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 峰
基于系统科学的高职顶岗实习质量提升研究与实践
——以大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许 峰
以系统科学为指导,在分析高职顶岗实习特点、剖析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大连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完善高职顶岗实习教学体系与创新高职顶岗实习质量管理机制”,实现顶岗实习教学与管理有机配合、协调联动的实践对策。以期为高职院校提高顶岗实习质量提供可参考的借鉴。
高职顶岗实习;质量;研究;实践
系统科学是从系统的整体、内部关系、系统与外部关系等方面来研究系统规律的一种科学方法论,通过整体性、综合性、动态性、开放性等原则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为解决复杂、多因素、动态多变的问题提供了崭新的理论、解决问题的视角与方法。基于系统科学视角的高职顶岗实习具有如下特点:第一,整体性。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顶岗实习是高职人才培养的一个子系统,二者有机联系、相互制约,因此,后者必须放在前者范围中开展研究。第二,综合性。顶岗实习是一个具有多目标的系统,既要满足高职教育的育人需求、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又要确保企业利益最大化。第三,开放性。在市场环境下,受到企业、政府等利益相关者的影响,高职院校与企业不断进行着物质、信息等方面地传递与交换。企业发挥出参与性与主体性的作用,参与到顶岗实习教学与管理中,高职院校也建立起与企业通融的教学运行管理、质量监控与评价,以及学生管理机制,校企间不断进行着人力、物力等资源的流动与共享。第四,多样性。尤其是综合性高职院校,由于合作的企业涉及一、二、三产业,岗位类型包括工科类、服务类、经济类、教育类、艺术类以及贸易类等多种职业类型,决定了顶岗实习教学与管理系统的多样性。第五,复杂性。在上述特性的基础上,顶岗实习质量系统包括教学与管理质量等子系统,子系统中又包括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计划安排、教学模式等质量要素,这些子系统、要素之间客观存在着等级关系。
基于此,我们进一步明确了提高高职顶岗实习质量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将系统科学运用到该项工作中,用系统性思维方式,从整体角度来分析和思考顶岗实习中的问题,对提出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解决存在的问题,具有积极的现实性意义。
1.顶岗实习教学与企业需求错位。一是计划安排僵化,与企业用人需求吻合度较低,在一定程度上,既影响了顶岗实习的实效性,又增加了企业的负担。二是专业课程设置与课程间衔接不够合理,顶岗实习时学生在专业技能无法达到岗位所需技能的要求时,就开始实习,从而失去了在一些核心岗位实习的机会,有些学生甚至无法获得顶岗实习岗位。
2.学生职业道德缺失,影响顶岗实习顺利进行。部分学生缺乏责任心、敬业精神和吃苦耐劳精神。在顶岗实习期内,片面追求实习报酬,工作态度不认真,缺乏吃苦精神,不能自觉遵守岗位的规章制度,对岗位认同感低、甚至随便离职。
3.高职顶岗实习课程要素缺失,难以满足教学要求。有调查显示,高职院校普遍没有建立起规范的包括课程目标、内容、实施方案以及评价方案等要素在内的顶岗实习教学文件,顶岗实习教学的随意性很大。
1.高职顶岗实习质量监控机制不完善。首先,高职顶岗实习信息系统不畅。没有建立起以督导部门和教务部门为核心的顶岗实习信息收集与反馈系统,职能部门间、职能部门与教学部门间信息反馈不畅,相关信息无法及时共享。其次,没有建立起科学的评价机制,存在评价主体单一、评价标准缺乏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以及评价方式以终结性评价为主等问题。
2.高职顶岗实习质量保障要素缺失。首先,由于主客观原因,部分企业注重短期利润,缺乏社会责任感,不愿意主动参与校企合作,接收学生顶岗实习的积极性较低,甚至存在把实习学生作为廉价劳动力的现象。其次,顶岗实习资源无法满足实习所需。一是校企专业指导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数量都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存在实习岗位数量少、与就业岗位吻合程度差等问题。如,会计专业,由于岗位的特殊性,导致企业接受学生顶岗实习确实存在困难,勉强把学生安排到此类岗位实习,学生也只能从事服务性工作,根本无法实现实习目标[1]。
基于系统思维方式分析上述问题,其本质原因是缺乏运用系统的思维与方法指导顶岗实习工作。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高职院校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必须重新审视该项工作,以系统科学为指导,从整体性出发,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对策[2]。
近年来,大连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为我校)以系统科学为指导,以国家示范性专业及相关专业群建设为平台与契机,通过校企密切配合、共同研讨,对顶岗实习实施系统化的设计与管理,实现了高职顶岗实习教学与管理的有机结合、协调联动,极大地推动了我校顶岗实习教学改革,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依据整体性原则,我校将顶岗实习质量纳入到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系统中开展研究;依据层次性原则,抓住教学与管理这两个系统中的最主要的高级层次(子系统),既加强了二者横向的相互联系,又理顺了各自纵向的层次关系,实现了系统、层级、要素间的有机整合;依据结构功能论,找出教学与管理子系统中包含的质量要素,通过优化要素或子系统结构,提升了子系统的功能;依据反馈控制论,畅通了信息系统、完善了评价系统,确保决策层获得全面、准确的顶岗实习方面的信息,保证了相关政策与制度制定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1.通过校内教学、生产性实习与顶岗实习有机结合,使学生综合职业能力能满足岗位所需的技能要求,顶岗实习能满足企业用人需求。我校各专业积极与企业合作,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展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如,我校国家示范院校重点建设专业—物流管理专业,依据企业运行规律,开展了“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首先,在前两个学期让学生完成基础理论的学习,具备基本技能。同时依据职业能力和岗位标准,重构专业课程体系,引入仿真企业生产过程或真实的工作任务,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并将职业资格考试所要求的知识、技能、素质与专业课程内容对接。其次,第三学期在校内实训两个月、在企业大量用人的旺季到企业进行生产性顶岗实习两个半月,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使学生通过前三个学期的学习,就能全面熟悉所从事岗位所需的职业基础能力,具备必备的专业基础知识与操作技能,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第四、五学期在校内完成教学,着重提升学生包括专业能力等在内的综合职业能力。第六学期,在学生已具备相关岗位所需的要求且企业处于用人高峰时期,进入企业进行与“预就业”结合的顶岗实习。
2.提升高职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效性,为顶岗实习顺利实施奠定基础。首先,我校通过吸收优秀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凝炼学校核心精神,重构学校核心价值体系,强化了全校师生对提升职业道德的认同感。其次,引入质量意识、责任意识、学习与创新精神等优秀企业文化,落实了校风、教风与学风建设;最后,创新高职职业道德教育模式,将职业道德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形势与政策、心理健康教育和就业与创业指导等课程内容中,加强对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通过将第一、二课堂有机结合,教学活动、实践活动与校园活动整体推进,将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使学生在实践中形成职业意识、初步形成正确的职业行为,确保了学生通过在校学习就能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3]。
3.实施高职顶岗实习课程开发与建设,满足开展顶岗实习教学所需。一是我校各专业科学制定顶岗实习课程目标,把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作为总目标,着力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合作能力、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自我表达能力、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道德素质等能力。二是开发课程内容,在关注行业和社会的需求、与就业岗位群对接的基础上,分析出实习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确定出各专业顶岗实习的课程内容。三是制定科学合理的顶岗实习教学文件,包括顶岗实习课程标准、教学计划、采用的教学方法与模式、评价标准等。
1.健全高职顶岗实习组织与管理机制
首先,学校指定了专门负责顶岗实习的管理机构。第一级是校级校企合作管理小组,负责全校顶岗实习的宏观调控与管理。教务处负责该项工作的具体运行,督导部门负责具体的质量监控,学生处与教学部门密切配合,负责学生的管理工作。第二级是专业指导委员会,负责教学部门层面的校企顶岗实习管理。第三级是专业教研室,负责制定有关教学文件、具体实施过程管理。同时,我校还建立起“双线联动”的运行机制。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在学校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协同合作;校、企指导教师、辅导员和学生组长各负其责。
其次,学校建立起“二级双线”制度体系。从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两个方面,明确学校、教学部门、校内外指导教师和学生职责和义务。校级管理制度的作用是规范顶岗实习教学与管理,包括《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兼职教师管理办法》以及相关教学文件等;教学部门管理制度的作用是保证本部门顶岗实习教学与管理的质量,包括《学生顶岗实习协议书》、《实习指导教师登记表》等;学生管理部门相关制度的作用是规范学生管理,包括《学生顶岗实习安全管理细则》、《辅导员顶岗实习跟踪表》等[4]。
2.建立高职顶岗实习监控机制
首先,畅通顶岗实习信息系统,提高信息反馈效率。我校建立起以教务处和督导部门为核心的“双核双线”信息系统,包括了教学运行管理信息子系统与教学质量监控信息子系统,确保信息收集与反馈工作及时、全面和准确,实现了校企双方在顶岗期间教学与管理信息,以及顶岗岗位信息等方面资源的共享。
其次,建立科学可行的顶岗实习评价系统。我校以教学部门和相关专业指导教师为评价对象,以综合职业能力提升为目标,以企业、学校、学生为评价主体,定性与定量评价结合,对顶岗实施前、实施中和实施后三个阶段进行全过程评价。第一阶段主要是对教学方案的评价,在顶岗实习前进行,评价重点是“实习岗位与专业培养目标的吻合度,顶岗实习教学内容与高职教育层次的适应程度,顶岗实习教学管理与企业管理的协调程度,实习计划的可行性”等。发挥事前控制的作用。第二阶段是教学过程评价,评价重点是“实施内容与计划内容的吻合程度,顶岗实习教学的组织与管理水平,指导教师的教学指导水平”等。第三阶段是“教学效果”评价,是对学生的学习成果与教学目标的一致性的评价,评价重点是“学生的学习态度、实习成果及综合职业能力”等。
首先,我校通过为企业输送优质人力资源,加大参与企业一线技术研发力度并提高成果转化率,主动为企业培训新员工等形式,积极为企业服务,在校企双赢的基础上,使企业提升参与顶岗实习的积极性,提高实习岗位与就业岗位的吻合度。
其次,整合校企资源。一是我校加强了顶岗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建设,保证其质量与数量满足顶岗实习的教学、指导与管理所需。通过建立校企优秀人力资源双向流动制度,制定《顶岗实习教学管理办法》等政策,鼓励企业技术骨干和专家担任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以工作任务形式,减少专业指导教师课时,鼓励和支持青年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和指导实习。二是加大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力度,增加实训岗位。目前学校共有九个集学生实训、技能鉴定与社会服务功能于一体的实训中心,其中固特异公司投资1100万元资金在我校建立了大连职业技术学院固特异培训中心。学校与1000余家企业建立了共同培育企业需求的实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合作关系,较好地满足了学生顶岗实习的需求。三是创新高职顶岗实习教学模式,满足相关专业顶岗实习所需。如,我校会计、工商企业管理等专业,由于顶岗实习岗位的特殊性,构建起“校内准顶岗实习和校外预就业顶岗实习相结合”的顶岗实习教学模式。在顶岗实习前,学生进行双向选择,一部分学生进入企业进行“预就业”顶岗实习,另一部分学生在校内完成顶岗实习,合作企业把真实的项目作为顶岗实习内容,来自企业的指导教师与校内指导教师共同负责学生指导,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企业相关项目,系统综合地应用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该模式既保证了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又有效地解决了师资与岗位不足的困难。
[1]邵庆龙.对高职教育中顶岗实习模式的探讨[J].职教论坛,2010(12):56-58.
[2]李正.论系统科学对高等教育研究的影响[J].科技进步理论,2003(10)下:78-79.
[3]余祖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工业文化对接的新动向[J].职业技术教育,2011(25):5-9.
[4]郝秀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系列问题探讨[J].教育与职业,2008(12)中:51-52.
许峰(1974-),女,辽宁大连人,大连职业技术学院督导室副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高职教育研究。
1.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文化教育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十二五”规划教育科研课题“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渗透融合问题研究—基于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视角”,课题编号:WJ125YB070,主持人:许峰。2.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立项课题“基于产学研的高职‘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与管理机制研究”研究成果之一,编号:JG11EB018,主持人:李戈文。
G712
B
1001-7518(2013)26-0040-03
责任编辑 蔡久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