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淑香
(吉林省德惠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吉林 德惠 130300)
颅脑损伤是急诊创伤中病情最严重,病死率最高的急性损伤,因伤势重,病情急,变化快,随时有生命危险。因此,颅脑损伤后进行正确、及时的急救,为进一步治疗创造必要的有利条件,对提高治疗成功率、降低病死率有着重要意义。
1.1 意识障碍:意识变化直接反应颅内病变,颅内压与意识障碍程度紧密相关。颅内压增高早期主要表现为意识的改变,如烦躁不安或嗜睡,随着颅内压升高或脑疝形成而表现为昏睡、昏迷或死亡。护理人员应勤巡视,随时观察病人有无神志的改变。
1.2 生命体征的观察:重型颅脑外伤者都有血压增高,脉搏有力且慢,呼吸浅慢。如血压波动大或血压突然下降,脉搏无力或节律改变。呼吸增快或节律紊乱,表示病情加重或有颅脑外其他合并伤。由于变化迅速,故对病情了解不够充分或生命体征未稳定前,应每15-30min监测1次。如发生变化及时与医生联系,争取早期处理。
1.3 脑疝的观察:瞳孔是判断病情变化的重要依据,瞳孔大小及形态变化,对光反射灵敏度改变均能及时反应颅内病变。脑疝是由于颅内压不对称增高而形成结构移位,常见的有小脑幕裂孔疝和枕骨大孔疝。前者一般出现血肿侧瞳孔散大,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对光反射消失,对侧偏瘫。而后者首先发生的是呼吸停止等脑干功能衰竭。并发脑疝,予以快滴20%甘露醇250ml的同时立即报告医生急诊手术,抢救了患者的生命。
1.4 颅内高压症状的观察:急性颅内高压者表现为剧烈的头痛及频繁的恶心,喷射样呕吐,对神志不清者的头痛表现为躁动不安。因此严密观察烦躁程度以及呕吐物的性质、量及色泽等有助于颅内高压症状的判定。
1.5 急性胃黏膜病变的观察:严重的颅脑损伤病人处于脑水肿状态,神经内分泌失调,加上大剂量激素的应用,致使对激素敏感者内脏血管收缩,胃黏膜屏障及胃黏液屏障破坏,出现溃疡而出血。它是病情危重的征兆,应引起高度重视。我们强调早期预防,选用西咪替丁0.4g加入10%GS250ml中静脉滴注,每12h1次;尽早给患者鼻饲,受伤后2-3天,恶心呕吐消失后,可插胃管鼻饲牛奶。牛奶能起到屏障作用,同时稀释了胃液,减轻胃酸对黏膜的刺激,也可防止胆汁反流,从而有效预防溃疡形成。如一旦出现呕血或柏油样稀便;血压下降低于12kPa或中心静脉压<6-10cmH2O,血红蛋白在短期内下降20%;脸色苍白,皮肤汗湿,四肢不温,脉搏细速,昏迷加深等应视为上消化道大出血,要积极抢救以减轻损害。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由于意识障碍,分泌物不能自行排出,再加上误吸血液、泥土、粉尘、呕吐物及舌后坠等都可引起严重呼吸道梗阻,故接诊后首先保持呼吸道通畅,立即将患者头偏一侧,及时清除口咽部的血块、呕吐物、分泌物。有义齿的取出,用舌钳拉出舌头并固定或置入口咽通气管,并给予鼻导管或面罩吸氧,氧流量4-6L/min。对呼吸困难或呼吸停止者,立即行气管插管或配合医生行气管切开,使用人工机械通气。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充分给氧。重症颅脑损伤,伤后24h禁食,常规抬高头部30°,以利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肿胀。持续吸氧,维持有效的呼吸功能。补液时注意量及速度,因快滴注可使颅内压增高而加重脑水肿。躁动不安是急性期常见表现,首先考虑因素是脑水肿。其次是颅外因素如呼吸道不通畅引起的缺氧,尿潴留引起的膀胱过度充盈等。护理中应仔细检查躁动原因并逐一解决,切勿轻率给予镇静剂以防影响观察。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对躁动不安者尽量少加约束,以免过分挣扎而使颅内压进一步增高消耗能量,加重脑水肿。我们采取床档保护以防坠床,必要时请专人守护,注射时需人相助以防断针。勤剪指甲以免抓伤。确诊为脑脊液外漏后应抬高头部,体位应维持到脑脊液漏停止后3-5天。枕头垫无菌巾,及时清除鼻前庭或外耳道内血迹及污垢,定时以盐水擦洗,酒精消毒,注意防止液体逆流,避免堵塞,以防颅内感染,估计脑脊液漏出量。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着受伤时间的延长可加速病情的发展,护士要具有快速的反应能力和鉴别病情的判断能力,配合医师积极主动地实施相应的护理抢救措施,赢得创伤患者急救“黄金1小时”的时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性期病情变化快,常因突然颅内压增高发生脑疝而死亡,应做好病情观察,注意意识变化,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时发现病情突变,为抢救赢得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