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对癌症患者放化疗后抑郁和焦虑的影响

2013-10-09 06:18:02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3年10期
关键词:放化疗癌症家属

姜 霞

(湖北省红安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湖北 红安 438400)

癌症是威胁人类生命最严重的疾病之一,近年来随着环境、饮食、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影响,死亡率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而居第2位。癌症患者大多有明显的心理应激反应,存在较多严重的心身问题,如存在紧张、恐惧和焦虑的负性心理,社交能力的下降等,导致了不良心理和病理生理问的恶性循环,影响患者的生活及康复进程。我院2011年5月~2012年12月对60例癌症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使癌症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反应明显减轻,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60例均为我院肿瘤科收治的接受化疗的癌症患者,男34例,女26例;年龄16~80岁,平均年龄34.7岁;临床诊断:肺癌5例,乳腺癌5例,肠癌6例,食管癌8例,胃癌8例,鼻咽癌9例,淋巴瘤9例,肝癌10例;卡氏评分均≥70分;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18例,高中20例,初中16例,小学以上6例。以上患者均知道自己病情,进行放化疗。

1.2 护理方法

1.2.1 准确评估:通过有目的交谈、观察及辅助检查等手段,全面收集资料,评估患者情况,包括患者的适应性、生活自理程度,患者对患病的态度,对疾病的了解程度,心理情绪反应等。综合评估后,针对患者的不同类型和过程的心理特征,制订出合理、科学的心理护理方案,并使之得到有效的实施。

1.2.2 改善认知:肿瘤患者患病后由于社会角色及社会功能发生变化,加上各种治疗带来躯体形象的改变,对患者的自尊感及自我概念产生严重影响,而让患者掌握一些病理和护理方面知识,能改善、增强他们的自尊感和完善自我概念,可提高其自我护理能力,有助于控制某些不良反应。

1.2.3 心理干预:①首先让患者熟悉住院环境,了解患者的负性情绪,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一定的医学知识,介绍治疗成功的病例,解除其心理压力,唤起其对化疗的信心,培养良好的遵医行为,积极配合治疗。②一般情况下患者的焦虑主要是对治疗一无所知,并担心预后,对此护士应及时介绍治疗的进展情况、治疗取得的效果,介绍治疗方案、给药途径、药物效果和作用,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和解决措施,消除患者紧张的情绪。③化疗中掌握如何配合治疗,须注意的事项,明确治疗的意义、目的,提高化疗效果。④化疗后注意疗效的观察,不良反应的防治,警惕并发症的发生,做好放疗反应的护理,增加患者治疗的依从性。⑤根据患者爱好开展文娱活动,利用图片、幻灯、组织上课或个别讲解,分散和转移患者对自身疾病和化疗反应的注意力,改变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⑥癌症患者大多自卑感强,心理上容易受伤害,所以在护理过程中,应该充分尊重患者,同情患者,帮助患者建立自理能力,面对现实,接受疾病的挑战。⑦为患者创造一个安静、整洁、温湿度适宜、通风良好、光线充足、安全舒适的休养环境,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和身体的舒适度。⑧疼痛将加重癌症本身带给患者的精神心理负担,在采用止痛药给患者止痛的同时,还要注重心理指导,可用松弛、暗示、疏导等心理护理方法来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和精神负担,使疼痛体验减轻。⑨制订出院后的计划,鼓励其勇于驾驭生活,适当的活动。让患者了解定期治疗、复查、随诊的意义。

1.2.4 社会支持:首先要了解患者的社会支持系统,家庭支持是社会支持的主要内容,首先应向家属介绍治疗的基本情况及患者目前的心理状况,取得家属协助,同时也要关注患者家属可能出现的心理反应,要争取患者家属尽快面对现实,积极配合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让家属朋友多来探望患者,使其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护理工作应指导患者的家属积极参与,协助安排患者的日常生活及治疗。经济负担重者可与院方协商,适当减免医疗费用。

2 观察指标

进行问卷调查,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由受试者进行自评,要求在10min内完成问卷。分别于护理前后对本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进行评价。

3 数据处理

4 结果

60例患者在接受心理护理后,患者的SAS、SDS评分较心理护理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患者护理前后SAS、SDS评分比较(分)

5 结论

有研究报道,近50%的肿瘤患者伴有抑郁情绪,可使生存率下降20%,能严重影响食欲和睡眠,减弱免疫系统识别和消灭癌症细胞的作用,使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减低,缺乏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对疾病的预后产生悲观的情绪;从病理学角度看,抑郁情绪将导致癌症患者的机体神经、内分泌系统发生紊乱,破坏内环境稳定,使抑制的癌细胞再度处于活跃状态。

针对癌症患者焦虑和抑郁相关因素,应准确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根据患者的心理特点,给予周到细致的心理护理,选择有效的应对方式、认知行为治疗及恰当的社会支持,为患者营造利于疾病治疗、康复的良好氛围,减轻其心理负担,提高患者的适应能力,从而降低患者的抑郁和焦虑情绪,以便患者能积极、主动、乐观的接受放化疗,达到治疗的预期效果。同时也要提高临床医护人员对癌症放化疗患者心理障碍危险因素的认识和心理障碍的识别能力。以便及时给予干预和处理。

[1]姜家艳;罗玉华;肺癌手术病人围手术期的心理剖析及护理对策[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9年07期

[2]毕重丽;喉癌手术10例心理护理及康复指导[J];齐鲁护理杂志;2007年18期

[3]曹永军;刘纯艳;心理行为干预对晚期癌症病人情绪的影响[J];护理研究;2007年31期

[4]周素玲;心理干预对癌症患者焦虑和抑郁状况的影响[J];安徽医药;2009年02期

猜你喜欢
放化疗癌症家属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留意10种癌症的蛛丝马迹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海峡姐妹(2020年3期)2020-04-21 09:28:12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今日农业(2019年11期)2019-08-15 00:56:32
癌症“偏爱”那些人?
海峡姐妹(2018年7期)2018-07-27 02:30:36
对癌症要恩威并施
特别健康(2018年4期)2018-07-03 00:38:08
不如拥抱癌症
特别健康(2018年2期)2018-06-29 06:13:42
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等等再看”能否成为主流?
高危宫颈癌术后同步放化疗与单纯放疗的随机对照研究
肝内胆管癌行全身放化疗后缓解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