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军秀
当代高职院校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
□闫军秀
高职教育是近年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新事物,加强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职教育的首要内容。做好当代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既是事关中华民族前途和命运的希望工程,也是推动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工程,更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四个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战略工程。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在新形势下,必须以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方针,不断创新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合格的接班人。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经常采用课堂上学习理论知识、课下宣讲时事政治内容的形式。这种教学模式习惯性地把学生置于完全被动的境地,常常由教师对学生进行单向灌输和传播,具有闭塞、单向灌输和专横的特征。面对当代大学生日益追求个性独立的叛逆性格,传统的教育模式明显缺乏宽松、包容的校园民主环境,极易引起学生的叛逆心理。
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多从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等横向层面上关注大学生们的思想问题,却往往忽略了大学生发展纵向过程中思想的动态性转变。在学校日常开展的各项文体活动中,大学生不仅仅是最热情的参与者,而且还是参与的主力军。但是由于他们的心理还不十分成熟,思想上容易产生大的波动,看待生活中的问题往往比较片面、武断,容易走极端。他们往往比较注重实际,对一些重大的时事问题一般能冷静地分析和处理。因此,高校思政工作者需要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方式。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当代社会出现了和主流价值观不同的金钱至上的社会价值观,把社会经济发展程度和社会个人经济收入作为个人人生价值的全部体现,过度强化了人们脑海中的金钱意识,出现了人生价值观念的扭曲和偏差,这一点在当前高职院校中更为突出。
教学模式仍然是以教师为主体的填鸭式教学。以粉笔、黑板、教科书为主要传承方式,无法提供生动直观的图像资料。教学形式单一,语言枯燥乏味。使教学成了抽象的、晦涩的说教,再加上教学中普遍存在理论与实际相脱节的现象,从而导致学生厌学。
思想政治课在我国高校中大多采用大班授课,老师和同学很难达到双向互动,所以在课堂上“昏睡者有之,读小说者有之,背英语单词者亦有之。”另外,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明确。有的同学认为学政治课就是为了挣学分,“60分万岁,多一分浪费”。有的同学认为学政治课就是为了将来能当官。笔者对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下文简称“本院”)大一学生的一份调查显示:47.9%的大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没有意思、没有用;40%的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合理架构知识结构没起什么作用。
我国高职院校普遍存在忽视思想政治课重要性的问题。以本院为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安排还算可以,但到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时,由于教室紧张,很多课时被安排在下午七、八节。而此时学生早已饥肠辘辘,哪还有心思听教师讲课,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此外,还存在专业课挤占政治课,专业设置上普遍存在重理轻文的现象。从而导致学生的文化基础知识单薄,人文素养缺乏。著名科学家钱伟长说过:“我们培养的学生首先应该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是一个爱国者,一个辩证唯物主义者,一个有文化艺术修养的、道德品质高尚的、心灵美好的人,其次才是一个拥有学科、专业知识的人……”可见,高职院校只有充分重视思想政治课的作用,学生才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高职教师要增强人本意识,增强时代意识。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具有人本意识和时代意识,才能逐步适应当代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要求。高职院校必须构建立体化、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体系、强有力的思想政治教育保障体系,优化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作为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师,首先必须热爱当前的教育事业,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理念。其次必须在教学中深入贯彻“心灵上有触动、思想上有感悟、行动中有体现”的现代教育理念。
面对高等教育逐步普及带来的新情况,当前高职院校必须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时代性、时效性和针对性。为此我们应该做到:课堂教学内容应更加贴近国情、贴近学生实际;坚持以学生为本,把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社会主流价值观;坚持专业本位思想,高校的思政课要与学生所学的专业紧密结合。
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多层次性和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决定了高校思政课教育方法必须要由单一型向多样型转变,由被动向主动转变,由控制向疏导转变。这就要求在抓好课堂教学的同时,还应不断创新,以开拓的精神探索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和新途径。在当前信息时代,网络已经深入到大学校园,这必将给高校思政课教学带来深刻变革。思政课教学不能再固守“一块黑板一支笔,一本教材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手段,而应采用多媒体电化教学手段,采用电子教案和课件,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更广阔、丰富的信息知识,全方位、多维度地展现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运用中的魅力。同时,要充分利用校园网,构建网上思政课教学基地,向学生及时发布教学信息资料,为学生提供丰富、具体的教学服务,真正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中共中央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中指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要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与书本相比,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活教材。用好这一活教材,对大学生内化道德、职业和法律意识,塑造健全人格,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培养自我教育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实践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把实践教学分为课内实践和课外实践两部分。关于课内实践教学的组织实施,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开展演讲、展示、辩论、讨论等多种形式,对出现的偏差进行正确引导,鼓励学生积极主动探索。也可以让学生分成小组就思政课中的具体问题进行深入探讨,鼓励学生通过表层研究,发现问题;深层研究,提出问题;拓宽研究,讨论问题;质疑研究,解决问题。由学生组成考评组现场打分,记入平时成绩,教师要及时点评。关于课外实践,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针对当前社会的一些热点问题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自由进行社会调查,也可参与学院举办的社会实践,然后完成相应的调查报告,教师要及时对实践报告进行指导和评阅;可以组织学生利用周末业余时间进行一些社会公益服务活动,使心灵得到净化和升华。
另外要注意在实践的内容和形式上,一定要根据学生自身的心理特点、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分别安排不同的实践内容。在实施实践教学活动时,首先要制定详细、周密的活动方案,同时要有专职教师进行具体指导、监督与检查。实践教学活动结束后,任课教师应及时进行总结与评价。目前高校思政课社会实践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各个高职院校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本学校特点的方式开展实践教学。总之,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既是学生参加社会锻炼的过程,又是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延伸过程。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补充和完善,两者不可分离,必须有机结合。
课程考核评价是学校整个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评价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结果的必要手段。但是仅仅凭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卷面考试成绩来评定学生的能力与素质是远远不够的。
为全面考察“教与学”的效果,真正起到思想理论课教书育人主阵地的作用,各高职院校应从多方面、多角度来考核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成绩。有效的课程考核评价方式不仅可以充分展示教师教学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同时还可以调动、吸引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跨越理论与实践的沟壑,消除有理论而无实践的两层皮现象。因此对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成绩的最后评定,应是平时加期末、理论加实践、主观加客观、作业加考试相结合的综合成绩评价。在具体的评价过程中,我们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实施动态化的评价模式。高职院校对思政课的考核评价要注重学习过程和效果的综合评定,充分发挥课程的考核评价功能,为此我们一方面要改变过去只关注学生期末考试卷面成绩的单一性课程评价方式,另一方面要着眼于有效帮助学生客观认识自我,帮助他们建立自信,时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素质不是一成不变的,各高职院校要想有效评价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就要坚持发展的观点、动态的观点、辩证的观点,不但要关注学生期末卷面的考试结果,还要关注学生日常的行为表现,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既有效评价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使当代大学生在思想和行为方面做到有机统一,又能够在教学中真正体现思想政治课教学处处为学生着想、处处为学生考虑的换位思考方法和人文关怀精神。
2.改革单一的考试形式,实现课程考核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在思想政治课课程考核评价方式上我们要改变过去期末考试卷面成绩一统天下、单单以卷面考试成绩作为大学生思想素质的局面,采取期末加平时的综合考评体系模式。在期末卷面考试的基础上有效加强学生平时行为表现考核的力度,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比如与思想政治理论有关的现实表现,都可以纳入考核范围,如实地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反映出来。建立的这一考核评价模式体系要能够涵盖当代大学生课上课下、思想和行为的全面考核内容,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为高职院校完成思想政治课教学任务,实现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提供有力保障。
在当前的形势下,各高职院校一定要结合本校实际构建符合学校自身实际、符合大学生特点的便于操作的思想政治课课程考核评价模式体系。只有建立了科学、合理、有效的思政课课程考核评价模式,才能有效促进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真正达到促进学生素质和能力提高的目的。
[1]吕绍明.增强高校思政课吸引力和感染力的路径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04).
[2]黄敏.论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J].中国电力教育,2007(05).
[3]赵铮.研究性教学初探[J].学术平台,2008(05).
[4]黄海健.浅议研究性教学与研究性学习[J].发展研究,2002(08).
[5]刘健.实施研究性教学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J].北京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02).
[6]李玉玲.浅谈如何增强高校思想政治课的实效性[J].前沿,2006(06).
[7]张言民.浅议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创新性[J].宿州师专学报,2002(03).
闫军秀(1968—),男,河南省平顶山市人,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实训中心副主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思想政治教育。
G711
A
1001-7518(2013)26-0010-03
责任编辑 谢荣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