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园传道学术经世杏坛授业桃李芬芳——缅怀恩师朱天俊先生

2013-08-15 00:49李国新
图书馆 2013年6期
关键词:目录学工具书北京大学

李国新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 北京 100871)

人的一生有许多遗憾。对我而言,恐怕要成为终生遗憾之一的事情,发生在2013年7月29日。当日上午,我收到倪晓建师兄的短信,告朱天俊先生因病入住北医三院治疗。下午,我和爱人匆匆赶往北医三院探望。在北医三院急诊重症病房区,见到了在这里值守的先生女婿(我们习惯上称为“小石”)。重症病房区门卫管理非常严格,我们和小石一起和门卫好说歹说,最终还是没被允许进入病房。不过当时据小石介绍,先生入住三院后,经过两天的紧急治疗,已经度过了危险期,病情已有好转,正在联系转入普通病房。由于当天下午有一个在京郊召开的会议报到,我想等一两天先生转入普通病房后再来探望,于是就离开了北医三院,当时已是2013年7月29日下午三时许。下午五时许,我刚刚到达开会地点京郊大兴区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突然又收到了倪晓建师兄的短信,告先生已于四时许仙逝。看到这条短信,我愣住了,同时又悔恨不已,遗憾万分,两小时前的一念之差,痛失了见先生一面的最后机会!人生所谓终生遗憾,所谓无可挽回,此之谓也。

2013年8月4日清晨,我和倪晓建师兄以及先生的女婿、外甥四人,护送先生的遗体由北医三院太平间到八宝山菊厅,陪先生走完了最后一段路程。目睹先生熟悉的面容,我不禁浮想联翩,感慨万千:1982年初我在北京大学中文系本科毕业后,有幸成为先生招收的首批硕士研究生之一;毕业留校后又和先生成为同一教研室的同事,成为讲授同一门课程的师徒;先生退休后,我不时登门看望,记得今年端午假期(6月12日)还在先生寓所有一下午的海阔神聊,当时先生思维敏捷,谈锋甚健。32年来,先生对我的教诲、提携和关心,影响了我的学术和为人,也让我更加清楚地体味到先生的品格和风骨,早已成为我人生道路上宝贵的精神财富。

(一)

朱天俊先生自1950年考入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后就没有离开燕园这片土地。六十多年,他生活的主旋律是教学和科研。作为教师,他传道授业解惑,学生遍布大江南北,桃李满天下;作为学者,他思考研究著述,在文献检索、目录学、文献学、方志学、古籍整理、传统文化等多个领域均有涉略,尤其在文献检索和目录学方面影响颇大,成就突出。

朱天俊先生是我国高校图书情报和文史领域“社科文献检索”类课程和教材的开拓者之一,也是具有北京大学特点的“中文工具书”课程与教材体系的奠基人。“文革”结束后,先生在北京大学率先与中文系的陈宏天先生合作,开始了适应图书馆情报和文史类专业需要的“中文工具书”课程与教材的正规化、体系化建设。1978年北京大学内部印行的《中文工具书简介(征求意见稿)》、1980年吉林人民出版社公开出版的《文科工具书简介》、1982年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文史工具书手册》,成为改革开放初期高校相关课程广泛采用、影响甚大的教科书。一本《文史工具书手册》,当年的总印数达到了100万册以上。20世纪80年代初,高校开设文献检索课的问题引起了教育部的重视,为此教育部还专门发了一个文件。1984年初,教育部委托苏州大学举办首届全国高校文献检索课师资培训班,界内俗称高校文献检索课师资培训的“黄埔一期”,朱天俊先生当时是培训班的三位主讲教师之一,为中国高校文献检索课程培育了最早的一批骨干师资。这次培训班的讲义,后来经过充实、提高,成为纳入“国家教委1985-1990高校文科教材选编计划”的《社会科学文献检索》(赵国璋、朱天俊、潘树广主编),1987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公开出版,1992年该教材还获得了教育部第二届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1985年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办了图书馆学专业,确定的9门专业课遴选北京大学和武汉大学的优势课程,其中“中文工具书”课程由北京大学承担教学,先生为课程主持人。以此为契机,课程的教材建设也上了一个新台阶,先生主持的适应电大学生学习的“配套教材”(主教材《中文工具书》+《中文工具书教学参考资料》+《中文工具书学习方法指导书》)1987年由书目文献出版社公开出版。以上这些,体现了先生在高校文献检索类课程与教材建设上的开拓之功。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先生致力于北京大学“中文工具书”课程与教材自成体系、形成特色的探索与实践。他在王重民等老一辈北大教师奠定的课程内容基础上,经过1987年的《中文工具书》(书目文献出版社)、1991年的《中文工具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的《中文工具书基础》(北京图书馆出版社),以问题为纲,从问题出发,相对归纳并集中工具书类型,综合利用工具书解决问题的课程与教材体系逐渐走向成熟,完成了这一课程适应当时需求的体系化、特色化建设,形成了高校工具书类课程与教材的“北大流派”。在北京大学,先生主持的“中文工具书”课程先后被评为首届教学优秀成果奖(1993年)、优秀课程(2002年),课程教材获北京大学第二届优秀教材奖(1992年)。这些荣誉,是对先生主持建设北京大学“中文工具书”课程突出贡献的肯定。

(二)

在目录学研究领域,朱天俊先生是重要的领军人物。1954年留校任教伊始,朱天俊先生就协助王重民先生进行目录学的教学和研究。1957年北京大学内部印行的《普通目录学》(王重民、朱天俊)、1958年内部印行的《目录学引论课程学习方法指导书》(王重民、朱天俊),就是先生青年时期在目录学教学岗位上留下的成果。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初期,业界曾有过一次以目录学研究对象为重点的目录学基本理论问题大讨论,被称为是建国后目录学研究的第一个高潮。在那场讨论过程中,先生先后发表过《对于列宁的“马克思主义参考书目”的初步研究》(《图书馆学通讯》1957年第1期)、《目录学对象浅析》(《图书馆》1961年第2期)、《目录学与读书治学》(光明日报,1961年9月21日)几篇文章,这是先生在目录学研究领域崭露头角的作品,也是先生一生目录学理念、思想、特点的奠基之作,其中《目录学对象浅析》成为当代目录学理论研究的经典之作,被后来多部目录学论文选集、教学参考资料汇编选收。“文革”结束教学科研步入正常轨道后,先生的目录学研究在两个方向上展开:一是普通目录学。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先生和武汉大学的彭斐章教授、谢灼华教授共同主持了两校最早联合编写的《目录学概论》(中华书局,1982),直至80年代末,高校图书情报专业学生的目录学知识和素养,几乎无一例外来自于这部教材。1983年8月,第一届全国目录学学术研讨会在沈阳召开,先生在会上以“目录学本是致用之学”为题作了发言,引起了与会者的热烈讨论和强烈共鸣。会后,这篇发言稿经过修改完善以同题发表于《图书情报工作》1983年第6期。“目录学本是致用之学”是先生目录学理念和思想的集中概括,体现了先生对目录学性质、特点、功能的理解和认识。1993年,先生积多年之功主持编写的《应用目录学简明教程》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部全面体现“目录学是致用之学”思想的教科书,它所诠释的“致用”,就是体现目录学理论与方法在文献整理和编纂中的实际应用,摘要、文摘、索引、书目、综述、书评等文献揭示、整理、评介的形式与方法,构成了作为“致用之学”的“应用目录学”的主要内容。20世纪90年代中期,先生应邀出任季羡林先生担任总编纂的《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学术顾问,先生运用目录学的知识和方法为丛书选择底本、考镜源流等工作提出了许多建议,这是一次把“致用之学”真正应用到文献编纂的实际演练。差不多与《应用目录学简明教程》出版的同时,先生在《中国图书馆学报》发表了《目录学研究中若干问题的思考》(1992年第4期),对目录学理论研究、传统目录学研究、应用目录学如何发挥作用、目录学知识如何走向普及等问题,发表了看法,这是先生离开教学科研一线岗位之前对目录学发展做出的系统思考和总结。先生目录学研究的另一个方向是中国传统目录学。先生长期在北大为研究生开设“中国目录学史”课程。“文革”结束后,先生最早发表的学术论文,就是1978年刊载在当时名气颇大的学术期刊《社会科学战线》上的《郑樵目录学思想初探》。1983年,先生受王重民夫人之托开始整理王先生有关中国目录学史研究的遗作,1984年,先生手订的王重民《中国目录学史论丛》由中华书局出版。直到今天,《中国目录学史论丛》还是当代中国目录学史研究的经典之作,它通过先生之手传之后世。20世纪80-90年代,武大和北大是中国图书情报领域目录学研究的重镇,“武大彭(斐章)谢(灼华)北大朱(天俊)”,是那个时代我国图书情报领域目录学研究的“三巨头”,是名副其实的目录学研究领军人物。

(三)

按传统习惯,到了研究生阶段,学生相对于导师就可以算是“门生弟子”了。依此说来,我可以算是朱天俊先生的“大弟子”,而且是众多弟子中唯一至今仍坚守在北大的“大弟子”。三十多年来,我和先生以多种关系、多重身份、多种形式学习、工作、合作、共事,先生对我的影响、提携、鼓励,令我终生难忘,先生于我不仅为师,而且为恩师。是先生把我领入学术之门,奠定了我此生赖以安身立命的基础。是先生提携我在学术领域崭露头角。说一件让我至今感念不已的事情。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央电大的“中文工具书”课程由先生主持,我作为助教参与其事。助教,本来只是打下手跑龙套的,但先生却把主讲课程大部分内容的机会让给了我,在一个较为广阔的平台上“露面”,我因此而通过电视被业界众多人士知晓和了解。在当年中央电大图书馆学专业课程中,由一个年轻助教出任主讲,“中文工具书”课程独一无二,先生提携学生的胸怀和苦心,我心领神会,铭记在心,也为我今天作为研究生导师怎样在学术上关心和提携学生树立了榜样。先生在目录学研究中所形成的“致用之学”思想,对我的学术理念、学术理想,乃至学术信仰产生了深刻影响。今天我在自己的学术研究中看重了解实际、介入现实、影响决策、解决实际问题,看重研究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就深受先生学术致用、学术经世、崇实黜虚学术精神的影响。

按惯例,每逢节庆假日是我登门看望先生的时间。端午假期我还在先生寓所高谈阔论,转眼间国庆时节就已阴阳两隔,念及此,不禁悲从中来。利用国庆假期写成这篇纪念文字,聊补怀念之情,感恩之心。

猜你喜欢
目录学工具书北京大学
呼唤21世纪的新目录学——柯平教授访谈录
北京大学首都发展新年论坛(2022)举行
西方目录学课程实践及其对中国目录学教育启示∗
——以谭瑟勒的《目录学概论》课程为例
北京大学首都发展新年论坛(2021)举行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诗词工具书二种
诗词工具书二种
1720年版《弥尔顿诗集》的排版、插图和导字——分析目录学案例研究
Le rôle de la lecture dans la formation desétudiants de langues vivantes
国内外数字时代的目录学理论体系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