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月媛
(浙江省义乌市中心医院 322000)
结核病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慢性病,双肺为最容易受到其致病菌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部位。近年来,由于气候环境等外在自然条件的逐步恶化,以及人们长期不良的生活习惯,如抽烟、随地吐痰等,导致肺结核患者不断增多。该病前期症状不明显,后期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咯血症状,咯血的血量大时,会造成失血性休克;血块阻塞上呼吸道,极易引发窒息,且咯血的发生迅速,血量变化快,是肺结核最为凶险的症状之一,需及早发现,及时抢救,避免发生危险[1]。现选取我院于2011年3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96例肺结核咯血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及护理,分析护理方式,总结有效的护理经验,具体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96例患者均为我院与2011年3月至2012年10年收治的肺结核咯血患者,其中男性患者54例,年龄30~60岁,平均年龄45岁;女性患者42例,年龄34~65岁,平均年龄47岁。均有不同程度的咯血症状。
2.护理方法
(1)症状观察:在对肺结核患者护理时,需仔细观察期表现。在患者咯血之前均有一定的前兆表现,如激烈咳嗽、胸闷、气短、心口发热、咽喉不适等。一般咯血出现的时间集中在夜晚和清晨,因此,夜间值班的护理人员,一定要密切关注患者的体征变化,时时对其呼吸、体温、脉搏、血压、心率等进行监控,另外,应仔细观察病人脸色,部分肺结核咯血患者有紫绀现象[2]。
(2)不同阶段咯血的护理:咯血的在初期、大量咯血、复苏期均有不同的特点,护理人员应根据不同阶段及患者的具体病情,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护理工作,具体有以下几点:
1)咯血初期:患者一般在咯血之前会出现咳嗽、胸闷、气短、咽喉不适等症状,医护人员在观察到该类情况时,应及早做好护理工作的准备。初次咯血时,先让患者取侧卧位,使患者能将血块轻易咯出,避免血块堵塞呼吸道,造成窒息。咯血后,患者会出现心情紧张,特别是老年人,心理负担重,医护人员应多加体贴关怀,耐心与患者沟通,稳定其烦躁不安的情绪,使之更加有安全感,积极配合治疗[3]。
2)咯血期:患者在突然出现连续激烈的咳嗽、咯血次数增加、咯血量增大等危险症状时,会伴随脸色惨白、心慌、胸闷、口渴、呼吸急促、脉搏不稳等情况,甚至语言功能减退、紫绀、血压下降,大量血块极易堵住呼吸道,造成窒息、休克等严重症状。护理人员应快速刺穿患者上肢的血管,形成经脉通道,及时使用药物进行止血工作,如出血量极大,应及时输入新鲜血液,并给予患者低流量氧气吸入,以保障其生理功能的正常运转,密切观察患者面色、呼吸情况、精神状态等,对其脉搏、血压、心率等进行监控。若咯血量超过中等级别,在休息时则不能采取仰卧位,应先判断出血位置,将出血侧向下,头部向一侧偏出;若出血位置无法确认时,可采取平卧姿势。
肺结核咯血患者死亡的原因,除了大量血块堵塞呼吸道,造成窒息之外,还有因患者情绪极度紧张引起的心肺功能运行不良,无法将血块完全咯出,少量血块淤积,也会造成窒息。大量咯血时,取俯卧位,头的位置应低于脚约45°,并用适中的力量敲打患者背部,帮助其及时顺利的将血块咯出;若患者出现牙齿咬紧的现象,应使用金属压舌板将其牙齿撬开,将口腔内及呼吸道周围的血块清除干净,保持呼吸通畅[4]。
3)咯血复苏期:患者在咳血复苏后,应多加休息,并保持病房环境良好,耐心对患者进行照顾,使患者感觉舒适,缓解紧张情绪,加强病房巡视,特别是晚间的巡查,患者极易在夜间出现咯血。护理人员时刻观察患者情况,患者状态不稳定时,应及时给予氧气吸入。平时保持口腔清洁,进食营养的流食或半流食,多喝水,避免出现便秘,引起再次咯血。
96例患者中,均有咳嗽、咯血、精神紧张等症状,大量咯血患者23例,中等量咯血患者37例,少量咯血患者36例,经过一系列的抢救及护理后,治愈出院患者88例,转院患者5例,死亡3例,总有效率为91.67%。
咯血作为肺结核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其发病迅速、变化快等特殊性,带给患者很大的恐慌感,护理人员也应十分细致的观察患者的情况,准备好抢救时需用的医疗器械等,发现症状时,以及时迅速的进行抢救工作,尽量降低该病的危险系数,保障患者生命健康。
1 齐秀伟,石玉双,孟庆霞.肺结核咯血先兆的观察和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4):3362.
2 黄春春.80例肺结核咯血患者的护理体会[J].内科,2010,5(2):229-230.
3 李严,王猛.肺结核大咯血病人的心理护理体会[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18):225.
4 赵喜英.45例肺结核咯血患者的观察与护理[J].航空航天医药,2009,19(8):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