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相关者参与下的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研究

2013-08-15 00:51□刘
职教论坛 2013年1期
关键词:相关者办学利益

□刘 晓

高等职业教育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是其核心竞争力提升的源泉。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国家和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不断重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已经实现了办学规模上的跨越式发展,为全社会培养了大批急需的高技能型人才,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撑。到2011年,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数量已经达到1276所(占普通高校总数的60%),招生325万人(占普通高校招生总数47.7%)[1]。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是高等职业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提升办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在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和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办学模式改革成为教育改革的关键,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新目标的根本动力。回顾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历史,其办学模式是从一个高度集中统一、产学研相对分离、机械僵化和消极被动的相对封闭的办学模式开始向一个适度集中、产学研有机结合、办学主体多元化的愈益开放的办学模式转变。但是,由于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的发展起步较晚,发展还不成熟,至今仍有一些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问题,在办学和人才培养上面临着经济社会的种种挑战,因此,新一轮的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成为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时代呼唤。

一、研究的思路

本文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视角,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今年来办学改革的实践为分析样本,尝试在影响其办学改革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需求、交互、冲突与协调中,理解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改革的本质和作用机制,并就如何在制度层面延展和深化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改革做了进一步的思考。本文聚焦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改革实践,关注前沿问题,尝试通过系统且独特的视角来尝试回答以下问题:

首先,分析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为何迫切需要改革,即为什么要改革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是什么力量在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的发生、发展和蔓延?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如何规划和实施改革,他们期望通过改革实现怎样的愿景?与以往改革相比,现阶段高职办学模式改革在哪些方面有所突破,又遭遇了哪些新的矛盾?

其次,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改革触及谁的利益,即高等职业教育在办学模式改革过程中都存在哪些利益主体?哪些利益主体直接影响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改革?

第三,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过程中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需求是什么?存在的利益冲突是什么?各利益的均衡与冲突如何促进或羁绊改革的进程?

第四,国际范围的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给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改革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在利益多元化趋势显现的中国社会,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改革面临怎样的挑战?

本文尝试在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的外部环境与主体的利益博弈交互之中,考察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的实质和作用机理,以帮助我们从制度层面,而不是技术层面,更深入地思考如何延展和深化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与结论

基于上述研究思路,本文主要围绕上述几个问题试图作出回答,通过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情况和国外发达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情况的综合的比较研究,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本研究既注重理论性和学术性,更追求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力求对国内外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进行系统的比较研究的同时,结合我国具体情况,尝试提出适合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的建议。因此,本研究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的历史分析与现实思考

通过系统梳理30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办学发展的历史,可以发现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已经明确,法律地位得以确立,教育体系基本形成。高等职业教育成为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人民群众利益联系最直接、最密切和日趋成熟的高等教育类型。但是,由于历史原因,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起步较晚,基础比较薄弱,在办学模式改革的过程中还主要是靠政府单方面的推动,而诸如企业、行业等其他利益主体的参与程度不高;集权制管理存在弊端,导致办学资源的统筹效率不高;类型层次不清,人才培养模式单一等问题,影响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成为时代诉求与现实呼唤。

利益相关者理论是西方经济学家在研究公司治理时提出的一种理论主张,现今已被广泛地用于研究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与企业相类似,学校也是一个典型的利益相关者组织,利益相关者理论在学校办学改革研究同样具有适切性。西方学者如彼得·德鲁克、阿尔布莱希特(2005)以及中国学者如张维迎(2004)、胡赤弟(2005)、李福华(2007)等都支持与认同这样的观点。因此,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改革也应充分发挥各利益相关者的作用,在学校组织生态内外和谐相处,以合作伙伴关系共生共赢,共同实现学校办学的有效运行。基于利益相关者的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就是要求建立一种由政府部门、高职院校的教学人员、研究人员、行政人员和学生、企业、行业和社会团体等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的、基于合作伙伴关系的、多元化的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它的最终目标是建立一种不是控制监督而是自主合作、不是中央集权而是权力分散、不是由政府统治而是利益相关者合作、不追求一致性和普遍性而追求多元化和多样化的符合共同利益的高等教育治理机制。因此,从“利益”角度出发,用利益相关者的角度来剖析和寻求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的出路,成为一种必然。

(二)我国高职办学利益相关者的分类与利益需求分析

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改革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诸如政府、企业、学生等各个利益主体。因此,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提出给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改革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基础。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一种“准公共产品”存在,决定了作为其办学实体的高职院校成为一个典型的利益相关学者组织。充分认识利益相关者视角下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的境域和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的特征,才能把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改革引入正确的方向。

本文基于米切尔对利益相关者的分类方法[2],先是邀请30余位来自高职院校的领导、教师对“高等职业教育有哪些利益相关者”、“各利益相关者有哪些利益要求”、“各利益相关者利益要求的实现方式有哪些”等三个问题进行初选。笔者以50%的入选率作为标准,形成了利益相关者分类和属性识别的备选项,由此修改形成调查问卷。然后基于米切尔对利益相关者的分类方法,从影响力 (Power)、合法性(Legitimacy)、紧迫性(Urgency)三个维度入手,将选项衡量采用Lickert七点量表[3],对全国20余所高职院校的1000余名领导、骨干教师进行实证调查。通过实证分析,对高等职业教育利益相关者的分类和属性识别,以及利益需求方面做了初步的分析,得出了如下结论:

首先,高职院校是一个典型的利益相关者组织,对高等职业教育利益相关者的分类的基础应该是基于实证调研的数据资料,不能局限于一种思辨的过程。对此,米切尔的多维细分法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可操作性的分类方法。

接着,师生共同设计如下的问题,若在1—9这9个数中,在其中的一些数前添加负号,能使它们的代数和为零吗?如果在 1—10这 10个数呢?在1—11,1—12又怎样?有什么规律?这样讨论,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开放思维。

其次,高等职业教育的12种利益相关者在其权威性、合理性和合法性三个维度上是存在一定差异的,从统计结果来看,学生、教师、学校行政管理人员、用人单位、产学研合作单位、政府或上级主管部门属于确定型利益相关者;家长、校友、捐赠者、贷款者、社会公众、其他学校属于预期性利益相关者。

第三,不同的个体因素会对高等职业教育利益相关者的认识产生差异。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职称、不同学历、不同职务的受调查者对利益相关者的认识具有很大差异;同样,这种差异也会发生在不同类型学校、不同办学主体的学校之中。

第四,每一类利益相关者对高等职业教育具有多种利益要求,但是每一类利益相关者对于其各种利益需求的重视程度之间几乎都存在差异。由于不同类型的利益相关者群体及其目标不同,它们对高职会有不同的利益要求和期望,而且随着时间推移,由于信息、条件、环境等因素的变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也会发生一定变化。这就需要学校在经营管理过程中,与利益相关者保持沟通交流,时刻关注利益相关者利益要求及其变化、关注其需求的满意度等等。

(三)高等职业教育与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冲突

关于高等职业教育的利益相关者及其利益需求,我们已经阐明的主要问题有:首先,高等职业教育具有多个利益相关者,且其合法性、合理性和权威性各不相同;每个利益相关者都有多种利益要求。在此,我们还要强调的是,不同的利益相关者所追求的利益要求之间不仅有差异,而且很有可能有冲突,历史上的很多教育改革,都是基于这种利益冲突所引发。因此,在清楚了解了高等职业教育各利益相关者利益要求的具体内容,并深刻认识这些利益要求之间所存在的矛盾和冲突之后,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改革才可能运用合适的方式来满足这些相互冲突的利益要求。所谓利益冲突,就是不同的利益主体在实现自身利益的过程中彼此之间基于利益矛盾而产生的利益纠纷和利益争夺过程,是利益双方的利益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所产生的一种激烈对抗态势[4]。解决的关键是如何调整高职办学改革目标使其适合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将这些不同的需求转变成整体性反应的过程。当然,把利益相关者理论应用于高职办学模式改革的实现将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其复杂性体现在:第一,不同的利益相关者所关注的问题不同;第二,不同利益相关者的目标和需求常常也是不同的;第三,有时候利益相关者可能会有竞争性目标,即目标存在冲突。比如学校经常期望增收学费,而家长和学生希望降低学费。在这些环境下,一种模式不可能满足所有群体的需求,结果将造成高职和利益相关者之间产生冲突。同时,高职的利益相关者群体越多,则存在目标或需求冲突的可能性和范围就越大。显然,如何平衡利益相关者的价值需求将是高职办学模式改革面临的必然问题。

为此,提出以下几项解决利益相关者需求冲突的原则:

第一,合法性审查。审视目标的合法性,即审查利益相关者是否与高校存在契约关系,高职只对与其存在显性和隐性契约关系的利益相关者提供价值。

第二,合理性审查。审视利益相关者需求是否超过高职承受的边界。

第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价值需求是否存在冲突,这种情况主要是指高职满足了一个利益相关者的价值需求,可能也就无法满足其他利益相关者的价值需求或损害其利益。对该类冲突的处理应注意平衡。基本原则是:如果其需求的合法性和合理性都没有问题,则应该按照利益相关者对高职发展的重要顺序来满足,越重要的利益相关者需求越先满足;如果需求冲突双方都很重要,都是高职的关键利益相关者,应适当降低需求过高者的要求,来平衡其他利益相关者的需要。降低需求满足程度的标准就是提供让该类利益相关者基本可以接受的价值水平。

高等职业教育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冲突表现在:高等职业教育的劳动力供给与企业需求的利益冲突;地方经济需求与高职办学定位的利益冲突;高职学生需求与社会就业需要之间的矛盾等方面。而人们对利益冲突根源的探析主要是沿着三条思路推进的,即主体论、对象论和制度论的角度。从这三个角度出发,可以发现利益冲突产生的根源在于高等职业教育自身办学的先天不足,各利益主体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参与重视程度不够以及保证制度的缺失等方面。

(四)高等职业教育与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协调

所谓利益协调,主要就是指人们为了达到某种协调目标而对人们的利益观念、行为和相互关系进行的自觉的、有意识的调整过程[5]。作为人们对利益关系的有意识的调整过程,利益协调具有两个基本特征:

其一是合目的性。任何利益协调归根结底是为了达到一定的协调目标,目标不同,具体的协调方法也会各异。就此而言,当我们在后一种意义上使用利益协调一词时,利益协调的第一种含义实际上已经作为利益协调的目标被包括在内了。

其二是变动性。利益协调作为一种调整过程,显然是对原有的利益状态的改变。本文紧紧围绕利益协调的两个特征展开的,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利益主体参与高等职业教育的行为动机进行分析,认为高等职业教育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协调机制包括学校——政府利益协调、内部行政关系治理、社会关系治理、产—学—研关系治理等四个方面,并对利益相关者参与行为的调适进行了分析。

(五)利益相关者视角下发达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的经验举要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文采用比较研究法,以高等职业教育发达的德国和英国为例,从该国的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概况入手,了解高等职业教育在该国教育体系中的定位,然后从典型模式、利益相关者的分析以及改革取向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比较,并根据国际比较得出的结论归纳出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的若干启示:1.管理体制完善,调动社会相关各方参与高职教育的积极性;2.模式的丰富性和主体的多元化给高等职业教育注入活力;3.政府在不同模式的管理与运行中发挥不同的统筹、调控作用;4.良好的办学模式改革机制得益于有配套性和连续性的政策保障。

(六)利益相关者参与逻辑下的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对策研究

利益协调的基本途径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经济途径,即通过提高利益对象的有效供给水平,促进人们的利益尽可能地得到实现来达成利益协调的途径;二是观念途径,即通过直接调整利益主体的利益观念和利益行为动机来实现利益协调的途径;三是制度途径,即通过直接调整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完善社会制度来达到利益协调的途径。应该说,单独的观念协调或者单独的经济协调都不能构成人类社会利益协调途径的全部内容。只有把这三个方面有机地统一起来,相互协调,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合理的社会制度,走制度协调之路,才能真正实现人类社会的利益协调目标。

首先,理念创新方面,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改革首先必须解答以下问题:谁在发动和推动办学模式的改革,又应当由谁来参与办学?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定位是什么,应当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主要涉及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体制、办学定位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之后,我们可以认为,利益相关者参与下的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必须基于一种多元化的办学体制,即实现办学主体多元化。而办学定位主要考虑高等职业教育应当培养什么样的人、应当怎样培养人、以及高等职业教育应当培养谁的理念创新。

其次,在经济协调机制方面,由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投入总量依旧不足,投资体制仍未理顺,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投资仍属于单一的集中投资与管理模式,制约了高等职业教育的资源统筹和效率提升。借鉴国外经验,对利益相关者参与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的经济协调机制应当具体如下:一是完善高等职业教育投资体制;二是以财税政策等举措激励企业积极参与高等职业教育;三是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增加职业教育所占配额;四是以生均经费为标准,完善高等职业教育投入机制;五是加强经费管理,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效益;五是拓宽投入渠道,健全公共财政投入机制。

第三,制度协调途径方面,应当通过建立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协调机制,包括建立高等职业教育主管部门的协作机制,建立企业积极参与职业教育的保障与激励机制以及建立高等职业教育利益主体的协调机制等方面入手。此外,还应当通过推动地方法律法规建设,落实高等职业教育的依法行政和依法治校以及建立有效的督导与监督机制等方面,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的法律保障体系的完善。

三、思考与展望

长期以来,办学模式的研究一直以来在高等教育受到较多关注,而在职业教育领域虽然使用了此概念,但以往研究一直没有阐释清楚其内涵和本质特征,而且处于概念混乱的状态。本研究正是要通过学术研究明确界定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内涵;强调高等职业教育自身的办学规律,区分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同其他类型办学模式的差异性所在。同以往研究不同,本研究将试图拓展当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改革研究的视域,选择“利益相关者参与办学模式改革”作为理论立场和实践向度,关注高职办学模式改革这一特殊领域的运行机制,努力推进高职办学模式改革的不断深入。因此,本文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研究视角的创新。本文以利益相关者理论出发,运用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开展研究,以我国高职办学模式改革的实践为分析样本,尝试在影响其办学改革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需求、交互、冲突与协调中,理解高职办学模式改革的本质和作用机制,并就如何在制度层面延展和深化我国高职办学模式改革做出思考。

其次,研究内容的创新。本文的研究中所涉及到的如下内容模块是具有创新性的,亦即在现有相关研究中尚未产生系统化的理论成果:利益相关者视角下高职办学模式改革境域的双重转换;高职办学利益相关者的属性与识别;高职办学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需求、冲突与协调;利益相关者参与下的高职办学模式改革路径等。

第三,研究对策的创新。本研究的归宿点在于利益相关者如何实现对高职办学改革的有效参与,基于我国高职传统办学中客观存在的问题,本研究有针对性的提出涵盖政府、企业、学校等利益主体在内的高职办学模式改革体系,力图搭建起利益相关者参与逻辑下的高职办学模式改革的理想图景。

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改革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坦诚地讲,还有许多问题本文没有解决,还存有诸多不足之处。表现在:其一,对利益相关者利益需求与冲突的现状调研还是基于对学校受访者的调查和了解,样本的选取缺乏基于企业、用人单位等利益主体的分析,因此,很多观点尚缺乏说服力;其二,研究的逻辑还是基于理论演绎的思路,缺乏基于现实问题的分析,对高等职业教育办学实践层面的问题把握不足,对策建议的可操作性欠缺;其三,对利益相关者参与下的高职办学模式改革这一思路的实际成效缺乏验证,恐怕很多观点和结论缺乏实践性的检验。导致这些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因为在社会经济纷繁复杂的背景下,还有问题本身不断发展变化的因素,诸如利益相关者的动态变化,利益需求的变迁等方面,还需进一步通过长期的实证分析和深刻把握,才能掌握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规律。针对这些不足,笔者将在今后的研究过程中加强调研的力度,并选取典型案例进行实践推广和完善。

[1]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麦可思研究院.2012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R].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

[2]Mitchell,Agle and Wood.Toward a Theory of Stakeholder Identification and Salience:Defining the Principle of Whom and What Really Counts.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97,Vol.22 No.4,pp.853-886.

[3]Mitchell等(1997)将权益主张仅仅具有权威性的利益相关者称为休眠的利益相关者(dormant stakeholder),称权益主张仅仅具有合法性的利益相关者为自主的利益相关者(discretionary stakeholder),称权益主张仅仅具有紧迫性的利益相关者为苛求的利益相关者 (demanding stakeholder).

[4]柳新元.利益冲突与制度变迁[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112.

[5]张玉堂.利益论——关于利益冲突与协调问题的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86.

猜你喜欢
相关者办学利益
校园篮球利益相关者的分类研究*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乡村旅游开发中利益相关者的演化博弈分析——以民族村寨旅游为例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利益与西瓜
浅谈基于利益相关者的财务会计报告与管理会计报告融合
绝不能让“利益绑架科学”
利益调整要十分注重“稳”字