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开近
(重庆市綦江区古南街道社区服务中心 重庆 401420)
临床资料:从2008年至今,我科共收治了216例糖尿病人,男118人,女108人,年龄25~89岁,病程1~35年,高血压危象5例。其中128例均能积极配合检查、饮食和药物治疗,严密监测血压(治疗组),88例患者入院后不配合治疗(对照组)。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压分析比较()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压分析比较()
组别 例数 时间 血压mmhg 时间 血压mmhg健康教育组 128 治疗前 228-178/128-95 治疗后 140-138/90-86对照组 88 治疗前 205-170/118-92 治疗后 158-148/108-94
结论:治疗后两组同一时间的指标比较:P<0.05。
统计学处理:
1.采用SPSS12.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血压值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治疗后出院时血压值明显于对照组(P<0.05),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1 诊断标准:目前我国采用高血压诊断标准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国际高血压联盟制定的标准:年龄18岁以上,在非药物状态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既往已诊断高血压,目前正在使用降压药,现血压虽未达到上述水平,亦诊断为高血压;诊断高血压时,必须多次测量血压,至少有连续两次舒张压值≥90mmHg才能确诊为高血压,仅一次血压升高者不能确诊,但需随访观察。
1.2 分级:根据血压升高的程度,高血压分为3级:
1级高血压(轻度)收缩压140~159mmHg,舒张压90~99mmHg;
临界高血压 收缩压140~150mmHg,舒张压90~95mmHg;
2级高血压(中度)收缩压160~179mmHg,舒张压100~109mmHg;
3级高血压(重度)收缩压≥180mmHg,舒张压≥110mmHg;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
1.3 症状:头痛多在后脑,多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头晕、眩晕多为女性;耳鸣,双耳耳鸣,持续时间较长;心悸气短;失眠;肢体麻木无力;视力减退或失明等。
治疗目标:一是要防止出现并发症和合并症;二是对已有并发症和合并症的患者,采取积极措施,尽可能逆转病情,防止高血压导致的心脑血管病变。
2.1 急症高血压:急症高血压以舒张压升高为主,常>120mmHg,伴有心、脑、肾功能障碍及靶器官受累。包括高血压危象、高血压脑病及恶性高血压,病情凶险、变化极快,常导致脑出血、脑梗塞、心衰、肺水肿甚至心肌梗塞等并发症,此类患者常需快速降压。如用硝普钠降压治疗,必须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尤为血压、意识状态的变化。
2.2 高血压的合并症:流行病学调查发现高血压病是一种代谢疾病,多合并肥胖、高血脂、高血糖、代谢综合征、妊娠等。因此治疗上应该检测重要器官的损害程度,合并症和并发症需要查:尿常规、血钾、血沉、血糖、血脂、眼底、肾功能、超声心动图等。
3.1 降压药物合理给药的护理:正常人的血压24h呈昼高夜低的杓形节律性波动,清晨醒来血压升高,至8~10时达第一高峰,至16~18时为第二高峰,午夜至凌晨2~3时降至最低谷。部分高血压患者昼夜节律变化呈非杓形改变,因此降压药的选用应以长效、能24h稳定降压为宜,此对减轻靶器官损害至关重要。护理上应据血压变化特点及药物降压的T/P比值(谷-峰比)或患者血压测定结果指导用药,说服患者合作,定时定量长期服药,必须按医嘱定期检查并调整药物的剂量。每日定时测量血压及调整药物的药量,一般以清晨给药为宜,若清晨血压很高,下午及傍晚不高,则提倡晚上服长效药或者在原服长效制剂的基础上于清晨加服一次短效制剂。部分患者服用小剂量阿斯匹林,有益于二、三级心脑血管病的预防。
3.2 急症高血压治疗时护理:此类患者常需快速降压,如用硝普钠降压治疗,必须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尤为血压、意识状态的变化:
3.2.1 用药期间注意药物浓度、滴速、持续血压监测,根据降压疗效调整硝普钠或其它降压药物的用药剂量。
3.2.2 密切观察尿量、尿色、血压、意识状态、心率及心律的改变,做好记录,尽早发现可能的并发症,早期对症治疗。
3.2.3 静滴硝普钠必须避光,6h应更换并注意代谢物的蓄积中毒。本组患者挽救过程中,未发现药物中毒及其它并发症发生。
3.3 加强健康知识宣教和心理护理 健康教育不仅是宣传教育手段,而且也是一种护理和治疗手段。高血压病是一种慢性心血管疾病,病后均有心理状态的改变,所以,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必须进行有效地心理护理—心理沟通和健康知识宣教:讲解高血压病的相关知识,降压药物的名称、剂量、用法、作用、副作用及保管方法;教育患者用药必须遵医嘱,不可随意增减药物剂量或突然撤换药物。根据个体性格心理素质不同,建立可行的护理方式和方法,寻找疾病康复的心理护理措施。据研究,暴怒、激动时,人的血压可急升30mmHg左右。
3.4 生活护理
3.4.1 合理饮食 高血压患者坚持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适量蛋白质饮食,增加膳食钙摄入,膳食纤维丰富,防止便秘。
3.4.1.1 ①低盐—每日应控制6g以下有助于降低血压,减少体内的水钠潴留。
3.4.1.2 低脂、低胆固醇—选用植物油烹调,适当增加海产品摄入,如海带,紫菜,海产鱼等,海鱼含有不饱和脂肪酸,能使胆固醇氧化,从而降低血浆胆固醇,还可延长血小板的凝聚,抑制血栓形成,防止中风,还含有较多的亚油酸,对增加微血管的弹性,防止血管破裂。
3.4.1.3 适量摄入蛋白质,高血压病人每日蛋白质量为每公斤体重1g;
3.4.1.4 多吃含钾、钙丰富而含钠低的食品,如土豆、茄子、海带、莴笋,含钙高的食品:牛奶、酸牛奶、虾皮,少吃肉汤类;
3.4.1.5 多吃新鲜蔬菜,水果。每天吃新鲜蔬菜不少于8两,水果2至4两。
3.4.2 运动疗法 运动应以积极、规律、安全、长期、量由小到大为原则。适当运动有利于血压控制减轻体重,增强体质,以增强患者对生活的信心。高血压患者应根据病情、体质、年龄、爱好等制定具有个人特点的运动处方,包括运动的时间、强度、方法等。
3.4.2.1 运动时间━不宜在早晨进行 特别是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者,或已患有心脑血管病变者不宜在早晨进行体育锻炼。建议在每天16:00-17:00气温过低或大雾天气在室内锻炼。
3.4.2.2 运动方式——有氧运动,是指既要达到运动量,又要避免过度运动,可根据自身情况及周围环境的状况,选择快步走、慢跑、打太极拳、练剑、游泳、打乒乓球等。
3.4.2.3 运动强度 最简要的方法是运动时自然交谈,周身发热微汗,能说话但不能唱歌,中老年人运动时心率达100次/分钟。运动中出现不适症状时就地休息,必要时就医。避免竞技性运动和力量型运动。
3.4.3 自我心理调节,保持乐观情绪。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戒烟限酒、充足睡眠、常听音乐。优美的音乐,使人心情舒畅、大脑放松,避免因过度紧张致血压升高。鼓励家属多与其沟通,给予理解、宽容和支持,使其释放心中不快,增强治病信心,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
3.4.4 掌握自我监测的方法 应指导教会患者及家属正确使用电子血压计方法:测量前患者需静坐或静卧30min.;定时监测血压,定期到医院复查。
3.4.5 预防意外发生 教导病人外出时随身携带识别卡,以便发生紧急情况时及时处理。
[1]余振球,赵连友,郭冀珍,等.实用高血压学[M].科学出版社,2007
[2]郑燕红.高血压病的临床用药观察及护理[J].黑龙江医学,2005,9(3):221
[3]刘彦.周郁秋.高血压病患者健康教育需求现状及展望[J].护理学杂志,2007,22(3):76-79
[4]胡大一.心血管内科[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5]施华芳,姜冬九,李乐之,等,患者依从性的研究进展[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