种急性炎症[1]。该病目前病因还不十分明确,可能与EB病毒、逆转录病毒、链球菌、支原体等多种病原感染有关,但均未证实。川崎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皮疹、球结膜及口腔黏膜充血、淋巴结肿大、指趾末端肿胀和膜状脱皮等特征。多侵犯冠状动脉,形成冠状动脉瘤或血栓阻塞,严重时可导致心肌梗死,甚至导致死亡[2]。本研究对2009年3月-2013年7月期间收治的32 例川崎病患儿进行护理,效果明显,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收治的川崎病患儿32 例,所有患儿均符合日本厚生省川崎病研究协作组2002年颁布的诊断标准[3]。其中男性22 例,女性10 例,男性:女性=2.20∶1,发病年龄3个月~8 岁,平均年龄(1.8±0.3)岁,0~1 岁17 例,2~3 岁8 例,3~5 岁5 例,6~8 岁2 例,入院时病程(3~11)d,平均(5.7±0.7)d,平均住院时间(16.8±1.5)d。
1.2 临床表现 本组32 例川崎病患儿入院时临床表现为口咽部粘膜充血、发热、唇红皲裂;其中28 例有皮疹,指趾端肿胀,颈部淋巴结肿大,包括多形性红斑、斑丘疹、粟粒样皮疹及膜状脱皮;20 例有双眼结膜充血、杨梅舌;8 例有肛周皮肤潮红和脱屑,5 例心脏彩超示冠状动脉管壁改变。
1.3 治疗方法 所有患儿早期均予大剂量静脉注射人血丙种球蛋白(IVIG)为主,同时联合应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双嘧达莫片、抗感染及综合对症治疗。IVIG的用量是1~2 g/kg于8~12 h静脉缓慢输入,用1~2 d;如果是急性期口服阿司匹林30~50 mg/kg,等发热退后减为3 mg/kg,连用6~8 周。复查血常规直至血沉和血小板计数都恢复正常。
经过治疗和精心护理后,本组32 例川崎病患儿中,治愈22例,治愈率68.75%,10 例病情好转出院,有效率100%。出院后经随访复查,之前有4 例冠状动脉管壁轻微扩张患者现已恢复正常,1 例管壁瘤样扩张患儿好转出院。
3.1 高热护理 川崎病患儿大多数都有不明原因的发热,热型呈稽留热或弛张热[4]。本研究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体温均达39℃以上,2 例患者持续不规则发热12 d,口服大剂量阿司匹林效果均不明显,过高的体温会对机体造成损害,护理时应密切观察体温的变化情况,每隔1~2 h测量体温1 次,体温降至正常后每天2 次,详细记录每次体温的读数及规律,体温过高时应该进行物理降温,物理降温效果不理想者还应配合药物降温,以防高热惊厥发生。本组29 例患儿使用药物降温,有3 例患儿发生高热惊厥,对本组2 例有高热惊厥史的患儿则配合使用镇静剂后好转。及时擦干汗液,保持皮肤干燥清洁,更换棉质衣裤,以免受凉;病房保持温度适宜、空气清新,及时补充水分,保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3.2 口腔护理 川崎病患儿绝大多数都存在口腔分泌物减少的情况[5],这些都是由于高热引起的结果,因此,应及时清洁口腔。本组患儿均有口咽部粘膜充血、唇红皲裂的症状,3 例还伴有舌面小溃疡。每天2 次生理盐水擦洗口腔,较大的患儿饭后用漱口液漱口,鼓励其多喝开水,保持口腔清洁湿润,以促进创面愈合。对口唇干者涂消毒石蜡油,口腔溃疡者则涂碘甘油以消炎止痛,操作时动作要轻柔,避免发生出血及疼痛。
3.3 皮肤护理 由于该病的患儿皮肤黏膜容易受到损害,在人发热期间或者发热后出现向心性、多形性皮疹[6],主要有斑血疹、多形红斑等,一般表现为手足处红斑、硬性水肿,恢复期指、趾端膜状脱皮,严重患者指、趾甲亦可脱落。护理人员应注意给患儿每日更换床单,保持床单清洁、干燥、平整,衣被质地柔软、清洁、舒适;保持皮肤清洁,密切观察皮肤黏膜病变情况,每次便后清洗臀部,擦洗时动作轻柔,避免擦伤,修剪患儿指甲,以免抓伤,用消毒剪刀剪除半脱的痂皮,切忌强行撕脱,防止出血和继发感染。
3.4 饮食护理 该病患儿由于口腔部位的皮肤黏膜损伤产生疼痛,患儿往往拒绝饮食。护理时注意对于口唇皲裂出血者于进食前后用液体石蜡涂口唇,以减轻进食时的疼痛,选择低刺激性、高营养、高热量、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保持口腔清洁,尽量减少各种对口腔黏膜的不利刺激,食物不宜过热或过凉,少量多餐,耐心指导患儿进食,对于母乳喂养的患者,应加强母亲的营养,以提高乳汁的营养质量以满足患儿生长发育所需的各种营养,降低长大后冠心病的发生率。
3.5 药物治疗护理 川崎病患儿血液呈高凝状态,血小板增多,容易形成血栓;此外,川崎病患儿还有冠状动脉病变。临床上一般采用阿司匹林防止血小板凝聚及血栓形成,同时还具有降低体温和抗炎的作用,但阿司匹林有引起胃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并发症,所以,嘱家长给予患儿饭后服药,用时口服胃粘膜保护剂,在护理时严密观察患儿服药后有无恶心呕吐症状、大便颜色有无异常。本组患儿有8 例出现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有3 例出现消化道出血,经对症治疗后好转。早期给予静脉注射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可明显降低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丙种球蛋白容易被污染且价格高,操作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使用前应常规行丙肝抗体、梅毒、艾滋病、肝功能等实验室检查,排气过程中应避免浪费,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同时观察有无不良反应的发生,如过敏性休克、皮疹等。一旦发生应立即给予过敏药物治疗。本研究中32例患儿均未发生过敏性反应,有3 例出现一过性荨麻疹,停药后消失。
3.6 并发症护理 川崎病患儿最容易发生的并发症就是心脏损害,可表现为冠状动脉炎和动脉瘤等症状[7],严重者可并发心肌梗死甚至猝死,在护理时严密观察患儿有无心血管损害的症状,如有无面色、精神状态、心率、心音、心电图改变等,每4 h测心率、心律1 次,必要时连续心电监测,再配合心脏彩超以明确病情。如出现心律脉搏加快、精神萎靡等情况时立即报告医生及时处理。本研究中仅有3 例患儿心电图检查时发现窦性心动过速,使用能量合剂治疗后好转,出院时复查已恢复正常。
3.7 心理护理 川崎病患儿由于早期出现持续发热、皮疹等症状,家长往往比较紧张、焦虑、恐惧等,护理人员应理解其心理,耐心为其讲解川崎病的相关知识及疾病特点,以及治疗和护理的必要性,使其对治愈疾病建立信心,使其更好地配合医院的治疗及护理工作,在治疗过程中,多数患儿烦躁哭闹、持续高热、皮疹及口腔粘膜的改变会引起家长的焦虑、烦躁症状加重[8]。护士应注意患儿的心理变化和情绪波动情况,多与家长和患儿沟通,取得患者的信任和好感,消除患儿内心的恐惧,平时多鼓励和表扬患儿,增强其自信心,使患儿积极配合治疗。告知家长定期复查心脏B超检查,痊愈后仍然需要随访1~2年,以随时了解患儿的治疗及恢复情况。
3.8 出院宣教 川崎病患儿由于病情特殊复杂,出院后稍微不注意就有可能引起不良后果,所以出院宣教显得特别重要。首先,必须向家长讲明病情,详细告知出院后的注意事项,使其出院后得到妥善治疗和护理,尽可能使患者达到最满意的治疗效果。首先,出院后嘱患者及其家长必须坚持按时服用阿司匹林,必须在医生指导下才能减量和停药,并观察药物的副作用,接受丙种球蛋白治疗的患儿,如需进行预防接种,需间隔半年后进行;其次,定期复查血常规,血小板、血沉直至正常,定期复查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观察冠状动脉情况;再次,恢复期的患儿平时要多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以防止出现心脏损害,生活要规律,多喝水、多吃新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注意保暖,防止感冒等。
KD是发生在小儿身上的一种以急性发热、皮肤粘膜损害和淋巴结肿大为临床特点的全身性血管炎症;至今病因不明。其病理变化为全身性血管炎,可累及多脏器,包括心、肾、胃肠、皮肤、肺、肝、脾、生殖腺、脑等,尤以冠状动脉炎的危害最大,可形成冠状动脉瘤或血栓阻塞[9],严重者可并发心肌梗死甚至猝死。因此早诊断、早治疗以及合理护理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通过对32 例患儿的临床观察护理,在积极配合药物治疗的同时,密切观察病情的变化,对患儿进行全面精心的护理,能够提高疗效,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及改善患儿预后;同时给予家属心理支持及健康宣教,对减少并发症、加快疾病康复有着重要作用。
[1]马新华.川崎病患儿的用药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3,30(12):46-47,59.
[2]李淑芳.18 例小儿川崎病的护理[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2):231.
[3]杨思源.小儿心脏病学[M].3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86-387.
[4]熊婕芸.6 6 例川崎病的临床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2(15):20-21.
[5]陈娟.1 例川崎病合并重症溃疡性口腔炎患儿的护理[J].中华护理教育,2013,10(7):335-336.
[6]毛云英,王慧萍,徐尔迪.川崎病患儿皮疹表现和分析[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3(4):243-244.
[7]王雪芳,刘纯义,刘文娟.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对川崎病患儿的疗效及对冠状动脉病变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3,19(13):81-82.
[8]王艳珍,桑美丽,续无香.川崎病患儿家长的心理护理[J].全科护理,2013(19):1769.
[9]沈晓明,王卫平.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