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美心
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 528000
痛风是一种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疾病,四肢关节和肾脏是其常见受累部位,常表现为高尿酸血症、反复发作性关节炎、肾功能损伤[1]。其发病人群多为中老年男性,发病原因主要和特殊的饮食习惯有关,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嗜酒以及暴饮暴食的不良饮食习惯造成痛风病患者的数量逐年增高,并且向年轻化发展[2]。由于不规则治疗,患者反复出现关节局部周期性的红,肿,热,痛等炎症表现,急性发作期因剧痛影响正常生活,病程长久后表现为慢性、多发性、破坏性关节炎伴痛风石形成,患者非常痛苦。笔者通过使用苯溴马隆有效治疗1例关节巨大痛风石患者,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患者,男,52岁,因反复关节肿痛12年,关节肿物形成8年来我院门诊诊治。患者于2001年开始反复出现双第一跖趾关节发作性肿痛,单关节发作为主,右第一跖趾关节多发,在当地医院予以消炎痛、地塞米松、秋水仙碱对症治疗,症状改善,但症状反复,发作渐频繁,9年前起渐出现关节硬性包块,以右第一跖趾关节为主,3年前起每个月发作3-4次,发作时疼痛剧烈,影响走路,在当地卫生院打针治疗,症状虽缓解,但关节肿物未减少,穿鞋袜等明显受影响,肿物受挤压时疼痛反复发作,为进一步治疗来我院门诊治疗。查体:右第一跖趾关节可见4cm×3cm×2cm痛风石肿物,局部见白色结节,左第一跖趾关节可见1cm×0.5cm×0.5cm痛风石肿物,耳廓见白色结节样增生。患者有别嘌呤醇过敏史。
实验室检查:尿酸 658μmol/L,肌酐 89μmol/L,尿 PH6.0,双肾B超未见异常。尿PH值5.5。
治疗与结果:予以低嘌呤饮食、禁酒。先予非甾体消炎止痛药秋水仙碱控制痛风急性发作,再予口服苯溴马隆50mgbid、秋水仙碱0.5mg、1 次/日,碳酸氢钠片1.0、1 次/日维持治疗。间隔1个月复查肝肾功能,复查尿酸289μmol/L,转氨酶及肌酐正常,之后间隔3个月复查肾功能,血尿酸维持在<297.5μmol/L,经上述治疗3个月后,关节肿痛发作减少,停用秋水仙碱。1年后关节肿痛不发作,关节痛风石缩小,3年后患者左第一跖趾关节痛风石消失,右第一跖趾关节痛风石缩小了2/3。患者鞋号减少两码,耳廓的结节消失。
讨 论
痛风是一种主要由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疾病,高尿酸血症是引起尿酸沉积形成痛风的主要原因,痛风患者嘌呤代谢絮乱导致血液内的尿酸含量异常增高,若此种异常增高的血尿酸含量不经过系统的保守对症治疗,尿酸控制不理想,急性痛风则会因此而反复发作。从而导致尿酸钠盐在身体除中枢神经系统以外的各组织器官中不断的沉积,逐渐发展至晚期尿酸逐渐沉积会形成痛风的特征性改变-痛风石。痛风好发部位为跖趾关节及手指指间关节等关节。该患者足部关节较大痛风石形成,这与生活饮食不节律、没有经过合理系统的治疗有关。关节巨大痛风石手术治疗不失为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一种好方法,但如关节痛风石发生为多关节,很多病人难接受,因此规范降尿酸治疗尤为重要。文献报道血尿酸维持在<297.5μmol/L,痛风石能逐渐被吸收,可预防关节破坏及肾损害[3]。作者在治疗此例患者使用口服苯溴马隆降尿酸、秋水仙碱消炎预防关节炎发作,同时口服碳酸氢钠片,碱化尿液促进尿酸排泄。经过3年治疗,患者既控制了关节肿痛,又使原有的痛风石缩小,改善关节的功能,取得很好的疗效。从这病例中笔者体会到规则有效地降尿酸治疗,可更有效控制痛风发作,控制痛风石的形成,防止尿酸结晶对肾脏的损害,是治疗痛风的关键。
1 罗伟国,汪群力,龚继承,邹重文,杨柏林.全身多关节巨大痛风石形成1 例报道[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2,2(21):227-228.
2 丛春雷,潘海乐,陶树清,李锋,徐亮.巨大痛风石手术切除1例及文献复习[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22):4277-4280.
3 王礼灿,温成平,谢志军.痛风石的诊疗与研究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13):1468-1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