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博伟
(北京市301医院肝胆五病区 北京 100853)
原发性肝胆管结石属于胆管结石的一种,主要是指发生在左右肝管汇合部位及各个分支肝管的结石,多数患者为胆红素结石,其发病率较高[1]。本文主要探讨腹腔镜胆道镜联合应用对于原发性肝胆管结石患者的治疗效果,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
1.1 一般资料:本研究对象为2011年10月~2012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38例原发性肝胆管结石患者,其中男16例,女22例;年龄为23~74岁,平均(56.3±3.7)岁;其中有28例患者具有黄疸病史,17例患者在入院有时皮肤黄染;所有患者均经过B超、CT或静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原发性肝胆管结石患者。
1.2 手术仪器:电视腹腔镜系列(Karl storz);胆管镜系列(Olympus CHF-P20);机械碎石器(Olympus,112);球囊导管;扩张导管;内涵管等。
1.3 手术治疗:首先对于肝脏内外的结石状况及胆管的狭窄情况进行影像学检查,对于结石直径在8mm以上的患者进行内镜括约肌切开手术(EST),主要目的是清除结石,解除狭窄。其操作步骤为:将鼻胆引流管导入胆管,手术期间每天使用生理盐水(250ml)及庆大霉素对胆管进行冲洗,一次50ml,12次/d;对于结石直径≤8mm的患者进行乳头球囊扩张取石术;对于结石直径≥1.5cm的患者进行乳头切开术,主要目的是将壶腹部位的结石梗阻清除。
腹腔镜下对患者全麻后进行胆囊切除术(LC),完成后,将肝十二指肠浆膜层切开,用注射器将胆总管穿刺且将胆汁抽出,按照穿刺孔的部位纵向切开,在腹腔镜的直视下将结石取出;在切口处将弯曲的钳子伸入,将胆管开口狭窄处剪开,用尖嘴钳进行止血或用纱布压迫止血。将胆管镜在剑突下10mm处插入腹腔内,将胆管镜的前端放到胆管内,将结石取出;对于肝内胆管高处狭窄的患者,用球囊插入腹腔,通过胆管切口沿着导丝插入肝内胆管,在胆管镜下直视,经球囊进行扩张1min,间隔1min,重复操作2次,一直到扩张完全。对于十二指肠乳头狭窄术的患者:应用球囊插入十二指肠腔内,将球囊中点注入水进行加压扩张,直至扩张完全;对于壶腹部结石患者:首先应用碎石器将结石取出。
1.4 统计学处理:对于定性资料采用χ2检验或者t检验,当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统计软件应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
2.1 结石情况:29例患者的结石以胆红素为主,有9例患者为混合型结石,所有患者均是多枚结石,结石的直径在3mm~3cm,数目为3~96个左右。38例患者中,其中结石位于肝脏左叶的有21例,手术后有17例患者的结石基本清除,有4例患者还留有残余结石;结石位于肝脏右叶的有11例患者,手术后有9例患者的结石基本清除,有2例患者还留有残余结石;结石位于胆管内的有6例患者,手术后结石基本清除干净,不同部位的结石患者手术治疗基本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术后随访:7例患者为急性期手术,有6例患者为缓解期手术,有25例患者为择期手术手术时间为85~280min,平均时间为160min,所有患者没有开腹手术,没有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及死亡。38例患者均获得了随访,随访时间为2个月~8年,平均随访时间为3.6年,没有患者进行再次开腹手术。
原发性肝胆结石是发生在肝胆的一种常见的结石,大多发生在肝脏内,尤其是在左侧肝脏更常见。此种结石排出清除困难主要是由于左侧肝管开口部位较窄,临床上治疗时主要是将此处的狭窄清除,这样大多结石就可以排出[2],目前,由于微创技术的发展,腹腔镜及胆道镜对原发性肝胆结石患者进行治疗效果较好,其创伤小,手术危险性较低,操作简单,对于结石清除效果好,给患者带来的痛苦较小,患者接受程度高,因此,本文主要探讨腹腔镜胆道镜联合应用对于原发性肝胆结石患者的治疗效果。
对于原发性肝胆结石患者采用LCDE进行治疗时,其开口部位应该在肝门附近同时切口要尽量大,在内镜的直视下将肝管开口处的结石取出,右手应用弯剪将狭窄部位剪开,将T型管放置于肝管开口的狭窄部位之上;此方法主要目的是将梗阻和大结石去除,并不需要将结石清除干净,手术后应用胆道镜将结石取出后,仍然需要向外引流3个月时间。
本文主要对于38例原发性肝胆管结石患者,联合应用腹腔镜胆道镜进行治疗,其结果显示所有原发性肝胆管结石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好,在随访期间没有进行再次手术。
[1] 陈安平,田刚,宋安宁,等.腹腔镜胆道镜十二指肠镜联合治疗原发性肝管结石31例报告[J].中国内镜杂志,2001,7(3):42
[2] 陈安平,鲁美丽,田刚,等.腹腔镜胆道镜十二指肠镜联合治疗原发性肝胆管结石36例[J].消化外科,2002,1(6):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