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胸腔积液86例临床观察

2013-08-15 00:54:01侯真明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3年23期
关键词:胸水闭式胸膜

侯真明

山西省吕梁市人民医院胸外科 033000

治疗胸腔积液的传统方法为常规闭式引流法和胸腔穿刺法。这两种方法虽然能够取得一定的临床疗效,但胸腔穿刺法需要反复多次进行,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身体创伤和痛苦,而且治疗后的并发症较多,长时间治疗患者难以接受;常规胸腔闭式引流时采用的橡胶管由于管径较粗,弹性较差,经常顶压胸部脏器,所以胸膜刺激症状明显,拔除引流管后引流口出现渗液等不良反应[1]。我院使用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治疗胸腔积液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156例胸腔积液患者,所有患者入院时均出现胸闷、呼吸困难、局部叩诊出现浊音、气管向健侧移位等明显临床症状和体征,且所有患者均经胸部X线片、B超或CT诊断为中、大量胸腔积液。其中男性患者90例,女性患者66例,年龄为18~75岁,平均年龄为(51.2±2.5)岁;所有患者的胸水性质按病因分为结核性胸水65例,肝硬化胸水28例,慢性心力衰竭所致胸水15例,胸膜恶性肿瘤性胸水25例,外伤和医源性损伤所致胸水23例;单侧胸水患者65例,双侧胸水患者91例。将15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6例和对照组70例,观察组使用中心静脉导管进行引流,对照组患者采用胸腔穿刺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胸腔积液性质和单双侧积液等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方法:①观察组:观察组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进行胸腔闭式引流。操作流程:患者取半卧位或坐位,根据积液量多少选取合适的穿刺点,一般穿刺点常选在腋后线第6~8肋间隙处。引流前要做好严格的消毒工作,引流皮肤处使用碘酊和75%酒精消毒,铺上消毒洞巾后,用麻醉药对患者进行局部麻醉,然后用穿刺针沿穿刺点进行胸腔穿刺,当回吸时有胸腔积液说明操作成功,然后将特制的导引钢丝经针芯导入胸腔内(一般导入胸腔内的长度为8~12cm),缓慢地将穿刺针拔出,经选定好的中心静脉导管导入胸腔内,拔出导丝,将中心静脉导管妥善固定在胸壁的适当位置,用纱布在外面包扎后注明日期以及导管的规格,最后将引流袋接在导管的最末端。根据患者的病情以及耐受情况决定每天的排液量和引流次数,但每天的引流量不能超过1500ml,根据患者的积液性质可以通过引流管做适当的治疗,例如癌性胸水在引流后可以经过导管注入化疗药物,结核性胸腔积液注入链激酶防止胸膜黏连,脓胸患者可以注入生理盐水进行清洗。抽液2周后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②对照组:对照组根据患者及家属的意愿选用胸腔穿刺法进行治疗。操作方法:首先使用B超对患者进行穿刺点定位,一般选择在腋后线第6~8肋间隙处。常规皮肤消毒和铺消毒洞巾后,应用适量规格的粗针头从穿刺点进行胸腔穿刺,然后用注射器抽取胸腔内的积液,首次抽液不能超过700ml,以后每次抽取的液体量控制在1000ml以内以防止胸腔的压力急骤下降发生复张后肺水肿或心力衰竭等不良反应,根据患者的病情每周抽液2~3次。抽液2周后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

疗效判断标准:经过2周的治疗后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评定。①显效:患者呼吸困难和咳嗽明显减轻,叩诊时浊音消失或明显减轻,经过B超检查患者胸腔积液消失,胸膜未出现黏连肥厚。②有效:患者呼吸困难和咳嗽等临床表现较治疗前稍有减轻,叩诊时浊音界缩小和减轻,经过B超检查患者胸腔积液消失,但存在胸膜肥厚和黏连。③无效:上述临床症状和体征无明显变化甚至加重,经过B超检查胸腔积液未完全消失,已经形成包裹性积液或胸腔积液消失后又重新出现。

观察指标:治疗期间密切观察患者不良反应以及心肝肾的功能情况,治疗后用B超观察患者的积液量。

统计学处理:所得的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两组间的临床疗效比较和不良反应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经过2周治疗后,86例观察组患者显效43例,有效36例,无效7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1.9%;70例对照组患者显效30例,有效25例,无效15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8.6%。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63,P<0.05)。提示中心静脉导管闭式胸腔引流治疗胸腔积液的疗效明显优于胸腔穿刺治疗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

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比较:治疗期间观察组出现气胸3例,胸膜反应2例,胸膜黏连3例,继发感染2例,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1.6%;对照组出现气胸5例,胸膜反应4例,胸膜黏连2例,继发性感染5例,胸腔出血3例,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7.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14,P<0.05)。提示中心静脉导管闭式胸腔引流治疗胸腔积液的疗效明显优于胸腔穿刺治疗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

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及心肝肾的功能情况:治疗时两组患者有3例出现头晕,2例出现晕针,经过处理后症状均消失,患者无心肝肾等功能异常。

讨论

传统的胸腔穿刺限于人体的承受能力,每次抽液量较少,每周仅能抽取2~3次,所以临床治疗时间较长。由于间隔抽液时间较长,体内积液长期积累而出现胸膜肥厚和黏连等并发症,特别是癌性积液产生的速度较快,大量的积液会加重患者的临床症状;穿刺抽液如果抽液不当还会造成气胸、肺水肿和循环衰竭等一系列的并发症。使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主要有以下优点:①胸腔穿刺能一次性完成,对神经和肌肉组织的损伤较小,减轻患者的痛苦[2]。②中心静脉导管组织相容性好,不易损伤肺脏,能够减少气胸的发生,由于患者的伤口较小,所以还能减少继发性感染发生的机会。③留置中心静脉导管能够对患者进行胸腔内给药治疗,提高临床上的治疗效果。

综上论述,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胸腔积液的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1 李树满.用中心静脉导管进行胸腔闭式引流105例报告[J].天津医药,2006,34(6):425.

2 王旭升.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胸腔积液482例疗效观察[J].医学综述,2012,18(20):3469-3471.

猜你喜欢
胸水闭式胸膜
胸腔镜下胸膜活检术对胸膜间皮瘤诊治的临床价值
恶性胸膜间皮瘤、肺鳞癌重复癌一例
云南医药(2021年3期)2021-07-21 05:41:06
成人胸膜肺母细胞瘤1例CT表现
高炉半闭式液压油箱的开发和应用
重型机械(2020年3期)2020-08-24 08:31:40
探讨结核性胸水及癌性胸水的临床鉴别诊断
肺腺癌患者肿瘤组织、胸水癌细胞以及胸水cfDNA的EGFR基因突变状态比较
液压机闭式控制关键技术研究
一种闭式静压回转工作台新型结构设计
纤支镜胸膜活检与经皮胸膜穿刺活检病理诊断对比研究
顺铂胸腔灌注联合化疗治疗肺癌并恶性胸水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