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癌中医病因病机探析

2013-08-15 00:44:57王星
吉林中医药 2013年10期
关键词:失司癌毒水湿

高 宇,王星

(1.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029;2.山西省中医院,太原 030012)

肾癌又称肾细胞腺癌,是肾脏最常见的实质肿瘤,与中医“尿血”“肾积”“腰痛”等病相关。早在《灵枢·百病始生篇》中就有类似肾癌的相关记载,“其著于膂筋,在肠后者饥则积见,按之不得。其著于输之脉者,闭塞不通,津液不下,孔窍干壅”。《诸病源候论》对“积”的论述大致符合肾癌的发生发展:“症者,由寒温失节,致脏腑之气虚弱,而食饮不消,聚结在内,染渐生长块段,盘牢不移者是症也,言其形状可证验也。若积引岁月,人皆柴瘦,腹转大,随致死”。而《疡医大全》中对肾癌的症状也有所描述:“石疽生腰胯之间,肉色不变,坚硬如石,经月不变,若黑陷不起,麻木不痛,呕哕不食,精神昏乱,脉散或代者死”。肾癌是一种全身性的疾病,历代文献指出,肾元亏虚是肾癌发生的内在因素,湿热下注、劳累过度、饮食不节是肾癌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1 肾元亏虚是肾癌发生的主要内因

肾癌多见于中老年人,由于肾为先天之本,肾元为先天之气,故肾元不足,肾脏功能衰退是引起邪客于肾导致发病的基本原因和决定因素[1]。《灵枢·百病始生篇》所云:“壮人无积,虚人则有之”,《灵枢·口问》云:“故邪之所在 ,皆为不足”,《温疫论》曰 :“本气充实,邪不能入”,说明正气的强弱决定疾病的发生,疾病的发生与否主要取决于正气的盛衰。

《诸病源候论》云:“积聚者,乃阴阳不和,脏腑虚弱,受于风邪,搏于脏之气所为也”。《证治汇补·腰痛》对腰痛治疗指出:“唯补肾为先,而后随邪之所见者以施治,标急则治标,本急则治本,初痛宜疏邪滞,理经隧。久痛宜补真元,养血气”。这说明培补肾元是治疗肾癌的基本法则。肾元不足主要体现为肾阳虚,肾阳虚则温煦功能低下致血脉阻滞、运行不畅而成“瘀”,且肾阳虚时气化失司,水湿停聚生“痰”,痰瘀日久化为热毒,耗伤肾之阴精,痰湿瘀毒缠绵不化,邪毒蕴蓄水道,结于腰府,形成肾癌。肾元亏虚不仅是肾癌发生的内在原因,也是其疾病发展之结果。癌邪一旦入侵,加重病情,加快病程,肾脏元气日渐虚弱,无力制约癌毒,则癌毒愈强,又愈益耗伤气血,如此反复,则癌毒与日俱增,机体愈益虚弱,终致毒猖正损,难以回复之恶境。

2 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是肾癌的重要病机

肾癌病位在肾,但其发生与肝脾功能失职密不可分。“生之本在于肾,养之本在于脾”,肾水、脾土相互制约,以维持平衡。“肝肾同源”,肝藏血,肾藏精,肝肾互相滋生、依赖和影响,保证了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肾癌的发生是由于肝脾两伤,痰凝气结血瘀。肝伤故肝血不足,无血化精,引起肾精亏损;肝伤疏泄失司,肝郁气滞,气不行血,则气血瘀滞于肾经;脾伤失其健运,运化失司,水湿不化,聚结成痰,气痰凝结,则痰瘀蕴结,积聚成矣。《景岳全书》指出:“凡脾胃不足及虚弱失调之人,多有积聚之病”“肝肾不足及虚弱失调之人,多有积聚之病”,提出了脾胃虚弱、运化不足以及肝肾亏虚是肾癌的病因。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若谷反为滞,水反为湿,则易出现虚的一面[2]。根据五行学说,肾水与肝木之间是母子关系。肾藏精,肝藏血,肝之阴血有赖于肾中阴精的滋养;肾之阴精也需不断得到肝血所化生阴精的填育。“肾阴亏损,母病及子”,肾水不能涵养肝木,导致肝阴(血)不足。肾阴不足,阴无阳升,津液失布,水液内停,日久血瘀不行。肾阳虚衰,则水不涵木,肝阳上亢,肝木克土,则脾胃虚弱,脾虚生痰,脾虚湿盛,痰湿日久,便生热、瘀、毒。故肾癌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密切,且三脏的长期亏损不仅是诱发肾癌的重要病机,也是肾癌恶化、转移的促动因素。

3 痰瘀毒互结是肾癌发生发展的核心病机

在各种内、外致病因素的作用下,以及在脏腑功能失调的基础上,气血津液的运行失常,使脉络瘀阻,水湿凝聚,导致痰、瘀内生,痰瘀互结于体内,蕴久化热化火,火热伤气,熏蒸脏腑,是为邪热火毒。火毒与痰、瘀互结又促进了肾癌的发展。

湿邪乘虚入侵人体,结聚于体内,阻塞经脉,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瘀血内停,积久化热成形,是谓“六淫伏毒”。内伤七情,情志长期不解,横逆犯脾,导致脾失健运,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滞于体内生湿聚痰,是谓“七情郁毒”。且“七情郁毒”长期内伏,气滞日久,血行不畅,瘀血内停,日久成积。恣食肥甘,脾胃受损,湿浊内生,聚而为痰,蕴久也可化热,是谓“食积蕴毒”。在这些因素长期作用下,影响机体脏腑功能,日久导致脏腑蓄毒不化而致“癌毒内生”。癌毒又是痰、瘀形成的重要因素。癌毒一旦留结,造成脏腑的功能障碍,津液不得正常输布代谢,滞留体内,凝聚而为痰,形成痰毒交结;癌毒内生,阻滞气机,气不行血,血脉凝滞为瘀。同时,痰瘀互结,郁久腐化,久则凝聚成毒,从而形成痰瘀毒相互胶着,更使肾癌的病程顽缠,促进了肾癌病情的发展。

4 外受湿邪,湿热下注是肾癌发病的决定外因

外感六淫之风寒暑湿燥火为四时不正之气,一旦侵入,即能积久成病。《黄帝内经》云:“四时八风之客于经络之中,为瘤病者也”。肾者主水,为水之下源。若先天肾气不足,加之后天外受湿邪侵袭,水湿运行不畅内停于肾,水停体内日久化热化火,湿热化毒为患,是为邪热火毒蕴结于肾,日久必发,此即为湿热蕴积成瘤的病理机制,故肾癌患者可见热郁之证。

5 劳累过度是肾癌发生发展的基本因素

房室不节、体劳过度,导致机体气血失调,阴阳失衡,脾肾受损,脾虚不运,肾虚气化失司均可致水湿内停,酿湿生痰,痰湿郁结,最终气滞血瘀,津枯痰结,肾癌形成。《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中记载:“五劳虚极羸瘦,腹满不能饮食,食伤、忧伤、饮伤、房室伤、饥伤、劳伤,经络营卫气伤,内有干血,肌肤甲错,两目黯黑。缓中补虚,大黄虫丸主之”,指出五劳七伤导致正虚,日久成瘀,正虚血瘀,结为肿块,故用大黄虫丸破血逐瘀,养血扶正。

6 小结

总之,肾癌病位在肾,与脾胃、肝相关,总属本虚标实之证,因虚致实,虚实相兼,整体虚与局部实互见。发病之根本为肾脏亏虚,病机之关键为阴阳失调,脾肾阳虚,肝血肾阴不足,最终导致痰瘀毒互结[3]。在治疗上根据病患具体情况及所处阶段常常运用温补脾肾法、滋肾柔肝法、软坚散结法、抗癌解毒法等。疾病早期,一般正气充足,血瘀痰凝,瘤毒轻浅,此时应以祛邪为要务,如有虚象可酌加扶正之品。进一步发展则痰湿结聚,邪毒日盛,脾肾不足,正气益虚,则祛邪兼顾扶正。晚期常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衰弱,邪气壅盛,瘤毒走窜,故宜扶正祛邪并重[4]。肾癌转移多为肺转移和会阴转移,辨证其为癌毒走注,下焦湿毒浊瘀互结,肺肾两伤,故以攻为主,扶正佐之为佳[5]。

[1]王辉,孙桂芝.孙桂芝教授治疗肾癌经验[J].吉林中医药,2011,31(11):1066-1067.

[2]李振华.脾胃升降失常的病机与治则探讨[J].中医杂志,2010,51(12):1131-1132.

[3]汪欣文,李宜放,刘丽坤.王日希星教授应用二仙汤治疗肾癌的经验[J].中国民间疗法,2008,16(8):6-7.

[4]王钢,陈以平,邹燕勤.现代中医肾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748-778.

[5]李英英,贾晓玮,郭立中.周仲瑛教授辨治肾癌转移1例[J].吉林中医药,2011,31(9):903-904.

猜你喜欢
失司癌毒水湿
癌毒理论研究新进展
癌毒病机辨治体系的构建
“癌毒传舍”新认识及其在肺癌复发转移防治中的应用
华池林区水湿盐碱地及适生树种调查
癌毒理论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益肾散结化瘀法治疗IgA肾病的机制探讨
好事近·中秋感怀
周静老师运用加味治浊固本丸治疗浊毒内蕴证2型糖尿病肾病经验
按大腿治尿不尽
按大腿治尿不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